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4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要怕?

    在天启朝时,朕的皇兄御极期间,欧罗巴的一些海上势力,不是没有想进犯过我大明的疆域。

    可结果怎样呢?

    不还是叫福建水师击败了?

    知道朕为何要召见欧罗巴使团吗?还是选在这等特殊的时期!

    那就是朕发现了问题,过去大明对待开海一事,可谓是走走停停,一直都在原地踏步啊。

    但是欧罗巴各国海上力量,却在我大明原地踏步之际,不远万里之遥,依旧将麾下势力渗透进南洋诸国,难道这背后有什么影响,诸卿就没有想过吗?”

    徐光启、温体仁、毕自严、黄立极、刘鸿训等一众大臣,听闻天子所讲,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都看看吧,这是欧罗巴使团,敬献的一些海船模型。”崇祯皇帝伸手道:“过去我大明的态度,决定了在海上的船只,出现严重的滞后,或者说是严重倒退的态势,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为何江南诸省沿海一带,会再度出现倭乱的情况?那不就是有些人,瞧出我大明在海上的虚弱,才这般肆无忌惮的吗?

    都在变,独我大明不能变?这是哪门子的道理?谁要是能说服朕,言大明从海上遭受威胁,这不算什么大事,那朕就不再提及此事!”

    在崇祯皇帝说着的时候,王承恩领着一帮内廷太监,捧着一艘艘海船模型,走进这大殿之中,徐光启、温体仁这些人,看着眼前这些海船模型,心里却生出了不同的想法。



    第五十三章 万国坤舆图

    

让大明真正的开海,是崇祯皇帝要坚持做的事情,一个小冰河时期,一个大航海时代,这两者并存的大背景下,能够持续的通过海外获取财富,转移部分矛盾,是维系大明安稳的一条主脉络。

    过去大明在海事方面走走停停,动辄就是闭关锁国,根源是不想叫民间资本,介入到对外海贸上,想将获取的白银都流进国库,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为此也发生很多事情。

    调整大明对外政策和态度,是一个周期性强的事情,这不是朝夕间能够做成的,这需要调整的东西很多,特别是主要的框架,倘若这个根基打不牢,迟早还是要出大问题的。

    所以才会有天津开海,才会有汉盟,才会有皇明海贸总会,崇祯皇帝是通过自己掌握的优势,打出一套组合拳,继而逐步的调整和改变。

    “想当初在成祖时期,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彰显我大明国威。”

    崇祯皇帝面露倨傲,环视殿内群臣,朗声道:“所造大明宝船更是冠绝天下,那时大明的海上力量,是何等的强盛啊,沿途停靠的那些国度,无一不想请封藩属之名,得我大明庇护,可是再看看现在呢?看看人家的海上战船,都厉害到何等程度了,而我大明的海上战船呢?”

    有一说一,曾经大明的造船业,是非常繁荣发达的,所造出的海船,不管是体量,亦或是吨位,再或者性能,拿出来都是力压诸国的,可现在大明的海船,特别是那些战船,根本就不行了。

    这也是崇祯皇帝为什么叫精通器械的王徵,前去登来培养造船领域的人才,逐步扶持大明官方的造船业。

    】

    单一的对外开海通商,如果没有绝对的海上力量做支撑,对任何胆敢染指大明海贸的群体,给予坚决的痛击,那对外表现得越是富庶,最后就会招来群狼恶扑!

    “陛下召见欧罗巴使团的人,臣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毕自严此时上前,作揖道:“从天津开海通商以来,国朝仅在海关税一项,每年就增收一笔不菲的财源。

    或许说现在国朝遇到的问题,有些复杂,但是正如陛下所言,这绝不代表着大明,没有任何招架之力。

    恰恰相反,叫欧罗巴各国使团的人,了解我大明的强盛,是能促成对外海贸的进一步发展的。”

    毕自严是大明财相,其考虑的问题很纯粹,那就是银子,户部尚书,是最不好做的,毕竟牵扯到粮饷,再简单的事情,最后都变得不简单了。

    毕自严的心里很清楚,从天津撤卫设州,尊奉天子旨意对外开海通商,究竟触碰到多少人的利益。

    此事的争议,就从没结束过。

    但是崇祯皇帝的手段高明啊,在天津开海通商的群体,其一直是在增加的,并没有将开海红利独揽。

    事实上也不可能独揽。

    恰恰是因为这一核心所在,才使得开海的争议固然很大,可是支持开海的同样不少,就比如在京的勋戚群体。

    谁叫他们从中谋取到好处了呢?

    “你们都随朕出殿!”

    看着眼前的群臣,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殿外走去,对待召见欧罗巴各国使团,产生的一些争议和反对,崇祯皇帝不想多争辩什么。

    摆事实,讲依据,是击破这一舆情的核心。

    与其跟某些反对派,在这里辩驳什么,倒不如拿出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来震撼一下他们。

    天子这是要干什么?

    殿内所聚群臣,在见到崇祯皇帝这般,一个个紧跟在身后,不过心里却生出很多的疑惑。

    “给朕展开!”

    崇祯皇帝走出文华殿,瞧见数十名内廷宦官,整齐的站在殿外,在他们的脚边,放置着一卷很厚的东西。

    这是什么?

    跟着出殿的群臣,看着数十名内廷宦官,弯腰低首,缓缓打开地上的东西,一张巨大无比的舆图,就缓缓呈现在众人眼前。

    “都看看吧,好好的看看吧!”

    看着被抬起来的舆图,那些内廷宦官显得很吃力,在群臣惊疑的注视下,崇祯皇帝伸手道:“这是徐霞客所造万国坤舆图,其中的红色区域,就是我大明的疆域范畴,而在大明之外,蒙古各部、叶尔羌、哈萨克、朝鲜、倭岛、南洋诸国、天竺诸国……这些国度的不少疆域,都都比我大明更富庶。

    诸卿可知,我大明近几年来,一直通过海贸购进的大宗粮食,在南洋诸国的不少地方,都是能实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在你们的心里,觉得我大明是上朝天国,大明之外的疆域,那都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可事实上真的就是这样吗?

    不说别的。

    就盘踞着欧罗巴各国势力的南洋诸国,倘若这个地域真的是那般贫瘠的话,欧罗巴各国的人,为什么要冒着危险,不远万里的来到那里?

    你们一个个都想过吗?

    不要觉得这世上的聪明人,唯有我大明,其他国度的人都是傻子,似这等傲慢的态度,早晚是会吃大亏的!”

    徐光启、温体仁、毕自严、黄立极、刘鸿训等一众大臣,流露出各异的神情,有惊疑,有震惊,有难以置信。

    眼前这副万国坤舆图,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实在是太强太强了。

    他们一个个都没有想到,在大明之外的疆域下,竟然存在着这般多的国度,甚至是欧罗巴各国疆域,在这副舆图上都有。

    这副依着崇祯皇帝的记忆,绘制的简易世界地图,或许在一些地方存在误差,可是能有一个轮廓,这就是崇祯皇帝想要的效果。

    想让大明打开国门,打开眼界,就必须要叫更多的人,知道大明是怎样的存在,其他国度又都是怎样的存在。

    “从今日起,将这副万国坤舆图,给朕悬挂到午门城墙上!”崇祯皇帝神情倨傲,转身看向身后群臣,掷地有声的说道:“朕要叫每一位进出午门的朝臣,每天都能看到,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第五十四章 这就是法这就是道

    

想要在大明推动维新变法,让各个阶段时期下出现的反对派,能够没有多余的理由去反对,去批判,去曲解。

    崇祯皇帝就要打破他们的认知。

    叫他们信奉的那套主流思想逻辑,动辄去拿宗法组织,去抨击有利于社稷,却不利于既得利益群体想做的事情,失去可以倚仗的跟脚。

    一副简易的万国坤舆图,就是崇祯皇帝送给大明的厚礼。

    崇祯皇帝要让大明上下,不管是哪一群体,都能知道所处的这个世界,到底是多么庞大的存在。

    想质疑?

    可以啊!

    拿出证据来。

    想要避免维新变法期间,出现过多的矛盾激化、利益冲突、流血事件,就必须要不断地扩大蛋糕,叫越来越多的群体都参与其中。

    “这不太可能吧,我大明之外的疆域,怎么可能会这般的庞大啊,毗邻大明的南洋诸国,真的有这般富庶吗?”

    “这欧罗巴各国竟然离我大明这般远?那他们是如何抵达南洋诸国的?他们是怎样约束海外势力的?”

    “这标注的蓬莱仙岛(澳洲),竟然离南洋诸国这般近吗?不对啊……”

    “和我大明隔海相望的大陆(北美洲),竟然还生活着一群殷商遗民?这怎么可能啊,简直是太荒谬了……”

    文华殿外。

    议论声不绝。

    崇祯皇帝负手而立,看着神情各异的群臣,对他们的种种反应,崇祯皇帝此前就预料到了。

    一张简易的万国坤舆图,究竟会给大明带来多少冲击,崇祯皇帝心里是清楚的,毕竟这里面涵盖的很多层面都将会被动摇。

    涉及到文化、思想、天文、地理等领域层面,都将引起一场大辩论,毕竟很多领域层面的跟脚,被动摇了。

    甚至崇祯皇帝先前就想过一件事情。

    要是他告诉世人,所处的这方天地,实际上是一个球,在宇宙中围绕太阳转的球,那会引起怎样的轰动。

    不过崇祯皇帝并不会说这些,他是大明的皇帝,他不懂这些科学领域的细节,真要是大范围的说出来,究竟会引起什么,崇祯皇帝也不清楚,但是小范围的引导传播,这却是有必要的事情。

    “皇爷,午门那边准备好了。”

    在文华殿外的群臣,一个个情绪激动的议论之际,内廷太监方正化,穿着那身大红蟒袍,匆匆走到崇祯皇帝的跟前,低首作揖道。

    “嗯。”

    崇祯皇帝应了一声,看了眼徐光启、温体仁、毕自严等一众朝中大臣,既然是要打破群臣的认知,那就要彻底一些!

    “肃静!”

    方正化神情严肃,朗声喝道。

    “诸卿,先看一看午门方向吧。”在群臣的注视下,崇祯皇帝神情自若,伸手遥指午门方向,淡然道:“一副万国坤舆图,就让诸卿这般的激动,那能承载人飞起来的东西,诸卿是何等感受呢?”

    嗯?

    聚在文华殿外的徐光启、温体仁、毕自严等一众朝臣,听闻崇祯皇帝所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不流露出疑惑的神情。

    承载人飞起来的东西?

    这怎么可能啊。

    此世怎可能会存在叫人……

    “那是什么!”

    都察院左都御史韩继思,双眸微张,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伸手遥指午门方向,不顾礼仪的大喊道:“有东西从午门上升空了。”

    内阁首辅徐光启。

    内阁次辅温体仁。

    内阁群辅毕自严。

    内阁群辅刘鸿训。

    内阁群辅黄立极……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相隔较远的午门方向,竟然腾飞起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