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这会改变大明的政治格局。

    过去的辽东,就是一个都司建制,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治下,现在则作为新的承宣布政使司自处。

    “卿家是觉得难以置信吗?”

    崇祯皇帝露出笑意,看向震惊的孙承宗,撩了撩袍袖说道:“朕说了,这同样是一个开始罢了。

    朕想要的不只是一个辽东。

    让辽东进一步改制,则对今后攻略辽河套、科尔沁、安东以北、朝鲜等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想要让辽东地区安稳下来,那就必须将威胁辽东的地域,都牢牢地掌握在大明手里,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唯有这样才能确保维新变法,持续在辽东这一区域推行下去,让国朝能增加新的财税重地,避免过重于某一区域的赋税。”

    江南出现叛乱一事,崇祯皇帝已经知晓了,东海水师总兵官刘兴治,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入辽。

    对于这一情况,崇祯皇帝丝毫都不意外。

    为何?

    维新变法的持续推进,必然会改变大明的构架,一个走工业化进程的大明,势必会让很多旧势力群体,受不了自身利益的损失,而出现一些过激反应。

    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维新变法的道路,必然要再走一遍军事征服的路线,中央集权想要保持威仪和震慑,就必须要有极强的实力才行。

    “陛下,此事一旦在朝传扬开,只怕会引起极大的震荡啊。”孙承宗收敛心神,沉吟片刻,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

    “震荡?”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看向孙承宗说道:“只怕卿家还不知道,江南诸省已然出现大规模叛乱了吧?”

    “什么?!

    ”

    孙承宗难以置信的看向崇祯皇帝,根本就不敢相信此事。

    “呵呵…”

    崇祯皇帝笑着摆手道:“卿家也无需这般激动,无非就是国朝暂时丧失掉,对于江南诸省的控制罢了。

    这些朕从亮明维新变法的大旗时,就已经料想到了。

    朕快要离开辽东了,要返回京城。

    不过在返回京城前,涉及辽东的一些决策,必须要明确下来,朕不想面临腹背受敌的威胁,这一点卿家明白吧?”

    孙承宗强行要求自己镇定下来。

    这一刻,孙承宗有些明白,天子为何要将辽东一分为二了,为何对辽河套、科尔沁等地表现出那般强的占有欲了。

    这都是为了重塑大明的政治框架。

    过去的大明,一直都倾向于江南赋税,如果江南出现问题,那对大明就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社稷根本会不安稳。

    这其实是不好的事情。

    “不聊江南叛乱的事情了,就说辽东的未来。”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继续向前走着,孙承宗忙撩袍跟上,“想必卿家也知道,此前武备院已研制出初代蒸汽机。

    这是大明的未来。

    这是大明的希望。

    如果说大明能够将蒸汽机继续改良,研制出以蒸汽机为驱使,改变原有的交通构架,那就能改变很多。

    今后的辽东,会大批启用蒸汽机,以提升产业领域发展,面对这般强劲的发展,一个辽东是不好的,倘若真发展起来,就会出现类似于江南的困局。”

    “陛下,臣能不能询问一点。”

    孙承宗想了想,看向崇祯皇帝说道:“陛下究竟打算特设几省,以平稳辽东地区大局?难道朝鲜那处地方,也要收归到大明统治之下吗?”

    “至少五省!”

    崇祯皇帝眼神坚定道:“除了现有的辽东两省外,朕打算在辽河套一带设省,在安东以北设省,在朝鲜设省。

    不过想实现这一战略构想,至少需要20年的光景,去一步步的实现才行。

    毕竟大明想得到这些疆域,其他势力并不会心甘情愿的,所以今后想要攻略上述地域,实现朕的这一战略构想,辽宁和安东两省的担子会很重。

    打仗是要死人的。

    战争是要花钱的。

    今后国朝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朕没有那么多的钱粮,专门拿出来落实这一战略部署,所以辽宁和安东两省,今后发展的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这一战略部署。”

    孙承宗明白了。

    在今后的大明格局下,辽东占据的位置极重,甚至真等辽东地区发展起来,那都不输于江南地区。

    这会成为维新变法的大本营。

    一个谁都不能撼动的核心所在。

    毕竟经历接连不断的战乱,早就破坏掉了辽东的原有秩序,这对于崇祯皇帝而言,对于国朝而言,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事情。

    “陛下需要臣做什么?”

    明白这些的孙承宗,神情严肃,向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

    “卿家要做的很简单。”

    崇祯皇帝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矗立的京观,“在朕返回京城后,替朕守好辽东,将辽东整体防御体系做好。

    将辽宁和安东分治一事落实。

    一年,应该就能将上述之事做好。

    等到卿家把这些事情做好,就进京为官吧,朕需要卿家帮朕分忧,大明,需要一场真正的变革。”



    第一百四十五章 归京(2)

    

维新变法这条路,注定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毕竟对于大明而言,一些盘根错节的顽瘴痼疾,必须要经历战争的冲刷才行。

    就像过去的山陕两地,被群起的流贼势力清除掉的官绅群体。

    就像过去的辽东之地,被肆虐的建虏势力清除掉的武人群体。

    想要不受影响的推行新政,不遭受大规模的反扑,就必须要打破固有的地域秩序,唯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起来。

    这也是崇祯皇帝为何将维新变法的重心,一直都放在大明北方诸省的根本原因,毕竟革掉一些群体的命,那是会出现对峙和反扑的。

    “温阁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名随驾文官,面露疑惑,对同行的温体仁说道:“当前辽左局势虽说安稳,可一些地域的战事还没有结束,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怎样解决,到现在也没有个章程。

    为何陛下的御驾,却离开浑河畔,要返回辽阳镇了?

    难道陛下要返回京城了吗?可现在明明是乘胜追击的时候啊,如果陛下能统御着出战的各部军队,彻底剿灭……”

    “本辅不知道。”

    温体仁皱眉道:“陛下做怎样的决断,岂是我等所能揣摩的?”

    那人沉默了。

    从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以来,他们这批随驾大臣,就对军事层面的事宜了解不多,或者说被刻意隔绝。

    尽管说他们也处置一些政务,可更多的却是本职差事,虽说相隔京城太远,造成一些不便吧,但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这种被隔绝的感受,让很多人的内心很不安。

    不过这恰恰是崇祯皇帝想要的。

    该是谁做的事情,就把份内之事做好即可,没事跟着瞎掺和什么,过去的大明,就是文官群体瞎掺和太多,才导致各种被动境遇出现。

    当然,治理幅员辽阔的大明,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重用文官,有重用文官的好处。

    不过对崇祯皇帝而言,他不想走重文轻武之路,他要走文武兼济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明,在所处的这一时期真正中兴和崛起。

    想要实现这一战略构想,就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彻底改变大明的国制和权力框架,确保一个稳定的新帝国能涅槃重生!

    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

    “据辽西来报…周遇吉、满桂、何可纲等部,对察哈尔、内喀尔喀、喀喇沁、科尔沁等处展开相应攻势,进犯辽左之建虏偏师损失惨重,时下多尔衮已统率残部逃离上述之地。”

    “据朝鲜来报…朝鲜王室对莽古尔泰所领建虏,于平壤一带的战事,打的是难解难分,刘兴祚所部并未主动干预此战,朝鲜王室……”

    “据渤海舰队来报…所部海军建制整编,已按既定部署明确落实,谴派至渤海舰队的军机处分指,已赶赴济州岛一带,准备落实黄海舰队……”

    军机处大臣杨嗣昌神情严肃,口干舌燥的念着一封封军机要务,将围绕辽东地区的诸多变动,都向崇祯皇帝进行汇报。

    倚靠在软垫上的崇祯皇帝,闭目养神的聆听着,脸庞上流露出的疲惫,是怎样都遮掩不住的。

    受江南叛乱的影响,崇祯皇帝知道自己在辽东这边,不能再继续待下去了,真要再待下去,那京城不知要乱成什么样。

    固然说徐光启、毕自严、黄立极、刘鸿训、杨文岳、丁启睿等一众大臣,能力都是极强的,可有些事情并非是他们能做主的。

    “记…留沉军机处前指,要统筹好辽左扫尾战的军需供应,尽快厘清戍辽军建制,协助辽东督师孙承宗平稳辽左局势。”

    】

    “记…辽东巡抚孙元化,要维稳辽西和辽南安稳,命其将密旨诸事尽快落实,确保辽东整体的安稳。”

    “记…命关宁铁骑迅速归建,回防山海关镇守,自借上谕之日起,山海关保持最高级别的戒严。”

    “记…着命东江军所部撤离平壤一带,回防至黄海道一带,着命黄海舰队组建一事尽快落实。”

    “记…着命东江平虏前指,加快与朝鲜王室的谈判,命朝鲜方面割让黄海道、全罗道两地,着命理藩院筛选宗藩,准备向朝鲜方面移藩。”

    “记…辽东督师孙承宗、辽东巡抚孙元化,就辽东地区的局势变动,酌情对商税、矿税、盐税、关税、榷税等进行调整,尽快落实辽东地区的税法谋改。”

    “记…北方诸省沿海诸通商口岸,就关税一事展开研判,确保关税上调……”

    杨嗣昌额头冒出细汗,操持着毛笔书写不停,越写越心惊,崇祯皇帝所说的这些,牵扯到的层面太多,这要是逐一明确下来,只怕对朝野间产生的震荡很大啊。

    这一刻,杨嗣昌想到了江南出现的叛乱。

    错非是因为这件事情,那天子是不会这般返回辽阳的,看当前的架势来看,天子是打算严惩江南有司了。

    “朕说的这些,尽快拟成中旨呈递御前批阅。”崇祯皇帝深邃的眼眸,闪烁着精芒,看向杨嗣昌。

    “一个时辰,朕要见到这些中旨,待到没有异议,就着派御林军下发各处,到时御驾所在急行军,尽快赶赴盖州府。

    随驾诸大臣,若想随朕一起尽快返回京城,就跟着,不想跟朕一起,就暂在辽阳暂驻,按计划返回京城。”

    “臣遵旨。”

    杨嗣昌当即作揖应道。

    对于崇祯皇帝而言,眼下的时间还是太赶了,倘若没有江南叛乱一事,他至少还要在辽地待上数月。

    这样一来的话,就能更好的梳理辽地,确保他明确的战略构想,能稳步的落实推行下来。

    可现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他。

    好在崇祯皇帝麾下有一批文武,能够帮他分忧,帮他落实,随着辽地改制的落实,一批新兴的文武将会上位。

    内务府简拔的那批文官,诸军事学院培养的大批将才,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淀,也是时候让他们登上历史舞台了。

    “皇爷,您要保重龙体啊。”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