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昭义军,则会起兵响应,历数当今官家的十大罪,让他背上丧师辱国、弑父杀弟的罪名。
    “若是有齐朝的武人敢造反,秦相可以先以冤狱除之。若是冤狱除不掉,韩将军自然可以出兵,为秦相讨伐叛乱!”
    秦会之听着孟林描绘未来的美妙场景,眼睛都直了。
    他想当皇帝吗?
    做梦都想!
    而此时,这个机会真的摆在他的面前,又如何不心动?
    不过在心动之余,秦会之也逐渐冷静下来,压低声音说道:“那么,韩将军所图为何?”
    很显然,韩甫岳将军不可能平白无故地帮他。
    之前韩甫岳将军是个忠君爱国的人设,虽然后来可能是因为齐高宗的忘恩负义而黑化了吧,开始走起了拥兵自重的割据路线,但他对秦会之,必然也是没什么好印象的。
    秦会之很清楚,既然韩甫岳将军不可能喜欢自己,那么帮自己,就一定是为了足够大的利益。
    孟林稍微顿了顿,然后说道:“韩将军所要的不多。
    “秦相称帝之后,韩将军便也会称帝。
    “事成之后,两国划长江为界,一南一北,尊为兄弟之国!”
    秦会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划江而治?
    这胃口可不小啊!
    此时齐朝的疆域,是以淮水和大散关为界,保住了南方的半壁江山。
    若是划江而治,那也就意味着此时齐朝的川陕、荆襄、两淮等等,全都要割让给昭义军。
    不仅要割掉整个国土的将近四分之一,还要把几处战略要地,也一并割出去!
    比如,荆襄。
    此处正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齐朝后来能与北蛮对峙多年,此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韩甫岳将军早就说过:守江必守淮。
    长江虽然是天险,但毕竟太长,可以突破的地方太多。而且,一旦划江而治,等敌方造好战船渡江的时候,己方也很可能反应不过来了。
    所以,要守住长江,就要先守住淮河。将淮河和长江之间的防线反复经营一番之后,才能确保敌人来犯的时候有抵抗之力。
    而现在,韩甫岳将军要一口将这一块全都吃掉,也确实算是狮子大开口了。
    不过,秦会之的第一反应虽是震惊,但紧接着却哈哈大笑起来。
    “韩将军真是好胃口!不过,此事若成,倒也不是不可商量。”
    这番狮子大开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秦会之的疑虑。
    既然韩甫岳将军做这件事情是为了如此巨大的利益,那就合情合理了。
    如果韩甫岳将军什么都不要,那秦会之才要怀疑他的动机了。
    如果秦会之是当朝皇帝,一下子要卖掉全国四分之一的国土,肯定也不会同意的。
    可秦会之不是皇帝,卖的也不是自己的东西,有什么好可惜的?
    对秦会之而言,此时的他虽然已经位极人臣,但距离皇位仍旧有着很远的距离。
    而这一步,如同天渊之别。
    做权相,哪怕生前再怎么一手遮天,死后也必然人亡政息。他想让儿子接自己的相位、继续维持自己的权势?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更何况齐英宗也不见得会一直任他拿捏。
    可若是真的篡位成功,做了皇帝呢?
    哪怕只能保留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那也是可以传给子孙的!
    而且,有昭义军挡在北边,金人又不可能打过来。以后的事情会如何不好说,但至少终秦会之的一生,应该是可以踏踏实实地在南方富庶之地当上个十几年的皇帝,享尽荣华富贵。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
    至于韩甫岳将军会不会打过来……
    这一点秦会之不是完全没考虑过,但他不觉得这是什么紧要问题。
    一来,齐朝还有强大的水师,可以凭借长江天险进行防守;二来,金人还在北方虎视眈眈,一旦昭义军全力南下攻打,那么金人必然会两面夹击。
    所以,韩甫岳将军这次吃下淮河与长江中间的这一大片区域之后,就该与他相安无事,先考虑北方的金人。
    这局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想到这里,秦会之举起酒杯、哈哈大笑:“既然如此,那就与韩将军一起,静候佳音了!”
    孟林也举起酒杯,微微一笑:“静候佳音!”


第272章 收复燕云的时机
    一年时间,眨眼而过。
    秦会之正在府邸中喝茶。
    这一年时间之内,他凭借着扶立齐英宗复位而权势再一次膨胀。甚至朝中大事,可以做到一言而决。
    手下的党羽大臣有什么大事,第一时间不是上报朝廷,而是先送到他这里,由他来拿主意。
    位极人臣,也不过如此了。
    只不过,秦会之时刻没有忘记韩甫岳将军派孟林在一年前来时所说的那番话。
    他的谋篡之心,就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越来越旺,已经快要完全止不住了。
    其实,做权臣还是篡位?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抉择一番之后,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去搏一下。
    因为权臣,历来是没有好下场的。
    秦会之非常清楚,此时自己虽然看起来大权在握,无皇帝之名而有皇帝之实,但实际上,他的权力都如同水上浮萍,并不持久。
    他死后,子孙后代绝对会被清算,甚至少不了被开棺戮尸。
    哪个权臣能不被皇帝记恨?
    而且,往更悲观的方向去考虑,甚至不用等到他死,这种权力就会发生动摇。
    齐英宗刚上位,因为在朝中毫无根基,所以只能将所有大事全都交给秦会之。
    也就是说,秦会之可以从齐英宗手中,攫取比齐高宗手中更多的权力。
    但齐英宗不是傻子,他能感觉出来。
    刚开始不会说什么,但久而久之,这种积怨会越来越深。
    秦会之从齐英宗手中夺取了更多的权力,也就意味着齐英宗比齐高宗更加警惕、记恨秦会之。
    而齐英宗想要慢慢地重新获取权力,还是有机会的。
    因为自齐朝开始,科举成为官员选拔和任命的主流。科举上来的官员,天然是与皇帝亲近的。
    齐英宗再怎么说也都还是明面上的皇帝,是法统所在,只要他还能上朝,还能跟群臣联系,那么总会逐渐培植起一套自己的班底,对秦会之此时的权力构成威胁。
    所以,孟林当时说的那番话,可以说是直接说到了秦会之的心坎里。
    不能太急,但也不能不急!
    一年时间,差不多了。
    这一年时间,秦会之变本加厉地攫取权力,利用齐英宗刚刚复位的这段真空期,几乎将朝中所有紧要位置全都牢牢地把持住。
    而后,他再等一个消息。
    府外,一骑快马来报。
    “报秦相!北方最新的军报!”
    负责报信的兵卒双手举过头顶,呈上一封军报。
    秦会之不由得精神一振,赶忙接过,忙不迭地拆开。
    只是看了两眼,他就不由得哈哈大笑:“好!好!好啊!”
    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这军报上的内容写得清清楚楚。
    就在前几日,韩甫岳将军已经誓师北伐!
    昭义军的两路大军开动,一路直奔河东,扑向还在金人手中的重镇太原;另一路则是由大名府出发,直奔河北西路的真定府!
    而这两路一旦打下,下一步必然就是打向燕云十六州了。
    金人虽然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但太原城毕竟是坚城,燕云十六州也是相当难打的战略要地,这一战开打,恐怕是迁延日久,没一个一年半载不可能结束。
    秦会之之所以抚掌大笑,是因为他跟昭义军约定的,正是以这次誓师北伐为信号!
    虽说双方已经暗中达成了协议,以割让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换来昭义军对秦会之篡位的默许和支持,但对于昭义军,秦会之还是一直都心存警惕的。
    和议这东西,随时都可以撕毁,尤其是对方掌握主动权的时候。
    秦会之心里其实也懂。
    也只有齐高宗那种蠢货,才会一厢情愿地以为和议已成,以后就高枕无忧了。
    所以,秦会之也还是有些担心的。万一自己这边搞政变,逼齐英宗退位,韩甫岳将军打过来了怎么办?
    现在好了,韩甫岳将军的北伐,等于是一个安全声明。
    因为他去打金人,金人必然调集大军还击。双方的战事一开,可不是韩甫岳将军想不打就能不打的。
    北方的两个强敌打成一团,不可能关注南方齐朝的情况,那么秦会之想要搞事情,就安全得多了。
    秦会之站起身来,在庭院内快速地踱了两步。而后,他叫来亲信。
    “准备起事!”
    ……
    太原城下。
    赵海平看着坚不可摧的太原城,一边指挥战斗,一边与邓元敬将军闲聊。
    “邓将军,你觉得太原城几日可破?”
    邓元敬将军想了想:“三日之内。”
    赵海平微微一笑:“我觉得也是!”
    在秦会之看来,昭义军与金人的战争必然要迁延日久,没有一年半载不可能结束。
    但在赵海平和邓元敬将军看来,却绝对不会如此。
    或许打燕云会稍微麻烦一点,长则三五个月,短则一两个月,但打太原和真定府,应该可以速战速决。
    昭义军的将士们分得了田地,平日里又进行过无数次的专项训练,不论是野战还是攻城,都有着十分强悍的战斗力。
    而在这段时间,赵海平也在让工匠们兴建大量的攻城器械。
    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里是齐朝的旧地,人心所向!
    之前金人破太原城的时候,将城中百姓几乎屠戮一空,让太原几乎成了一座死城。
    但之后金人统治太原,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还是免不了要将大量的人口迁入。
    还是那句话,金人的人数比较少,治下是各种各样的其他民族,而且,金人为了建设城池、维持城池运转的日常所需,也还是要从北方的其他地方驱赶齐朝人来充实城镇,或是做苦役,或是行商,总之,城中的齐朝人还是不少的。
    而这些人,就如同各地的义军一样,都在盼着韩甫岳将军能够尽早打过来。
    所以,金人防守的太原城,远不像当初齐朝的太原城一样,军民一心。
    最坚固的城池,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
    第一日,昭义军猛攻,城中的金人作战勇猛,多次打退昭义军的进攻,未能获得太大的战果。
    第二日,城中开始出现暴乱,金人不得不分兵镇压。
    第三日,在混乱中,金人的城防出现缺口,城中百姓打开城门,昭义军长驱直入。
    当晚,太原光复。
    ……
    一南一北,原本同属于齐朝疆域的两地,此时却完全变成了两种不同的状态。
    淮河以北,昭义军的统治区域,百姓们热情支持北伐,不仅是日常收取的赋税,还有不少百姓自发推车、往前线运粮。
    而在后方,分田地之后百姓的热情也十分高涨,兴修水利、开垦农田,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而在长江以南,齐朝的京师仍旧是天下无事,但乡野之中,却多有因为沉重苛税而流离失所的饥民。
    京师之中,莺莺燕燕,繁华富庶。茶楼中的说书人在说着韩甫岳将军誓师北伐、收复旧地的激动人心。
    而在皇宫中,一场剧烈的动荡再度开始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