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十恶临城-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隗老鲲所谓的祖训,其实也是一首山歌——
吾等本是神斥候,长居峁山望尘嚣。世人皆欲令吾死,吾不死乃神所招。
千山万水寻神迹,圣堂之中养英豪。吾有夜明聚气力,屠尽异孽只一朝。
咨尔子孙铭仇恨,勿在红尘苦操劳。宁守峁山三尺土,不住人间百丈寮。
若有后裔违祖训,丢家弃祖不可饶。内有刀枪刺椎骨,外有追杀是鬼妖。
旦夕之后神驾到,人世汹汹为火烧。大逆儿女化灰烬,海角天涯无所逃……
这首山歌对比之前那首,便显得面目可憎了。隗老鲲解释说,隗家的祖先认为自己只是圣堂派到人间的斥候,是替神来瞭望人间情状的。
根据祖训,穴居人一族理应世世代代守护在元峁山,不能混迹俗世,跟众人生活在一起。
而且,歌里还诅咒了违背祖训的人,一旦他们离开峁山,那就要受尽痛苦,还将被重重追杀,最后等神来到之后,将被烧为灰烬……
不过,如果细细想来,这诅咒看起来恐怖,不过看看隗老鲲还安然在此,所以可想而知它只是诅咒罢了。
因为无论古今,但凡旁门左道,其发展的手段无非两种,要么威逼,要么利诱。
威逼就是末世论和诅咒说——你如果不信我的话,那么必会遭到某种报应;而利诱呢,则是“只要你信我,必定会得到某种好处”。
所以直到现在,那些不停传播的病毒信息,也无非用的是这两种套路。要么是“收到装没看见,全家关灯吃面”,要么就是“转发这条消息,好运一声伴你”。
当然,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那就是“不转不是XX人”……
我一向对这种恶毒的诅咒不以为真,因为若下咒的人有足够力量,现仇现报就好,何必小肚鸡肠地躲在暗处画着圈圈诅咒对方呢?
“这种诅咒,不会有效果吧?而且既然有这样的诅咒,世元公为什么还要离开元峁山,来到魏阳呢?”我忍不住问道。
不知为什么,华鬘此时反倒安静下来,她坐在我身边,双目微微闭上——她应该不会睡觉,而是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隗老鲲对华鬘的轻慢一直不以为忤,相反,他反而对华鬘十分敬重,好像他已经看透了她的身份似的。
他继续回答我的问题,讲着自己祖先世元公迁居魏阳的事情。
其实隗世元当初离开元峁山东行,并非是想刻意违背祖训,而是元峁山这个地方实在待不下去了。
明朝初年,为了在西北方向防御蒙古人,开始在边境大修工事,这些工事,一是长城,二是各种堡垒。
元峁山正在河西走廊之上,是通往西域的要冲。而河西走廊的尽头,便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东察合台汗国。
永乐初年,刚刚平定南京的永乐皇帝派大军来到河西走廊,开始设置卫所。明军经过一番勘察,最后选中了元峁山下的一处地方,营建了一个名叫西关堡的小城。
西关堡离元峁山只有咫尺之遥,明军还在元峁山上建立了烽火台,而且很快发现了穴居人的存在。
元峁山是一座荒山,山上除了白石,就是黄土,而且离水很远,风沙很大,别说人烟,因为山光秃秃的,平时连岩羊都看不见踪影。
能生活在元峁山上的,只有穴居人一族,因为他们有三颗万能的夜明珠。所以多少年来,他们的存在并无人知晓。
但明军的到来,却给穴居人带来了重重灾难。
第497章 隗家历史(3)
西关堡建了起来,周围的山自然也成了士兵们搜猎的对象。
当时的河西走廊,北有北元,西有别失八里,南有吐蕃,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所以间谍斥候到处都是。明军刚在河西站稳脚跟,自然也不敢怠慢。
他们以各个卫所堡营为中心,开始一圈圈往外“打围搜猎”,铲除不必要的隐患,确保根据地的安全。
很快,新来的明军就上了元峁山。
元峁山虽然都是濯濯童山,但海拔却有一千五六百米之高,所以明军在这里接连搜寻了几个月之久。
最后发现明军的,正是世元公的父亲。他当时算是族长之类的人物,也并没有拿着这件事特别上心——毕竟从古到今,河西地区总是战乱频繁,这种事情穴居人也见得多了。
以前每当遇到搜山,穴居人便会全数退回山洞,关闭洞口,忍一段时间,等风声过去后再出来活动。
其实有那三颗明珠在,其实就算所有人都退到山里,闭关一年数载也不成问题。
所以这次一望到明军进山,作为族长的世元公父亲立刻下了进洞的命令。当时穴居人已经有七八十口,他们听从号令,把外面的足迹清除干净,然后尽数退入深山。
但是这一次,这种十拿九稳的方法却没有奏效。
明初的军队,都是经历连年战乱,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别说职业士兵,就算是皇帝,也都一个个是行军打仗的好手。
比如明太宗朱棣,他经常御驾亲征,常年都在马上。为了剿灭北元,明军动辄深入草原大漠,寻找着蒙古人的主力军队,冀望着与之决战。
要知道那时候没有卫星定位,也没有定向导航,就连望远镜都没有。在一碧千里,连个制高的瞭望点都不存在的茫茫草原上,找到蒙古人的军队就像大海里捞针一样困难。
所以要想发现敌情,要想找到敌人,就需要将士们有好的眼力和精准的判断力。
因此明初的将军和士兵,个个都是千锤百炼的军中精英——要不是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将这群帝国精英全数葬送在土木堡里,明朝后面的历史也不至于变得那样被动。
所以这一次,穴居人有些轻敌了。
之前说过,一部分穴居人已经习惯了在外面生活。为了隐藏自己的洞穴,为了不暴露大本营,他们在离洞口颇远的另一座小山包上建立了村落。
这个村子被外人称之为胡台庄。发现明军之后,为了保存实力,整个胡台庄的人也都放弃村落,迁居到了洞中。
所以,当明军上山的时候,发现的只是一个被清空的村子。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稀奇,兵荒马乱的年代,老百姓最怕的就是兵。因为对他们来说,兵和匪有时候分不清楚,反正都是全副武装,见了老百姓就一顿乱抢——有时候流兵之祸,反而比流寇更甚。
那时候老百姓都像惊弓之鸟,往往一看见有扛枪持戟的大队人马过来,立刻就收拾行囊,牵儿扶老,直接跑山沟里藏上些日子,等当兵的一走再回到村里。
这种情况就是逃难,也叫作“躲兵灾”。
以前无论是回鹘人、蒙古人,还是吐蕃人,穴居人都躲过他们的兵灾,而且方法很简单,只要藏在洞里,过一段时间,这些人自然耗不住走了。
但这次不一样,因为明军已经安营扎寨,他们还开始屯田,看样子准备永居于此了。
这跟以往的情况很不一样,穴居人在洞里躲了一个多月,出来一哨探,发现明军竟然还没有走,而且探子还被明军的斥候给撞见,挨了一顿火铳——幸亏他跑得快,要不裤子都要给崩飞了。
探子慌慌张张钻回洞里,跟世元公报告说,这伙人不一样,非但没走,而且还盖了房子!看样子是准备住咱们地盘上了!
世元公一听,不禁皱起眉头来。
既然明军也打起了元峁山的主意,那首先地面上的村子是回不去了。
但元峁山是个贫瘠的地方,虽然地下有三颗明珠在,还能吃它靠它,但明珠总有燃尽的一天,而且靠明珠生长的玉草有限,根本不够几十口人吃用的。
而且明珠是优势,也是劣势,万一它们被那些士兵发现,那不只整族人,就连宝物都要毁了。
非常时刻,应该有非常手段,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携带着三颗明珠离开元峁山,远走高飞。
可是,世元公刚一提议,就遭到了多数族人的坚决反对。
——宁守峁山三尺土,不住人间百丈寮!祖训上说得清清楚楚,不能离开这个地方,否则会有灾殃!
——是!等到神灵降临的时候,违背祖训的人都会化为灰烬!
——大不了就给军爷们捐资纳税,做个顺民,只要不离开元峁山就好!
——对啊,我们是神灵的斥候!神灵要我们守在这里,观望世情,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
世元公不禁问道,那么神灵让我们在这里观望什么呢?观望之后,又要如何报告给神灵呢?我们的老家,究竟在何方?
族人一下子也哑了,这确实是个问题,他们只知道自己的任务是斥候,但对探听什么事,如何向神灵汇报,都一无所知。
更重要的是,他们甚至连自己的神是谁都不知道!
穴居人的神既没有偶像崇拜,也没有祭祀场所,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三颗明珠是神的恩赐——不然,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的宝贝!
但哑口无言不代表被说服,族人们仍然坚持留在元峁山。
——我们是圣堂的子孙,我们的神在圣堂里供奉着!我们不能走!
族人们一个个都理直气壮,世元公见穴居人群起反对,只好暂时搁置了迁居的想法。
经过商议,族人们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实在不行,再尝试着回到村寨里。
虽然如此,世元公仍然做了两手准备,他叫族人把装明珠的铅盒拿来备好。
——万一我们被发现了,一定先要藏匿好神赐的宝物。
——这么着急做什么,反正现在我们还没有暴露。
族人们如是说,但世元公坚持要把铅盒备好,除此之外,他还专门多安排了两个轮值守夜的人,一旦有风吹草动,要立刻吹号警戒!
世元公没有做错,因为就在当天晚上,明军就偷偷摸了上来。
第498章 隗家历史(4)
“你们难道还打不过当兵的?”华鬘惊异地望着隗老鲲问,“有夜明珠这种能变弱为强,变少成多的宝贝,连一队拿冷兵器的人都斗不过?”
隗老鲲一阵苦笑,他摇摇头,说:“依世元公所录,明军当晚来势突然。何况彼时彼地,他们并不知明珠之威力……”
“我明白了,当时他们认为是自己在保护明珠,而不是明珠保护着他们,对吗?”我说。
“先生所言极是。”隗老鲲点点头说。
世元公的笔记中,对那晚被明军灭族其实只有寥寥数笔。
“是夜月黑,官军入窟,全族罹祸。余携明珠,从左门出。蹀躞十里,独坐山谷,仰观群星。茫茫天地,族人尸骨不存,而吾亦无安身之所也!”
世元公写得很客观,但似乎句句是血。
明军没有做错什么,穴居人临时抛弃村寨并不算什么稀奇事,但在这种干枯的山谷里,他们躲上三四天、七八天还属正常,但一去不返就不再是寻常事了。
如果没有其他势力接济,村民们很难在山谷中生存十天。
所以,经历过千磨万难的明军把总立刻就判断,这个村子肯定是与敌人勾结在一起的。
“此间人定敌军斥候也!务必寻山访野,斩草除根!”
把总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颇明白“后方不稳,前方吃紧”的道理。背后如果有一伙敌军的探子,那这个西关堡早晚是替敌人建的。
不过他虽然紧张,但滴水不漏,只是加紧了巡山的力度,而且在关键的几个地方设了常哨,准备一有动静就把藏着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