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十恶临城-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死是小,军心是大,破釜沉舟,未必是好事……”
闻牧山一行从喀拉亚吐尔出发进入沙漠是在九月十日,所以十六天后就是九月二十六日,也就在这一天,人困马乏,几乎崩溃的考古队终于发现了西夜遗址。
紧接着往下翻,就是闻牧山和费唐两个人商量如何勘察遗址,要不要进行保护性挖掘的事情。因为一旦挖掘,势必对封闭的文物造成破坏。
他们俩纠结的点在于,这座城自从毁坏后,似乎从来就没有再被人发现过。
整个城都没有后来被挖掘、盗窃过的痕迹,就连曾经到过喀什,在沙漠中到处探险、搜刮、抢掠、贩卖文物的斯坦因博士,当初也应该没有发现这个地方。
费唐很快确认这就是西夜都城呼犍谷的遗址,两个人在遗址里发现,这座城市里的寺庙都被拆毁了,毁坏的原因是要建造更大一座神像。
但闻牧山对此不以为然。
“……废墟中发现塑像残肢,推算其高度百米以上也有可能。泥塑雕像在大风沙中必然不能持久,像倒城塌也属正常。
“西域诸国,唐时多兴建佛寺、摩尼寺、祆庙等,未有建大佛像者。武后时期造通天佛像,也晚于西夜几十年。此小国寡民,为何建造塑像,又仿效何人?”
再往下面,闻牧山写上了“巴米扬大佛”五个字,又打上了一连串问号,然后又是并排的三个巨大的惊叹号。惊叹号后面是两个被反复勾描的大字——
“有变!”
第571章 人心浮动
从“有变”两个字后,闻牧山有好几页没有写关于考古情况的事,他大部分精力都用来研究后勤供给的东西。比如水跟食物还剩多少,能不能申请预算,再给大家发一笔奖金之类。
笔记中开始出现各种数字和算式,我们第一眼无法猜透它们后面的含义,但不用说也知道,考古队里已经是暗流汹涌了。
因为到了后来,雇佣来的那十个人都开始磨起了洋工,干活的只有他跟费唐两人。
有时候,他也会深夜抱怨,但最后总能够理解他们。
“条件艰苦,物资匮乏。只有我和小费与个别工人忙碌,其他大多数出工不出力……深夜独思,趋利避害,人性使然。忘我而求真理者,千万分之一二而已……”
不过更多的时候,他还是会关注到学术本身。
“遗址发掘第十天。该城大致废弃于唐朝初年,东西长一公里,南北宽半公里,呈算盘状。
“东西、南北门各有两条大道相通,左右分割成市坊,有唐长安、洛阳遗风。王宫在城中心北侧,与长安宫城位置相似,城中心东侧有大寺遗址。
“夯土下无兵燹灰烬,无洪流水渍,城外不远处至今仍有绿洲存在,千年之前应适宜人类居住,无因沙弃城之可能。王宫、大寺与民宅均有人为拆毁迹象,甚疑。”
从闻牧山当时的考察来看,呼犍谷城是唐朝初年被废弃的,但奇怪的是,这座城并没有遭遇兵灾、水灾,而且至今周围还有绿洲,所以一千多年前,这里肯定适合人类居住,不至于像楼兰古城那样,因为沙漠侵蚀,居民被迫弃城而去。
那么,西夜国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
闻牧山当然要跟自己的好基友费唐认真探讨此事。
两人同住一个帐篷,常常彻夜谈心。针对西夜人弃城的问题,费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毁城造像说”。
费唐认真考察了那座塑像的残肢,他认为这座神像并没有建成,因为西夜国在西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中等国家,单凭一国之力造如此宏伟的巨像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别说西夜这种小国,就算几十年后大唐国力正盛的时候,武则天也是倾了全国之力,才在洛阳建成了通天浮屠。这种大佛是用夹纻法塑造的,高达九百尺,七年之后被面首薛怀义私自烧毁。
所以西夜国上下团结,不惜拆毁王宫、大寺,乃至老百姓的家宅,也要兴建如此巨大的塑像——是什么力量才能让他们弃国弃家,一心造像?
闻牧山对费唐的说法也表示过怀疑。
“……小费所说,只能做假想之一。公元前希腊有宙斯神像,罗德岛巨像,也未曾听闻毁国造像之说。”
其实按照闻牧山的推想,呼犍谷城被遗弃很可能是因为商路变迁。
他认为汉晋以来,呼犍谷城都是丝绸之路南道的交通要冲,从中原地区来的商旅驼队,都会经过西夜,然后前往罽宾、贵霜、帕提亚等地。
但是,后来叶尔羌河改道,丝绸南道逐渐被沙漠侵蚀,所以商队路线往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北麓迁移,这样就把呼犍谷城甩在了北方的沙漠腹地里,所以西夜国的位置也便不再那么重要了。
西域诸国,物产贫瘠,基本上依靠商业立国,所以商旅减少之后,城市也没有什么作用。
于是西夜人也往南迁徙,到了叶城县南边的乌夏克巴什,所以沙漠里的这个遗址,大概就是西夜人迁徙之后的故都。
两人为此争执良久,直到又有了新的考古发现。
他们在塑像的残肢上,发现了许多人类的骨骼——有腿骨、肋骨、头骨等等等等。
这些骨骼的发现让民工们惊慌失措,当然,或者这也给了他们一个罢工的借口。
“……工人们群哄,说此地杀人如麻,鬼气森森,要求返乡。”
说到底,民工们就是觉得忙活半天,什么都没有找到,大家也得不到什么实惠,挖出来的东西还这么吓人——老子都要回家,不想干了!
闻牧山和费唐已经弹压不住局面,幸亏民工里也不都是刺儿头,一个叫王土大的人比较憨厚,一直追随他们左右。
“……只有王土大可以仰仗,每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大概王土大心里只有一种朴素的想法吧——拿人工钱,就要给人卖命干活儿。
“……他人只打牌聚赌,终日狗苟蝇营,呼幺喝六,我和小费,都敢怒而不敢言。”
可以想象闻牧山当时的处境,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跟费唐两人势单力薄,工人们拿了钱磨洋工,他们也无计可施。
所以他们三个人只好默默干活,其他工人们都在帐篷里乘凉打牌——而且闻牧山他们也不敢随便撤离。
“经费有限,遗址难寻。一旦撤离,恐项目取消,再也无法回来……”
西夜考古队连续一个多月没有音信,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闻牧山也没办法联系总部,这种情况,这种进展,他又能说什么呢?
但事情不能这样僵持下去,两个人总归要想办法。于是费唐主动出面,与那些工人谈判。
谈判的结果就是,费唐返回县城,去多拉一些补给物资回来,同时工人借口条件艰难,要求回去后工资翻倍,闻牧山和费唐只好答应了这个请求。
但是,工人们很快又反悔了。
“有工人叫云疆者,原名黄善保,狡诈凶顽,尤为难缠。他质疑我与小费到时无法申请预算,要求与我们个人签订欠条,如公家不认,便以私人财产偿还……”
这个云疆是当地派出所登记的名字,亚吐尔村民都叫他黄善保。他母亲姓云,是当年下乡的知情,后来知识分子与贫下中农相结合,他母亲就嫁给了一个姓黄的农民,生下了黄善保。
后来知青返乡,母亲抛弃儿子回城。黄善保长大后,脑子特别活络,他经常去乌鲁木齐看望母亲。
在他心目中,母亲所在的城市才是真正高大上的地方,所以他非但不记恨母亲,反而附庸风雅,用了母亲的姓氏,改了个叫“云疆”的名字。
总之,在云疆的鼓动之下,闻牧山开始面临着大危机。
第572章 财富与叛乱
私许奖金,单位估计很难认可,所以云疆才要求把公债转成私债。
如果从单位要不出钱,那好说,我们就找你家要钱去!
可是,因为闻牧山从来没有钻营过,他和妻子都是工薪阶层,也不是学术权威。这么多年他为了钻研考古,添置了不少古籍,家里可以说除了日常用度,其实已是徒有四壁。
关键时候,还是费唐找到了闻牧山。
“小费与我商量,回京后可以做账,多报一些项目,以报销回来给工人增收之用……手写欠条,一一签字画押……治学多年,竟落得凭贪墨钻营以成事业,奇耻大辱,奇耻大辱!”
闻牧山是死脑筋的书呆子,他是个有人格尊严的知识分子,可如今为了完成眼前的考古项目,他迫不得已,只好动歪心思来筹集款项。
这是触及他灵魂的东西,而且签字画押打欠条,更是摧垮了他的尊严。
欠条签了,团队干耗这么多天,已经是人困马乏、食物匮缺,费唐此时此刻提出回县城去筹集物资。
“只小费一人回城,其他人留守,以免意志不坚定者一去不返。”
闻牧山在本子上如此写了一句话,然后又用笔划去,在下面重新写着——
“欠条已签,许诺开工,应该相信他人,勿以恶意度人。切记!”
就这样,因为怕别的民工反对,费唐一个人夜里偷偷出发,朝叶城而去。结果第二天工人们发现费唐不在,立刻就开了锅。
“……群情激愤,复索钱财,无奈之下,只能应允。”
看来越往后面,闻牧山记的这种杂事就越发多起来,他的语句越来越简洁,笔迹越来越杂乱,可见处理队伍和军心占了他大部分精力。
“……人皆如此乎?!万事本恶,存之何益?”这也是他在笔记中发自内心的疑问。
但费唐走后的第四天,事情突然有了转机。
在同意再给民工们加钱,又写了一堆欠条之后,闻牧山终于带队前往考古遗址开工。没想到开工没过几天,他们就有了巨大的收获。
“……在城西小宫遗址旁发现地窖,窖中木箱十三个,有绸缎、瓷器、玉器、香料、珠宝、典籍,种种文物,不可计数,尤其珠宝、金器、玉器居多,价值不可估量!实乃西域考古史上之大事也!”
一发现宝贝,整个考古队的人顿时像打了鸡血似的勤快起来。
“……团队为之振奋,工作效率大增,竟有夜间要求返工者。之前大约因为不见成效,所以斗志消磨,现在焕然一新,士气可用!”
但闻牧山毕竟只是个书生,他根本没有察觉到这股士气下面蕴藏的祸心和危险。
说白了,那些人为什么原来全无干劲,现在又干劲十足,还不是因为看到了宝物。不过闻牧山也并不孤单,虽然费唐走了,但起码还有个忠心耿耿的王土大在。
“王土大夜访,告知黄善保等人或密谋起事,何以严重至此,不过,人心叵测,也不得不防。”
闻牧山虽然起了疑心,但出土的文物显然吸引了他大部分注意力。
“陶瓷器具,三彩居多,有马球俑,仕女鼓瑟俑等。有帛画一幅,图为西域各国人物,考究其工艺,乃隋唐古物。各国金币一箱,玛瑙串珠数十串……如小费见到如此多文物,必定欣喜若狂。”
看来闻牧山清点文物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好基友。
就在挖掘工作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费唐终于从叶城返回,他不光带来了食物和水,更带来了闻牧山的妻子——舒云。
“妻子突然来访,喜忧参半。小费搬去工人帐篷。”
“喜忧参半”这四个字就有些可疑,不知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