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4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想购进各项军需,可以啊,朕从来没有逼迫着他们购买,聊聊辽东的事情吧,此事军机处不必过多理会。”

    朝鲜素有小中华之称,其疆域下的政治、文化等层面,可以说是大明的翻版,这也使得崇祯皇帝的心里,想要真正拿下这块疆域。

    …。就算当前的大明,还不足以有效统治这片区域,不过前期通过移藩进行分治,等到大明本土的维新变法,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再将移藩朝鲜的群体,悉数迁移到别的区域,那么大明就能有效控制住这片区域。

    大航海的时代浪潮下,朝鲜所处的地缘位置,实在是太过于突出,能有效掌握住这片区域,那大明东北区域的稳定和发展,就能有效奠定下来。

    按照崇祯皇帝的构想,朝鲜要真正实控起来,至于隔海相望的倭岛,则逐步变成移藩的核心区域,将倭岛打造成资源输出板块,以供应大明本土的需求,就是崇祯皇帝必须要做成的事情。

    当然像这样庞大的战略构想,至少需要20年,3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逐步的落实下来。

    好在崇祯皇帝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辽东督师府移驻辽阳镇,这件事情朕觉得可行。”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环视殿内诸臣,朗声道。

    “既然李自成所领的义军,愿意放弃辽阳镇,将其归还于大明统治,那这样的好心就必须要领了。

    与此同时,随着辽东多数失地,被国朝有效收复回来,朕觉得特设辽东承宣布政使司一事,该提上议程了。”

    王在晋、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几人,听闻天崇祯皇帝所讲,一个个非但没有任何诧异,相反表现得很是平静。

    从辽西开始撤卫设府,军机处这边就猜想到这一点。

    “陛下,辽东如果特设承宣布政使司,那今后国朝对辽东的部署,应该做怎样的调整?”王在晋想了想,作揖行礼道。

    “毕竟辽东这个地方,还是比较特殊的,尽管说建虏撤离辽东,不过……”

    “这件事情朕想过。”

    崇祯皇帝放下茶盏,出言打断道:“擢登来巡抚孙元化,出任辽东巡抚,今后负责辽地的民政等诸事。

    孙承宗所领辽东督师府,专司平叛诸事,擢茅元仪出任登来巡抚,涉及到其他领域的事宜,朕拟定的有章程,军机处这边尽快完善,移交到内阁票拟。

    鉴于辽地的复杂情况,命宁远平虏前指移驻广宁,专司辽西区域的一应对外事宜,增设辽阳平虏前指,专司辽左区域的对外事宜,军机处负责统筹调遣。”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崇祯皇帝很欣慰,在他的谋划部署下,大明逐步摆脱过去的泥潭,恢复到原有的运转轨迹上。

    尽管说大明面临的问题,依旧是很多的,需要解决的弊政和毒瘤,依旧是很多的,可至少和先前相比,算是迸发出一些活力。

    这才是最关键的。

    一个没有生机可言的大明,就算做出的努力再多,也终究改变不了命运,甚至会出现越做越错的尴尬境遇。

    只要大明能沿着现有的轨迹,稳步的向前迈进,那么崇祯皇帝相信终有一日,大明会去除掉身上的枷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屹立在这片天地间,成为最强的帝国!

    。

    仗剑至天涯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第一百零六章 压茬推进

    

西苑,内校场。

    孔胤植内心惶恐,低着脑袋,垂着的双手微颤,不敢乱动,更不敢乱看,呆呆的站在原地。

    “砰~”

    一道铳声响起,让孔胤植下意识哆嗦起来。

    “武备院精进的燧发枪,就是不错。”持枪而立的崇祯皇帝,看着前方木靶,面露欣慰道:“这一型号的燧发枪,就算拿到大明之外,与欧罗巴各国相比,那也是碾压级别的存在啊。”

    “皇爷,歇息一二吧。”

    王承恩走上前,微微欠身道:“您从来内校场,就一直在检校燧发枪。”

    “王伴伴,派人去内务府一趟。”

    崇祯皇帝转过身,将手中的燧发枪,递到王承恩面前,“叫钱肃乐他们,就枪炮产线的升级迭代,尽快拟一份章程,呈递到御前来,各地筹设的军工产业,也该迎来新的变动了。”

    “奴婢遵旨。”

    王承恩当即接过燧发枪,作揖应道。

    想要确保火器、火炮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需求,对现阶段的大明而言,除了涉及军改,能确保较多的需求,剩下的就是通过区域战争和冲突,对外倾销火器火炮,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成效。

    军火贸易这条路,是崇祯皇帝为大明探索的一条捷径,绝对掌握在国朝的手中,不叫民间资本介入的产业,通过不断地对外倾销军火,以达到赚取钱财,循环发展的战略构想。

    想推动工业化的落实,就必须拥有完备的产业领域,特别是重工业领域,必须要逐步的发展起来。

    可是残酷的现实,是现阶段的大明,不具备完全消化工业化产品的能力,所以崇祯皇帝必须另辟蹊径。

    一个辽东,一个朝鲜,足以满足现有的军工产业发展。

    等到大明军改稳步推行,涉及北方诸省的军队,完全贯彻落实军改精髓,崇祯皇帝就会扩大这种需求。

    草原。

    倭岛。

    南洋。

    这些区域战争和冲突,崇祯皇帝都会逐一挑起,配合大明对外移藩政策,对外开海政策,叫大明的军工产业持续发展。

    “衍圣公,在京城还算适应?”崇祯皇帝保持笑意,看着瑟瑟发抖的孔胤植,眸中掠过一抹轻蔑的神情。

    对孔胤植,崇祯皇帝的心里是鄙夷的。

    这个贪生怕死的家伙,不配大明敕封的衍圣公之爵,更不配称之为孔子的后代。

    其在历史中做了些什么,崇祯皇帝比谁都要清楚。

    可鉴于当前大明的复杂情况,就算心里再怎样鄙夷和厌恶,崇祯皇帝也要捏着鼻子,叫孔胤植暂时好好的活着。

    “启禀陛下。”

    孔胤植忙作揖行礼道:“臣在京城很好。”

    孔胤植心里这般说,心里却不这般想,京城再好,哪里有他的一亩三分地好,只可惜回不去了。

    衍圣公府,被崇祯皇帝迁来京城了。

    所谓的国中之国,被崇祯皇帝初步瓦解掉。

    “很好就行。”

    崇祯皇帝也不多想,指向王承恩,开口道:“衍圣公,看看河南呈递的奏疏,朕觉得这个摊丁入亩不错。

    从孙传庭试行该策以来,河南境内的赋税情况,就出现不错的改善,既让国朝征收到相应赋税,还给百姓减轻了负担。”

    天子叫我看这些,想干什么?

    孔胤植心里一紧,生出不好的想法。

    “衍圣公~”

    走来的王承恩,手里捧着奏疏,见孔胤植沉默不言,出言提醒道,孔胤植见状,忙伸手接过。

    “现在的国朝难啊。”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神情感慨道:“各地的灾情,就像是消除不了一般,不是旱灾,就是水灾,要么就是蝗灾,地震,仅仅是赈灾一项,国朝每年都要调拨不少粮饷,以确保地方的安稳。

    辽东的局势不稳,朝鲜的援朝之战,各地的河政整顿,九边的粮饷开支,职官的粮饷开支等等。

    每每想到这些事情,朕就常常睡不着觉,对了,还有江南那边,平倭之战也是持续进行着。

    这么多的事情需要解决,可是想解决这些事情,就需要大量的钱粮,衍圣公,你觉得朕这个皇帝,做起来容易吗?”

    本看着奏疏的孔胤植,听闻崇祯皇帝所讲,身上冒出冷汗,他不知道该怎样说,莫非是叫他捐银?

    “朕想了想,既然摊丁入亩的良策,在河南试行的不错。”看着沉默的孔胤植,崇祯皇帝讲出内心的想法。

    “那索性就扩大范畴吧,朕打算在直隶和山东两省,也跟着试行摊丁入亩之事,不过这件事情吧,在朝野间的非议不小。

    朕是大明皇帝,有些事情不好出面。

    这件事情,朕觉得衍圣公很适合,不如就辛苦衍圣公,将这份奏疏带回去,尽快拟一份奏疏呈递御前?”。。

    “陛下,臣……”

    孔胤植心里一惊,忙作揖应道。

    “怎么?觉得有困难吗?”

    崇祯皇帝不给孔胤植开脱的机会,出言打断道:“要是衍圣公觉得有困难,那朕不会为难衍圣公的。

    不过朕想要问问衍圣公,这些困难,是你怕得罪人呢?还是怕损害自己的利益呢?”

    “陛下,臣绝没有这般想过。”

    孔胤植忙作揖应道。

    “既然没这般想过,那就多为朕分忧,而非顶着个名号,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崇祯皇帝神情冷厉,俯瞰着孔胤植,朗声道。

    “衍圣公府一桉的事情,虽说过去很久,可是有些内情,朕还是清楚的,周延儒他们可是不止一次向朕呈递奏疏。”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做好此事的。”

    孔胤植怕了,当即表明态度道。

    离开山东的衍圣公府,就不再是过去的衍圣公府了,特别是天子的态度,让孔胤植心里清楚,倘若他敢违背或忤逆天子意志,只怕过去的一些账,就该清算了。

    要知道从他来京城,府邸外就有一些锦衣卫监察着。

    “这才是朕的好卿家嘛。”崇祯皇帝笑着走上前,托起孔胤植的双臂,“不要怕得罪人,有朕给你撑腰,卿家怕什么?要做大明的忠臣,要做朕的肱股。”



    第一百零七章 吏治监察

    

利用大明现有的矛盾,特别是各派系间的利益之争,去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就是崇祯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

    在崇祯皇帝的审时度势下,孙传庭试行的摊丁入亩,初期适合推行的范畴,可明确到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陈奇瑜试行的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初期适合推行的范畴,可明确到山西、陕西等地。

    等到这些新政,在上述地域落地生根,朝野间的舆情稳定下来,那么北方诸省的政策压茬推进,就能明确落实下来。

    毕竟上述推行的政策,是涉及到土地的特权瓦解,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其实是不现实的事情。

    保留孔胤植的衍圣公之爵,就是想压迫着孔胤植,利用他贪生怕死的本性,帮着自己转移矛盾,转移压力。

    衍圣公这个名号,在大明有着不一样的政治地位和威望,有些不合时宜的事情,叫孔胤植来办,在合适不过了。

    等到孔胤植的跟脚,被一步步的瓦解掉,那么衍圣公这个爵位,就能做出相应调整,废除掉某些不合理的特权。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现阶段大明外部的局势,尽管说是很乱的境遇,可是对于大明而言,却也是最有利的时期。

    毕竟外部威胁虽然有,但是却不想先前那般严峻。

    这对于崇祯皇帝调整国内政策,以确保一些弊政和毒瘤,能持续不断的被解决掉,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臣等拜见陛下。”

    以韩继思为首的都察院诸臣,神情严肃,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

    “免礼吧。”

    崇祯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