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墨客-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年父亲落魄之时,母亲就暗中相助于他,可以说父亲能有今时今日之地位,全靠了母亲从中转圜于帮衬。
    那些叔叔辈的老人们,谁不念着母后的好。
    他们打仗在外,是母后帮着他们照料家人,把他们的后顾之忧给解除了,才使得将士们在前方放心大胆的毫无后顾之忧的厮杀。
    要说现在的大明江山,就是母后用她那博爱的胸怀换来的,这整个的江山有一半儿都是母亲的。
    别人不了解父亲回到后宫是什么样的,可是朱小四了解啊。
    所以一听到胡惟庸说母后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这顿打今天算是挨到头了。
    

第159章 大明朝的文字狱事件
    第0159章大明朝的文字狱事件
    “惟庸啊,怎么是你?这个时候来见咱有何要事?”
    朱元璋脸色平静的吓人,这就是为君者的风范。
    别看刚才为了私事教训儿子,可是一转脸谈到公事的时候,就又成了一国之帝王。
    表面水波不惊,谁也看不透他内心究竟在想什么。
    郑长生心里暗暗的佩服老朱,怪不的老朱能以放牛娃出身当了大明的皇帝。
    这果然是有一套的。
    “启禀皇上,这是中书省刚呈上来的折子,事关重大,微臣不敢擅自做主,还请皇上定夺。”
    胡惟庸双膝跪地,双手呈上折子。
    态度之恭谨,可以说是诚惶诚恐。
    这让老朱很满意,他玩的制衡术还是有效果的。
    就不怕你们党争,真的朝堂里不争的话,全部抱成团跟他这个皇上作对的话,那他还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只要有争斗,只要你们有个怕头,那咱的江山就是稳如泰山。
    斗的越厉害越好,到时候咱就各打五十大板,只要不过分,糊弄糊弄就过去了。
    就像是两个孩子打架,总得找家大人评理吧,咱这皇上的作用就是家大人,这两个孩子都好好的安抚一番,打一巴掌给个糖豆吃,都老老实实的又给咱卖力气干活了。
    他深深的为自己的平衡术感到得意洋洋。
    老朱接过胡惟庸的折子,打开看了一眼。
    郑长生发现老朱的面皮微微的抖动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正常。
    额,到底是什么事情啊?让老朱这等心机深厚的帝王都有了差点失态表现?
    不过还真是佩服老朱啊,真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气概。
    “惟庸啊,善长对这件事儿是怎么个看法?还有你是什么个章程,说来给咱听听。”
    老朱随手放下折子,一只手按在折子上。
    郑长生又发现老朱的手竟然有些许的颤抖,额,出大事了,肯定的是大事儿。
    要不然老朱不会这样的。
    “皇上,此事涉及到皇上的荣辱,李相国和臣都不敢妄下断言,所以只是把人拿来京师,还未做出最后的判决。
    现在臣就等着皇上您的决断。”
    胡惟庸这家伙的太极推手玩的很溜,老朱刚把球踢过去,他又给踢回来了。
    郑长生正在诧异到底是什么事情的时候,老朱开口了。
    随着老朱的一开口,差点没把郑长生吓一溜跟头。
    “郑家小子过来,看看这份折子,说说你的看法。”
    额,郑长生浑身都不得劲,像是掉进了筛糠里,痒痒的难受。
    跪在地上等老朱回信的胡惟庸心里就是一翻个儿啊,龟龟,这等朝堂大事,动辄就是牵涉到几百条人命的大事,皇上竟然如此的儿戏,让一个小屁孩看。
    而且还让这小屁孩发表意见,这难道要变天了吗?
    胡惟庸是打破他的狗头也想不明白,皇上为何要拿这等大事来征求一个孩子的意见。
    他惊讶之余,偷眼观瞧郑长生。
    只见这个孩子,六七岁的样子,眉清目秀,一脸的稚嫩之色,倒是有印象,这是皇子们的伴读,好像叫郑长生,是宋濂老先生从文华殿亲自选出来的。
    这孩子究竟是谁?跟皇上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何皇上会如此的信任他?
    他心里快速的盘桓起来,突然他想起来前段时间皇上召见他和李相国以及刘伯温,共同商议的一件事。
    就是关于重农抑商的争论。
    事后,李相问过大内亲军指挥使毛骧,他说的就是这孩子跟四皇子闲聊被皇上听去了。
    额,原来那个扬言要放开对商贾的限制的人,竟然是眼前的这个小毛孩子。
    他心里是暗暗的倒吸一口凉气,没有想到的是皇上对这孩子是这么的宠爱。
    当时自己和李相国言之凿凿的要找到这在后面蛊惑皇上之人,可是皇上随口给遮掩过去了。
    可是现在想想,绝不是那么简单的。
    原来这个孩子那个时候就已经在皇上心目中有了地位了。
    年纪小小的,就已经简在帝心,这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他心里震惊之余,也想听听这个被朱元璋所看重的孩子,针对这一事件,究竟有何妙论。
    郑长生看着一脸严肃的老朱,他真的是不敢看啊。
    自己一个小屁孩,没有想这么早的裹挟进朝堂这滩浑水里。
    师父方克勤说过,现在朝堂波谲云诡,一不小心就有翻船的危险,他老人家尚且如履薄冰呢,就别说自己一个毛头小子了。
    可是不看又不行,老朱催促着呢。
    无奈,只得咬咬牙走上前去。
    等他打开折子一看,立马惊了个目瞪口呆。
    靠,这不是文字狱吗?老子到底是穿越到明朝还是清朝了啊,怎么文字狱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捏?
    怎么能够因言获罪呢,这不是扯犊子呢吗?
    原来是浙江宁海知府况广义报上来的,说是有该府前朝遗老吕氏伯益,不但不肯应召侍奉新朝。
    而且还为前元著书立说,有《元史稿》一部存世,在史书中尽是辱骂朱元璋之词汇。
    这怎么得了,竟然胆敢辱骂新朝的皇帝朱元璋,是以宁海知府况广义把吕伯益九族三百余口全部锁拿进京问罪。
    听候朝廷的发落。
    这还真是一个他娘的烫手的山芋。
    其实要说好处理不?这要是什么都不管不顾的话,拿起大明的刀喀嚓前元的臣,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可是还真是没有那么简单。
    江南本就是文人荟萃之地,文风昌盛,读书人甚多。
    而吕氏又是江南望族,世代为官着甚多,不管是哪朝哪代都有其子孙族人在朝听用。
    是以,吕氏在江南的影响力有多雄厚,那就不是寻常人能够想象的到的了。
    就连现在朝中的清流们,刘伯温、方克勤、宋濂、陆繁之流都跟他们吕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这也是李善长和胡惟庸他们不敢擅自下决定的原因。
    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啊。
    杀,容易的很,鬼头刀一挥,人头落地。
    可是杀了吕氏以后的问题,那就不能想象了。
    

第160章 红颜祸水
    第0160章红颜祸水
    “皇上,小子才疏学浅恐怕无法替皇上分忧解难,实在是汗颜的很。”
    郑长生心里虽然是同情吕氏一族,但是这等大事,岂是他一介顽童能够参与的?
    朱元璋瞄了一眼郑长生,看这孩子眼珠子叽里咕噜的乱转悠,就知道这孩子定是心里有自己的主意的。
    这个小滑头,竟然给咱也玩起了太极推手来了。
    不过他倒是真的想听听,这件事情,在那位郑家先贤传下来的智慧影响下的孩子,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老朱的目光一扫,看到了撅着屁股跪在面前的胡惟庸,他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
    果然郑长生这孩子是在给咱耍滑头,不想得罪人你早说啊。
    其实任谁遇到这种事情,都得跟郑长生一样小心翼翼。
    你想啊,中书省的两个主事人都不敢妄下断言,他一个小屁孩怎么敢放话?
    人家中书省可是辅助皇上处理天下大事的地方,这里面的都是经年老吏,哪一个不是刀笔娴熟?
    谁敢说他们心里没有一个章程?
    可是他们没有一个胆敢说出来的,这就体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一个小屁孩子如果敢越俎代庖,放言评论此事,那置中书省这些人于何地?
    一个孩子都能处理的事情,你们一个个的都三缄其口,尾巴一个比一个夹得紧,口风紧的撬都撬不开。
    这置皇上于何地?这不是等着看皇上的笑话呢吗?
    就看这事皇上是怎么处置,要是处理的好,那万事大吉,要是处理不好,引起天下读书人的不满,那也是皇上你自己的事情。
    跟我们这些人无关,天下是你老朱家的天下,你自己拉的屎你自己擦包。
    要不怎么老朱对待这些淮西勋贵加以提防呢。
    其心可诛啊这是。
    “惟庸啊,这事儿容咱好好的想想,你先退下吧,等着咱的旨意。”
    老朱开口就把胡惟庸给支开了。
    随着胡惟庸的退出,老朱嘿嘿一笑:“你这孩子,跟咱还打机锋藏心眼。快说,咱让你说,你就说,尽管大胆的说。
    就算是说错了,咱也不会怪罪你的。”
    额,郑长生额头的冷汗都下来了。
    我去,老朱这是抓着自己不放了啊。
    看来今日不给他一个章程,不给他一个说法是不会轻易放自己离开了。
    那好吧,反正是你让咱说的,说错了你也不能怪罪咱。
    “皇上,小子是这样认为的,咱单从大明律法上来说,这辱骂君王,这是要诛九族的大罪。
    单从这一点上来说,杀他们吕氏满门一点都不过分。
    但是不妨站在吕氏的立场上考虑一下,都说史笔如刀,作为一个著史之人,他们肯定是以超然世外的立场来评论一段历史,您说对吧?
    要是从史官的立场上来说,这貌似又无可厚非。
    虽然是辱骂皇上,处处的充斥着对皇上的不敬之言,但那也只是出于当时的立场。
    现在也不知道那本《元史》是怎么翻出来的,但是我相信吕氏一族并没有知府大人况广义说的心存谋逆。
    试想一下,现在我大明军威正盛之际,已经把前元都赶到茫茫草原大漠里面去了。他们要想翻身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但凡是一个有头脑的人,谁会对抗新朝,反对皇上您呢?
    另外小子要说的,尽管这些书籍里充满着对皇上您的大不敬之言,但是如果皇上您能够不因言获罪,释放了吕氏一族的话。
    那么整个江南文人谁不敬佩皇上?说不定因为这一件事,整个大明文人彻底归心都说不定呢。
    当然这只是一个可能,具体是个什么结果,小子不敢妄下断言。
    毕竟这事关皇上您的名声问题,吕氏书中辱骂的是皇上,具体的还是要请您做决定。”
    朱元璋看着郑长生侃侃而谈,分析的头头是道。
    可是仔细一品味,这不是相当于什么都没说一样嘛。
    只是言明杀于不杀的厉害,并未给出自己一个明确的决断。
    小滑头,伶俐鬼啊。
    老朱心里仔细的品味咀嚼了一下郑长生的言语。
    面色凝重了下来。
    说实话,当他第一眼看到宁海知府况广义的奏折的时候,气的他浑身都要发抖了。
    杀之一字就在嘴边了,可是始终是没有吐出来。
    还好自己的忍字诀修炼的比较到位,如果自己一旦吐出杀这个字来。
    那就是君无戏言,再怎么着也于事无补了。
    老朱心里就盘算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