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随身博物馆-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俊平一手托着莲台底座,一手扶着后面,拿起来仔细观察。
  刚刚张俊平就发现这木雕不一般,如今仔细一看,果然是名家之作。
  木雕菩萨相,形神兼备,把观世音菩萨那种悲天怜人,慈悲为怀的气质刻画的非常生动。
  普通人见了这尊观音菩萨相,估计只要稍一引导,就会对着菩萨相顶礼膜拜。
  长时间守着这样的雕像,早晚会变成虔诚的佛教信徒。
  “老胡,这样的观音菩萨相,你们也敢收?”张俊平冲老胡玩笑着说道。
  “张领导,这东西是昨个儿刚收上来的。
  要是早几年,打死我们也不敢收这样的东西。
  本来也是不打算收到。
  这不是,货主和我有点关系,他家里出了点事,急用钱。
  所以,我心一软就给留下了。
  为这事,我还被我们店长训斥了一顿。”老胡哭着脸解释道。
  “呵呵!”张俊平笑着点点头,“这东西我要了!你也不用再被店长训斥了。”
  “张领导你好眼力!这东西除了题材是观音菩萨相,有点犯忌讳,但绝对是名家之作。
  我怀疑是明代朱缨的作品。”老胡凑到张俊平身边小声说道。
  “嗯!我也有这个感觉,朱缨善竹雕,尤善紫檀雕刻佛像。
  当时,朱缨雕刻的佛像非常受追捧。
  许多大户人家,都认为朱缨雕刻的佛像灵验。”张俊平认同的点点头。
  他也不怕和老胡交流,更不怕老胡会因此漫天要价。
  信托商店是国营商店,收上来的物资往外卖,加多少钱,那都是有规定的。
  不是说,随便想加多少就加多少。
  “您说的对,朱缨的作品,不仅在明朝收到欢迎,在清朝更受追捧,很多信佛的家族,都以能够请到一尊朱缨雕刻的佛像为荣。
  谁要是能够请到一尊朱缨的佛像,会被当成是至纯至孝的表率。”老胡笑着说道。
  “呵呵!只是,这种至孝的表率,也只能在权贵之中流行,普通人家,谁要是有这么一尊佛像,不仅不能保佑家族平安,反倒会给家族招来灾祸。
  所以,朱缨的佛像,又被称为染血的佛像。
  本是保佑平安的佛像,反倒成了招灾的祸源。
  可是,即便是这样,也没能吓倒那些虔诚的信徒。
  反倒是说,这是福缘不够,强行供奉佛像导致的灾祸。
  是不是很可笑?”张俊平嘴角挂着不屑的笑容说道。
  两人说话间,中年大妈回来了,凑在眼镜中年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
  眼镜中年,满脸笑容的朝着张俊平走了过来。
  “张领导,支票没有问题,我们仓库的东西您随便挑选,如果我们这边没有您要的东西。
  只要说出来,我还可以联系其他几家信托商店,帮您寻找。”眼镜中年很客气的说道。
  这不是张俊平面子大,是美元外汇的面子大。
  “这是我们刘店长!”老胡赶紧给张俊平介绍。
  “谢谢刘店长了!”张俊平先是笑着道谢,然后也没客气,直接开口说道:“我要的东西很杂,也很多。
  如果方便的话,倒是真要请刘店长帮忙打声招呼,帮忙留一下,我回头过去购买。
  具体我要买什么东西,老胡心里应该清楚。”
  “张领导,您要的东西,我大体有数,只不知道你要的数量?”
  “我手里还有个几百万美元,反正留着也没别的用处,打算全部用来购买这些老物件。
  有道是,千金难买我欢喜。
  谁让我喜欢呢?”张俊平笑着说道。
  一听张俊平打算买几百万美元的古董字画,刘店长的眼睛里都开始放光。
  “张领导,不用您来回跑,我这边安排人,直接把您需要的老物件调过来,供您挑选。”刘店长很是热情的说道。
  让张俊平去别的信托商店买,那还能算他的成绩?
  所以,刘店长非常有魄力的做出决定,利用职权,从别的店里调货。
  “张爷!我听侯三说你刚才去找我。”刀疤脸分开人群走了进来,凑到张俊平身边恭敬的说道。
  “张爷?您就是传说中的那个张爷?”老胡吃惊的看看张俊平,又看看刀疤脸。
  “哟,这不是胡爷嘛!胡爷您吉祥!”刀疤脸看到老胡,笑着和他打了个招呼。
  如今,刀疤脸在四九城也算是一个人物了。
  “不敢,不敢!周四爷吉祥!”老胡不敢托大,连忙冲着刀疤脸拱手问好。
  “你们认识?”张俊平看着刀疤脸问道。
  “认识,解放前胡爷可是BJ江湖道上的名人。
  不过,胡爷并不是道上的人,胡爷出名靠的是一双神眼,一双铁拳和一颗良善之心。”
  “哦?你这么一说,我倒是对胡爷的故事充满了好奇心。”
  “解放前,胡爷当年是四九城最年轻的古董店掌柜的,一双神眼,他看过的东西,就从来没有出过错。
  一双铁拳,胡老是形意拳传人,谁要是想打胡爷的主意,那就是寿星公上吊,活的不耐烦了。
  一颗良善之心,是说胡老做生意,从来都是童叟无欺。”刀疤脸讲述的时候,脸上露出崇拜的神色。
  张俊平也没想到,老胡居然还有这么光辉的过往。
  不过,不管老胡以前的故事有多么精彩,现在已经是新中国了,那些也只能成为过去。
  “失敬!失敬!”张俊平冲老胡抱拳道。
  刘店长睁大眼睛,好像不认识一般,看着老胡。
  他知道老胡有些能耐,前些年,有人到店里捣乱,都是老胡解决的。
  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老胡居然还有这么精彩的过去。
  “既然你们认识,那就好办了!
  大山,我在四九城的信托商店,买了点老玩意,你跟着老胡,你们一块帮我把东西送家去。”张俊平对刀疤脸吩咐道。
  “张爷,送那边去?”
  “送到大栅栏去!”说完张俊平又开了一张一百万的支票,直接交给刘店长,“刘店长,我想借老胡用一用,你刚才不是说可以从其他信托商店调货吗?
  那就人老胡带着大山,一块帮我把老物件挑出来,给我送家去。
  这一百万是定金,咱们多退少补。”
  “张领导,您不拍我拿着钱跑了?”刘店长看着手里的支票,咽了口唾沫。
  “呵呵!你跑?你只要跑不出地球去,我就不怕!
  你有官身,我也有官身。
  怕你什么?”张俊平豪气的笑道。
  “老胡,这件事可就拜托你来!放心,这件事办完,我这边绝对亏待不了你!这一点,你可以问问大山。”张俊平又笑着对老胡说道。
  “张爷相信我,把事交给我,那是看得起我老胡。你放心,我保证把事情办好!”老胡连忙笑着保证道。
  心里还在震惊,比别人知道他的身世时的震惊,还要大。
  张俊平交代完,就转身离开了信托商店。
  “老胡,刚才那位爷是谁啊?怎么看你的样子,好像很厉害?”
  “很厉害?后面进来的主你知道是谁吗?”
  “谁啊?”
  “四九城最大的鸽子市就是他开的,是现在四九城名头最响的顽主。
  这不,人家前段时间,摇身一变,成了港商。
  香江同胞,谁敢招惹?
  他背后的人就是张爷,是张爷把他扶起来的。
  四九城道上的人都知道,周大山背后站着一位手眼通天的人物,叫张爷。
  可谁也不知道张爷是何方人物。
  刚才,您也看到了,人家张爷买东西,都不用RMB,一水的外汇支票。
  光是这份能耐,就不是一般人。”老胡小声的和刘店长讲述自己知道的事情。
  “……”刘店长被惊得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
  “刘店长,咱爷俩关系处的一直还不错。
  我提醒你一句,关于张爷的事,千万不要到处乱说,免得给自己招灾。”老胡又小声提醒道。
  “是,是!胡叔提醒的对。
  那咱们现在怎么办?”刘店长使劲点着头说道。
  “还能怎么办,帮张爷把支票上的钱花了。
  凑齐东西,送到他家里去。”老胡笑着说道。
  张俊平之所以直接把事情甩个刀疤脸和老胡。
  一是因为他懒,正好遇到老胡这么一个号称有神眼的家伙,不用白不用。
  二是,信托商店的精品太少了。
  古玩收藏的乐趣虽然就在于沙里淘金。
  可是,他没有那个时间。
  还不如直接打包回去,慢慢的欣赏和品味。
  太有钱了也不好,让人失去了购物的乐趣。
  购物的乐趣不在于买多少商品,而在于在万千商品中,挑选到自己钟意的商品。
  这样的乐趣,注定和他无缘。
  张俊平骑上自行车,来到什刹海的贝勒府。
  他回来之后,就来过两次,这一晃又好长时间没有过来了。
  正好没事,过来看看。
  此时的贝勒府,从外面看,没有丝毫的变化,依然是被一道三米多高的围墙围着。
  推开门,进去,里面却是干的热火朝天。
  样式雷的传人老杨,正坐在一条长凳上,端着一个紫砂壶,边品茶,边指挥干活。
  看到张俊平进来,老杨赶紧放下紫砂壶,跑到张俊平跟前。
  “张爷,您来啦!”
  “嗯,杨老,我看你这进度可是不快啊!
  我这半个月没来,怎么没一点变化啊。”张俊平笑着说道。
  “张爷,您原谅,这不是天太冷了。
  砌垒的活没法干,只能先打门窗。”老杨赶紧解释道。
  “哈哈!杨老,我和你开玩笑呢!
  我知道,这个天没办法砌墙垒砖,只能干些木匠活。
  我不要求你干的多快。
  只要求把活干精细了!
  我准备让大山成立一个专门干古建筑的公司。
  让大家都能有一碗安稳饭吃。
  到时候,你就是这个公司的技术总监!”张俊平拍拍老杨的肩膀笑道。


第二百四十六章 收藏界的天道循环
  “多谢张爷赏饭吃。
  我这些老伙计,个顶个的都是好手艺,只是现在不流行这种古建筑了。
  他们的手艺也不吃香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没个着落。”老杨略有些伤感的说道。
  “生不逢时!可惜了他们一身好手艺。”张俊平也微微叹息一声
  眼前这些人工匠,最年轻的也已经是四十多,快五十岁的人了。
  因为生活所迫,一个个面相都像六十多岁的人。
  就像张俊平说的,这一批工匠生不逢时。
  很多人,可能刚刚出师,就赶上战乱。
  战争年代,谁还会花钱修房子?
  建国三十年,国家基本上就没有搞过多少大规模的基建工程。
  就靠一些修修补补的活过日子。
  “是啊!我们就是生不逢时!”老杨叹口气说道。
  “以后进了公司就好了!帮公司多培养一些工匠,把手艺传下去。以后公司给他们养老。”张俊平笑着承诺道。
  “真的?”老杨激动道。
  “当然是真的!他们的手艺失传了实在是可惜。
  尤其是你老杨的手艺,更不能失传,多帮我培养几个徒弟出来。
  徒弟的人选,你可以自己定,不管是你儿子也好,孙子也好,又或者其他人,总之多培养几个徒弟出来。”张俊平十分肯定的点点头。
  “培养我儿子,孙子也算数?”老杨愣住了。
  老杨毕竟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