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疯皇-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红薯和土豆!
历史上,小冰河天灾其实延续到清朝还没有结束,但是靠这两样东西清朝的人口却实现了爆炸式增长,可见这两样东西威力之大。
传闻红薯和土豆都是从南洋吕宋引进的,一开始只是在东南沿海的福建有人载种,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慢慢传到内陆和北方。
这会儿这东西也不知道传到哪里了,让其慢慢传播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找到优质的种苗大力推广,这样应该就能解决粮食危机了。
不过,远水还解不了近火,红薯和土豆在整个大明推广开来最少也需要几年时间,现在的几十万流民如果不管可不行,流民饿极了那是真会造反的。
这种事情可不是明末才出现的,自弘治年间开始,流民造反这种事情从便时有发生,郧阳抚治就是为了专门应对西北流民造反而设置的。
郧阳抚治全称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其抚治的地方足有五道八府九州,地域之大,超过了大明任何一个行省,而西北发生大型自然灾害的时候,流民就喜欢往这些地方窜,传闻旱灾最严重的几次都有上百万流民涌入郧阳抚治地方,其中最多的一次甚至多达两百多万。
泰昌专门去翻阅过郧阳抚治自设立以来的各种记载,自弘治年间开始光是流民造反的记录就多达十余次,只是规模都不是很大,基本上是刚一起事便被郧阳抚治调集大军平定了。
这个时候如果西北流民再起事,能不能平定就不好说了,因为大明这会儿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军可以调集啊!
看样子只有命骆养性将从福王府里抄出来的粮食送到郧阳去应急了。
唉,这刚有点钱,立马就不够花了。
泰昌看着骆养性前两天令人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清单,心中不由一阵哀叹。
这次抄没福王府所得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多,白银也就三百多万两而已,粮食也只有一百多万石。
福王原本不应该这么“穷”的,奈何这家伙脑子有问题啊,花起钱来简直吓死个人。
清单里面光是珍宝古玩字画就有几十车,良田更是多达三百多万亩,还有房屋商铺的地契多达几千处!
要知道,这会儿的良田每亩都在二十两往上,好一点的都超过二十五两了,而福王就藩的时候万历才给他封了两万顷良田,也就是两百万亩,而多出来的一百多万亩都是福王就藩之后自己兼并而来。
就算他通过各种手段强买强卖,全都以半价兼并这一百多万亩良田,那也是一千多万两银子啊!
还有珍宝古玩字画,几十车价值最少在五百万两以上。
还有房屋商铺加上里面的货物价值最少也是几百万两啊!
问题,这些银子一旦花出去,要收回来就难了。
这年头谁有这么多钱?
其他藩王把能拿出来的银子全凑一起估计都凑不出这么多钱来!
泰昌着实头疼不已,原本他是准备用这些钱粮来解决建奴问题的,这下好了,光赈灾就不知道要花去多少银子。
一百万石也就够几十万流民吃几个月而已,三百余万两银子也只够辽东十余万大军一年的粮饷,熊廷弼可是说了,要想收拾建奴,没二十万大军想都不用想,要知道萨尔浒大战的时候大明就集结了将近二十万大军,结果还是输了!
唉,钱啊,上哪儿找钱去啊!
泰昌无奈之下只能命人拿来国库和内库的账本,看看能不能增加点收入来源。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着实把他给吓了一大跳。
大明朝廷和皇室的收入原本是很多的。
比如田赋和劳役,这是大明国库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条鞭法实施以后光是这两项税赋一年就有四百万两左右,足以支付所有官员的俸禄了。
又比如盐课、铁课、茶课等课税,一年也有三百余万两,足以支撑十余万边军的粮饷。
还有各处皇庄,各处矿山,江西官窑,江南织造,对外贸易等等,这些都可以算是皇室收入,以前一年随随便便就能收入两百余万两。
但是,现在,盐课、铁课和茶课等课税少了一大半,一年就能收入一百多万两,连辽东的边军都养不活,各处皇庄,各处矿山,江西官窑,江南织造等等皇家私产年收入加起来竟然不到三十万两,内库都快空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泰昌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账本,眼中渐渐露出一丝疯狂之色。
他决定,亲自去江南看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朝廷的盐场、各种大型开采的矿山,还有茶叶、瓷器的转运交易等等,几乎都集中在江南,只要他亲自去看看,肯定能找出原因来。
他很清楚,这些银子不是被朝堂官员吞了就是被宫里的太监吞了,甚至,这些人很有可能已经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专门侵吞朝廷税赋和皇室收入!
所以,这事必须他自己去,如果他让朝堂官员又或者宫里的太监去查,估计什么都查不出来。
不管怎么样,他都必须尽快去趟江南,就算不为了银子,光为了红薯和土豆的种苗,也得去一趟。
还有,从福王府里抄来的珍宝古玩字画,放京城卖肯定是卖不掉的,京城里的官员谁敢在他眼皮子底下买这些东西,买了不是摆明了告诉他自己是个大贪官吗!
如果带到江南去卖就不一样了,江南可是富得流油,只要能找个大商贩做代理,价值几百万两的珍宝古玩字画估计几个月就能变成现银。
想到这里,泰昌忍不住对着门口朗声道:“传徐光启、毕懋康。”
徐光启是南直隶松江华亭人和毕懋康是南直隶徽州歙县人,这两人可以说是妥妥的地头蛇,他准备先找两人了解一下江南的情况,再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下江南探访。
第017章 出巡
泰昌突然间又发疯了,他竟然莫名其妙的说要去南直隶巡视。
皇帝出巡这种事情一般都会遭遇群臣劝阻,因为皇帝出去的排场太大了,劳民伤财不说,还容易出事。
这次也不例外,他刚把这想法透漏出去,东林党和齐楚浙党便不约而同的停止争斗,疯狂上谏劝阻。
东林党提出的理由相当的充分,怕他出事。
英宗正统就去了趟宣府镇,结果就被蒙元瓦剌部给俘虏了;武宗正德就喜欢到处乱跑,结果导致宁王和安化王起兵叛乱;世宗嘉靖就去了趟卫辉,结果行宫失火,差点被烧死了。
如此多的教训在前,万一真出事了怎么办?
他们貌似是在暗示,齐楚浙党可能会孤注一掷,在江南动手。
泰昌却怀疑,东林也有利益在江南。
齐楚浙党的理由更充分,国不可一日无君。
要知道这会儿辽东建奴气势正盛,西北又旱灾严重,两处地方形势都不容乐观,皇上却偏偏选在此刻离开京城,要这两个地方突然出状况,如何是好?
这帮家伙还在装忧国忧民呢,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泰昌极度怀疑,这帮家伙就是侵吞朝廷税赋和皇室收入的主谋,因为齐楚浙党喜欢夺利那是出了名的,可以说,齐楚浙党大半都是贪官污吏。
他正看着这些家伙的奏折冷笑呢,门外突然通报:“司礼监秉笔,东厂提督,魏公公求见。”
魏公公?
看样子这家伙已经混起来了,值守的太监都不敢直呼其名了。
这条疯狗还有大用,得好好养着。
泰昌直接把手里的奏折往桌上一扔,随即朗声道:“宣。”
很快,魏忠贤便屁颠屁颠的走进来,趴地上恭敬道:“奴婢叩见皇上。”
这家伙,装得倒挺像,如果光看他现在的表现,那真的就如同一条哈巴狗一般。
可惜,他就是条疯狗,史料上记载的清清楚楚,一旦让他只手遮天,那就“世人只知有九千岁,不知有皇上了。”!
跟朕装,岂不知朕比你更能装!
泰昌假装打趣道:“起来吧,魏公公,有什么事啊?”
哎呀,皇上在跟我开玩笑!
一般太监听到皇上这声“公公”,估计能吓出尿来,魏忠贤却是满脸兴奋之色。
或许,他认为,这是他努力伪装,用心办事的结果。
皇上,已经没把他当外人了!
他满脸兴奋的爬起来,献媚道:“皇上说笑了,奴婢就是听说皇上想出巡,所以特意暗中帮皇上查探了一下。”
泰昌则是满脸亲切道:“哦,你查探到了什么啊?”
这个时候,魏忠贤又假装担心道:“皇上,奴婢暗中查探的结果不是很好,郑氏余孽好像跟齐楚浙党还有勾结,他们很有可能在您出巡的时候兴风作浪啊!”
郑氏余孽指的就是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上次不但是李可灼不见了,郑国泰也闻风而逃,这会儿都还没找到踪迹呢。
泰昌估计,他们都被齐楚浙党暗中给做掉了!
所以,魏忠贤的话他是不会信的。
这家伙,有问题啊!
魏忠贤的野心可不是一般的小,他权力欲大的简直吓人,他想要手掌大权就必须豢养一大批党羽,而豢养党羽那是要花钱的。
很有可能这家伙接过了原来崔文升、卢受和庞保等人的亲信,继续在捞钱!
嘿嘿,想吓得朕不敢出皇宫,你怕是想多了。
泰昌这会儿之所以还没有动身,其实是在等骆养性。
毕竟,骆养性从福王府抄出来的几十车珍宝、古玩和字画他得带到江南去,这批东西没到,他是不会动身的。
嗯,忽悠一下这家伙,让其放出风声,让东林和齐楚浙党麻痹一下也好。
想到这里,他假装犹豫道:“嗯,出巡之事朕再考虑考虑。”
说完,他又揉了揉额头,装出一副担忧的样子,这才挥了挥手,示意魏忠贤退下。
魏忠贤还以为自己的话起效果了呢,当即便心满意足的退了出去。
岂不知,骆养性才刚刚从洛阳回来没两天,泰昌便宣布,亲自前往江南巡视,留太子朱由校监国!
这一下,东林党、齐楚浙党和魏忠贤皆是措手不及,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呢,泰昌便已点齐上万禁军和上千锦衣卫,浩浩荡荡直奔通州而去,而那里的北运河上已经聚集了两百余艘漕运大船。
京城去往江南自然是走京杭大运河最为方便和安全,要是走陆路,万余人马护卫估计都不够,而且耗费的时间也要多一倍都不止。
这次由于太子朱由校要监国,所以他并没有带上徐光启和毕懋康这两个詹事府的重要人物,不过,徐光启推荐了自己的儿子徐骥随行,毕懋康则推荐了自己的兄长毕懋良随行。
徐骥在科举上并没有什么成就,这会儿也就是个举人而已,不过其农学上的造诣却深得徐光启真传,泰昌之所以带上他就是让他去找红薯和土豆种子的。
毕懋良可就不得了了,他也是进士出身,而且曾经在南京吏部任职,还出任过南京府尹,这会儿已经管至户部右侍郎了,在官场上的成就甚至超过了毕懋康,而且他还曾督过粮道和盐科,对税赋收入这块也比毕懋康在行,正是此次巡视难得的左膀右臂。
另外,泰昌还带上了曹化淳、刘时有、骆养性、张之极和徐允祯等人。
曹化淳和刘时有这两都是武阉出身,功夫可不是一般的高,带上他们主要是随身护驾的。
张之极和徐允祯分别是英国公世子和成国公世子,这俩一个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