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墨客-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好自己的忍字诀修炼的比较到位,如果自己一旦吐出杀这个字来。
    那就是君无戏言,再怎么着也于事无补了。
    老朱心里就盘算开了,或许李善长和胡惟庸等一帮淮西勋贵们正等着看咱的笑话呢。
    哼,你们以为老子忍不了,要痛下杀手,可是老子岂能让你们如意?
    这人啊,一旦起了疑心,那是一发不可收拾的。
    这事儿到底该如何处理呢?他心里犹豫上了,一时间是犹豫不决。
    “皇上,莫不如交给三法司会审,听听他们是怎么说?就算是要杀,也得给他们一个辩解的机会啊?您说对不?”
    郑长生这个时候终于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文字狱有多厉害,因言获罪史书上死了多少人,祸害的有多大,别人不知道,郑长生可是知道的啊。
    一旦要是因言获罪这个头要是开了,那必定是一场大灾难啊。
    所以他决定帮吕氏一把,不能把文字狱这个头给开了。
    三法司会审,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左右的了。
    哪怕是给吕氏一个机会也是好的啊,就算是吕伯益这老头为了顾及自己的子孙后代,在大堂上改改口,主动认错,也能给他们一条活路啊。
    不过这里面具体的有什么事情,他就不敢猜测了。
    “嗯,就这么办?传旨。。。。。。”
    中书省大堂内,宁海知府况广义坐立不安。
    这事儿是他搞出来的,原因就是他想让吕伯益的宝贝孙女嫁给自己的宝贝儿子。
    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发了什么疯了,十五六岁的大小伙子出去一趟,回来就茶不思饭不想的,非得要娶人家才十岁的丫头。
    自己也是爱子心切,就上门提亲。
    可是该死的吕老头,竟然不给自己这个面子,实在是太不拿县太爷当官了。
    老子要是想整死你,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于是他就翻出了吕伯益著作元史的事情了。
    他以为只要是自己一上折子,那皇上必定是龙颜大怒,一道御旨下来诛杀吕家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过让他心里有点后悔的是,吕家的孙女长的真是国色天香,闭月羞花,可是就这么要香消玉殒了,真是有点可惜。
    也怪不得儿子会为她着迷,刚十来岁的丫头,就已经是这样了,这要是长开了,那说是倾国倾城都不过分啊。
    一路上看着哭的梨花带雨的吕家丫头,他都有点于心不忍。
    他本来是想吓唬吓唬吕老头来着,可是谁知道吕老头宁折不弯。
    这就是骑虎难下了,只得押赴京城。
    可是到了京城面见了自己的恩师右相李善长后,他心里就凉了半截。
    这吕家还真是不能轻易动的啊,这里面牵扯的事情太大了。
    也怪自己太孤陋寡闻,他本来是淮西人士,是武勋出仕主政宁海的。
    正是他走了李善长的路子,才有今日的地位。
    可是哪知道吕家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竟然他们家的兴衰荣辱牵扯到整个江南文人。
    他现在心里只盼望着皇上看到后,怒不可遏,当即下旨处死吕老头一家。
    否则的话,自己就完蛋了。
    折子胡惟庸已经递上去了,可是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坐立不安焦急的等待着,等待着。
    额,外面胡惟庸的脚步声响起来了,他蹭的一下子就窜过去了。
    “胡大人怎么样?”
    胡惟庸双手一摊:“况广义啊况广义,你呀,自求多福吧。。。。。。”
    
第161章 淮西勋贵
    第0161章淮西勋贵
    人有时候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这就如同宁海知府况广义一样,平素里,他在宁海县是一人独大。
    整个宁海县他是土皇帝,谁他娘的敢忤逆他的意志,那还真是不想活了。
    但是却偏偏遇到了吕氏家族,不给他一点好脸色,对于他给儿子提亲的事儿是一言否决,不给他留一点颜面。
    于是乎,这货恼羞成怒,如果他要是秉持着以往的习惯,随便的按一个罪名给吕家,那或许杀也就杀了。
    可是最近,也不知道皇上是想什么呢。
    偏偏是要搞什么升国旗、唱国歌的运动,而且是大搞个人崇拜。
    这是圣谕严格要求的,他不得不执行。
    吕氏一族那是本地的名门望族,那在宁海来说,那是一呼百应的人物。
    他们吕氏一族,偏偏的就是极为拥护皇上的这个运动。
    而且是带头的执行,他们吕氏一族的私塾学子是大力推广朱元璋提倡的升国旗、唱国歌的运动。
    这就不好下手了,没有什么借口啊,如果贸然下手,容易落人口实,为此况广义很是头疼。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况广义买通了一个吕氏家仆,这个家伙就道出了吕伯益著作元史中有对当今皇上大不敬的言语。
    这可算是找到理由了,于是乎,况广义就借用吕伯益对当今圣上大不敬的罪名,一举把吕家上下几百口子人全部擒拿。
    他本来是以为,借这个机会威胁一下吕伯益,如果吕伯益答应他的提亲也就算了,这完全是他可以操作的范围之内。
    都说官字两个口,具体咋说全部掌握在自己手。
    谁知道被囚禁的吕伯益竟然是对他破口大骂,还说他儿子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额,这可是触到了况广义的逆鳞了。
    该死的老家伙,不奉召出士也就算了,看你年事已高皇上没拿你开刀,否则黄氏二贤就是你的榜样。
    不过现在可是实打实的证据啊,你不是文人风骨硬吗?你不是硬抗到底吗?
    可是你能硬的过皇上愤怒的龙息?你能抗的住皇上的钢刀?
    朱皇帝那是一言不合就诛人九族的,老子要是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他娘的还真是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了。
    这就是文人执政和武人乱权的区别了。
    这家伙本来就是大字识不得几个的莽撞汉,做事全凭借个人的喜好。
    好你个吕伯益,竟然这么的不识抬举。
    那好,既然你这么的不上路子,那老子也不用顾忌什么了。
    当即这货就行文上报中书省,把吕伯益著元史辱骂当今圣上的事情给报了上去。
    而且这货是不等中书省下回复,直接的把吕氏一族几百口子人全部押赴京师。
    以他跟着当今皇上朱元璋这么多年的经验,他知道皇上如果听到这个消息,定当会是勃然大怒,一定会直接下旨处死吕伯益一族。
    他跟着朱元璋时间太久了,从老朱在濠州称雄的时候就一直是鞍前马后的伺候着,对老朱的了解也算是很透彻的了。
    一直到大明立国,他走了李善长的路子,谋得一个宁海知府的肥缺。
    这就是他的所有履历,这本来说是根红苗正的了。
    这是跟着老朱一路打江山下来的老人了,也算是淮西勋贵中很坚挺的一员了。
    也正是他有这份履历,李善长和胡惟庸才敢这么放心大胆的用他。
    整个大明的江山都是淮西人打下来的,到了排排坐分果果的时候了不用淮西人,那也说不过去啊。
    可是实实在在的他没有想到,皇上竟然根本没有站在他的立场上说话。
    这还拿淮西子弟当亲人吗?太不能让人释怀了。
    所以这让他很是不能理解。
    还要他娘的三法司会审,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这也是他听到胡惟庸的话后心里担惊受怕,而且心里寒的一批的的根本原因。
    皇上变了,不是之前的上位大人了。
    一点都不听自己人的话了,竟然偏袒起一个外人来了,竟然质疑起自己人的话了。
    人啊,贵有自知之明,很明显况广义就是一个很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你想啊,以前那个时候是什么状况,老朱天下未定,全部仰仗着像他这样的淮西武将来打天下。
    可是现在又是一个什么情况?
    天下大定,老朱考虑的事情岂能是他一个庸碌之人所能想到的?
    老朱考虑的是他们老朱家的江山千秋万代,怎么会还跟以前一样宠溺着他们这帮武人?
    妈的,竟然连胡惟庸这个溜须拍马起家的货,也看不起自己。
    你他娘的胡惟庸还一文不名的时候,老子就跟上位大人,也就是现在的朱皇上牵马坠蹬了。
    靠,你他娘的现在不帮忙就算了,还他娘的竟然如此的态度对待老子。
    还老子闯大祸了,能有什么大祸?
    想当年跟老子一起伺候上位的毛骧、蒋瓛他们都成了大内亲军的统领了。
    那是经常跟随在皇上身边的人,老子随便歪歪嘴,都能有人给老子说好话。
    现在找你办点事儿,你他娘的倒是嫌东嫌西的,反倒是怨老子办的不对了。
    就算是老子办的不对了,那又咋地。
    不就是好一个酸臭的文人吗?也是老子现在的脾气好了,要是放在以前的话,老子直接拔刀砍了他们也就是了。
    奶奶的,朝廷也不知道是怎么了。
    现在处处的都讲究什么法律,什么规矩。
    狗屁的法律,狗屁的规矩,没咱淮西人,都狗屁不是,什么能有咱淮西子弟的功勋大?
    他表示对胡惟庸很是鄙视。
    尽管他现在心里也是六神无主,慌的一批。
    但是自身的功勋在那放着呢,他可是救过老朱的命。
    而且他是有免死铁券在身的,老子怕个鸟啊。
    莫说是你一个吕家,就是十个吕家,砍光了又如何?
    免死铁券可是实实在在的皇上赐给咱的。
    他心里左思右想,最终是得出了一个结论:爷是淮西子弟,怕个鸟,咱可是一直跟随皇上的老人。
    
第162章 三司会审
    第0162章三司会审
    像况广义一样想法的淮西子弟大有人在。
    这也是老朱的一个心头大患。
    野史流传说是老朱火烧庆功楼,大肆的屠杀开过元勋。
    这虽然是传说,并没有见于正史。
    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老朱对待淮西勋贵的态度。
    打江山用你们的时候,老子可以容忍你们的一切毛病。
    但是江山稳定了,那么以前的毛病就看着碍眼了。
    再也不能纵容这些人了,以往的规矩得改改了。
    这些人其实也确实有点过分,这天下现在是老朱家的了。
    给你们排排坐,分果果,给你们一个荣华富贵。
    可是你们也不能做的太过分了啊。
    就像况广义一样,根本就拿大明律当做儿戏,以为老子是有功之臣。
    大明的江山都是老子打下来的,老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岂是老朱能容忍的?
    就算坐江山的不是老朱,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也容忍不了吧?
    老子的江山是要给儿子、孙子、重孙子、耷拉孙子。。。。。。一辈一辈传下去的。
    你们这些人出来搅局,霍霍老子的江山,拿老子的江山社稷当儿戏,这不是摸老朱的逆鳞吗?
    所以人的立场不同,那考虑的事情就不会一样。
    老朱心里对淮西勋贵忌讳,是讳莫如深的。
    这就是他心里的病,就是一根扎在心头的刺。
    不拔掉吧心里难受,拔掉吧这又有点投鼠忌器。
    无他,现在虽然中原大地平定了,但是边患未除。
    他也怕伤了淮西人的心,那些武功卓越的大都是淮西子弟啊。
    现在老朱正好听了郑长生的建议,就借用吕氏一事,进行三法司会审,也是一个对现而今朝堂司法的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