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着徐光启、毕自严所讲,崇祯皇帝露出满意的笑容。

    尽管大明的风气,尚未完全扳正回来,可是在先前的维新下,已经有所回转,这就是一个好的迹象。

    “卿家所言,就是朕所想。”

    崇祯皇帝开口道:“朕打算让内阁、户部、内务府等有司,组建一个联合巡察,专司湖广清查事。

    湖广总督李邦华,协助朝廷推进清查。

    这件事情,不是朝夕间就能办成的,朕也不急于一时,朕今日召两位卿家,就是想让你们商榷一个方案,拟定一份奏疏,尽快呈递到御前。”

    “臣等遵旨。”

    徐光启、毕自严当即作揖道。

    大明的维新变法,必然是一个压茬递进的过程,崇祯皇帝要做的就是掌握大方向,而朝堂上的有司大臣,则做好份内之事即可。

    在确保局势安稳的前提下,逐步的剔除掉弊政和毒瘤,或许这个过程会很缓慢,但是崇祯皇帝却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毕竟大明过去欠下的历史账,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本就是不现实的过程。

    对付宗藩也好,对付文官也罢,亦或其他群体,说到底还是文官拿手,毕竟王朝的主旋律就是安稳,而这些事情,明显是文官群体最为拿手的。

    。

    仗剑至天涯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第一百一十一章 航线

    

碧水蓝天,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泛起了道道浪花,数十艘海船组成的船队,驰骋在海疆之上。

    “二爷,您说这算怎么回事?”

    甘辉挎刀而立,迎着海风,对身旁的郑芝虎说道:“咱家大帅,兢兢业业的替朝廷镇守南疆,扼守琉球镇这等要地,提防欧罗巴各国海上势力,威胁我大明南疆。

    就不说过去立下的战功了。

    近几年,就算是没有功劳,那也有苦劳吧?

    朝廷为何就视而不见呢?

    更叫人气愤的是,大小琉球等地,朝廷说移藩就移藩,圈住不少的土地,要作为宗藩的藩地。”

    “你是在向本将抱怨吗?”

    郑芝虎看了眼甘辉,皱眉道:“向大小琉球等地移藩,那是陛下的旨意,怎么?你想违抗旨意吗?”

    “末将没有啊。”

    甘辉急道:“末将就是替大帅叫屈,真要论起来,就大帅所立功勋,不说别的,就是敕封个国公爵,那也丝毫不过分。

    难道出身好,就能代表一切吗?

    这话,可不是末将一人说的,底下很多兄弟,都是这样讲的,凭什么一些宗藩,想占多少土地,就能占多少土地?”

    “够了!”

    郑芝虎呵斥道:“这样的话,本将不想再听到了,有些事情怎样,并非是你们所想的那样。

    你们怎会知道,陛下就没想过此事?

    敕封国公,是张张嘴,就能办成的吗?

    就当前国朝的情况,你难道还没看出来?陛下想做成一些事情,就有大批的朝臣反对和质疑。”

    甘辉沉默了。

    在琉球镇镇守的时间久了,尽管相隔京城极远,但通过一些渠道,依旧是能了解到一些情况的。

    “跟你提一句。”

    郑芝虎想了想,看向甘辉说道:“你们心中所不满的事情,其实陛下先前就向大哥颁过密旨,其中就涉及到敕封国公之事。”

    “嗯?”

    甘辉惊愕的看向郑芝虎。

    “此事,陛下很早就想到了。”

    郑芝虎双眼微眯,幽幽道:“只不过有些事情吧,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要有能拿得出手的战绩才行。

    为何近两年来,我琉球镇、汉盟要控制往返倭岛的航线,和倭岛本土的一些人,达成秘密的合作?

    用你那脑子好好想想。

    还不是陛下指明的方向吗?

    只要能保证琉球镇的安稳,扩展汉盟在南洋的势力,发展在倭岛的势力,那到了合适的时候,陛下就能乾纲独断的颁布敕封旨意。”

    “竟有这样的事情?”

    甘辉有些难以置信,像郑芝虎所说的这些,他先前是毫不知情的。

    “你不知道的事情多了。”

    郑芝虎双眼微眯,看了眼甘辉,“陛下的心胸,远比你们想的要大的多,一个国公爵算得了什么。

    要是在琉球镇这边,谁能立下相应的战功,也未必不能敕封国公爵。

    想想这些年,你们在汉盟分走的金银,要是没有陛下的允准,你们能分走那么多吗?

    一个个都别觉得受了委屈,想想看,要不是陛下在背后支持我等,就大哥的脾气,你觉得能坐稳琉球镇总兵官吗?”

    甘辉沉默了。

    的确。

    从他们追随郑芝龙,前去琉球镇镇守以来,不管是处境,亦或是地位,再或是财富,相较于从前,要好过太多太多了。

    过去的他们,就是藏着掖着,凡事都要小心谨慎,特别是被一些文官针对,那也是能忍就忍。

    “将军,内务府参赞大臣岳庆章,想见见您。”一名亲兵,挎刀走上前,向郑芝虎抱拳行礼道。

    “走。”

    郑芝虎伸手道。

    站在甲板上的甘辉,看着郑芝虎的背影,流露出复杂的神情,最近数个月,他们往返倭岛的频率,远比过去要多太多。

    特别是内务府,过去从没来过琉球镇,可也是在数个月前开始频繁出现,且这个内务府参赞大臣岳庆章,更是常驻在琉球镇。

    这背后究竟代表着什么?

    其实像这等事情,不止是甘辉疑惑,在郑芝龙麾下的不少将校,都存在这种疑惑。

    “末将郑芝虎,拜见岳参赞。”

    昏暗的船舱内,郑芝虎走进船舱,向岳庆章抱拳行礼道。

    “郑将军客气了。”

    岳庆章起身相迎,面露笑意,向郑芝虎抬手回礼道。

    “岳参赞,不知您找末将,所为何事?”

    郑芝虎看向岳庆章,询问道。

    “坐,坐。”

    岳庆章笑着说道:“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想问问郑将军,郑帅在倭岛遗留的血脉,是否想执掌田川家族?”

    嗯?

    郑芝虎一愣,错愕的看向岳庆章。

    他不清楚岳庆章此言,究竟代表着何意。

    “有些事情吧,本官不能说的太多。”

    岳庆章平静道:“就说倭乱吧,对我大明的影响很深,纵使是在当下,于江南诸省沿海地带,国朝屯驻着不少精锐。

    倭岛这个地方,很乱。

    所以内务府近期进驻琉球镇,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深入倭岛,可是郑将军也清楚,倭岛距我大明太远了。

    很多时候想有效影响到倭岛,其实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倘若郑帅有意扶持遗留的血脉,执掌田川家族,那内务府也并非是不能帮助,就算割据部分土地,也是很正常的嘛。”

    这是天子的意思吧?

    天子这是想通过郑家,加大对倭岛的渗透?

    郑芝虎思绪有些乱。

    内务府是什么性质,郑芝虎心里太清楚了,像岳庆章讲的这些话,错非有天子的授意,肯定是不敢乱讲的。

    “郑将军,这件事情你可以先想想。”

    岳庆章笑道:“我们所乘船队抵达长崎,还需几日,要是想清楚了,想明白了,有任何想法,都可以来找本官聊聊。

    当然这件事情吧,就是本官的意思,郑将军也不要多想,要是觉得太难,就不必多想其他了。”

    “喏!”

    郑芝虎抱拳应道。

    岳庆章越是这般说,郑芝虎就越是想的多,倘若他们郑家,真能通过田川七左卫门,控制住田川家族的话,得到天子的支持,那今后能在倭岛做的事情,就实在太多太多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长崎的夜(1)

    

“倭岛这个地界好啊。”阑

    岳庆章撩了撩袍袖,看着繁繁星空,神情感慨道:“没有想到这等狭小之地,竟然有这般多的金银矿藏,倘若国朝能够设法操控倭岛内斗,挑起各地藩镇,对德川幕府的倒幕态势,那么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取大批金银。

    这对于国朝而言,对于内务府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陛下很重视对倭岛的攻略。

    曹同知,筛选的首批锦衣卫暗桩,渗透进长崎治下,能否真正立稳脚跟,可是关系到今后是否能掌控九州岛。”

    “岳参赞,这些事情你不必担心。”

    一旁的曹化雨,面色平静道:“尽管倭岛这个地界,对于外来群体的盘查很严,可有汉盟和皇明海贸总会,此前在长崎等地拉拢的群体。

    想要解决一些身份问题,还是很容易的。阑

    何况锦衣卫筛选的这批暗桩,乃是历届的佼佼者,不仅精通倭语,还熟悉倭岛习俗,想在长崎等地立稳脚跟,不是什么难事。”

    “这样最好了。”

    岳庆章微微一笑道:“眼下内务府的处境很艰难,各项开支很庞大,这也导致内务府的财政赤字,规模已经是很庞大了。

    如果内务府的财政赤字,敢出现任何的问题,这对于国朝而言,就会是一场难以估量的浩劫。

    所以如何平稳的推动军火贸易,可以在倭岛落地生根,确保九州岛这个地方,今后不会出现禁海的政策,就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毕竟在朝鲜治下的军火贸易,此前让国朝获取不少利益,倘若能将朝鲜的模式,复刻到倭岛这边,那国朝的处境就会好过很多。”

    军火贸易带来的暴利,让崇祯皇帝尝到太多的甜头。阑

    不管是低价置换的大批资源,亦或是刺激军工产业发展,再或者带动其他领域产业发展,都让大明赚取太多了。

    原始工业化想在大明推行起来,有序朝第一次工业革命靠拢,就必须要用足够多的利益,去引导,去刺激,去带动,否则想要做好这些事情,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鉴于大明当前的国情,内部所存矛盾梳理,第一阶段还没有彻底落实下来,崇祯皇帝必须要明确一个准则。

    哪怕是初期走一条畸形的路线,围绕军工产业的繁荣发展,通过区域战争和冲突,获取大批的金银和资源,去有效原始重工业的稳步发展,精准扶持一批领域产业奠基,或许后期会爆发一些矛盾,可即便是这种情况,崇祯皇帝也必须要走下去。

    毕竟通过军火贸易的壮大,让大明与邻近的朝鲜、倭岛等地,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除了能获取金银和资源外,还能够有效促进造船业的蓬勃发展。

    或许在这一大背景下,难免会滋生一批既得利益群体,明面上没有任何问题,背地里却做着各种违法乱纪之事,甚至会造成大明境内的通货膨胀等等,可这些都是时代发展必然会经历的过程。

    崇祯皇帝就是在抢时间。阑

    通过这种形式,倒逼着大明走一条全新的路,待到北方诸省的维新变法,能够迈向中期阶段部署,那么有些事情就是能平稳解决的。

    毕竟个人的力量,私人的势力,通过一些不好的手段,能够影响到某一区域的走势,但是和整个国朝层面相比,还是相差太多了。

    “岳参赞,本官有些不明白。”

    曹化雨眉头微皱,看向岳庆章说道:“郑芝龙在琉球镇的势力,其执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