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阁群辅毕自严。

    内阁群辅刘鸿训。

    内阁群辅黄立极……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相隔较远的午门方向,竟然腾飞起一个庞然大物。

    一个很大,很大的球!

    那是什么?!

    瞧见此幕的群臣,一个个内心在震惊之余,心底无不生出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个庞然大物,能够飞起来?

    “去吧,到午门去看看吧。”

    崇祯皇帝保持笑意,看着神情惊疑的群臣,撩袍说道:“诸卿有什么想法,等到见到此物后,再说也不迟。”

    言罢,也不管徐光启他们怎样想,踩着丹陛,就缓步朝前走去,此时,早已准备多时的几名内廷宦官,抬着撵轿就朝天子所去方向跑来。

    “皇爷~”

    王承恩搀扶着崇祯皇帝,就登上了撵轿,一行朝午门方向而去。

    彼时在文华殿外所聚群臣,在徐光启的带领下,快步朝午门方向赶去。

    这一刻,没有人再顾及礼仪。

    科技树的攀升,是需要相应周期的。

    科技树的攀升,是需要海量钱财的。

    科技树的攀升,是需要稳扎稳打的。

    没有人比崇祯皇帝更清楚这一道理。

    在大明所处的这一时期,想要实现飞天的梦想,造飞船、飞机是不现实的,不过造一个热气球,却是相对容易的。

    耐热材料的研制。

    燃烧材料的研制。

    气密阀门的研制。

    只要能解决这些问题,只要肯砸银子,崇祯皇帝并不觉得这件事情,就像是不可逾越的高山。

    真是壮观啊。

    此时,午门城楼一带。

    值守的御林军锐士。

    站着的内廷太监。

    聚集的内务府大臣。

    激动的武备院众人。

    无不是仰着脑袋,看着被一条绳索拉着的热气球,而在热气球之上,则站着一个瑟瑟发抖的死囚。

    嗯。

    尽管说在西山那边,已经试验过很多次,可依旧乘坐在热气球上,恐惧席卷着这位无名的死囚。

    这名死囚,瑟瑟发抖的站在热气球上,瞧见一队队人,正朝午门方向齐聚,他很想趴在藤篓里,但是他却不敢动。

    那双眼睛死死盯着午门方向。

    当见到一队群体,簇拥着一身穿团龙衮服的男人,从午门出现的那一刻,那名死囚忍着恐惧,瑟瑟发抖的向藤篓下抛去一块砖石,被红绳捆绑的砖石,受引力的作用,迅速的向下坠去。

    哗~

    一副很长,很宽的红布,迅速的向下张开。

    这红布下坠引起的动静,让齐聚在午门的群体,无不是露出各异的神情,这一刻,午门一带静悄悄的。

    “大明国威。”崇祯皇帝停下脚步,看向飞扬的红布,露出一抹笑意,“这就是法,这就是道!”

    (本章完)



    第五十五章 大明要变

    

乾清宫。

    “涉及到热气球的研制,今后内务府还要一如既往的支持。”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神情自若的看向内务府诸大臣,伸手道:“过去动辄就呈递规谏奏疏,言研制热气球耗费多少银子,于国于民并没有任何益处,诸如此类的话,朕以后不想再听到了。

    驻守西山的武备院,没有一项研制是多余的,有朕把关,有朕指导,任何层面的研究都是有用的。

    内务府的压力大,难道别的群体,压力就不大了?

    戍守在我大明边疆的健儿,他们的压力大不大?稍有不慎,就可能战死在沙场上,你们可曾听到他们抱怨什么?”

    “臣等遵旨。”

    钱肃乐、黄道周等内务府大臣,纷纷作揖行礼道。

    午门发生的事情,产生的影响很大。

    不管是外朝的有司衙署。

    亦或是内廷的有司衙署。

    凡是在午门一带,近距离参观热气球升空的场景,就没有不感到震惊的,毕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飞天!

    崇祯皇帝就是想要通过自己的方式,一次次的打破常规,打破思想禁锢,让大明上下的各个群体,能够接触到全新的层面,拔高他们的眼界和思想,确保今后要做的事情,能稳扎稳打的落实下来。

    “此前武备院研制的那批热气球,内务府谴派人手转运至天津,是否已顺利移交至金州水师麾下?”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看向黄道周他们说道:“辽地那边的战局啊,李自成所领的辽东义军,终究还是差了点底蕴,想要正面战胜建虏八旗,难度有些大,鉴于当前大明的国情,尚没有绝对的把握,收复整个辽东,对于李自成的请求,朕觉得还是要采纳。”

    “启禀陛下,那批热气球,已顺利交接给金州水师。”

    黄道周上前作揖道,不过心里还有些疑虑,踌躇刹那,继续道:“国朝出于自身考虑,帮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取得与建虏对战的优势,这是可行的,但是这批……”

    “放心吧,大明损失不了任何利益。”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李自成啊,难逃为我大明开疆扩土的命运,等到辽地的战事结束后,辽地所处的格局就会迎来大变!”

    对于崇祯皇帝而言,他从没有将黄台吉、李自成这些人,当做是自己的对手,他真正当做对手的,是倾向于务虚的各个群体。

    勋戚群体

    官绅群体。

    官商群体。

    文人群体。

    地主群体。

    海商群体。

    西夷群体……

    上述的这些群体之中,的确存在不少重复定义,然而处在不同境遇下,就会形成不同形式的反扑。

    特别是在大明治下的众多群体,他们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特性,即享受着各种形式的特权,这就是崇祯皇帝最想打破的!

    意识形态的层次不同,看待的问题就会不同。

    相较于平静的乾清宫。

    彼时的文华殿,却呈现另一种境遇。

    受欧罗巴使团访明一事,在大明朝野间引起各种争议和反对,继而崇祯皇帝为了解决此事,而召见外朝有司的大臣,没有亮出万国坤舆图前,没有亮出热气球前,很多大臣的态度是坚决的,可是在亮出这些东西以后,情况就彻底改变了。

    “本辅觉得,陛下此前讲的那些话,很对。”

    看着沉默的温体仁、毕自严、刘鸿训、黄立极等内阁大臣,徐光启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开一些,“仅召见欧罗巴使团一事,固然会对我大明产生一些影响,或者滋生一些潜在威胁吧。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大明,就必须要一直的循规蹈矩,去贯彻落实先前的国策,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

    诸君是否想过另一件事情,倘若天启朝发生的那场海战,如果获胜的不是我们大明,会经历怎样的事情?”

    殿内很是安静。

    此时此刻,刘鸿训、黄立极这些人,还没有完全从先前观看到升空的热气球,产生的那种震惊状态下走出来。

    “从万历朝后期开始,我大明就经历一场动荡。”坐在官帽椅上的毕自严,双眼微眯起来,没有顺着徐光启的话去讲,反自顾自的说着。

    “万历朝,泰昌朝,天启朝,到现在陛下御极登基,过去那般长的时间,受到建虏八旗的冲击和影响,叫国朝生出很多变故,发生很多事情。

    对于‘变’或‘不变’,其实朝野间的争议很大,动辄就会生出动乱,陛下今日展现的东西,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

    倘若大明不能把握住这次机会,想要再实现中兴,其实是很难的事情,不过陛下不想扩大争议,不想扩大影响,所以才选择用这种方式。”

    “不错!”

    毕自严所讲的这些,引得徐光启的赞许,“过去大明上下,陷入到那种混乱态势下,其实这才是根源所在。

    陛下的那句:都在变,独大明不变?!

    至今在本辅的心里,都感到不平静,我们究竟是在怕什么?身为内阁大臣,得陛下的信赖,难道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在旁辅左陛下治理大明,而是要给陛下添堵,添乱吗?”

    大明过去的那套体制,真要是论起来的话,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错误,真正错的,其实就是人心罢了。

    当党争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滋生出很多问题。

    看似崇祯皇帝过去的种种决断,都是一种乾纲独断的做派,可实际上有很多事情,本就是天子这般做的。

    权力,一旦失去制约和监察,就是会出现问题。

    “大明要变!”

    见众人依旧沉默不言,徐光启站起身来,朗声道:“我等能遇到陛下这等圣君明主,这不仅是社稷之幸,更是天下之幸,对待过去所形成的弊政,凡是内阁要做的,都必须要坚决的做好。

    如果说连这点事情,都没有胆量去做,都没有能力去做,那内阁就不必待了,要是本辅做不好此事,不必诸君说什么,某一定会引咎请辞的!”



    第五十六章 军费预算

    

“徐卿,你能在内阁表态,朕很欣慰。”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着被传召的徐光启,伸手道:“坐吧,这里就咱们君臣在,没必要这般拘谨。”

    “臣遵旨。”

    徐光启抬手作揖道,随后弯腰撩起裙摆,微微欠身,坐到身后的木墩上,“陛下,臣做的这些,都是臣份内之事。

    正如陛下当初所言,国朝遇到的弊政太多,倘若对这些事情,都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情况只会愈发恶劣。”

    从崇祯皇帝召见外朝有司廷臣,搞那么一出事情后,短短数日间,在朝引起的震动是极大的。

    不过叫崇祯皇帝欣慰的是,徐光启这位内阁首辅,没有像他的前任韩爌那般,在一些事情上选择沉默。

    毕竟内阁首辅这层身份,和其他职官还不一样,如果徐光启不说些什么,那事情就不会这般简单结束。

    “是啊。”

    崇祯皇帝语气感慨道:“道理谁都明白,事情谁都清楚,可真是到做的时候,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人心嘛,本就是这般复杂。

    朕固然是大明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可有些事情吧,不是靠强硬的态度,就能顺利的落实下来的。”

    “陛下英明。”

    徐光启微微欠身道:“像开海通商一事,像解决弊政之事,往往不是靠急躁就能顺利解决的。

    如毕阁老所负责的盐政整顿,户部是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不假,可牵扯到的地域过多,牵扯到的层面过多。

    倘若急躁的推行落实,无视现存的一些问题和情况,想有效解决盐政弊政,其实是很难的事情,甚至还会给国朝带来大麻烦。

    毕竟盐政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牵扯到盐税征收,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国库是不能出现任何问题的。”

    大明的官儿,难做啊。

    特别是想做好官的,想给社稷做些实事,想给百姓做些实事,那就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

    毕竟大明官场的吏治,经万历朝、泰昌朝、天启朝的混乱,滋生出那般多的党争,导致很多都是和光同尘的,而在这些和光同尘之中,还存在不少贪官污吏,这都是大明的蛀虫和败类!

    “其实这些话,卿家不必讲给朕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