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4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岳参赞,本官有些不明白。”

    曹化雨眉头微皱,看向岳庆章说道:“郑芝龙在琉球镇的势力,其执掌的汉盟,在南洋等地的势力,都是不小的存在。

    就算是锦衣卫筛选的暗桩,要逐步渗透进九州岛各处,也没有必要扶持郑芝龙在倭岛遗留的血脉,通过郑芝龙把控的航线,去扶持其执掌田川家族,继而让其逐步割据九州岛吧?

    倘若是这样的话,郑芝龙的势力未免太过庞大,如果说郑芝龙起了什么心思,这对于国朝而言……”

    “曹同知,你有这样的担心和疑虑,是很正常的。”阑

    岳庆章出言打断道:“类似这样的话,本官先前也向陛下进谏过,可是陛下的原话,是现阶段的国朝,尚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底蕴,去大规模的对外进行扩张,与此同时,国朝内部的矛盾,需要得到有效的转移。

    鉴于这种特殊的时期,国朝必须要遵循合作共赢的准则,通过一些直截了当的形式,去获取国朝发展所需的资源。

    只要国朝向前迈进的步子,是正确的。

    纵使今后的某一时期,出现一些割据的态势,尾大不掉的威胁,那时候的国朝,只要能实现初步中兴,就能相对从容的面对这些问题。”

    曹化雨沉默了。

    其实近几年来,崇祯皇帝做出的很多决断,别说是外朝有司的文官看不懂,甚至表达相应的反对和不满,其实在内务府、军机处等有司衙署,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只不过这种趋势不是很明显。

    “陛下的高瞻远瞩,并非是你我所能揣摩的。”阑

    岳庆章继续说道:“其实郑芝龙今后做出怎样的抉择,不是我们要关心的,曹同知不要忘了。

    围绕国朝的北部和江南海疆,筹设发展起来的水师力量,都是在逐步增强的。

    别忘了,北直隶、辽东、登莱等沿海地带,筹设发展起来的造船业,当前的苗头表现很迅猛。

    内务府每年都会向这些造船厂,调拨一批定向专款银,或许你我现在担心的事情,等到三年后,五年后,就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了。

    眼下我等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份内之事做好,别叫陛下失望,别影响到陛下的谋划就好了。”

    “喏。”

    曹化雨当即抱拳应道。阑

    挑起倭岛的内斗,形成地方藩镇,对德川幕府的倒幕行动,就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岳庆章他们要做的事情。

    只要能把这件事情做好,那么通过私底下的军火贸易,就能实现大明对倭岛的财富掠夺,从而获取宝贵的发展元气。



    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崎的夜(2)

    

“二爷,您真打算这么做吗?”阑

    甘辉神情警惕,看了眼紧闭的房门,对剑眉倒张的郑芝虎说道:“此事固然可行,但毕竟没跟大帅进行商榷,倘若大帅知晓此事,出于一些顾虑,不同意此事,那我等……”

    “长崎相隔琉球镇,何止是千里之遥。”

    郑芝虎皱眉打断道:“这一来一回会耽搁多久,不用本将言明此事,你心里比谁都要清楚。

    何况岳庆章在琉球镇时,没有向大哥言明此事,反而赶来长崎时才将此事挑明,你难道还不明白吗?”

    “您的意思是说,陛下料想到大帅必会顾虑此事,不会轻易奉旨?”迎着郑芝虎的注视,甘辉开口道。

    “不错。”

    郑芝虎点头道:“此事毕竟牵扯到了二官,倘若真出现任何的差池,恐二官的身家性命会遭受威胁。阑

    自从森儿被大哥送去京城,做了太子殿下的伴读,大哥对子嗣的态度,明显就改变了很多。

    或许你们并不清楚。

    其实在一些时候,大哥很思念二官。

    过去这几年,大哥不是没有想过,把二官他们从倭岛劫走,可真要这般做的话,必然会使我郑家在倭岛的势力遭受损失。”

    甘辉眉头紧皱起来。

    说起来。

    在郑芝龙的掌舵之下,郑家在倭岛潜藏的势力,还是比较浑厚的。阑

    别看郑芝龙离开了倭岛,可是暗中维系的利益输送,也让倭岛本土的部分势力,不愿割舍掉这些。

    郑芝龙的次子田川七左卫门,就像是维系双方的砝码,确保双方在某些利益上,不会出现失衡的趋势。

    “可是田川家族,也绝非什么等闲之辈啊。”

    甘辉收敛心神,看向郑芝虎说道:“想让二公子执掌田川家族,根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毕竟二公子……”

    “你说的没有错,此事倘若只有郑家插手,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郑芝虎嘴角微扬,眸中闪烁着精芒,“但是现在多了内务府,情况就不一样了,你可知岳庆章,为何要亲赴长崎吗?

    想想朝鲜那边。阑

    从莽古尔泰率领建虏精锐,杀进朝鲜境内,都过去多长时间了,战事依旧是比较胶着的。

    刘兴祚、金铉、唐王、左良玉他们,哪一个是泛泛之辈?出动的东江军、东江水师、唐王军,列装的各式军械火器,甚至是火炮,绝对是最先进、最精良的一批。”

    甘辉震惊的看向郑芝虎,脱口道:“二爷,您的意思是说,陛下想挑起倭岛内乱?”

    “没错!”

    郑芝虎斩钉截铁道;“别看内务府的人,将堆放货物的船舱,都看管的很严密,但是百密一疏啊。

    至少有10艘船,里面装载的都是火铳、火炮,尽管说比不上现有列装的,可是跟倭岛这边相比,却也是很精良的。

    如果说这批火铳和火炮,通过长崎这个地方,流散到一些藩镇大名麾下,你觉得会是怎样的情况?”阑

    天啊。

    甘辉有些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早些年郑芝龙没有离开倭岛时,甘辉他们就追随在郑芝龙麾下,对于倭岛本土的情况,也算是比较了解的。

    尽管说倭岛最大的势力是德川幕府,可是在倭岛各地,还存在着不少割据势力,其中就有一些大名,并不满德川幕府的统治。

    “过去尼德兰的海商,能够在长崎等地停靠,就是因为他们私底下售卖军火。”郑芝虎双眼微眯,看向甘辉说道。

    “恰恰是这一原因,使得尼德兰的海商,在倭岛赚取不少金银,当前尼德兰海上势力,被大小琉球镇的水师阻挡。

    去往倭岛的航线,更是被汉盟牢牢把控着,这也使得私下兜售军火之事,被迫停止了下来。”阑

    “天子这是想银子,想疯了吧。”

    甘辉难掩激动,对郑芝虎说道:“倘若真是这般的话,那倭岛这边,真的出现任何情况,只怕天子也不会承认吧?

    如果说事情闹大了,触怒到德川幕府的话,对外封锁贸易港口,同时集结麾下精锐,对朝鲜那边……”

    “那就不是咱们要考虑的了。”

    郑芝虎面露狞笑道:“既然陛下要这样做,那我等尊奉旨意就是了,再者说,有内务府的绝对支持,本将并不觉得想通过掌控田川家族,继而挑起倭岛内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你并非是没有去过北直隶的。

    近几年来,临近海疆的不少府县,都筹建起完备的造船厂,而在天津、登莱等地,还筹建起规模不小的军工产业。阑

    陛下既然向插手倭岛的事宜,就肯定不是小打小闹,内务府是什么地方?那里聚集着多少职官,你难道还不清楚吗?”

    虽说琉球镇相隔大明本土很远,甚至相隔京城就更远了,可是作为进出大明的一处海上要地,这也使得大明的很多消息,会在琉球镇这边传开。

    或许时间会存在间隔,但是大明的一些变化,琉球镇上下都是清楚的。

    处在这样的大势下,没有谁是蠢材,很多人的眼睛,其实一直都盯着崇祯皇帝,毕竟作为大明的皇帝,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大明带来很多变动。

    “您说怎么办吧。”

    甘辉沉吟片刻,眼神坚定,看向郑芝虎说道:“倘若二公子真能执掌田川家族,甚至能借着内务府的谋划,逐步掌控住九州岛,这笔买卖就太值了,真要是那样的话,即便有朝一日,朝廷想要清剿琉球镇,那也不至于会陷入被动下。”

    “现在不急着表态。”阑

    郑芝虎嘴角微扬道:“想要促成此事,还要看岳庆章他们,究竟会有怎样的行动,毕竟这件事情急不得。

    不过内务府想兜售的各类军火,我们可以帮着联系一些人,只要此事能够促成,设法搅乱倭岛的局势,那接下来就对咱们有利了。

    等此次贸易结束后,你就暂时不要随队回琉球镇了,有些事情,需要你亲自出面才行,否则想要尊奉陛下的旨意,也绝非那般容易能办到的。”



    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果(1)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正文卷第一百一十四章成果噼啪~

    噼啪~

    算盘作响的声音,不断地在西苑的崇智殿内外响起,数百众穿着各色官袍的人,聚精会神的打着算盘,不时就提笔记录着。

    数不清的内廷宦官,穿梭在人群之中。

    转递案牍。

    端茶递水。

    这种紧张忙碌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十余日。

    崇祯皇帝神情疲惫,倚靠在躺椅上,端起茶盏,喝了一大口浓茶,苦涩的味道让他精神一震。

    “继续说。”

    崇祯皇帝放下茶盏,眼神坚毅道:“从崇祯二年算起,北地各处重开的榷关,就逐步增强对草原的贸易往来。

    这些年下来,累计征收榷税627万两,累计征收质押银子415万两,向草原蒙古各部输送茶叶、丝绸、棉布、盐、糖等各类日需品。

    算起来朝廷层面的征税,已经是比较多的了,可是朕觉得这些税收银子,存在至少几百万两的差额。

    这笔银子哪儿去了?

    一直以来朕最厌恶的,就是中饱私囊、贪赃枉法之事,甚至一再明令禁止,可依旧有不少人,心里抱有侥幸心理啊。”

    负责清查榷关税银的董志宁,作揖道:“陛下,臣恳请能带队离京,赶赴各榷关清查账目。

    依着内务府掌握的情况,北疆各处所开榷关,对外贸易是很繁荣的,特别是榷关重开以来,北疆各处蒙古各部寇边的态势,明显是有所缓解的。

    特别是羊毛纺织产业的兴起,使得毗邻边疆的不少部落,都开始豢养大批羊群,以售卖收割的羊毛……”

    贪腐这种现象,不管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啊。

    听着董志宁所言,崇祯皇帝的心中,生出些许感慨。

    利益动人心啊。

    这十余日间,崇祯皇帝就一直待在西苑,不上朝,不理政,除非是紧急军务,要及时呈递到御前,其他事宜皆由有司着办。

    崇祯皇帝做的事情,就是查账。

    自崇祯二年开始,一项项新政的推行,落实到现在,究竟有着怎样的变化,继而看清楚一些本质。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统御这个庞大国度,想要直观反应国情怎样,查账,无疑是最直观的,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哪些地方没有问题,一查一个准。

    “董卿,你带队即日离京吧。”

    崇祯皇帝轻揉太阳穴,皱眉道:“朝廷所开榷关,是为增收财源,稳定北疆局势,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