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梦起航天-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电源配电系统除完成供电配电外,还按飞行的程序发出指令。
  通信及测量系统,可随时将火箭飞行中,内部各系统的工作情况,测量出来并送回地面。以便保持控制中心与火箭的联系,随时知道火箭和飞船的飞行状况和位置。
  乔森盯着何小峰眼睛说道:“这些软件系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卖给你,无论你多有钱。”
  如果说以上问题,还在何小峰正常理解的范围内,乔森接下了的一个问题,彻底颠覆了何小峰对火箭研制难度的认知。
  “如果我可以给你弄来全套的土星五号设计图纸,你觉得你能造出一台土星五号运载火箭么?”
  “我肯定造不出来。”
  何小峰听完乔森对火箭结构的阐述,何小峰知道给他图纸也造不了,他手上没有火箭相关的控制软件。
  “别说给你,NASA拿着土星五号设计图纸,它也造不出来。”
  “因为没有预算么?”
  “并不是,给NASA充足的预算也造不了。”
  “那是为什么?”何小峰不解。
  这也是一直困扰他的问题,美国人在60、70就有登月能力,为什么时隔三十年,甚至前世2020年,时隔五十年,依然没有能力重返月球。
  按理说2020年的火箭技术,肯定优于1969年的火箭技术。美国人喊出重返月球计划,喊了二十年,都没能再次登录月球,以至于登月阴谋论甚嚣尘上。
  乔森伸出两根手指:“两个原因,火箭技术和供应链。F1发动机是有原理缺陷的,NASA在70年代后期,全面转向可回收航天器和复用火箭引擎,航天飞机SSME发动机为代表”
  SSME发动机是分级燃烧循环氢氧发动机,可以复用。然而航天飞机事故频发,维护价格还高,NASA后期放弃了氢氧发动机研制。
  NASA至此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没有发动机技术可用了,回去发展煤油机不知道要花多少钱,研发氢氧机的就是个死胡同。
  美国政府真是鬼才,愣是想出了第三条路。大力支持私人航天,NASA和美国军方出订单,培育私人航天发射市场,鼓励民营企业研发自己的火箭技术,这才有了私人航天企业的百花齐放。
  “那供应链是怎么回事?”何小峰问道。
  “土星五号运载火箭上,有上百万个零件,涉及了上千家供应商。每一个零件都是独立设计,这三十年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些供应商很多都已经倒闭或者被并购了,NASA无法重建供应链。”
  后来何小峰才了解到,土星五号无法复制的原因有很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工程师没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一切都是手工测量,很多重要细节都是凭借工程师的经验,随着他们的离世,这些经验也被带入坟墓。
  “所以我说你在做梦。”乔森注视着何小峰。
  “即使是做梦,我也要在梦里起程,向往航天。”
  何小峰觉得乔森说了一大堆,他肯定有解决的办法,问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莫斯。弗朗明戈,如果你能把他找来,火星计划,真的有了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莫斯。弗朗明戈?”何小峰念到这个名字,很陌生。
  “他是谁?”
  “冯·布劳恩你知道吧?”
  “我当然知道,这是土星5号的总设计师。”
  “冯·布劳恩曾经提出《90天研究》载人登陆火星方案,莫斯。弗朗明戈当面反驳了他荒谬的计划。提出了《火星方案》,他是海盗1号任务的总顾问。”
  海盗1号1975年8月20发射,是美国第一艘成功登陆火星的着陆器,也是人类历史第一个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的登陆器。
  何小峰一听,这TM是神仙级人物,“他在哪儿?”


第一百一十二章:蓝隼计划

  “在斯坦福教书。”
  “那怎么才能邀请他加入?”
  何小峰仔细思考了一下,面对这样的技术大牛,金钱的作用已经很小了。他在斯坦福教书,曾经从事过那么辉煌的事业,名和利都有了,能吸引他加入星漫公司的理由不多。
  “他是火星专家,能吸引到他加盟,只有一种办法。”
  “什么办法?火星计划,我们已经有了。”何小峰说道。
  “就是火星计划,必须是有实际可行性的火星计划。”
  乔森可不管何小峰是不是老板,毫不留情面地说道:“你做到那个ppt我看过,糊弄外行还差不多,在专业人士看来,就是你自我意淫的妄想。”
  何小峰点头,欣然接受了这个说法,他本来就是意淫出来的PPT,给普通观众看的。根据传播学理论,这种自嗨式畅想,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我们要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
  。。。。。。
  麦克火箭制造车间内,数十位工程师,围绕发动机残骸进行研究。
  乔森等人着重研究涡轮泵,火箭发动机的开发成本超过一半都是用于这个涡轮泵,它同时还占了火箭发动机制造成本的大部分。发动机研发的时候它最烧钱,制造的时候价格也最昂贵。
  涡轮泵是液体火箭发动机中高速旋转组件,也是发动机重要组合件中,唯一一个高速旋转类机械。据统计,在火箭发动机发生的故障中,约有一半左右发生在涡轮泵中。
  一周后,乔森得出结论:“麦克a型发动机潜力很大,它的性能参数虽然不是最优异的,但仍然是超越了一大票煤油发动机。它本身借鉴了RD…170设计理念,减化很多地方,使得这台发动机更加轻便。”
  “乔森,它的潜力在哪儿?”
  何小峰不懂,这不是从NASA仓库捡的一台废铁么,现在又说它潜力大,NASA为什么不自自己继续研发,而是扔进了垃圾仓库。
  “众所周知,发动机需要涡轮泵,驱动燃料进入燃烧室燃烧。所有的液体火箭芯级发动机都至少拥有一个预燃室,需要点燃少量燃料驱动涡轮泵的运转。”
  乔森说完,将一张巨幅的蓝色图纸挂着背景板上,用磁铁片贴在四个角,固定住图纸。
  “众所周知,可是我不知道啊?”江晨溪小声的嘀咕。
  何小峰枕在江晨溪肩上,附耳说道:“涡轮泵相当于抽水机,用两个管子,从燃料池子和氧气池子里抽出液体,灌入一个叫燃烧室的池子里,这是火箭的基本原理。预燃室可以理解为小型燃烧室。”
  “哦,我明白了。”她清晰感受到男人的鼻息吹进耳朵里,痒痒的,白皙至极的脸蛋上,抹上了一层红晕。
  众人没有注意到这俩人在干啥,目光都盯着乔森,乔森用红色激光笔,标记出涡轮泵的一处连接管道旁。
  “处理预燃室废气的方式上,划分了两种模式:分级燃烧循环模式、燃气发生器循环模式。
  大部分煤油发动机都是采用的分级燃烧循环模式,而这台发动机采用的是燃气发生器循环模式。
  区别就在于:分级燃烧循环模式,将废气统统压入燃烧室,再次进行燃烧,来获得更大的燃烧效率和比冲。
  而燃气生器循环模式,是直接将废气进行了排放,进而简化管路设计,减少发动机的干质量。”
  乔森指着管道说道:“大家请看这里,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这里通常会有一个管道,它会将未完全燃烧的废气导入燃烧室,而这台发动机就没有这个管道。”
  分级燃烧这种复杂的设计,固然能发动机达到最高效率,越复杂的设计研制难度越高,发动机可靠性、稳定性越低。
  我们不需要土星五号那样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足将5吨载荷投入LEO(近地轨道),1。5吨载荷投入GTO(地球同步轨道)。”
  何小峰拍手叫绝,要知道华夏神州三号火箭,LEO运载能力也只有6吨,已经吊打了全世界95%的国家。
  如果星漫公司真能投送5吨有效载荷,进入近地轨道,哪些质疑何小峰的人,惊讶得想立刻日电风扇。
  乔森的一席话给了何小峰全新的灵感,何小峰是做互联网企业起家,互联网产品有个特点,讲究产品的快速性和迭代性。
  做火箭公司为什么不能用互联网思维呢?
  目前的航天工业,本质上是官营手工业。依靠国家资源、集中进行大规模作坊式生产,产品研制周期长、迭代缓慢、新技术应用谨慎、研发人员冗余、每次发射时背负着政治任务,容错率差。
  星际漫步者公司没有这些负担,完全可以集中力量先研发一款成熟的火箭,然后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降低火箭制造成本的同时,抢占全球卫星发射市场。
  何小峰现在有的是钱,完全可以大胆尝试新技术,快速迭代火箭产品,火箭研制团队会越来越多,研发力量也越来越强。
  在团队建设方面,采用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对职工加强绩效考核,提升员工薪资待遇,提高团队研发容错率。
  颠覆航天工业领域,比颠覆互联网领域成就更大。
  发动机项目研究小组决定,以麦克a型发动机作为蓝本,在它的基础上升级优化。
  星际漫步者公司,召开高层会议,在乔森、安道源、李谦高管商议下,启动“蓝隼计划”。
  2002年前,研发蓝隼1号运载火箭,并且进行试射。
  2004年前,要将蓝隼1号火箭优化定型,同时组建超级工厂,大规模生产蓝隼1号火箭,积极抢占全球卫星发射市场。在蓝隼1号的基础上不断升级迭代,研发蓝隼2号、3号、4号等。
  2009年前,研发出骁龙货运飞船。
  2010年前,研发出一款可重复使用的火箭。
  2011年前,研发出一款重型蓝隼运载火箭,近地运载不低于60吨,地球同步轨道不低于25吨,火星轨道的运载能力不低15吨。
  2012年,发出骁龙载人飞船,并且进行试射。
  2015年,研制定型,最终版可重复使用的蓝隼9号,并且进行载人飞行。
  2016年,骁龙载人飞船进行绕月飞行。
  。。。。。。
  2025年,骁龙载人飞船进行火星环绕飞行。


第一百一十三章:莫斯。弗朗明戈

  “蓝隼计划”启动后,何小峰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团队分工。
  大型航天工程,包含设计、研发、建造和测试等工程,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材料学、化学等学科。
  各部门之间千差万别,互不领属。如何整合团队,提高研发效率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何小峰作为最终领导者,他可以不懂技术,不懂市场,但他必须懂团队管理。何小峰决定,根据当初的研发搜索引擎的经验,设计一个火箭研发团队架构。
  为了避免管理层结构臃肿,防止官僚化,何小峰采用hsl架构,包括异步研发模式、共用基础模块、决策层、跨部门团队等等
  异步研发模式:将火箭的研发在纵向上,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技术层、子系统层、平台层等。
  火箭研发不同层次的工作,由不同的团队并行地异步研发完成,从而减少下层对上层工作的制约,每个层次都可以直接面决策层。
  在火箭研发过程中,必然会由于上层技术或系统,十分依赖于下层的技术。因此,开发层次之间的工作具有相互依赖性。
  如果一个层次的工作延迟,将会造成项目整个时间的延长,这会导致火箭研发时间延误。通过减弱各研发层次间的依赖关系,可以实现所有层次任务的异步开发。
  共用基础模块:指那些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