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能将天津开海做好,陈延生遵循崇祯皇帝的旨意,可是做了很多事情,这年头,在小农经济下,没有什么比垄断所赚取的钱财,来的是最快的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奏捷卢卿真乃栋梁也

    

置身在大航海浪潮之下,欧罗巴各国靠着开海,靠着披着绅士外皮的野蛮行为,已然在积蓄发展的血腥资本。

    身处在小冰河时期下的大明,想要彻底的铲除弊政和毒瘤,靠小农经济那一套,断然是不可取的事情了。

    唯有开海,唯有提升生产力,唯有维新,在这满是荆棘的道路上,蹚出一条血路,才能拯救大明。

    世人皆言,大明是亡于万历朝。

    然在崇祯皇帝的眼里,事实并非是这样的,大明是亡于党争之下,是亡于利益之争!

    被一帮享受特权的群体啃食,叫大明财政体系崩坏,朝廷征收不到赋税,就拿不出来银子,唯有不断摊派银子。

    先是辽饷。

    又是剿饷。

    后是练饷。

    然大明官场吏治腐败,上下其手者不计其数,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更像是一剂慢性毒药,面对层出不穷的灾害和麻烦,加之不断激化的阶层矛盾,也就形成了大明混乱的秩序。

    想要拯救大明,就要另辟蹊径。

    在这个吃人的世道下,单单论及大义层面的特权,谁能高过大明皇帝?

    皇帝要耍流氓,玩手段,比心狠,要在烂摊子的旁边,重起新摊子,即便会出现些新矛盾,但不寻常之路就要这样走下去。

    “管卿,你心中可要想好了。”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看向眼神坚定的管绍宁,正色道:“一旦就任户部新设的国税处郎中,那就要做好与人为敌,被人算计的准备。

    要知道提出此议的孙卿,不知被多少言官御史上疏弹劾,朝中不知有多少大臣,暗地里痛骂孙卿啊。

    你这个翰林院侍讲学士,虽说是从五品的官职,然却比那正五品的国税处郎中,要清贵很多啊。

    朕可以给你时间考虑。

    就算管卿不想赴任此职,朕也绝不会怪罪于你,毕竟这个户部所辖国税处,的确不是什么好差事。”

    “陛下,臣愿赴任!”

    管绍宁面不改色,作揖朗声道:“臣乃大明之臣,为君分忧,为社稷虑,本就是臣的本分。

    翰林院侍讲学士虽好,然并非臣之所需。

    时下的大明各地。

    叛乱的叛乱,受灾的受灾,百姓民不聊生,大好山河破败。

    若是朝廷能够重整赋税,叫国库日渐充盈起来,那大明的江山社稷,就不会有诸多的麻烦。

    被孙府尹所提国税处,虽遭朝中诸多大臣诟病,然在臣的心里,却是朝廷开源,不伤民的良策啊。

    三大饷不能再摊派了啊!

    陛下可知”

    管绍宁激亢的言语,回荡在这东暖阁内,崇祯皇帝的心里却唏嘘起来,谁说大明没有忠诚的良臣的?

    纵使是崇祯一朝,大明有能力,够忠心的良臣武将,那依旧是数不胜数的存在。

    怎奈这些一心为了大明的英杰,却被迫身陷到党争风气之中,被黑暗充斥的大明官场迫害,被内廷外派的镇守太监坑害,才使得这些英杰的命运那般凄惨。

    还有管绍宁所言的三大饷,那更是将大明底层百姓,一步步推到大明的对立面。

    银子的确摊派不少,可朝廷实际所得却不多,这多数的银子啊,都叫大明的贪官污吏截获。

    “好,管卿不愧是我大明肱股,朕之栋梁啊。”

    崇祯皇帝不加吝啬的赞许道:“既然管卿有此志向,那筹设国税处一事,朕就交付给管卿了。

    管卿要始终牢记一点,此事断不可操之过急,要徐徐图之。

    宁可走的慢一点,也要将根底打牢靠。

    就先从漕运所设钞关开始,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向前推,另外要在大明治下,废除掉地方所设钞关,明确一批新的钞关,要叫天下看到朝廷的惠政。

    等整顿钞关明确下来,那就能顺势厘清商税,很多事情,坏就坏在了快上面,毕竟天下的硕鼠何其多。”

    “臣谨遵上谕!”

    管绍宁当即作揖应道。

    凡是重要的事情,崇祯皇帝无一例外,皆交付给他信赖的英杰来办,有他这位大明皇帝在后撑腰,想算计、坑害这帮务实的英杰,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能为大明办些实事,本就是不容易的事情,毕竟处在这样的风气下,若是他这位大明皇帝都不撑腰,那凭什么叫人家卖力?

    “皇爷,司礼监那边,又收到一批弹劾奏疏。”在管绍宁离开后,王承恩走到崇祯皇帝跟前,欠身道。

    “全部留中!”

    崇祯皇帝言简意赅道。

    王承恩显然是想到了,捧起所拿奏疏,又说道:“皇爷,卢巡抚呈递密奏了。”

    “嗯?”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的密奏,笑道:“定是卢卿这边有所斩获,这个卢卿啊,哪里都好,就是不好邀功。

    凡事若没有做到位,就不会轻易上密奏,朕想知道些情况,也只能在这紫禁城耐着性子等啊。”

    说着,崇祯皇帝拿起密奏,便翻阅起来,一旁的王承恩见状,脸上露出笑意,随后捧起那盏空了的茶盏,踱步朝一旁走去。

    “哈哈这个卢建斗啊,果真没叫朕失望啊。”

    在王承恩捧着一盏新茶,朝龙桉处走来时,却见崇祯皇帝大笑道:“没想到追查一帮白莲余孽,竟有这样的收获。

    直隶、河南两地的白莲余孽,皆被卢建斗所领天雄军侦破,还查出不少的钱粮,难怪先前不向朕索要赈灾粮饷。

    不过卢卿还真是够坏的,靠着白莲余孽一事,在大名、广平、顺德等府县,叫一些士绅商贾都捐银子。”

    见自家皇爷这般高兴,王承恩跟着也笑了起来。

    白莲余孽这几个字,在大明是提都不能提,每每发现此苗头,都必须坚决的清剿掉,否则后患无穷。

    “王伴伴,将卢卿所呈密奏,拣要紧的誊抄出来,送到内阁和军机处,叫他们都明发出去。”

    崇祯皇帝合上密奏,递给王承恩说道:“虽说白莲余孽一事,还没有彻底解决,山东那边还在追查,但卢建斗凭借此功,坐稳直隶巡抚的位置,是没有任何问题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势(1)

    

王承恩匆匆离去,赶赴司礼监,崇祯皇帝却站起身,朝东暖阁的一处走去,那里悬挂着不少舆图。

    彼时的东暖阁内,唯崇祯皇帝一人。

    将那副悬挂的大明舆图拉出,看到舆图上的态势分布,崇祯皇帝的脸上,却流露出些许笑意。

    不同颜料的标注之下,叫舆图看起来是那般晃眼混乱。

    “卢象升坐稳直隶巡抚,那围绕北直隶的诸多谋划,也能逐步的落实了。”崇祯皇帝负手而立,盯着这副舆图,囔囔说道。

    “赈灾行署,驿传改制,涉及直隶地方的建设,就能让卢象升逐步推进,靠着吸纳破产群体,受灾群体,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筹建完备的驰道建设,水利建设,驿传建设。

    散布直隶各府的皇庄,亦能在旁策应卢象升,叫上述诸多的建设,一点点给他逐步落实下来啊。

    徐光启、孙居相所领的仓场事,所负责的军储仓部署,随着卢象升坐稳直隶巡抚,也能打破僵局,在直隶各府选定区域,筹建起更完备的粮储体系。

    管绍宁所领的国税处,能借着卢象升之势,相对容易的在直隶境内的漕运,明确钞关整顿谋划。

    上述所要做的这些事情,有卢象升亲抓的,有策应的,且在这个过程中,以直隶巡抚之名,抓一批贪官污吏,也不会形成任何波澜。”

    一直以来,崇祯皇帝都在谨慎的布局,布上一盘大棋,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突发状况的不断出现,使得这盘大棋在一点点显威。

    先前的大明太乱了。

    朝堂乱。

    地方乱。

    方方面面全都是乱的。

    处在灾害和叛乱并存的境遇下,党争风气严重,吏治腐败严重,偷税漏税严重,阶级矛盾严重

    崇祯皇帝能怎么办?

    那就是要稳局势啊。

    就算是杀人,也要借着大势去杀,不能叫上下的秩序,再因为他杀一些该杀的人,又跟着乱起来了。

    倘若乱的秩序改变不了,那大明根本就拯救不了。

    “不过北直隶的这盘大棋,关键却在皇庄和天津身上啊。”

    崇祯皇帝皱眉道:“一个是孵化生产力的核心,一个是培育开海通商的核心,两者敢有一处出现差错,那绝对是一场灾难。

    大明的底子太弱了。

    粮食危机。

    货币危机。

    信用危机

    能否叫北直隶这盘大棋,持续不断的下着,那流通才是关键啊,没有这一根本进行兜底的话,依旧是一滩死水啊。”

    大明的问题千千万,可归根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可恰恰是钱的问题,是最不好进行解决的。

    毕竟牵扯到的层面太多,牵扯到的群体太多,可谓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真要是动起来了,就会引起诸多的反应和影响。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小农经济下的大明,已经一只脚迈进深渊,另一只脚就在深渊的边缘,稍稍一推,就直接万劫不复了。

    死循环想要打破,就要瞅准关键核心是什么。

    “陈延生啊陈延生,昔日你这枚闲棋,已变成撬动直隶发展的支点了。”

    崇祯皇帝伸出手,指着眼前的舆图,那小小的一点,“天津开海通商能否走下去,能否吸引来西洋海商,牵扯到的层面诸多啊。

    粮食,赋税,生产力提升,海贸发展,造船业发展

    你这个天津知州,要当好卢象升的左膀右臂啊,叫他所领的北直隶,能实现内外循环才行啊。”

    皇权不下乡、秩序混乱的大势下,与其费尽心思的到处补窟窿,真不如锚定一个核心基本盘,来逐步的叫其改变。

    毗邻中枢的北直隶,就是崇祯皇帝选定的核心基本盘。

    只要这个地方能建设起来,能逐步改变,那朝廷所面临的困境,就相对应的改变不少。

    期间能逐步将山陕两地,山东和河南两地,逐步的囊括其中,那大明及及可危之势,就算破掉了。

    山陕两地治下,被各路流寇破坏的差不多了,养肥了一群享受特权的群体,只要能镇压或赶走各路流寇,那试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摊丁入亩的新政,就再合适不过了。

    真敢有反对抗拒此议者,以周遇吉为首的新军将校,在镇压各路流寇的过程中,逐步增扩麾下新军建制,那同样也不是吃素的。

    想蚕食大明的统治根基,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河南和山东两地,之后将经历诸多灾害,治理起来会很麻烦,但一个是中原粮仓,一个是沿海要地,能将这两个地方拿下,那大明开海通商之势,必将呈扩大趋势。

    到时进一步革新赋税,试行火耗归公,叫河南和山东两地,先前背负的重担,逐步的卸下来,那掌控的核心基本盘,就进一步扩张起来了。

    “想要实现这盘大棋,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