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疯皇-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芝龙连连摇头道:“不是,他们就算是一艘只能搭载几个人的小渔船那也算是战船的,他们上四百料的战船就算是大战船了,而且他们大船的数量还不多,十艘战船里面有一艘所谓的大船就算是不错了。”
  原来是这样。
  如果这所谓的八百余艘大小战船也跟大明水师原来的战船一般那就着实比较恐怖了,因为人家完全可以一拥而上,冲上来纵火啊!
  说实话,楼船炮舰都怕这种战术,除了神盾舰,其他舰船基本拿这种战术没什么办法。
  什么火龙船、赤龙舟、子母船、车轮舸等等大小战船一拥而上,火箭、火油、柴火、油罐子等等雨点般的砸过来,楼船炮舰也得跪。
  还好,人家是连小渔船都算上了,而真正算得上战船的最多也就百艘而已。
  这实力,还不算什么。
  泰昌又微微点了点头,示意郑芝龙继续。
  郑芝龙紧接着介绍道:“东瀛人最大的战船叫铁甲船,长度大概十丈左右,宽度大概两丈左右,配有大炮数门,中炮二十余门,小炮六十余门。”
  啊?
  东瀛人也有铁甲船!
  泰昌又忍不住问道:“他们的铁甲船也跟着神盾舰一样吗,还有什么大炮,中炮,小炮都是多少斤的火炮?”
  郑芝龙连忙解释道:“不是,他们的铁甲船也就船舱上钉了一些薄铁板,而且他们铁甲船的数量并不多。
  据这书上记载,长洲水军也就七艘铁甲船。
  至于什么大炮,中炮,小炮,其实都是土炮,而且小炮和中炮都不能算是炮,只能算是土铳。
  他们这些大炮,中炮,小炮的具体重量微臣不是很清楚,不过,他们所谓的炮弹微臣都见过。
  那大炮的炮弹也就拳头大小,中炮的炮弹也就鸡蛋大小,小炮的炮弹跟我们火枪的子弹其实差不多大。”
  好吧,原来东瀛人不管火枪火炮都叫炮,说白了就是一些土炮和土铳。
  这样的话就算不得什么了,只要集中火力把他们所谓的铁甲船给击沉就行了。
  泰昌又微微点了点头,示意郑芝龙继续。
  郑芝龙想了想,干脆合上手中的书,又翻开另一本书,继续介绍道:“其实,关原合战之后毛利氏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因为毛利氏在东瀛两次入侵朝鲜的时候就损失惨重了,而且关原合战的时候毛利氏还是西军总大将。
  西军被德川氏的东军击败之后毛利氏虽然同意归附德川氏,但却被削去了大量的领地,这会儿他们也就剩下周防和长门两国了,石高也就剩下三十万左右了。”
  紧接着,他又翻开另一本书,指着地图继续介绍道:“现在,东瀛西面最强大的藩主是萨摩藩的岛津氏。
  据琉球之战记载,他们万历三十五年进攻琉球国的时候先后派出了五百余艘战船。
  战后,萨摩藩的石高数也达到了七十七万石。
  他们还控制了琉球和大明之间的贸易,从中牟利,而且,他们还在借机建造战船,拼命发展水军。
  微臣以为,这萨摩藩岛津氏的水军实力应该跟当初毛利氏水军的实力差不多了。“
  原来就是这个萨摩藩攻占了大明的属国琉球。
  很好,就拿这个萨摩藩开刀!
  你水军实力强是吧,那就让你看看什么才叫水军实力强。
  你还拼命发展水军是吧,那就先弄死你!
  正好,这萨摩藩还就在九州岛的东南角,离大明最近。
  泰昌想了想,随即又微微点了点头,示意郑芝龙再继续。
  郑芝龙却是尴尬的合上手中的书,无奈的道:“皇上,微臣也就打听到这些消息了,其他的,这些书上都有,而且,其他的东瀛诸侯实力跟关原合战之时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剩下的,微臣就不啰嗦了吧?”
  行吧,有了这些书和几箱子地图其实就差不多了。
  郑芝龙再这么介绍一番,他对倭寇的真正实力也了解的差不多了。
  泰昌盯着东瀛地图看了一阵,又命人取出坤舆万国全图比对了一番,随即征询道:“朕欲以太仓港为后援之基,先拿下东瀛萨摩藩,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看了看地图,又相互用眼神交流了一番,随即拱手齐声道:“皇上英明。”
  他们也看出来了,不管是从武备城还是备倭城都不是征讨东瀛的最佳发兵之所,因为从这两地去东瀛都必须绕道属国朝鲜,绕来绕去,最少有三四千里。
  太仓港就不一样了,因为那里正对着东瀛萨摩藩,直线距离还不到两千里。
  而且太仓港位于长江口,南直隶各州府的粮草辎重汇集过去甚是方便快捷。
  泰昌见大家都没异议,立马起身,果断挥手道:“好,大家都回去准备一下,明天开始,移师太仓,准备出征!”
  一众将帅连忙躬身告退。
  泰昌紧接着又朗声道:“传旨,封锁太仓港,各国所有商船只准进不准出,命镇海卫先将这些商船带到浏河堡和吴淞江所军港看管,大军出征之后再放出去。”
  这样估计也不能完全封锁消息。
  不过也没多大关系,因为大明国内转运人马还是很快的,漕运大船和水师战船都用上,再加上五万神武营骑兵还能打马从陆上赶过去,移师太仓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东瀛人就算收到了消息,估计也来不及做出什么反应了。


第340章 誓灭东瀛
  泰昌五年九月初五,长江入海口附近,舰船密布,旌旗如林。
  神机营和神武营四十万大军已然移师南下,太仓新城两侧皆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营帐。
  东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已然齐聚太仓港内外,海面上也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战船。
  这天正是黄道吉日,兼且风和日丽,天空万里无云,海面上也没有任何波澜,正是出征东瀛的好时候!
  泰昌站在城门楼上,看了看城门外威武而雄壮的三军将士,又看了看远处密密麻麻的战船,随即朗声道:“上三牲祭礼。”
  四个壮汉立马抬着红绸包裹的牛头、羊头和猪头走上前来,恭敬的摆供桌上。
  泰昌当即带着三军将帅,恭敬的上了柱香,随即便掏出檄文,深深的吸了口气,朗声念道:
  东瀛恶邻,乖戾之邦。
  鲜仁寡义,假礼实狂。
  狡黠好斗,奸猾乱娼。
  弹丸之域,几番跳梁。
  昔有大汉,威震四方。
  不欺弱邻,善待东瀛。
  册封倭奴,视为儿孙。
  恩宠百年,呵护备至。
  东瀛小儿,忘恩负义。
  唐朝初立,贼心便起。
  裹挟百济,欲下新罗。
  持枪凌弱,欺我属国。
  唐廷劝和,置若罔闻。
  白村之役,一败涂地。
  鲜廉寡耻,委屈求活。
  大唐仁德,不欲施兵。
  屡遣唐使,告慰扶桑。
  授以儒学,教其佛法。
  东瀛倭寇,狼子野心。
  历代承恩,不思回报。
  大明伊始,便兴贼兵。
  骚扰临海,强占土地。
  祸害生灵,毁坏城郭。
  万历一朝,两度入侵。
  欲下朝鲜,欺我大明。
  天朝挥师,大败倭寇。
  关白丰臣,气结毙僵。
  又施故计,弃刃投降。
  先皇仁德,不欲惩之。
  倭寇之流,无耻之尤。
  才签合议,又下琉球。
  进占东番,再现凶残。
  大明天朝,岂容侵犯。
  几次三番,无故发难。
  不灭此贼,寝食难安。
  今日兴兵,讨此恶邻。
  卫我大明,誓灭东瀛!
  他刚念完,城门楼下的三军将校便跟着齐声大吼道:“卫我大明,誓灭东瀛!”
  紧接着,后面的三军将士亦跟着齐声大吼道:“卫我大明,誓灭东瀛!”
  “卫我大明,誓灭东瀛!”
  太仓新城四周,数十万将士随之齐声大吼,整个大地都为之震颤,四周的海面都惊起了波澜。
  打东瀛是不需要理由,但出征之前还是要鼓舞一下士气的。
  三军将士的吼声是越来越齐,四十余万大军逐渐化成一个声音。
  “卫我大明,誓灭东瀛!”
  这声威简直震慑天地,这气势更是直冲云霄。
  很好,要的就是这气势!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缓缓抬起手来。
  吼声方歇,他便毫不犹豫的挥手道:“战鼓起,大军出征。”
  “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
  城墙上下不知道多少面战鼓同时敲响,鼓点声简直惊天动地。
  三军将帅立马拱手躬身退了下去,疾步走下城墙,率军登船,准备出征了。
  泰昌看着大军已然如同流水般涌入大小舰船,这才拿起供桌上的檄文,递给一旁的夏允彝,细细交待道:“待大军出征,你再找个东瀛海商,将檄文交给他,让他送去东瀛。”
  这檄文送过去了,大明就不算是不宣而战了,至于东瀛掌权的德川幕府什么时候能收到,他就不管了。
  朕就是搞突袭,突袭完了还要塞份檄文塞你嘴里!
  当初东瀛关白丰臣秀吉可没写什么檄文,丰臣秀吉就是写了封信给朝鲜国王,说什么要假道攻明,人家朝鲜国王不同意,他便直接发兵,打到朝鲜去了。
  倭寇如此狂妄,自然无需跟他们讲什么礼仪,先干了再说。
  这一次,他足足调集了车轮舸两百艘,狼牙战船五百艘,龙牙战舰五十艘,神盾舰一艘,水师战船足有七百余艘,水师将士更是多达五万余众,再加上神机营和神武营将士,足有大明四十五万余。
  如此多人马和战船出征,场面着实宏大到无法想象,光是将士登船,就足足耗去了两个多时辰。
  泰昌眼看着五十艘龙牙战舰陆续离开码头,这才带着兵部尚书卢象升、水师总督袁可立和一众随行的护卫高手登上了旗舰神盾,来到了战舰顶层。
  很快,旗舰神盾便离开了太仓港,来到了长江口外的海面上。
  这个时候七百余艘大小舰船已然四散开来,排成一条又一条的长龙直奔东面而去。
  大军终于出征了。
  泰昌转动着炮筒般的望远镜扫视了一番,脸上都忍不住露出一丝兴奋之色。
  如此多的战船,如此多的人马,东瀛如何抵挡?
  这一次,他必将灭了东瀛,完成当初元世祖都未曾完成的伟业。
  这还只是开始,还有南洋,还有西洋,还有欧陆,谁敢不服,全干趴下!
  他是越想越兴奋,越想越兴奋,兴奋的浑身热血沸腾,兴奋的忘却了时间。
  也不知过了多久,卢象升终于忍不住小声提醒道:“皇上,要不我们再去看看东瀛地图,商议一下进军方略?毕竟四十万步卒要运送到东瀛都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这一个多月如何进军方为稳妥呢?”
  的确,太仓港就算离萨摩藩再近水路也有将近一千八百里,而轮船就算日夜不停航行最多也就能行进一千二百里。
  也就是说,轮船来回转运一趟都需要将近四天的时间。
  而七百余艘大小舰船一次最多也就转运五万步卒,再多船上就有点挤了,遇到风浪就不安全了。
  这样一来,东洋水师和北洋水师舰队就得来回转运八趟才能把四十万步卒全部转运到萨摩藩。
  这中间还得除去刮风下雨等不适合航行的日子,一个多月时间能完成转运就算是不错了。
  那么,这一个多月时间如何进军呢?
  他们是高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