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1982有个家-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他不说也无所谓,反正一人一套。
  一听王忆是要给一人来一套三片红,民兵们立马冲动了。
  后面的往前挤、前面的在吆喝:“挤挤挤、挤个臭批啊!别挤了,再挤、再挤你牛子挤我屁股蛋里了!”
  王忆喝道:“都说了一人一套,干什么呢?”
  他的威信已经逐渐树立起来了。
  尽管这里数他最削瘦、身板最弱鸡,可他一发火民兵们都老实下来。
  一人一套65军服。
  他们拿到手后有的赶紧比划、有的难以置信的问:“王老师你说给我们准备的?不要钱啊?”
  王忆说道:“不要钱,你们是民兵,平日里要保家卫国,所以总得有些优待,这衣服是我代表队集体发给你们的。”
  大胆挠头问道:“是因为我们前天凌晨帮你抓刘大彪?王老师我跟你说啊,不用这样、完全不用这样……”
  “确实跟这个有点关系,不过主要还是因为你们是民兵,平日里要付出的比普通社员更多,所以我个人代表队集体给你们一人奖了一件。”王忆解释道。
  大胆又挠挠头,问道:“真的?噢,这是沪都那个纺织厂支援咱生产队的?”
  王忆哂笑道:“算是吧,他们那领导当时把话说的好听,说要支援咱贫困地区一批物资,其实压根没这么好心,他们厂子是要清理库存,实际上想要把这些积压的服装卖出去。”
  “这样呀,难怪他们老是不发货,他们是等咱掏钱才肯给咱衣服?”王东阳问道。
  王忆说道:“对,不过也算是支援吧,这军服确实是处理给咱的,便宜,一套衣服只要五元钱。”
  “呵,这确实便宜啊。”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说。
  “三片红可是好料子,纯棉府绸布,摸摸,是不是?好像不是啊?”
  “当然不是,这是合成纤维料子吧?庄教官说过71年开始三片红就换合成纤维料子了,用那个什么涤纶、锦纶、棉花来混纺的合成纤维布料。”
  “别管是啥料子,五元钱便宜啊,这一身衣服得几尺布?八尺九尺至少的吧?这种合成纤维料子是高档布,我76年结婚那会扯了的确良,那家伙一尺就要一块五。”
  “还得要布票呢,的确良一尺一块五加上布票、还是76年,那现在这衣服做下来光布料也得二十来块钱?”
  “得有,得有,还有手工费呢?咱家里自己扯了布可做不出人家这工艺,这可是三片红啊!”
  王忆说道:“对,所以人家确实算是支援咱们,只是收了个成本费。”
  “不过这衣服的价值不能用现在的物价来算,我看这衣服积压了得十来年了,你们看看有没有?”
  这年头一件衣服穿十来年都不算旧衣服,只要没磨成破烂的衣服缝缝补补就能穿,所以民兵们压根不在乎这点。
  他们现在都陷入了得到一件三片红的喜悦之中。
  看着他们那激动的样子,王忆问道:“这衣服很好吗?我看现在社会上穿的人很少了,听我同学说首都都是六几年七几年才穿,改革开放后就不穿了。”
  大胆说道:“那不一样,我说句托大的话,王老师,我和你不是一代人,你们这代人穿什么国外牛仔衣服,我们这代人就想穿一件军服!”
  王忆点点头道:“我理解,你们没有真正穿上绿军装去扛枪卫国,心里难免有遗憾、有失落,穿一件这个军服好歹能过一把军人的瘾。”
  大胆也点头:“对,对头。”
  年纪最大的王祥海说道:“也不只是这样,动荡那几年开始整个社会都流行穿军服。”
  “因为解放军战士是咱们的人民子弟兵、是经过严格的政审的、是最值得信任的,所以这个军服就是最革命、最宝贵、最纯洁、最可信任的服装。”
  “其他任何衣服——现在城里流行的西服,退回几年去压根没人穿,是英雄好汉就要穿一件军服!”
  他平时跟王东义一样都不太爱说话,因为年纪比较大,他性子更沉稳。
  今天得到了军服格外兴奋,便忍不住的多说了几句:“王老师,你同学说的那不对。”
  “那些年头社会上到处穿的不是三片红这样的正经军服,是军便服,是用草绿色的布料仿照三片红做的!”
  王忆问道:“这个我还真不了解,说句实在话我上大学开始,身边同学就不穿这衣服了,那这是正经的三片红?”
  王祥海摇头:“这也不算是真正的三片红,真正的军装不让流入社会。”
  “不过前面一二十年全社会流行穿军装,所以各家单位仿照三片红生产了军服——样式、用料跟三片红完全一样,但钮扣不一样。”
  王祥海把衣服纽扣反过来给众人看。
  “这是全塑的,真正军扣是塑料面后装铜环,这就是它们唯一的差别,这衣服可以随便穿,要是后面装铜环了那咱不能穿。”
  大胆说道:“对,是这么回事,大炮和班副的衣服扣子后面就有金属。”
  王祥海笑道:“哪怕是仿三片红这是极好的衣裳,以前城里单位动不动就往咱外岛拉练,讲究队伍要时常拉出去练一练。”
  “哈哈,王老师你是没看到,当时工人、政府干部和在校学生是一身军装,背一个行军背包,再右边斜背军挎包、左边挂水壶,军挎包的带子上再系一条白毛巾,走起来一个队列啪啪响,那打扮要多馋人有多馋人。”
  王忆问道:“咱队里买不上这衣服?”
  王祥海摇摇头:“整个公社也不多,都是城里头多,这衣服一直紧俏,所有纺织厂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
  “我估计就是这原因沪都的厂子把它们给挤压下了——就是你说的改革开放了,现在年轻人不穿这个了,他们以前生产多了卖不出去了,让咱捡了个大便宜!”
  大胆兴致勃勃的说道:“那改天咱也出去拉练拉练?咱队上去县里头军训都没有搞到这一身衣裳,如今终于有了,是不是得出去露露脸?”
  王忆笑道:“算了吧,这衣服退出潮流了,而且后面全队都就有了。”
  “我这次是给你们先带回来几件,过几天沪都那边还有快递送过来,到时候送过来的这种仿军服可不少。”


第172章 社会企业正式营业了
  因为要听凉菜的反馈,今晚王忆也去参加了灯下聊。
  他拎着个小木凳子往外走,老黄‘噌’一下子钻出来看着他的背影。
  它想追上去,可犹豫一下又回头看草窝。
  草窝里小狗崽在哼唧。
  老黄看了一会,突然看向野鸭子。
  正畏畏缩缩在草窝边角的野鸭子也在扭头无聊的往四周看,一不小心跟老黄对上了眼神。
  然后它当场身躯一震。
  然后它默默地站起来站到了小奶狗们之间,双翼展开将两边的淡黄和土黄罩住了。
  鸭子翅膀内侧是鸭绒,很暖和,小奶狗们感觉舒服便依偎在了它身上。
  老黄见此摇着尾巴去追王忆了……
  王忆先去祖祠那边坐了一会,爷爷们在灯下说笑着,一人一个茶杯,旁边放了个茶壶和草编外皮的老暖壶。
  “王老师来了。”一个叫王真备的老人乐呵呵的招招手,“没带个茶碗?给你来碗茶水。”
  旁边的老人王祥山说道:“你给的这个茶真好,喝着香喷喷,下肚暖乎乎,就是刚喝的时候晚上睡不着觉。”
  “睡不着觉就不睡,去给队里干点活。”寿星爷吐了口烟说道。
  王祥山讪笑。
  不睡我可以看月亮看星星嘛。
  王忆坐在这里聊了几句,东家长西家短:
  “金兰岛独眼老头回来说,现在城里汽车多,他去了沪都一趟吓得丢了魂。”
  “多宝岛上丁二中家的鸡光下双黄蛋,真稀奇。”
  “公社来了一伙骗子,骗人能让女人专门生男娃,被政府给抓了……”
  要不然就聊回忆:
  “50年7月7,咱外岛解放,当时子弟兵来了天天给家里打水,林团长还教我打刺刀。”
  “56年公社请来了越剧团,《贩马记》真好看啊,那个头牌旦叫徐玉兰,我还记得她的样子。”
  “嗯,那年头一次看电影,还闹了笑话,看的是《平原游击队》,双枪李向阳‘啪啪啪’打的真好,然后松井大鬼子领着一群小鬼子出现,有人去通知民兵队来打鬼子,民兵队以为鬼子杀回来了,赶紧敲锣打鼓组织队伍……”
  “哈哈,鬼子在电影里倒是杀回来了,松井喊‘杀他个回马枪’!”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老人们聊的很开心。
  目之所及,皆是过往;心之所念,全为回忆。
  王忆坐在板凳上撸狗头,听的津津有味。
  王东方溜达的时候看见了他的身影,便冲他摆摆手指向码头。
  这样王忆便赶紧问了问:“今天的凉菜味道怎么样?”
  老人们纷纷点头:“好。”
  “一辈子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凉菜,那个小杂鱼怎么酥的?我没牙了也能吃。”
  “有些鱼皮太辣了,不过味道好,我儿媳妇下了面汤,加一点调料汤拌一拌真好喝!”
  王忆听了老人的意见便跟着王东方离开去了码头,路上他们碰到王向红,王向红要去祠堂。
  看见王忆他招招手,问道:“我一直没问,不过听大胆说沪都的纺织厂真支援咱衣裳了?还是三片红?”
  王忆说道:“对,是仿的三片红,估计是给什么单位民兵队准备的吧,积压几年了……”
  他把说给民兵们的托词又说给王向红。
  王向红听的连连点头:“五块钱不贵,一点不贵,你打算怎么处理?”
  王忆说道:“就是五块钱卖给咱社员呀。”
  王向红又摇头:“贱了,你卖十块吧,十块钱一套衣裳也不贵,多出来的钱你留着给学校用,不能光是靠你的开资去支援学校。”
  王忆笑道:“衣裳就算了,我听说社员们一两年置办不上新衣裳,我就不赚他们这个钱了。等着咱社队企业开始赚钱了,我从那里面抽取一部分钱吧。”
  “本来你也得抽取,不过这得开党员和社员代表大会的时候商量,你供应了秘方,算是技术入股,我想给你百分之20的分红,行不行?”王向红问他。
  海鲜凉菜生产过程中他只负责秘方,酱料用钱是算在生产队的账上的,王东喜定期给他结算,而海货都是社员集体供应的,人力物力也是靠社员。
  王忆一开始压根没想着要分红,于是他拒绝了。
  王向红非要让他拿分红,他说这个党的规矩:“五几年公私合营,有些私营的单位虽然并入集体里但集体还是要给人家分红的。”
  “比方说咱县里的红星烘干厂是并了曹氏烘干厂来的,我听老徐说县里一年给他家几万块的分红。”
  “你别一心扑在咱集体上,不是,你一心扑在咱集体上是好事,我是鼓励的、欣慰的。”
  “但你也得自己留点钱,还要娶秋渭水呢。”
  王向红挺关心这件事的,队里这两年竟然一个新媳妇都没进来,他作为名义上的支书实际上的族长,心里很慌。
  王忆说道:“那行,我留百分之10,拿出百分之10分给工人,剩下的送入咱队里的公账上。”
  “衣服的话我就卖六块钱一件,一件挣一块钱,十块钱好些人家舍不得买。”
  王向红默默的点点头。
  双方分开,王东方积极的问道:“我也正想问你呢,沪都厂子真支援了好些衣服?六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