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次进展不顺利,但没关系,李鸿运还可以再来。
    第二次他成功避开了刘武周军队的眼线,奇袭马邑,让刘武周大惊失色,赶忙留派尉迟敬德带领骑兵火速回援。
    结果路上正好闯入李鸿运设下的埋伏圈,一番激战之后,尉迟敬德大败。
    眼见大军后勤有被彻底截断的风险,刘武周只好留宋金刚断后,自己则先一步返回。
    李鸿运率军与刘武周激战,而此时晋阳、榆次的诸将看到对峙的敌人后撤也果断出击。
    只是这些将领跟秦王比显然还是差远了。
    秦王能够抓住宋金刚后撤的时机一日八战、两日不进食、三日不解甲,狂追数百里,将宋金刚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但这些将领明显没有秦王的决断力,只能勉强咬在宋金刚的大军后面。
    当然李鸿运也不强求他们的进兵速度,反而还告戒过他们不要冒进。
    因为这些将领可没有秦王的本事,万一被宋金刚埋伏就遭了。
    所以双方一路纠缠,而李鸿运则是突然南下,在楼烦阻截住了刘武周和宋金刚的大军。
    此战,李鸿运骑着战马在前线指挥战斗,箭无虚发,梁军士气大振,在集合了优势兵力之后,将刘武周、宋金刚彻底击溃。
    两人带着残兵向北逃亡,自认为也守不住马邑,于是又向突厥人的方向逃亡。
    突厥派出一支骑兵接应,李鸿运果断率军莽了上去将之击溃,并收降了这支突厥骑兵,将他们收编入自己的大军中。
    尉迟敬德眼见大势已去,在李鸿运的劝说下,也终于前来投靠。
    梁朝的北方彻底平定,晋阳这个大本营也被牢牢地掌握在梁朝的手中。
    在历史上,晋阳的梁军本就在人数和后勤上占据优势,又是梁朝的起兵之地,根本没道理这么轻易地丢失。
    但齐王的瞎搞和后续支援的将领作战不力,差点将梁朝逼入绝境,最后还是要靠秦王力挽狂澜。
    而在这个时间线中,李鸿运扮演的齐王用优势兵力打赢了本就该打赢的顺风仗。
    此战之后,李鸿运派人创作了《齐王破阵乐》,用以宣扬自己运筹帷幄、大破敌军的英姿。
    虽然有点强行吧,但他毕竟也打赢了薛举,又打赢了刘武周宋金刚,接连为梁朝平定两个方向的大敌。
    而秦王东出洛阳与王世充的几次摩擦,由于兵力并不占据优势,所以没有占到太多的便宜。
    等到李鸿运扮演的齐王返回长安之后,军力大盛、自我感觉良好的梁高祖,也终于下定决心要集合重兵去东出洛阳讨伐王世充,去迎战平定天下的最后两个大敌。
    只不过在主将的人选上,还是发生了一些悬念。
    此时秦王与齐王的功劳都十分过硬,都具备指挥这场大战的能力,如何抉择,确实让梁高祖有些头疼。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齐王。
    这显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晋阳起兵开始,齐王就如同神算一样,基本上算出了梁军的每一步动向。与梁高祖对话时的战略规划,更是如同隆中对一样,展现出超越了时代的战略规划能力。
    当然了,这种战略规划能力其实是假的,是在照搬史料,但梁高祖并不知道。
    所以在梁高祖眼中,齐王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将形象。
    反观秦王,虽然也是百战百胜,但却在形象上来看却更像是勐将,没有齐王那种运筹帷幄、澹然处之的气度。
    其次,齐王的军功已经超过秦王。
    自浅水原之战平薛举之后,李鸿运又打赢了刘武周、宋金刚,将原本属于秦王的功劳全都攫取过来。
    所以,在梁军的视野中,齐王已经是超过了秦王的常胜将军,威望一时无两。
    最后,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梁高祖的私心。
    按照原本历史发展,梁高祖之所以坐看晋阳乃至于整个河东的局势逐渐糜烂、不可收拾,却宁可由着齐王胡搞、由着裴寂去领兵救援,都是因为他存了要敲打秦王的想法。
    秦王打赢了薛举,在军中威望太高,所以梁高祖也开始觉得不能全靠他。
    只不过后来被刘武周、宋金刚教做人,发现除了秦王之外谁都搞不定,才只能又把秦王搬出来。
    而在这条世界线中,秦王虽然并未直接打赢浅水原之战,也没有平刘武周、宋金刚,但他的军事能力还是实打实的,在军中的威望仍旧极高。
    而且,太子显然跟齐王走得更近。
    在梁高祖和太子眼中,秦王仍旧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是有可能直接对太子之位构成挑战的。
    而齐王呢?年纪太小,而且更像是一个运筹帷幄的谋士,并没有秦王那么强的攻击性。
    所以权衡再三,梁高祖还是决定将这次统兵之权交给齐王。
    而秦王,则是担任齐王的重要助手和前锋勐将的角色。
    终于又来到了虎牢关之战。
    李鸿运已经体验过很多次了,反而比打刘武周、宋金刚还要更加熟悉。
    他开始排兵布阵,不断蚕食王世充的军力,并逐渐包围洛阳。
    而秦王则是惊讶地发现,似乎这个四弟总是能跟自己想到一起去。
    但这件事情已经并不会再让他欣喜,而是让他感到沮丧。
    因为他总感觉前方似乎有一道无形的避障,每次自己想做什么,却总会发现齐王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这种感觉,颇像是诗词的原作者被穿越者文抄公抄尽了诗词之后的无力感。
    不过秦王也没多想,只是继续尽心尽力地领兵打仗。
    这次,李鸿运信心满满,因为没有了之前潜水原惨败和晋阳惨败这两次的重大损失,梁朝能够调动的士兵更多。
    再加上他和秦王配合无间,他在后方排兵布阵、运筹帷幄,如同开挂一般预知未来,秦王在前方与众武将冲杀,这场战斗打得比之前更加没有悬念。
    然而让李鸿运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即将与王世充决战、将他赶入洛阳城不敢出来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李鸿运扮演的齐王正在率军冲阵,手中弓箭例无虚发。
    然而,一支突厥人的骑兵却突然从后方杀出,冲散了李鸿运本阵的阵脚。
    王世充趁势前后夹击,与这支突厥人的骑兵合兵一处。
    李鸿运在懵逼之中被斩于马下,脑子里还飘过无数个问号。
    我屁股后边哪里来的突厥骑兵?
    突厥人远在北方,难不成是直接长了翅膀越过河东之地,飞到洛阳来的吗?
    再仔细一看,不对,这怎么好像是我麾下的突厥骑兵……
    带着困惑和不甘,李鸿运莫名其妙地结束了这场顺风仗,也结束了自己这次的扮演。
    复盘了整场战役,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这些突厥人是他在击败刘武周时顺便收服的一支军队。
    李鸿运还是按照之前对待战俘的策略,展现了自己极其宽容的胸怀,不仅将这些部队原样收编。
    不仅没有打散其编制,还让原本的将领统帅。
    之前平薛举的时候,对宗罗睺等降将是这么处理的。
    后来打刘武周的时候,对尉迟敬德等降将也是这么处理的。
    这也是秦王的一贯作风。
    然而,宗罗睺和尉迟敬德都对他忠心耿耿,突厥人却根本不吃这一套。
    王世充听说梁军中有一群突厥人,立刻暗中派遣使者以重金将他们收买,让他们临阵倒戈。
    这个计策还真的发挥了作用,神机妙算、看起来算无遗策的齐王,竟然在这种阴沟里翻船了。
    李鸿运很生气,在他重新开始试炼将这些突厥人尽数斩杀之余,也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
    用人不疑,也是要有前提的。
    而这个前提,就是知人善任,能够看穿人心。
    对于宗罗睺、尉迟敬德这样的将领,知荣辱也知仁义,故而以仁义笼络,就可以让他们忠心耿耿地为自己效命。
    但突厥人呢?
    夷狄者,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这句话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偏激,但确实是事实。因为突厥人与中原人并不是同样的道德标准,所以想要掌控他们、让他们忠心耿耿地为自己效力,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李鸿运也纳闷,梁太宗是怎么做到的?
    不仅突厥人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甚至在他驾崩的时候,还有很多胡人将领自请殉葬。
    更魔幻的是,梁太宗在死前就料到了这一点,还特意留下遗诏,让这些胡人将领不要殉葬,好好活着。
    这次事件,让李鸿运明白了一个道理,单纯的仁义是没有用的,在乱世中很多人各怀鬼胎,若是你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力和智慧,他们不会觉得你是个仁德之君,只会认为你是个懦弱的蠢货。
    于是,李鸿运再次选了提升自己知人之明的天赋,再次来到了虎牢关之战。


第325章 现在的你到底是谁?
    然而,即便处理了这些突厥叛军,李鸿运亲自指挥的虎牢关之战也仍旧艰难。
    甚至可以说是花式失败。
    第一次失败,是在王世充的偶然一次突围时梁军围剿不利,败了一仗,被迫后撤。
    虽说后撤之后李鸿运又很快组织人手杀了回去,但这却在之后去虎牢关据守窦建德的时候埋下了坑。
    秦王和齐王一起去虎牢关据守窦建德,而历史上,被吓破胆的王世充压根不敢再出战。
    可没想到,这次或许就是因为梁军之前的一次败仗,让王世充并未完全变成惊弓之鸟,而是在秦王和齐王都离开之后,强行组织手下已经饿着肚子的兵卒杀了出来,把梁军打了个猝不及防。
    这一战,梁军的损失虽然不算太惨重,但王世充的士气大振,还抢到了许多辎重补充。
    这又为王世充的下一次出击埋下了伏笔。
    在齐王和秦王在虎牢关与窦建德对峙期间,王世充不断率军出战,连战连捷,让围攻洛阳的梁军损失惨重。
    李鸿运很气,于是再次重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围攻洛阳的时候一直严加提防,王世充只要敢出城一次就痛揍一次,揍得他心胆俱裂、不敢再出城。
    第二个办法就是干脆把秦王留下继续攻洛阳。
    李鸿运考虑了一下之后还是选择了后者。
    因为第一个办法需要他再继续打一次围攻洛阳的大战,太浪费时间。
    而将秦王留在这里,既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又能让秦王不会到虎牢关抢自己的功劳。
    虽说有点大材小用了,但对李鸿运来说,他此时的唯一目标就是成功通关、赢得玄武门之变。
    第二次失败,是因为窦建德莫名其妙地早了三天赶到虎牢关,先一步占据了关城。
    李鸿运瞬间傻眼,原定的剧本全部作废。
    在窦建德的优势兵力之下,梁军虽然作战英勇,但却仍旧难以阻止敌人来到洛阳城下与王世充合兵。
    李鸿运只好再次重新开始。
    他复盘了一下原因,发现是不是因为窦建德早了,而是他晚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镇守虎牢关的将领先一步投降了梁朝,所以秦王才日夜兼程、以最快的组织精锐骑兵前往虎牢关接手。
    但这次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将领竟然犹豫了,一直到三天后才下定决心要投降梁朝。
    所以等李鸿运扮演的齐王接到消息赶过去的时候,已经晚了。
    李鸿运很气,他分析了一下原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