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等拜见陛下。”

    以韩继思为首的都察院诸臣,神情严肃,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

    “免礼吧。”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环视殿内群臣,朗声道:“从吏治新规明确以来,都察院的改变,朕都是有目共睹的。

    特别是科道合一后,大明的吏治情况,算是得到不错的改善,都察院做了什么,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吏治,是确保一个国朝,是否具备活性的标志。

    倘若吏治不清,就算有再多的新政,那终究会演变成恶政,毕竟政策性问题,也是需要人来落实的。

    倘若大明的官场上,遍地都是贪污腐败、懒政怠政、以权谋私的现象,崇祯皇帝并不觉得能带来什么改变。

    “中央巡察这件事情,都察院做的很好,特别是那批巡察御史,每每到地方查出的问题,都极大的解决了问题。”

    崇祯皇帝指着一堆奏疏,看向韩继思他们,“可朝廷这边,不可能说无时无刻,都谴派出一批批的巡察御史,去帮着地方查漏补缺。

    毕竟都察院,要去做的事情也是很多的。

    所以朕打算让都察院筛选一批官员,外派到北方诸省,常驻到地方进行监察,以确保地方官场的吏治。”

    这……

    以韩继思为首的诸臣,听闻天子所讲之言,流露出各异的神情,一些人的内心感到很震惊。

    让都察院的监察职权,下沉到大明地方去,这在过去还是没有过的,一直以来,监察地方吏治的权力,都掌握在委派的巡抚手中。

    “陛下,此事倘若做起来的话,恐在朝堂上引起不小的争议。”韩继思收敛心神,上前作揖道。

    “何况真要这样做,只怕需要遴选的官员很多,就当前的情况而言,都察院恐无法抽调这般多的……”

    “引起争议,就不做事情了吗?”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吏治问题抓的紧不紧,难道不是取决于社稷怎样,而是要去看一些人的脸色吗?

    韩卿,你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不必理会朝堂怎样想。

    朕打算在北方诸省,暂设省、府两级地方都察院,朕就是要叫地方官员知道,朝廷对吏治有多看重,朕对吏治有多看重。

    谁要是敢触碰大明律法,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不要觉得大明的律法,对于大明官员就无效。

    至于说人手不够的情况,朕会叫内务府这边,筛选出一批精干力量,借调到都察院外派出去。”

    大明官场是要变天了。

    韩继思心生感慨,有些不敢相信。

    “中央的都察院,地方的都察院,是上下统属的关系。”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朝中有司也好,地方有司也罢,都没有任何权力进行干涉,朕要增强都察院的职权,这是确保大明吏治清平的关键所在。

    韩卿,你回到都察院,就召集都察院有司官员,就朕所讲的这些,尽快拟定一份章程出来。

    吏治整顿一事,是涉及国朝的大事,朕不希望这件事情有任何拖沓,做都察院的官,就别去想外界怎样议论,否则就别在都察院为官。”

    “臣遵旨。”

    韩继思忙作揖应道。

    既然现阶段的维新变法,不能持续的向前推进,那么崇祯皇帝要做的,就是围绕中期推进的进程,提前增补一些职权,改进一些职权。

    调整大明的国制,特别是职权框架体系,是崇祯皇帝必须要做的事情,原有的那套框架体系,已经是不适合大明了。

    “还有一件事情。”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对韩继思说道:“既然都察院做的事情,是负责吏治,那么都察院,也必须要接受监察。

    毕竟都察院的职责很重。

    朕不希望都察院,出现任何的问题。

    那么在都察院的内部,也要筹设起一个监察机构,专司监察都察院,今后该司的擢升和委派,就由朕来明确。

    卿家回去以后,也要想想该司的筹设,朕不喜欢亡羊补牢,既然做了,那就要尽善尽美的做好。”

    “臣遵旨。”

    韩继思强忍惊疑,再度作揖应道。

    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在崇祯皇帝的眼里,该时期下是非常合适的,只要吏治整顿能做好,等到初期维新变法的瓶颈迈过,那么等待大明的,就将会是康庄大道。

    时间对于崇祯皇帝而言,是非常宝贵的,他不想浪费任何的时间,与文官群体斗争,与背后的利益群体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倘若他敢有任何的松懈,那么先前取得的进展,就会迅速的垮台。



    第一百零八章 渡江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正文卷第一百零八章渡江“这天,是愈发的冷了。”

    崇祯皇帝眉头紧锁,坐在龙椅上,看向钱肃乐、黄道周他们,“援朝所需御寒之物,内务府承办的怎样?是否发派到东江平虏前指?

    刘兴祚他们,统领着我大明的健儿,为国朝争取着相应利益,与侵犯朝鲜的建虏展开交战,前线的任何所需,都不能有丝毫怠慢!”

    “启禀陛下。”

    钱肃乐走上前,作揖行礼道:“早在半月前,内务府就将各类御寒之物,分批转运到天津港。

    算算时日。

    东江平虏前指,已经接收这批御寒之物,并调派到各部麾下,不过前线的回函,内务府这边还没收到。”

    崇祯皇帝想了想,看向钱肃乐说道:“从内帑调拨一批银子,筹措一批烈酒,移送到朝鲜前线去。

    朝鲜这个地界,冷起来,甚至比辽东还要冷,奋战在前线战场的健儿,需要些烈酒来取暖和舒缓心神。”

    “臣遵旨。”

    钱肃乐当即应道。

    朝鲜的区域战争,未来会持续较长时间,对奋战在前线的大明健儿,崇祯皇帝的心里还是很看重的。

    毕竟这一区域战争,能否形成对大明有利的态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靠一批批健儿在前线浴血奋战支撑起来的。

    军火贸易是催化剂。

    前线战争是催化剂。

    崇祯皇帝要通过朝鲜的区域战争,有效的刺激到大明内部,形成特殊境遇下的领域产业发展。

    “陛下,受外朝一些舆情影响,近期内务府的压力,相对来讲缓和不少。”黄道周走上前,向崇祯皇帝作揖道。

    “不过臣觉得摊丁入亩一事,吏治监察一事,内务府这边,不应该涉足太多,毕竟内务府的……”

    “卿家想说的,可是协调内务府官员,到外朝有司任职一事?”崇祯皇帝双眼微眯,出言打断道。

    “此事不要再说了,现在外朝的一些决策,需要一批务实的官员承接,就当前的形势而言,不从内务府进行协调,朕从哪里聚拢英才,去帮大明社稷减除负担?

    被协调空缺的职官,就从各地赈灾行署遴选增补,朕特设内务府,不止是总揽宫廷事务那般简单。

    倘若只是做份内之事,朕何须构建内务府框架,筹建人才培养机制,难道有一个吏部,就解决不了这些事情吗?”

    黄道周欲言又止。

    其实从很早以前,内务府的不少官员,都看清楚一个本质,天子做的事情,并非是简单的事情。

    维新变法,是大明现在做的事情。

    尽管说心里清楚这些,可对于一些内务府官员而言,他们却怕步子迈的太大,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一类群体,被崇祯皇帝视为保守派。

    黄道周就是其中的代表。

    尽管说内务府的保守派,做事比较追求脚踏实地,凡事都喜欢稳扎稳打,可跟外朝的守旧派相比,那也是相对开明很多。

    “聊聊银号的事情。”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殿内诸臣,朗声道:“时下以大明皇家银号为首,以工商、建设、邮储、农业、航海银号为辅,在北方诸省构建的银号体系,已经真正意义扎根下来。

    朕先前让内务府有司,筹措一批人才,尽快明确渡江南下之事,确保银号体系能在江南诸省落实下来。

    截止到现在,该事做的怎样了?

    想加快新制钱的流通,想解决火耗弊政,仅靠外朝有司是不够的,特别是江南诸省,就必须要借助银号体系才行。

    可是到现在,朕连相应奏疏都没收到,朕知道内务府的压力很大,可是这件事情不能有任何马虎可言。”

    在崇祯皇帝的内心深处,维新变法的初期阶段,是围绕北方诸省展开,涉及到的相应新政,尽力避免盘根错节的江南诸省。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

    在北方诸省的初期维新变法,没有初见成效前,就妄图贪的更多,想扩大相应范畴,明显是不理智的事情。

    矛盾是能转移的。

    矛盾是能嫁接的。

    在过去推动维新变法时,崇祯皇帝能够感受到很大压力,特别是一波接一波的掣肘和反扑,这都会导致局势的不稳。

    好在崇祯皇帝通过对外战争,通过一些别的形式,有效转移走部分矛盾,这也使得局势相对安稳,没有朝更坏的趋势倾斜。

    “陛下,臣正要禀明此事。”

    钱肃乐走上前,掏出一份奏疏,躬身道:“这是内务府有司,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就银号体系渡江南下,所明确下来的诸事。

    就当前的情况,以大明皇家银号为首,各类银号采取区域进驻的形式,在南直隶、湖广、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省,较为顺利的筹建起来。

    不过所设银号仅限于府城,且上述银号没有实现悉数进驻,想要叫银号体系有效落实下来,至少还需3到5年的时间。

    别的事情还好说,唯独人才这一块,需要较长周期进行培养,特别是各级银号官员,想要进行委派,必须满足相应的条件才行。”

    听着钱肃乐禀明的情况,崇祯皇帝从王承恩的手里,接过这份内务府所拟奏疏,本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这就是一个好的趋势。”

    崇祯皇帝开口道:“银号体系想要扩容,想要扎根,需要时间进行沉淀,这些朕都是清楚的。

    朕有的是时间和耐心。

    3年也好,5年也罢,亦或是更长的时间,朕都能接受,不过有一件事情,大明皇家银号这边,包括内务府有司,都必须要重视起来。

    那就是银号体系的监察,必须要严抓起来。

    朕想在大明境内,分批筹建起银号体系,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减轻国朝相应的压力,不是让其变成某些人的敛财工具。

    倘若银号体系敢出现任何问题,这对国朝而言,那损失是难以估量的,甚至严重的话,会加剧地方的矛盾。

    对待这些能够避免的事情,就必须从一开始就严抓起来,敢出现任何隐患,那朕绝不会轻饶的!”



    第一百零九章 聚财

    

能否实现治下钱财的流通,以更方便的形式携带银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确保工业化进程的一项衡量标准。

    “现在大明的货币本位,正在从银本位,逐步朝金本位靠拢,这一过程比较缓慢,这一情况比较新颖。”

    崇祯皇帝眼神坚定,环视殿内群臣,继续说道:“中间会遇到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