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歌说的这番话,太有道理了,他都有些无言以对了。
    因为历史上的齐高宗要杀韩甫岳,本就是出于一种无法理解的脑回路。
    因为当时的中兴诸将,可以说是“岳一其随”。韩甫岳将军是唯一可以在野战中跟金人硬刚,而且以少胜多的神将。而其他的将领,虽然也能打赢,但多半都只能打防守战。
    也就是说,韩甫岳将军,是齐朝手中的一柄大杀器。
    有韩甫岳将军,齐朝就始终都有主动反击金人的能力;杀了韩甫岳将军,齐朝就只能勉强自保,再也不可能对金人构成威胁。
    而正常人的脑回路应该是:既然如此,我肯定把韩甫岳将军当宝贝一样供起来,时不时打一打金人,向金人提一提条件。只要有韩将军,我就是高枕无忧的,金人不听话,我随时都可以再打。
    而齐高宗的脑回路是:既然只有韩甫岳将军能威胁到金人,那么我把韩甫岳将军杀了,金人不就能放心地跟我和谈了吗?
    齐高宗是既蠢且坏,而秦会之是纯粹的坏,二人一拍即合,才能干出冤杀韩甫岳将军的事情。
    而齐高宗的这种蠢,被楚歌猛地一拆台之后,就全盘暴露了。
    此时的齐高宗,表情显然既矛盾,又复杂。
    他或许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思路有些蠢,但却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蠢,反而会爆发出更强烈的逆反心理。
    突然,楚歌面前的齐高宗暴跳如雷。
    “李浩!
    “朕叫你过来是要问计于你的,不是要让你来给朕说教的!
    “朕不管韩甫岳有没有能力造反,也不管二圣回来之后朕的皇位到底还能不能稳固。朕就只要现在罢兵停战!
    “二圣决不能回朝,韩甫岳也必须回来!与金人的和议也必须立刻就签!
    “此事你能办就去办,办不了,那你宰执的位置,朕也能换个其他的人来做!
    “现在就去草拟让韩甫岳班师回朝的诏书!”
    楚歌愣了一下,随即心中冷笑。
    哦,不装了是吧?
    显然,此时这个副本对于他的真正考验来了。
    如果按照历史上的情况,当时的秦会之如果真的能像楚歌这么做,那么韩甫岳将军大概率是真的可以不死的。
    毕竟杀韩甫岳将军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论是齐高宗还是秦会之多多少少还都有那么一丁点的犹豫。最终干出这种遗臭万年的事,是俩人的恶念产生合力的结果。
    如果其中的一股恶念变成了反作用力,那这事多半是不能成的。
    但很显然,在这副本中,楚歌如果仅仅是说服皇帝就通关,那就太简单了。
    这个副本,强行让齐高宗往更蠢更坏的形象上一去不复返了。
    当然,也有可能真实历史上的齐高宗就是这个尿性,这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现在摆在楚歌面前的是一个难题。
    如果是齐高宗执意要用十二道金牌召回韩甫岳将军、并且非要杀他不可……
    那么扮演李浩的楚歌,又能做些什么呢?
    看着暴跳如雷的齐高宗,楚歌瞬间有了答案。
    他收起了之前所有的情绪,只是认真地行礼:“臣,遵旨。”
    转身离去的时候,楚歌轻轻叹了口气。
    好吧,既然这位皇帝陛下不想用简单的方式来解决,那就只好,换一种复杂一些的方式了。


第255章 十年计划
    楚歌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是杀皇帝的这种可能性。
    毕竟他之前在第一阶段的时候,就成功谋划刺杀了齐英宗,而且靠着这一手掀桌子的操作,直接通关了。
    不管怎么说,这位高宗皇帝的可杀之处,绝对不少于他的这位皇兄。
    如果能杀了齐高宗,那么就算副本因此失败,楚歌也认了。
    至少也算是为了韩甫岳将军,出了一口恶气。
    只是认真推敲了一番之后,楚歌却发现这件事情的成功率,太低了。
    这事得分李浩和齐高宗两个方面来说。
    从李浩这来说,他还没到那种权倾朝野的地步。
    虽然从后世来看,秦会之权倾朝野,想冤杀韩甫岳就冤杀韩甫岳,甚至还让齐高宗上殿都常备匕首用来提防他,将整个齐朝的政治制度破坏殆尽……
    但此时,楚歌还没有那种能量。
    真正的历史上,秦会之走到权倾朝野的地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了好几个阶段。
    复起,是因为他能跟完颜昌搭上线,能建立和议。
    而杀韩甫岳将军,虽然有观点认为是他密谋先斩后奏,但归根结底,高宗早就有了杀韩甫岳的想法,所以秦会之这么做,既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也算是迎合了齐高宗的想法,所以在齐高宗的庇佑下,他也安然无恙。
    而后就是与金人议和,合约中有一句,“不许以无罪去首相”。
    这句话实际上达成的效果是,齐高宗几乎不敢以任何理由剥夺秦会之的相位,不管是有罪还是没罪。即便秦会之真的有罪,齐高宗也不敢论罪。
    所以,秦会之能够十几年独相,权倾朝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金人给他撑腰,要靠着他祸乱齐朝的朝政而已。
    但此时,楚歌扮演的李浩,才刚刚复起成为宰执没多久。
    第一,他不打算杀韩甫岳将军,那么他干的事实际上跟皇帝不是一条心。
    第二,他还没有得到和议中金人“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的条款,也就是说,金人此时并不会给他撑腰。
    此时的皇帝,已经打定主意要杀韩甫岳将军,与金人议和。
    而楚歌所扮演的李浩,作为宰执,或许可以阳奉阴违,或许可以想办法让皇帝的政令不出皇宫。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被皇帝拿下。
    因为此时他作为宰执,根基不够深厚。而齐高宗,是此时无可争议的最正统的皇位继承者。
    二者的政治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那么,刺杀呢?
    成功的可能性也极低。
    之前楚歌和李鸿运能够刺杀成功,是因为齐英宗脑子抽了想逃出皇宫,半路上防护力量松懈,以至于被李鸿运用突火枪钻了空子。
    但此时的齐高宗早就经历过一次兵变,对自己的安全问题极为重视。一直躲在深宫之中,戒备森严。
    楚歌扮演的李浩虽然是宰执,但进宫之前也是要被反复搜身的。再加上没了其他玩家的配合,他几乎想不到任何行刺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这件事情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行刺不行,只能搞政治斗争。
    但搞政治斗争,实力又不够。
    想要足够的实力,先要拿到金人“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的支持,而想要得到这一支持,就得先卖国、杀韩甫岳将军。
    这不是绕了一个大圈,又特么绕回去了吗?
    如果楚歌真的冤杀了韩甫岳将军,那之后他不管再干什么,都没办法再给自己洗白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韩甫岳将军,就是唯一能荡平天下的神将,无可替代。
    眼瞅着目前的局势几乎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楚歌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他甚至都没想着用英灵求助的功能。
    因为他知道,这个问题问那些历史上的英灵也不见得好使。很多事情,还不如自己开动脑筋来解决。
    一番思考之后,楚歌最终下定了决心。
    拟好了十二道金牌召还韩甫岳将军的诏书。
    ……
    四月,韩甫岳将军等将领被调离军队,回到京师枢密院供职。
    五月,朝中主和派污蔑韩甫岳将军“逗留不进”,要求免除韩甫岳枢密副使之职。
    八月,韩甫岳被罢职,回旧居赋闲。
    十月,主和派诬陷韩甫岳将军谋反,将其投入大理寺狱中风波亭。
    十一月,齐金两国和议达成:齐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十二月,李浩矫诏杀死韩甫岳将军,高宗事后下旨追认。
    对于到底是秦会之矫诏杀死韩甫岳将军,还是秦会之真的得到了高宗的密旨杀害了韩甫岳将军,此事已经难以考证。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改变此事的性质。
    齐高宗与秦会之一拍即合,无论是谁先谁后,无论是秦会之推说皇帝下旨,还是齐高宗推说秦会之矫诏,都无非是想尽办法将屎盆子扣到对方头上,而自己少背一点锅而已。
    毕竟他们两个人也都知道,这事干得太臭,是要背上千古骂名的。
    就这样,一切似乎都按照原定的路线,走了下去。
    ……
    十二月廿九日。
    大理寺风波亭,狱中。
    隗顺近些天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原本是此地的一名狱卒,平日里勤恳工作,为人忠义。
    听闻韩甫岳将军北伐建功,不断收复失地,隗顺也为之振奋不已。甚至每日回到家中,还开心地与几位好友畅饮一番。
    但紧接着,朝中发生的事情就让他的心情急转直下,而且,越来越看不懂了。
    前方不断打出大捷的韩甫岳将军被召回朝中,没过几个月就被下狱。
    而从狱中传来的消息,韩甫岳将军一直在被罗织罪名,虽然没有被严刑拷打,但朝中以李浩为首的奸党想要将韩甫岳将军置于死地的想法,已经是昭然若揭。
    隗顺感到胸中一股闷气,无处发泄。
    为何?
    为何陛下对这些卖国奸佞熟视无睹?为何韩甫岳将军是国之柱石,陛下却无由地对他产生怀疑?难道在与金人的国仇家恨面前,朝中衮衮诸公的丁点私利,就如此重要吗?
    可是,他毕竟只是一介小卒。
    哪怕他心中早就已经将李浩为首的奸党骂了一万遍,哪怕知道韩甫岳将军就被关押在风波亭,可他一个小小的狱卒,又能做些什么呢?
    如果按照真实的历史发展。
    在韩甫岳将军被害死之后,隗顺这名狱卒冒着被杀的风险,偷偷地将韩甫岳将军的遗体挖出来,偷走背出城外,好生安葬。
    日后韩甫岳将军被平反昭雪的那天,隗顺已经去世,但他在临死前还是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儿子,于是韩甫岳将军的遗骨才真正被迁到西湖畔埋葬。
    如果不是隗顺,或许韩甫岳将军就真的尸骨无存,无法安葬在墓中供后人祭拜了。
    隗顺作为一介小卒,冒着杀身之祸做出这种事情,可以称得上一句忠义无双了。
    但让隗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因为在前几天,他刚刚被莫名其妙地提拔为狱官。
    这个任命,据说竟然是那位当朝宰执、他痛骂了无数遍的李浩,亲自授意的。
    此举让同僚看向他的眼神,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谄媚有之,不齿有之。
    几乎所有狱中的同僚,都以为他跟李浩有所勾结,要成为害死韩甫岳将军的帮凶。
    隗顺对此感到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与这位当朝宰执李浩,根本就是素不相识,甚至私下里没少骂这位李浩卖国。
    而在今天,作为狱官的隗顺接到命令,要害死韩甫岳将军。
    那位当朝宰执李浩,则是十足的阴谋家做派,直接遣散了所有人,自己亲自等在监狱外,要确认韩甫岳将军死了之后才离开。
    当日之事,再没有第三个人知晓。
    只是事后听说,狱中还留着韩甫岳将军写下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八字血书,李浩则是在确认韩甫岳将军死后,就得意地离去。
    对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