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不让江山-第10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报!”

    斥候登上城墙,担心跪倒:“王爷,先锋军谢将军已经抵达潘兴河北岸,不过潘兴河南岸已有宁军设防,看起来兵力规模不小,且已在南岸架设起来了他们的抛石车。”

    武亲王点了点头,他早就料到了。

    如今宁军各路人马的合围尚未成型,应该还在陆陆续续的往这边加急赶来。

    只要他能在两天之内突围出去,杀过潘兴河,唐匹敌的这一翻大计也就变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听完之后,武亲王问道:“可见宁军打的什么旗号?”

    斥候回答:“南岸宁军中,见程字大旗。”

    武亲王点了点头。

    知道那是唐匹敌帐下得力大将程无节,那人看似粗犷不羁没什么心眼,实则是个心细如丝的人。

    之前就是此人指挥宁军,边战边退,把武亲王的大军引到了芒砀山。

    说这边战边退,听起来是很容易的事,可真办起来,实则极难。

    面对的是武亲王这样的对手,你想做到边战边退能容易的了?

    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武亲王大军吞了。

    程无节能做到这一点,且还显得游刃有余,就足以说明此人的能力。

    可是只见程无节的将旗,不见唐匹敌的帅旗,武亲王推测,大概是因为唐匹敌也没有料到,他会这么快就发现芒砀山里的粮食有假。

    按照唐匹敌在芒砀山储备的粮食数量,武亲王就算要往大兴城送,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也不可能察觉。

    哪料到大兴城里出了叛乱,武亲王不得不率军赶回去,就加快了往外搬运粮食的速度。

    武亲王还推测,把程无节摆在潘兴河南岸,是唐匹敌早就计划好的事。

    只是一步一步的布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不是察觉到了武亲王大军急切的想要南返。

    所以,应该是有机会一战而胜。

    “传令下去,让谢瑶直接强渡,不计代价。”

    “是!”

    传令兵转身跑下城墙,骑上马朝着南边赶回去。

    武亲王要坐镇中军

    ,也没必要亲自赶到潘兴河岸边指挥渡河之战,对手是程无节,略显不配。

    谢瑶是他手下爱将,有大才,且武艺不凡。

    武亲王帐下那些将军,能跟着武亲王那么久的,哪一个能是凡夫俗子。

    谢瑶善攻,破敌应该不成问题,主要是唐匹敌不在,程无节兵力有限。

    宁军所依靠,无非是抛石车而已,可是潘兴河并非天堑,渡河无需造桥,甚至都不需要那么多船。

    武亲王从城墙上一边往下走的时候,还在一边在心里赞赏着唐匹敌的妙计。

    他非但计算了地形,时间,人力,包括人的贪念,也就是人性,甚至计算了天气。

    武亲王推测,唐匹敌计划中的宁军合围,应该是在七月初。

    按照京州这边的天气来说,到了六七月份,雨水就变得很勤。

    潘兴河本不是一条和与赤河相比的大河,在这一带,水位又不深,在最宽最浅的地方,士兵们足可蹚水过河。

    但若到了七月份,雨季到来,水位必会上涨。

    那时候宁军在潘兴河南岸布置的防御阵地就会变得更为有用,抛石车也会发挥出最大威力。

    可是啊,运气不在唐匹敌那边。

    六月份的天,按照往年来说早就下过几场雨了,可今年出奇的干,一场雨没落。

    每一天都是太阳炙烤,潘兴河的水位非但没有上涨,反而还下落了一些。

    对于武亲王的大军来说,这不是天眷又是什么?

    武亲王曾经说过,运气,也是胜负成败的关键,而且在有些时候,会是关键中的关键。

    趁着宁军合围尚未形成,强渡潘兴河后,唐匹敌除了懊恼之外,还能怎样?

    从芒砀山到潘兴河,大概有一百里左右,从廷安县城到潘兴河,也就是五六十里。

    武亲王就算不急着赶过去,到潘兴河岸边也无需多久。

    这五六十里的路程,武亲王一边往前走,一边接收从前边送回来的战报,几乎是一刻就回来一人。

    “报,王爷,谢将军已经开始渡河,水位低浅,士兵们可以蹚水过去。”

    “报,谢将军派我向王爷禀告,宁军防御严整,抵抗强烈,且兵力应不低于两万人。”

    “报,谢将军亲自率军渡河,此时已经过半,宁军抛石车威力有限,对我渡河大军造成伤亡不大。”

    “报,宁军箭阵极凶猛,且有大量弩车和排弩,谢将军的队伍被压回来一次,死伤不少。”

    “报,王爷,谢将军已经带着队伍第二次杀上去了。”

    “报,王爷,谢将军身先士卒,带亲兵营杀上对岸,却被宁军将来程无节挡住,谢将军亲兵营几乎损失殆尽,不得已又退回来了。”

    “报,谢将军组织五千悍卒为死士军,为鼓舞士气,谢将军去甲胄,赤身上阵,冲锋在前。”

    “报,王爷,谢将军已经冲上对岸。”

    随着这军报越来越多,武亲王的脸色也越来越凝重。

    虽然唐匹敌没有亲至,可那程无节也是世上少有的猛将。

    此人若死守的话,想要攻破宁军防线,绝非易事。

    以谢瑶之勇,可与程无节不相上下,宁军的优势在于防守,且武器装备更为强悍,楚军的优势在于兵力更多,且归家心切,所以有死战之心。

    那两人都是有孤勇之气的悍将,谁能赢了谁,其实真的不好说。

    “报,王爷,谢将军已经杀入宁军营地,五千死士军死伤过半,可我大军后续队伍也已经跟了进去,正在混战。”

    听到这个军报,武亲王

    总算是稍稍松了口气。

    谢瑶终究还是稍稍胜了一筹,那是他爱将,他当然知道谢瑶的能力。

    五千死士军死伤惨重,虽然很可惜,但后续大军一旦攻入宁军营地形成混战,再后边的楚军渡河就容易多了。

    只需一个时辰,楚军就能在南岸形成绝对优势兵力的压制。

    那时候,程无节再勇,也无力回天。

    之前武亲王计划内是两天渡河,看来,比计划还要提前了些。

    武亲王加速赶路,带着中军队伍眼看就要到潘兴河北岸了。

    就在这时候,又有传令兵跑来。

    “报王爷,谢将军谢将军中了埋伏。”

    “什么?!”

    武亲王脸色一变。

    传令兵道:“没想到宁军大营里,暗藏伏兵,是宁军大将军唐匹敌亲自率军,谢将军被被唐匹敌一枪刺死。”

    武亲王脑袋里嗡的一声,脸色瞬间就难看到了极致。

    全军覆没?

    一枪刺死?

    是了

    武亲王骤然反应过来。

    他是得知大兴城里出了叛乱,所以必须尽快赶回去,那唐匹敌若是也得知大兴城里出了叛乱,必会料到武亲王大军南返会提前。

    所以唐匹敌才会亲自赶到这潘兴河,而又不露面,不挂旗,故意设下这埋伏之计。

    谢瑶是勇将,已经攻入敌营胜利在望,自然会有所松懈,唐匹敌算计人心,已经算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我渡河的队伍呢?!”

    武亲王急切问了一句。

    那传令兵嗓音沙哑的说道:“渡河过去的一万多人被宁军死死围困,如今还在厮杀,但,但”

    后边的话他说不出口,可武亲王怎么能不知道,唐匹敌亲自率军设伏,渡河过去的那一万多人,怕是一个都回不来了。

    武亲王催马向前,赶到潘兴河北岸的时候,就看到南岸那边已经满是宁军的烈红色战旗,不见大楚的旗帜。

    这显而易见,过去的队伍,已经被杀光了。

    算上之前渡河时候战死的士兵,楚军只第一战,损失的兵力可能就有一万七八千人。

    五千死士军杀进去后,跟上去的队伍也有六七千人,这一万多人就像是进入了泥潭一样,根本就退不回来。

    “唐匹敌”

    武亲王自言自语了一声,眉头紧锁。

    潘兴河南岸,唐匹敌提着铁枪走到岸边,在他身后,一地的楚军尸体。

    一面一面的楚军战旗倒在地上,有的已经碎了,有的盖在楚军士兵尸体上,看起来格外悲凉。

    他走到岸边后往北观看,见到了武亲王的中军大旗,于是唐匹敌缓缓吐出一口气。

    虽然比他计划的时间提前了些,可是既然已经打了,那就没道理要输给那位大楚的武神。

    武亲王有二十万大军,除去派回大兴城送粮草的队伍,再除去他刚刚击杀的队伍,武亲王余下兵力,应该不低于十六七万。

    而唐匹敌手里的宁军,其实一共只有六万人。

    北岸,武亲王脸色凝重的看着南边,他现在看到了,唐字大旗已经竖立起来。

    武亲王心里叹了口气。

    他之前还想着,唐匹敌不敢以公平的兵力与他决战,只敢用数倍兵力合围。

    此时呢?

    他兵力是唐匹敌的数倍。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小变之局

    潘兴河在大楚的地图上并不显眼,只是一条细细的线,相对于再往北的赤河来说,完全可以忽视掉一样。

    在大楚数百年历史之中,这条河流域内,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足以载入史册。

    别说是大楚这几百年兴衰,就算是再往前算,算到有中原明开始,这条河都不会被人提及。

    然而在这一刻,即将到来的这一战,必将会被被后人铭记,也必将在史册上留下极为重要的一笔。

    这里早就已经没有了百姓,都躲避战乱走了,此地距离豫州境内比距离大兴城还要近许多,京州北部的大批百姓,躲战乱都选择去豫州那边避难。

    如此一来,填补了豫州那边因为战乱而损失的百姓,豫州逐渐恢复过来,京州却越来越困难。

    能见证这一战的都是双方士兵,不管最终谁取胜,是谁来书写这段历史,他们都是讲述者。

    汇聚于此的人,有很多都会死去,会成为幸存者讲述故事中的一部分。

    武亲王杨迹句征战大半生,百姓们都说,皇帝是江山之主,可是皇帝所见识过的江山之广,一定远不如武亲王。

    皇帝只是在名义上为他要守护的江山而努力,而武亲王则是实打实的在很多地方都出过汗流过血。

    大楚江山到底是什么含义,武亲王比皇帝理解的也更为透彻。

    此时在潘兴河北岸,武亲王必须做出决定。

    他的爱将谢瑶刚刚战没,一万多名士兵阵亡在潘兴河南岸,可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接下来,为了冲破宁军即将形成的巨大包围圈,武亲王还要看到更多的部将更多的士兵战死。

    在几十年征战中,武亲王早就练就了一颗铁石心肠。

    生死在他眼中,也早就已经不是值得悲伤的事。

    “前边是一条河,河拦不住我们,河对面是敌人,敌人也一定拦不住我们。”

    武亲王站在队伍前边,眼神扫过他的部将和士兵。

    “过了这条河,我们就能一口气打回大兴城去,大兴城里应该还有你们的家人,还有你们的亲眷,还有在等你们回去的人。”

    他停顿了一下,视线再次扫过。

    “我们是大楚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