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变臣-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发现自己赤裸的上身上满是黑色的污垢,散发出浓浓的腥臭味。
大桶的凉水从头浇下,现在不过是初春,井水犹寒,江安义感觉自己变得寒暑不侵,他不知道刚刚冲去的那些污垢,是洗筋易髓排出的浊物,体内的真气不再是孤阳,掺杂了欣菲体内的姹女阴气,元玄真气变得刚中带柔韧性十足。
正屋,欣菲在思风等人的伺候下沐浴更衣,晶莹的水珠在白皙娇嫩的肌肤上滑落,就像露珠在花瓣尖滴落,动人诱人。
思雨惊叹道:“师姐,你的皮肤变得跟白瓷一样,怎么做到的?”说着,忍不住伸手往欣菲的后背摸去。
欣菲没好气地将她的手拍落,道:“平时让你练功就犯困,等到你气发诸末端,皮肤自然也就和我一样好了。”
“什么?师姐你已经踏入化境了吗?”思风惊呼道。思晴几个也瞪大眼睛,惊喜地看着师姐。
化境即是炼气化神之境,全身的关窍进一步打开,经脉畅通,与天地灵气相合,此时的欣菲无须借助兵器就能发放真气御敌。修习内功心法想要破境有如登天路,既艰难凶险又大,欣菲得江安义的真气相助,轻松迈过关卡,功力陡然高了一截,怎能不喜笑颜开。
昨夜遇敌,欣菲为江安义疗伤耽误了行程,秦子炎可没闲下,一面通知临同县官府搜拿余党,一面飞报龙卫总部,要求增援。
院外剑拔弩张,院内却春意浓浓。院子西边两棵大树,一棵是桃树,一棵是梨树,桃花梨花交相争艳,引得蜂蝶飞舞。树下有桌椅,江安义和欣菲相对而坐,正在手谈。
众人识趣没有打搅,思风和思晴被欣菲刺激到,在各自的屋中修行,范师本在房中读书,思雨、思晨和石头凑在一起,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
江安义的棋艺不高,在书院时跟林义真学过一阵,只能算初通。欣菲却是高手,江安义执黑,被白子困于一角,眼看大龙被斩就要弃子认输了。不过两人意在棋外,输赢在没有人在意。
一瓣桃花飘落在棋盘上,两人同时伸去去拈,指尖碰在一处,欣菲的脸立时像桃花般艳丽起来。江安义虽是初涉情爱,但记忆中的妖魔可是个放荡形骸的主,江安义不知哪来的大胆,轻轻握住欣菲的纤手,送到唇边轻轻一吻。梦蝶门修习姹女功,以媚惑人心为手段,但却讲求心不动,此刻欣菲情动,嘴角含笑,眉黛含春,桃花变成了红霞。
“欣菲,你能否脱离龙卫,和我在一起。”江安义轻握着欣菲的手,深情地凝视着她的眼睛道。
听到江安义的话,欣菲心中一冷,轻轻挣开江安义的手,弯腰去提茶壶掩饰心中的不安。江安义不知道龙卫是皇帝的亲卫,哪是想退就能退的,更何况彩蝶门是朝庭的供奉,历代门人都是皇权的拱卫者,自己如果脱离龙卫,就等于脱离彩蝶门,门中有自己那么多的牵挂,怎能说抛就抛。
茶香依旧,树下的温情却冷了下来。
半晌,欣菲斟酌着开口道:“安义,此事牵涉太广,一时说不清楚,你要体谅我的难处。不过,安义以你的身手能够加入龙卫的话必受重用,我愿意替你担保,那样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在一起了。”
欣菲饱含期待地看着江安义,这回轮到江安义苦笑了。在余师、范师、冯山长等人的嘴中,龙卫不亚于洪水猛兽,这只怪兽与读书人提倡的“仁义”背道而行,道不同不相为谋。
欣菲的目光黯淡下去,两人相对无语,落花籁籁,散满了棋局,或桃或梨,或逃或离,都在局中。
院门推开,秦子炎大步闯了进来,大声禀道:“小姐,杜仙姑来了。”
“什么,我师傅来了。”欣菲欣然站起,正要向外迎去,目光掠过江安义,突然轻声道:“安义,我姓吕,名叫灵薇。”一阵香风从江安义身旁飘过,衣袂带落棋盘上的桃花。江安义怅然而起,背着手在两棵树下徘徊,整个心空落落的,没有依处,欲哭无泪,欲吼无声。
院外说话声由远而近,欣菲亲呢地倚在一个中年贵妇的身旁,一副乖宝宝的样子,思风几个闻讯迎来,拜倒在地,口称“拜见师傅。”
那妇人摆摆手,道:“都起来吧,听你们师姐说,这次出门你们立了不少功劳,为师甚感欣慰。”
思雨蹦起来,拉住妇人的另一只胳膊,笑问道:“师傅,师姐是怎么夸我的?”
“说你成天就知道吃,吃完就睡,练功就犯困。”妇人佯怒瞪了思雨一眼,思雨摇着女人的胳膊,娇憨着不依。
那妇人看见树下的江安义,脸沉了下来,问道:“此人是谁?为何与你们住在一处?”
欣菲道:“这位是江公子,德州抓住郭景山全靠江公子相助,昨日元天教匪欲图暗算徒儿,也亏得江公子相助。”
欣菲想起来,补充道:“不知师傅是否近过‘韶音奏,两行红袖,齐劝长生酒’,这曲词就是这位江公子所做。”欣菲边说边瞟了江安义一眼,眼波里满满都是醉意。
妇人的脸色和缓了些,道:“原来是江南小词仙,老身倒是听过你这曲《点绛唇》,听说你最近为德州刺史冯绍钧写了一首词,引得天下二十七州刺史每逢宴客总要唱什么‘文章太守’、‘山色有无中’。不过,此处我师徒要叙话,你在此处多有不便,另请别处吧。”在欣菲等人歉然的眼光中,江安义、范师本带着石头挪到了另一个住处,将这间院落让给了欣菲师徒。
黄昏时分,十余匹快马保护着香车绝尘而去,随着师傅匆匆离去的欣菲,甚至来不及说声再见。闻讯赶到门口的江安义,只看见滚滚而去的烟尘,心中那份缱绻,随着马车越行越远。
不知欣菲师徒说了些什么,居然让她不辞而别。西天红霞尽染,今夜丽人不知何方?京城就在不远,然而两人的距离却似天涯。目视彩霞,江安义暗暗发誓,终有一天我会用这霞光般的红色来迎娶你,欣菲,不,灵薇,你要等着我。
(本章完)
………………………………
第七十章 师徒相会
第70章 师徒相会
恒剑平原与云行山脉交接处,堂河、札水、措水、洛水绕城而过,向东逐渐缓冲成辽西平原,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永昌帝都依山靠水而建,云行山脉有如屏障挡住北来的寒流,四条河流犹如畅通的血脉为恒剑平原和辽西平原输运着养分,恒剑和辽西平原用宽广的胸膛养育着大郑的百姓。史载:“永昌,北枕云行,右拥恒剑,四水横济,俯看辽西,诚天府之城”。
从十里长亭开始,官道两侧栽种着树木,这些树木至少有数十年的树龄,经过精心修剪过形成一个好看的拱形,将官道护卫在绿叶之下。骑马行走在细砂铺就的官道上,朝阳从叶片的缝隙中洒下斑斑点点的阳光,俏皮地与行人捉着迷藏。
走过绿荫长廊,二里外一道天堑横亘在前方,永昌城以庄严巍峨之态出现在众人眼中。越接近越能清楚地感觉到永昌城的压迫感,数十米高的城墙遮蔽了朝阳,抬头仰望,只能看到戍楼、角楼高耸入云,城墙之上旌旗飘舞,重檐角楼之上的士兵只有寸许高。
永昌城共有十二座城门,江安义等人从南面的明德门入城。来到城边,越发地感受城池的雄壮,巨大的条石上还留有刀箭划过的痕迹,永昌城是四朝帝都,八百年屹立风霜,依旧峻拔不改。
整个永昌城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构成,外城是坊间买卖和寻常百姓的居所,进入内城多住达官贵人,至于皇城当然是皇帝皇子皇孙呆的地方。余知节住在安仁坊,属于内城,离皇城不远,这样方便上朝办公。
街道宽可并排行十余辆马车,两旁高树掩映着酒楼食肆,商铺楼宇华美高大,斗拱雕饰精美,街道车水马龙,行人如鲫,天子脚下,果然繁华如梦。进入内城后,流水倒映垂柳,景色愈美,一栋栋宅院规划得整整齐齐,骑在马上可以看到墙内建筑精巧华丽。
进入安仁坊,两旁的宅院门庭广阔,或朱或黑,台阶两旁或抱鼓石或上马石,江安义看到一家门前列戟,阶高两尺,按大郑律,这是三品以上官员的家宅了,不知是哪位高官住在此处。
余府在众多的官宅中并不起眼,四阶台阶在明眼人的眼中意味着主家是四品官。门房通传后不久,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匆匆迎了出来,见礼通名,是余师的长子余庆欢。
客厅落坐,仆人献茶。余庆欢道:“听家父说在新齐县收了名弟子,聪慧机敏,江师弟高中解元,词名我在京中亦有听闻,没想到还如此年少,真真让为兄惭愧啊。”
江安义听余师提过他的长子迂腐,次子轻佻,都非承继家业之人。知道余庆欢还只是个秀才,江安义笑着安慰道:“师兄有余师倾心教导,必然大器晚成,何必与人争一时长短。”
这句话说到余庆欢的心中,余庆欢道:“不知师弟平时都看些什么书?愚兄对礼学略流有心得,与师弟交流一二。”
这位师兄还真是个读书人,三句话不离本行,好在江安义、范师本喜欢与人交流,当下三人探讨起来。片刻之后,江安义暗暗皱眉,难怪余师说他迂腐,余庆欢喜欢寻章摘句,推求文字,看似对书本熟烂于心,却不能联系实际,所述者皆人言也。
原本的探讨最后演变成余庆欢一人的夸夸其谈,茶水冷了又沏,余庆欢兴致勃勃,江安义和范师本索然无味,余知节还不见回返。
一个青年急急闯了进来,大声嚷道:“哥,借我点银子,等发了例钱就还你。”
余庆欢脸一沉,斥道:“庆乐,没看到有客人在吗?怎生如此无礼,你又在哪胡乱花钱,让父亲知道一定会责罚于你。”
“哥你不说父亲如何知道?”,余庆乐转过脸看向江安义等人,问道:“这两位是?”
江安义和范师本站起行礼,江安义笑道:“小弟江安义,是余师在新齐收的学生。”
“喔,你就是江安义。”余庆乐一脸惊喜,兴奋地道:“定芳阁的云嫣姑娘说只要将你请去,免我三天的酒资,不知师弟哪天有空,我带你去耍耍。”
“岂有此理,庆乐,你太过份了。”余庆欢顿足喝道,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余师二子的风范江安义已经了然于胸。
午时,仆人进来通报说老爷回府了,在书房见客。余庆欢引着江安义和范师本前往书房,余庆乐转转眼珠,悄无声息地溜走了。
书房在一片修竹掩映之中,“有节斋”前江安义看到一副熟悉的对联,“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房门前,余知节一身青衫,手捊胡须,含笑看着自己。
江安义抢步上前跪倒,恭敬地磕头道:“弟子江安义参见余师。”虽然余知节教自己的时间很短,但没有余知节的赏识和提携,就没有今天的江安义。
余知节搀起江安义,欣慰地笑道:“安义,你让为师刮目相看。两年时光,当年的小书生已经是解元郎了,随为师进房叙话。”
书房的布置与新齐县余府的静思斋差不多,墙上有一幅江安义很熟悉的画,上面的字还是他的手笔,“竹石图”。
见江安义望着“竹石图”,余知节笑道:“安义,当初你以这首‘咏竹’打动我收你为徒,今日你的诗词之名已经广为人知,更是高中解元。能得你这样的佳徒,是上天眷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