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楚歌又怎么可能干得出来这种事情?
    哪怕是在游戏中,哪怕是在一个完全虚构的世界,楚歌也不屑于去做这种事情。
    “秦会之没有选择吗?
    “当然不是,他有的是选择。
    “比起齐朝那些贫苦的百姓,比起那些只能听命打仗、不能有任何自己想法的兵卒,比起那些命如草芥却还在抵抗金兵的绿林人士,他的选择简直太多了。
    “他可以不做官,仍旧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可以在朝中做一个没有权势的小官,多多少少也能发挥些作用。哪怕为韩甫岳将军说一句话,他在史书上留下的都不会是千古骂名。
    “可是他没有。
    “越是身居高位,人性就越是泯灭。当他真正有一个卖国的选择时就发现,原来卖国是如此简单,又有如此巨大的利益。
    “所以他走上这样的路,怪不得任何人,不论是齐朝的朝廷还是百姓,又或者齐朝的兵卒,个个都没有亏欠他。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任何洗白他的说法,都是如此可笑,根本就是不攻自破。”
    楚歌打定主意,要用李浩这个身份,走上另外一条路。
    ……
    “李相快请,官家已经等候多时了。”
    负责迎接的小太监,将楚歌扮演的李浩迎入选德殿。
    此时的齐朝已经南渡,并在江南站稳了脚跟,而这里的皇宫自然还是按照之前的京师来修建的,富丽堂皇,看不出任何衰败之意。
    在这里,楚歌再次见到了当今皇帝,齐高宗。
    只不过此时的皇帝似乎坐卧不安,原本召集心腹重臣议事的大殿中显得空空荡荡,只等着李浩一人的到来。
    “李卿,你总算到了!
    “这是前线最新的军报。
    “韩甫岳将军率大军北伐,已经连克蔡州、洛阳等地,恐怕下一步就是要渡过黄河了。
    “李卿,此事你怎么看?”
    皇帝命随身的小太监将这封军报递给楚歌扮演的李浩,目光炯炯,显然是十分期待这位当朝宰执的答复。
    楚歌看着手中的军报,开始在脑海中评估自己所面对的形势。
    “已经……到这一步了?
    “这副本跳剧情跳得有点狠啊。”
    楚歌知道,自己此时直接来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十二道金牌召还韩甫岳将军。
    从韩甫岳将军上书北伐开始,先由ez渡江,而后攻克颍州、襄阳、随州,之后又攻克邓州、唐州,沿途北上,收汝南,打出郾城大捷,随后收复洛阳、光复中原大部。
    这便是此时军报的内容。
    而再过一段时日,军报就会变成韩甫岳将军收复许昌、郑州,抵达朱仙镇。
    再然后,就是十二道金牌召还韩甫岳将军了。
    当然,关于十二道金牌是否是在同一天下的,这一点在史书上并无明文记载,存在争议。但当时为了让韩甫岳将军退兵,皇帝一个月之内连下十几道金牌,应该是确有其事。
    也就是说,此时的皇帝齐高宗和秦会之,不,在这里应该是李浩,见到了韩甫岳将军的赫赫战功,确实应该考虑一下赢了之后的事情了。
    按理说,看到如此的军报,齐高宗应该大为振奋、鼓舞才是,他应该将这些军报给众臣看,然后兴奋地继续为韩甫岳将军催督粮草,继续收复失地。
    然而,此时的齐高宗看向楚歌的眼神,却显得有些惶惶然,手足无措。
    楚歌略一思考,说道:“官家,韩将军打出大捷、收复中原,不日便可收复旧都、北渡黄河,此时朝中上下自当鼎力支持,岂可犹豫不决?”
    此时,楚歌判断李浩的宰执之位基本还算稳固。
    而且楚歌知道,齐高宗的十几道金牌召回韩甫岳将军固然是出于皇帝自己的意思,但秦会之在其中也发挥了极大的影响。
    比如原本齐高宗或许并没有很快就立下冤杀韩甫岳将军的决心,是秦会之先斩后奏,所以齐高宗才顺水推舟地把这件事情给认下了。
    不能说齐高宗无辜,但在韩甫岳将军身死的过程中,他这个糊涂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被秦会之给忽悠了。
    所以,楚歌的第一反应,是想试试看,如果他所扮演的李浩往积极的方向去发力,能否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改变韩将军的结局?
    齐高宗微微皱眉,显然没想到李浩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说好的你是朕的心腹呢?说好的大家都不想打仗、想跟金人和议呢?
    只是此时,齐高宗毕竟还不知道这位李浩是被夺舍了,他只好暂时按捺住内心的烦躁,问道:“可若是韩甫岳将军继续打下去,若是真的打到了黄龙府,迎回了二圣,朕又该如何自处?”
    楚歌心中呵呵,但还是耐心解释道:“官家,若是韩甫岳将军真的能够打到黄龙府,那就意味着他不仅收复了我齐朝从未真正收复过的燕云,还能继续北上打到金人的兴起之地,为我齐朝开疆拓土数千里。
    “到那个时候,官家便是我大齐真正的中兴之主,功绩可以直追太祖太宗,甚至犹有过之。到时,官家的这功绩,可是要单独立庙、流芳千古的。
    “当初太上皇传位给先皇之后没过多久就权力尽失,可见权力从来都不是来源于身份,而来源于民心民意。这民心民意,自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官员士大夫的心意。
    “官家若是真能收复北地,不论是在万民心中,还是在士大夫心中,都是无可置疑的一代雄主。所谓的二圣,就算迎回了,也不过是泥塑蜡像,官家不追究他们靖平之变的事也就不错了,他们又何来的勇气,敢与官家争夺皇位?”
    齐高宗似乎显得更加烦躁,他站起身来走了几步:“可是,朕没有子嗣……”
    楚歌有些无语:“官家,还是那句话。
    “若是韩将军收复了燕云打不到黄龙府,那二圣就永远都不会回来。
    “若是韩将军真的打到了黄龙府,迎回了二圣,官家也是无可争议的中兴之主。到时候官家在位一日,都是大权在握,想传位给谁,就能传位给谁。
    “官家没有子嗣,从太祖一脉过继一位便可,二圣是否回来,都不影响官家的决断。”
    这两个问题,在楚歌看来实在是有点扯淡。
    这就像是一个溺水的人,岸上有人扔过来了一个救生圈,他却在担心救生圈的材质有没有毒一样。
    要知道此时距离靖平之变过去还没几年,对齐高宗而言,只要他能打赢金人、收复燕云,那么不论是否迎回二圣,他都将在朝廷中建立起绝对的权威,能够做成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
    可齐高宗却偏偏担心迎回二圣之后会影响自己的统治?这显然对于收复燕云的不世之功带来的民心,毫无概念。
    然而,楚歌的这番解释并没有让齐高宗满意。
    齐高宗的表情逐渐扭曲了起来,厉声说道:“可是!可是这些武人!
    “若是趁着起兵伐金,不受节制,给自己也来一个黄袍加身怎么办!
    “若是韩将军真的迎回了二圣,再发动兵变,奉二圣上位,朕又该如何!”
    楚歌沉默了。
    不是被齐高宗说动了,而是彻底被齐高宗神奇的脑回路给折服了。
    齐高宗提出的这种说法,确实有那么一丁点的道理。
    毕竟当初齐高宗即位之后不久,就遭遇了一场兵变。对于这些将军的恐惧,是刻在骨子里的。
    韩甫岳将军越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就越是有功高震主的嫌疑,让齐高宗这个本就没有一点自信的皇帝惶惶不可终日。
    而且,若是韩甫岳将军真的和二圣搭上了线,站在齐高宗的角度,似乎也确实有废立他的能力?
    楚歌已经很无语了,但还是耐心解释。
    “官家如此担忧,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官家,臣且不论韩将军是否赤胆忠心,是否对官家别无二念,韩将军的表现,官家自己看在眼中。臣现在只为官家剖析朝中局势。
    “我齐朝的大军,粮草辎重都源自于后方,而大军士气,则来自于北伐抗金。
    “我朝士兵大多遭受过金人涂炭,身上全都背着与金人的血海深仇。这也是韩甫岳将军能够每战必捷、势如破竹的重要原因。
    “若是韩将军真的想要反,官家可以立刻断了他的粮草辎重,大军瞬间不战自溃。韩将军在没有粮草辎重的情况下想要维持住大军,只有两条路,其一是掳掠民财,其二是与金人媾和。
    “但不论是哪一种,都将让军心崩溃,走向万劫不复之地。倒是,官家只需再重用几位名将,便可轻松剿灭。
    “韩甫岳将军与二圣,更是不可能有太多瓜葛。
    “二圣在位时,韩将军不过是一介小卒。官家对韩将军有知遇之恩,一路提拔,韩将军岂会搞不清楚这个简单的道理?
    “若是二圣复位,他们又如何能放心地用韩将军?那毕竟是官家提拔的臣子。反之,韩将军又怎么会扶二圣上位?
    “在臣看来,韩将军所喊出的迎还二圣,不过是某种鼓舞士气的口号而已。因为迎还二圣,是一雪靖平前耻的标志。而且,这口号,本来不也是官家自己喊出来的么?”
    齐高宗的脸上青筋跳动,似乎是被说得哑口无言。
    他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都是一些历史发明家们,为了论证“韩甫岳将军确实该杀”而提出的论点。
    但实际上,都不值一驳。
    事实上,韩甫岳将军就算是当时想要拥兵自立,也根本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更何况从韩将军平日里的种种表现来看,他一直是赤胆忠心、觉悟二念的。
    楚歌的这一番话,等于是将后世驳斥这些谬论的说法,拿来回禀齐高宗。
    自然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然而,齐高宗却还是不满意。
    他憋了许久,又说道:“可是,此时的战事,我朝虽然已经占据上风,但粮草辎重耗费甚巨,民间疾苦,已经难以撑持。
    “若是再打下去,劳民伤财,也不见得就能收复燕云。反而此时罢兵言和,对双方都好。
    “朕体恤民力,不想再生灵涂炭。可金人却说,必杀韩甫岳将军,而后才能和谈。李卿,这又该如之奈何?”
    楚歌反问道:“请问官家,我朝粮草辎重耗费甚巨,难道金人的粮草辎重,就是凭空变出来的不成?
    “我朝在打胜仗,金人在打败仗,打仗的地点还是我朝的旧地,哪一方获得粮草辎重更难,哪一方得到的帮助更多,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吧?
    “至于韩将军能否收复燕云?这件事情恐怕韩将军也不能打包票。但不管能不能成,得打了再说。若是时日良久打不下来,到时候再谈和议也不迟。何必在刚打出大捷后不久,就急着找金人和谈呢?
    “更何况,就算是罢兵言和,此时也该是我朝对金人提条件,怎么还能让金人给我朝提条件呢?
    “金人可以说:必杀韩将军,始可和。我们自然也可以说,必杀完颜盛,始可和。
    “金人不和,那我们一直打下去就是了。
    “即便是二圣,也都是打输了才和谈的。官家怎么打赢了还总想着和谈?即便我朝确实打不下燕云,和谈也轮不到金人来提条件吧?”
    齐高宗双眼迷茫地眨动着,一时语塞。
    楚歌说的这番话,太有道理了,他都有些无言以对了。
    因为历史上的齐高宗要杀韩甫岳,本就是出于一种无法理解的脑回路。
    因为当时的中兴诸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