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想用真实的情况,营造一个国库没钱的氛围啊。”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皱眉道:“只是这背后的痕迹,太深了,一个个总是这般的不老实啊。

    想叫朕身居紫禁城,凡事都听你们说,看你们做,这次的财政危机,要是解决不好,只怕后续的反扑,会更大吧。”

    上述这些奏疏,所陈述的事情,都是对的。

    这些的确都是要解决的事情。

    但唯一错的,必然是时间差。

    肯定有一部分奏疏,先前就有,但却没有呈递御前!

    “皇爷,都查清楚了。”

    王承恩去而复返,有些气喘,捧着一份奏疏,开口道:“皇爷所御览的这些奏疏,有一些在内阁拖了很久,有些是新呈递的。”

    崇祯皇帝拿起那份奏疏,看着纸上未干的墨迹,就知这是司礼监那边,紧急查阅相应的桉牍。

    大明实在是太庞大了。

    每天所呈递的奏疏,都是极为庞大的数目。

    纵使想在这上面做些手脚,只要做的悄无声息,那是很容易的事情。

    天子的精力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御览所有奏疏,叫内阁分担一部分,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些呈递到御前的奏疏,差别最大的,都能相隔一个月。”看着奏疏上的内容,崇祯皇帝笑道:“王伴伴,你觉得这代表着什么?”

    “启禀皇爷,仅从呈递御前的奏疏来看,奴婢觉得有人故意为之。”

    王承恩想了想,作揖道:“或许是内阁大臣,或许是内阁所属官吏,或许六科,都是有可能的。

    具体是什么情况,奴婢就不清楚的。”

    没有看那些奏疏的内容,单从内阁向御前呈递票拟,在相隔这般大的时间内,王承恩将自己所知道的这些,都讲明了。

    “不止啊。”

    崇祯皇帝拿起奏疏,轻笑道:“都察院的,户部的,兵部的,工部的,上到三四品的大臣,下到六七品的官员。

    所呈递的这些奏疏,皆是近期发生的,皆是职权所在的,再加上那些被拖延的奏疏,朕粗略的算了算。

    若是想要将这些事情,都全部解决的话,那国库少说要调拨八百多万两银子,粮食和其他所需,朕还没有去算。”

    王承恩:“”

    “对,还有这份请复南京新厂铸钱。”

    崇祯皇帝抽出一份奏疏,继续说道:“朕在不久前,让毕卿兼领钱法事,一应的调整变动才刚刚开始,南京有司的官员,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陈述,他所奏请的事情,关系是怎样的重大。”

    没有后世便利的交通环境,叫大明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呈现延期再办的态势,不过处在小农经济下,一切都是很合理的。

    除非遇到的事情,是非常紧急的叛乱,严重危害到地方稳定,否则就是一层一层的向上呈递。

    “国库那点压箱底的银子,肯定是不够的。”

    崇祯皇帝放下奏疏,笑着说道:“那王伴伴觉得,若朕此时召见内阁大臣,商榷此事的话,涉及到钱粮调拨,他们是否会奏请内帑拨银呢?”

    “是是”

    王承恩有些紧张,不知该如何回答。

    按常规来办,必然是这样。

    可光是银子还不够啊,还有粮食,还有各类所需,这前前后后加在一起,至少千万兜底吧。

    “那这次内帑解决大部分,下次呢?下下次呢?”崇祯皇帝继续询问道:“内帑有多少银子?算上皇庄,便民铺各处所存,两千多万两?”

    抄那么多的家贼硕鼠,贪官蛀虫,虽说崇祯皇帝花的多,但内帑存留的银子也不少。

    “奴婢”

    被接连询问的王承恩,跪倒在地上,不知该怎样回答,若真是这样的话,那内帑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掏空啊!



    第一百八十八章 债券

    

事实上,随着崇祯皇帝插手的事宜增多,了解的越多,就愈发能清晰的感受到,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存在着一双双无形的手,在暗地里去做掣肘或阻挠之事。

    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能。

    以锦衣卫的特务组织,去监察百官。

    以军队为主的军政府,去震慑朝堂。

    以太监群体的权阉们,去对抗官绅。

    但是上述这些路吧,都存在极大弊端,对于整个大明的运转,会埋下诸多隐患,都是行不通的。

    “起来吧,此事跟你无关。”

    崇祯皇帝轻呼一声,开口道:“王伴伴,你亲自去一趟华殿,叫内阁大臣都来,朕要解决此事。”

    “喏!”

    王承恩当即应道。

    科举制度的萌生,发展,鼎盛,历经千余载的沉淀,无数王朝的兴起和灭亡,逐步打破世家垄断的格局,叫皇权得到长效提升,叫寒门能迈进官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屠龙勇士终将变成恶龙,却孕育出以读书人为核心的特权群体。

    拯救大明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其靠的不是系统,而是要勇于打破一个个樊笼,真正意义上,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定,收窄所谓的特权,为发展探索出新路,而非老瓶换新酒,装装样子货。

    其实不管是大明,还是先前的那些朝代,确保统治根基稳固的,就是这片土地上,所产出的价值。

    但小农经济的封建特性,往往到王朝后期时,就会将大量财富和土地,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中。

    “朕不过是想做一些有利于大明的事情,没成想却有这般多的人,在背地里用这种方式来反对朕。”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面露轻笑道:“想要将既得利益,控制到一个合理的范畴,背后所隐藏的政治斗争,却是这般厉害的。

    要不是为了维稳这复杂多变的乱局,朕可真想什么都不想,简单粗暴的一茬,一茬的去杀你们啊。

    但是这个后果太大了,影响太大了,严重的话,甚至能叫大明治下各地,都出现叛乱的情况。

    这就是土地私有的危害性啊。”

    看着眼前的这些奏疏,崇祯皇帝心里想了很多,如何去妥善的解决,大明步入到后期统治,逐步崩盘的这一历史惯性大危机,所牵扯到的层面太多。

    稳。

    是保证一切的前提。

    若是什么都在乱之下去做,那做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越来越乱,但若是能够维稳之下去做,兴许就能走出一条新路。

    韩爌,毕自严,徐光启,周道登这些内阁大臣,都跟随王承恩赶来乾清宫,若非有什么重大政务,他们一个个是不会齐聚在一起的。

    毕竟在崇祯皇帝的影响下,时下内阁的这些大臣,都有着各自一摊子事情要做,比如掌舵的韩爌,比如掌财政的毕自严,比如掌武备院、农科、仓场的徐光启等等。

    这跟先前的内阁相比,只要跟司礼监关系较好,那一应权力多集中在首辅手里,次辅和群辅多数权力不多,那种情况是不一样的。

    “诸卿家,今日召见你们,就一件事情。”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众人,伸手指着这些奏疏,开口道:“内阁呈递的票拟,朕都一一的看过了。

    这些奏疏吧,很有意思,有拖延很久的奏疏,有近期的奏疏,不过全都在这个时候,呈递到御前来了。

    所言明的潜在意思,也很明确,都是要粮饷的,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崇祯皇帝此言一出,叫韩爌、毕自严、徐光启他们,一个个皆流露出各异的神情,甚至有些人,都下意识低下头,眼神有些闪烁。

    在大明的官场上,揣着明白装湖涂,是必修的技能,毕竟处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很多事情不是个人就能改变的。

    “陛下,国库这边,恐拿不出这么多粮饷,来将这些事情一一解决。”毕自严走上前,作揖行礼道:“若是”

    “朕当然清楚,国库拿不出这些。”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不过内帑这边,同样也拿不出这些。

    韩卿,你来说说,此事如何解决。”

    “臣”

    一听天子此言,韩爌顿感压力倍增,面露踌躇,作揖道,可话到嘴边,却怎样都讲不出来。

    对待这些事情吧,韩爌也觉察到了什么,一些拖延很久的奏疏,才递到他的面前,这背后没人搞鬼,才怪。

    可究竟是谁,却无从查证。

    或者说,不能去查。

    一旦查了,就破坏规矩了。

    规矩,对大明官场来讲,那都是默认的游戏规则之一,谁破坏了,那就会成为公敌。

    上到一个国家,下到一个宗族,在大明这个世道下,对待规矩的恪守,是极为顽固的。

    “都不说话是吧?”

    看着众人沉默不言,崇祯皇帝心平气和,笑着说道:“那朕想个办法,以户部所辖国税处的名义,对外发售一批债券。

    嗯。

    就叫战争债券吧。

    以先前所查的田亩,皇庄拿出部分田亩,作为战争债券的锚定物,分为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四等。

    以不同的利率,作为到期兑付的红利,若是朝廷到期拿不出银子,进行兑付,就以田亩交割,凭票兑付。

    诸卿觉得怎样?”

    债券?

    战争债券?

    韩爌、毕自严、徐光启他们,都流露出惊疑的神情,对待这种事情,他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朝廷怎么能向民间借贷啊,这传出去有失体统啊!

    “都先别急着出言反对。”

    崇祯皇帝伸手继续道:“反对之前,若是谁能想出解决的良策,那朕就不做此事,但若是想不到,那此事就这般定了。

    为了支持你们内阁,将这次出现的财政危机解决,朕会从内帑这边,拿出三百万两银子,来购买战争债券,就五年期吧,到期,户部要兑付朕的这批战争债券。”

    小农经济下的大明,缺少着太多值得投资的领域,想要叫秩序有所改变,让大明民间经济活性增强,就要开辟出一些以朝廷为背书的领域,幸好这是在崇祯三年,而非是崇祯十几年,朝廷的公信力还是较强的。

    崇祯皇帝要推出债券一事,另一层目的,就是彻底隔开国库和内帑,叫朝堂这边,不再有任何机会,一次次的想将手伸进内帑,毕竟内帑所储银子,是崇祯皇帝提升生产力,所留的启动资金。

    同时大明再遇到财政危急,将不再摊派辽饷,剿饷,练饷,而是定期发售一批回报率较高的债券,或战争债券,或建设债券,或国库债券等等。

    什么事情都是开头难做,只要这个头能理好,那只要大明治下建设,能稳步的向前发展起来,形成良性的财政收入,给予各个群体信心,不出现挤兑风潮,那么大明之后的路,就变得好走很多。



    第一百八十九章 分歧

    

文华殿,内阁。

    「陛下做事,愈发乾纲独断了。」

    韩爌心情有些烦躁,看向眼前诸同僚,皱眉道:「以户部所辖国税处,对外发售债券一事,此等关系重大的朝政,当召集群臣议定。

    特别是户部有司,应当商榷出此事利弊,根据国朝现有赋税情况,再明确是否该定下此事。

    毕竟在此之前,朝廷从没有做过此等事情,若是此事引起非议,那有损的就是大明国威啊。」

    温体仁、毕自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