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1982有个家-第6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这样啊——众人又一次的恍然大悟。
  王忆招呼说:“这样,大家伙赶紧收拾一下,洗把脸、歇歇脚,然后咱们准备去山顶吃饭吧?”
  他把化工商品科的员工们安置好,但很快员工们又凑到一间屋里去,叽叽喳喳的讨论这个给他们带来了好些惊奇的农村。
  屋子的主人看到他们坐在一起,便先给他们泡了一壶茶又把家里的收音机搬出来送过去说道:
  “听说你们城里人喜欢在休息的时候听歌喝茶,那你们好好休息一下,自己调个电台听听歌。”
  员工们欢乐的道谢:“同志,多谢你的好意,你家里还有收音机?这不错呀,确实可以听歌。”
  社员笑道:“嗯,我家里有,我们队里家家户户都有。”
  听到这话,员工们面面相觑。
  一个青年挠挠头问道:“额,大叔,你们队里家家户户都有收音机?你们哪有这么多的收音机票呀。”
  从去年开始,收音机产能提升开始大量投入市场,但按理说销售渠道还没有铺到农村吧?
  社员说道:“不用收音机票,这不是买的,是我们学校的王老师领着学生们自己做的——也不是自己生产的,就是去回购站买废旧零件组装起来的。”
  员工们稍微有点呆了。
  这村里人有点牛啊!
  这是一个新农村。
  不过他们能看出这农村的落后和闭塞,比如现在很多社员吃完饭就来围观他们看西洋镜。
  实际上员工们化妆和打扮很新潮,这在外岛是看不见的,所以社员们才会被吸引过来。
  看看,这些姑娘妇女穿的衣服从没见过呀,五光十色,都是奇装异服。
  有老太说:“这在以前谁穿出去就要被戳脊梁骨,就要被纪律队伍的同志拿剪子给剪坏!”
  还有人问:“天可不热了呀,怎么那些姑娘还赤臂露胸的?”
  “那姑娘脸怎么那么白呀?一点血色都没有,是不是生病了?嗨,姑娘,你是不是晕船呀?是不是吐了一路呀?”
  “婶子你别嚷嚷,人家那是抹了粉,故意显得脸白。”
  有青年员工拿出来摩丝喷在头上准备收拾一下被海风吹乱的发型。
  他看着外面围观的社员,听着社员们大惊小怪的评论,忽然起了开玩笑的心思,便把摩丝‘嗤嗤’的喷在头上,一下子喷了一堆白沫子没抹。
  这样他探头过去坏笑着问:“是谁吐了白沫吐在我头上?”
  一个妇女急忙说:“别冤枉人,你这打了摩丝,你这东西能把头发定住!”
  员工没想到有人能认出摩丝并且还知道摩丝用处,诧异问道:“老嫂子,你怎么知道这是摩丝?”
  妇女笑道:“我们队里的小青年去相亲,王老师都会给他们头上打这个,我儿子去相亲,头上也打过。”
  青年本想逗弄社员们开个玩笑,没想到被人家当玩笑了,便赶紧要回去。
  然后妇女又问他:“那个同志,你们沪都人是不是太浪费了?”
  青年被这话整了个迷糊:“啥?咋浪费了?”
  妇女指向他们带来的狗问:“你们姑娘自己烫卷发也就罢了,怎么还给狗也烫了卷毛啊?”
  青年听到这话顿时忍俊不禁:“那狗的毛是自来卷、天然卷,那叫泰迪,是外国狗!”
  他笑着要回去,结果有人拽住了他小声问:
  “同志,那位姑娘是哪位亲人过世了?你跟我们透个底,我们得避着点,免得说错话让她伤心。”
  青年顺着她的指引看过去,又迷糊了:“老嫂子,你为啥说她亲人过世了?”
  老太太说道:“你看她穿着一身黑衣裳黑裤子黑鞋子,但头上辫子用个白花给绑着,这不是一身黑、白头绳的重孝吗?肯定是父母这样的血亲去世了吧?”
  青年哭笑不得,嚷嚷道:“老嫂子哟,你们这是什么审美,你们不时髦呀,人家这是黑白搭配青春美!”
  社员们议论纷纷,满头雾水。
  然后有人反应过来:“明白了,现在城里人玩的野啊,老话说得好,女要俏、一身孝,对不对?这些城里姑娘为了美,敢于穿一身孝!”
  有老人拍手叹息道:“哎哟,这怎么能行呢?她爹娘在家里知道了,不得气死呀?”
  这青年贼笑道:“气死了没事,这不是我同事已经穿上重孝了吗?气死她爹娘,她这一身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听到这话社员们很惊奇又惶恐:“你可不敢乱说话,这么诅咒人会挨打的。”
  “你是不是和那个姑娘有仇呀?你怎么能这么说话?”
  青年哈哈大笑,他抹着摩丝回去坐下说:“这岛上的老百姓太有意思了……”
  “你可别笑话人家落后,咱们祖上往前数三代,谁家不是农民呀?”有妇女严肃的说道。
  青年笑着解释说:“不是,不是,我说他们有意思是,他们这里在物质上还挺先进的,可是在精神和认知上却非常落后。”
  “同志,当你嘲笑一个人或者批评一个人的时候,请你想一想,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你所拥有的优越条件。”王忆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他从人群里挤进来,挥挥手示意社员们散开,别在这里围观人家。
  不用他说话,社员们哗啦啦的便退走了。
  就像一道潮水。
  见此屋里一个中年人赞叹一声:“呵,王老师在他们村里很有威信呀!”


第367章 新的供货渠道
  休息过后,沪都来的贵客们就要登门吃饭了。
  人太多,在王向红家里挤不下,于是索性就在山顶听涛居前的大槐树树荫下拼凑起几张桌子分成两桌来个露天用餐。
  秋高气爽,天气正好,景色正美。
  山顶之上环首四顾不是红叶绿草便是四周闪烁着金光的海面。
  在这种地方招待客人不寒酸。
  特别是王忆准备了防水防油的桌布,色泽简单白底红条纹,喜庆。
  大家伙落座,满桌的好菜。
  海货琳琅满目!
  而且好些是今天上午刚去捞起张网找到的海货。
  主角是螃蟹,中秋的螃蟹最肥了,满膏满黄。
  于是桌子四周一溜的盘子,一人盘子里一个大螃蟹,足足有婴儿脸蛋那么大,蒸熟之后红彤彤的,蟹脚俱全,趴在盘子上看着有些唬人。
  此外岛上人视若珍宝的海参鲍鱼占据主位,葱烧海参、辣椒小鲍鱼;有个盖垫上放了大虾,都是精挑细选的肥硕大海虾,个头齐刷刷的一样长,有人的手掌那么长!
  大海虾个头大、肉多吃起来带劲,可是要说鲜味还得是滑皮虾。
  个头小一些,滋味却更好,一盘子的油爆大虾泛着油光,不比大对虾差。
  除了虾蟹,海螺也多的很。
  王忆刚吃过的辣螺、拳螺,还有香螺、响螺、马蹄螺、猫眼螺、东风螺,个头都不小,肉都很厚实。
  同样,有吃起来带劲的也有吃起来鲜美的。
  花皮蛤蜊、白蛤蜊、毛蛤蜊,还有扇贝和海虹,都用小盆子装着,一装一盆。
  没别的滋味,就是个鲜!
  这是原生态海鲜,还有加工的海鲜:安康鱼鲞炖五花肉、红烧黄花鱼、油炸小黄鱼、油泼金鲳鱼、黄鱼鲞煎蛋、虾米冬瓜汤、葱油蟹等等。
  光是海鲜就是一桌子。
  虽然渔家最多的是海货,可招待客人不能光上海货,还要有肉有菜。
  菜就不说了,地三鲜、风味茄子、西红柿炒蛋、拌西红柿之类,菜园里秋天蔬菜多,新鲜、好吃。
  硬菜则是以肉为主,炖排骨、红烧排骨,卤猪头肉、猪头肉拌黄瓜,红烧肉、炸肉丸子、红烧狮子头、葱爆肉、炸里脊肉,炖猪肘子,等等等等。
  诸多的好菜布置了两个桌子,杨兵和手下们来了一看瞪眼了:“我的天,你们这是怎么准备这么多菜?”
  王忆笑道:“贵客上门,我们渔家人没好东西,所以就把能拿出手的最好的东西,都给你们送上了。”
  “这也不光是表现我们的热情和对同志们的期盼,还有一点是我们以此表示出,生产队确实是竭尽全力的来招待同志们了,所以如果说接下来的时间有什么招待不周或者有所冒犯,希望杨主任和各位同志不要放在心上,咱们及时沟通,好不好?”
  杨兵带头鼓掌,然后笑呵呵的说:“王老师、王队长呀,你们真是太破费了,你们也想的太多了。”
  “俗话说,入乡随俗。我反而要先请你们体谅我们,我们这些同志没有在外岛生活的经验,如果表现的冒犯了你们,你们别放在心上,跟我说,我该批评就批评、该调解就调解。”
  你好我好大家好。
  氛围很好。
  王向红笑道:“那就没事了,咱们都是同志,彼此之间互相体谅,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及时沟通就没事。”
  杨兵说:“对,及时沟通,比如我现在就想沟通一件事。”
  他指了指满桌子的菜连连摇头。
  “不合你口味?”寿星爷吃惊的问道,“你们城里人现在都吃啥好东西了?”
  杨兵笑道:“老人家瞧您说的,不是不合我们的口味,是太合了、太好了,你们这不是破费吗?甚至可以说是浪费了!”
  王忆摆摆手说:“不浪费、不浪费,咱们先放开肚皮吃,吃不掉的可不会扔掉,我们学校这么多同学呢,到时候我们食堂再把菜回回锅,给学生当伙食!”
  没人觉得这么处理不好。
  哪怕是沪都来的客人们也不是顿顿能吃新鲜炒菜,这些菜招待学生在他们看来肯定很丰盛。
  白酒、黄酒和啤酒——全是好酒。
  白酒是五粮液,黄酒是古越老酒,啤酒是琴岛啤酒瓶子灌装了22年的原浆白啤酒。
  王忆收购的那条生产线很先进,不光能包装食品和罐头,也能给液体做重包装。
  琴岛啤酒瓶子灌了原浆啤酒后,有机器给它进行消毒处理和重新加盖。
  这样酒一上桌,杨兵又是一惊:“你们这真是太破费了吧?这得多少钱啊?”
  王忆知道这句话的潜台词:
  就你们这样生活水平的村庄,还用我们单位支援?反过来让你们支援我们还差不多。
  于是他便从容的笑道:“杨主任您是误会了,这些酒都算是我们借花献佛。”
  “怎么回事呢?陈科长知道,我们队长啊是一位老海武,他有一位战友现在在我们县里的供销公司做总经理,然后是这位总经理送我们队长几瓶好酒。”
  “我们队长不舍得喝,这是听说你们来了,才拿出来招待你们……”
  一听这话,杨兵心里不但没了芥蒂还顿时多了感动。
  多淳朴的乡亲。
  多好的人呀!
  其中一个中年人听了王忆的介绍后诧异的问:“王队长您是老海武?海上武工队的队员?”
  王忆笑道:“对。”
  中年人问道:“那您是哪年的海武?是第几支队的?或许您和我父亲、我叔伯是战友呢,我父亲是41年的海武,东海二支队五大队的。”
  王向红顿时来了兴趣:“你父亲是二支队的?他叫啥?我是四支队,但我们当时一三支队经常联合作战、二四支队则一起联合作战。”
  “五大队、五大队我有印象,他们有个大队长叫杨大仁,我们都叫洋大人。”
  “那您肯定认识我大伯,我大伯也是五大队的,他是副队长叫徐金城!”中年人笑道。
  王向红顿时‘啊’了一声:“徐金城我当然认识,44年鬼子临死反扑,疯狂扫荡海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