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你好,1983-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什么老,师叔可一点不老,身体棒着呢,嘿嘿。”
  老帽儿这货,显然也是为老不尊那伙的。
  刘青山还是有点纳闷:“师叔,这语言不通,方便不?”
  “用啥语言沟通啊,直接用身体沟通。”
  老帽儿抬头挺胸说道。
  这话貌似还挺有道理的。
  等他们吃完早餐,那些老外才陆陆续续爬起来,上午十点,大伙又陆陆续续地来到昨天的活动室,这里有一台大彩电,正好看直播。
  没错,这场重要的比赛,电视台进行了直播。
  伴着宋老师那慷慨激昂的声音,奥运会女排决赛,正式开始。
  此刻,在华夏,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守候在电视机旁边,观看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
  至于那些没有电视机的人家,也不用担心,还有广播和收音机呢。
  听现场直播,这种经历,后世的人是肯定无法体会到的。
  但是在当时,却是常态,排球蓝球等比赛,都可以用听的。
  这对解说员的要求就比较高了,不仅嘴皮子要利索,语速要快,这样才能跟上比赛的节奏。
  而且专业知识也要到位,更要富有激情,叫人听一场比赛的直播,都能感觉到热血沸腾,身临其境,那才是真功夫呢。
  无疑,宋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解说的体育比赛,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
  此刻电视机前面,围了最少二三十人,刘青山就纳闷了:这些人都不需要去工作的吗?
  “各位观众各位听众,电视机和收音机前面的朋友们你们好,我们现在为您直播的是第23届奥运会女子排球的比赛。
  “交战的双方是华夏队和米国队,华夏队场上的队员是……”
  伴着宋老师的画外音,镜头闪过女排姑娘们那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刘青山也不由得站起来,右手放在胸前。
  这一刻,不知道多少华夏儿女,都在和女排姑娘同呼吸,共拼搏。
  “刘,不要紧张,你的那些瓷器,我会替你保管好的。”
  麦考尔嘴里还开着玩笑。
  他并不知道,此刻的刘青山,已经彻底忘了赌约,他的全副身心,都在和女排姑娘们一起战斗。
  而此时此刻,像他这样的人,又不知道有多少。
  当年的女排姑娘,战无不胜,或许正是国人这种信念的加持。
  这个饱经磨难的古老民族,太需要用胜利证明自己!
  很快,第一局比赛开始,双方你来我往,比分十分焦灼,确实看得人热血沸腾。
  这时候的排球比赛,还是每局十五分制,拥有发球权的一方,才能得分。
  第一局末段,伴着铁榔头的一记重扣,16比14,华夏队拿下第一局。
  “好!”
  刘青山猛的挥舞一下拳头,估计在华夏大地,许多人都在和他做着同样的动作。
  至于其他人,则是一片惋惜,差一点,就差一点。
  第一局,双方最为胶着,也拼得最狠,输掉第一局之后,米国女排就有点泄气了。
  很快华夏女排就又直落两局,以三比零的总比分,赢得了这枚沉甸甸的金牌。
  看着赛场上的姑娘们抱成一团,激动不已,刘青山也是又蹦又跳,又吼又叫。
  小楼外面,隐隐传来鞭炮声和欢呼声,想必是激动的人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在用这种方式来庆祝,来向女排姑娘们致敬。
  她们,无愧于这个时代娇子的称号!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刘青山干脆唱了起来,现在他只想怒放一次。
  周围那些老外听不懂,加之输了钱,都有点悻悻然,嘴里嘀嘀咕咕发着牢骚。
  不过很快,在刘青山唱完一首,又开始唱另外一首歌的时候,他们也都来劲了,而且很快都加入其中,跟着一起唱起来:
  “Wearethechampions……”
  我们是冠军,激昂的旋律,舍我其谁的气势,这首歌曲,就像拥有魔力一般。
  等到唱完之后,心中的不痛快也都彻底发泄出去,管他是谁得了冠军,反正我们自己才是赢家。
  最大的赢家,当然是刘青山。
  等到激动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他这才一挥手:“伙计们,我请客,够够够!”
  一群老外跟着他,嗷嗷怪叫着下楼。
  直到天都快黑了,刘青山这才回到自己家里,那十几件精美的瓷器,被老帽儿小心翼翼地一起运了回来。
  不仅如此,除去还给麦考尔那一万五千块之外,刘青山手头还剩下了将近四万块,里面有美金,也有外汇券。
  “师叔,这些钱,就留给你,等鲁大叔回来,你们一起掌管,专门用来从友谊商店收购古董。”
  这些钱刘青山也不准备留着,一股脑都塞给老帽儿,取之于老外,用之于截胡老外嘛。
  可把老帽儿给乐得:这个师侄还真牛,一天时间就赚了这么多钱,而且还是从那些老外手里赚来的,真是盖了帽了
  转念想想,好像自己也挺牛的呢,也算是为国争光了。
  等等,这事儿不对劲呀,老子亏大发了!人家小山子赚得那可是真金白银,他姥姥的,咱爷们可损失了不少精华呢!
  老帽儿抓了抓头,有点小郁闷了。


第261章 二大爷的老手艺
  看着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尤其是那个大号的青花罐子,就像是这一堆古董瓷器里面的家长,刘青山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
  这一趟首都,来得值了!
  至于这些古董的保养和存放,等鲁大师回来,交给他这样专业的人士比较好。
  另外,这院子里,还得养两条狗,刘青山才觉得安心。
  这会儿,人们对古董之类,还不大重视,估计也没谁惦记这些老旧的坛坛罐罐。
  等到了九十年代,那就不一样喽,到时候搞不好,要弄些大保险箱来存放这些宝贝喽。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刘青山心里的想法是,以后也跟那位开私人博物馆的马先生学学,到时候也弄一家博物馆得了。
  不过现在还是放在心里比较好。
  跟老帽儿师叔交代完后,刘青山又想起来一件同样重要的事。
  “师叔,您认不认识修复书画的专家,我这手头有些古画,需要专业人士给修缮一下。”
  带来的十多幅古画,还一直放在大皮箱里面呢。
  老帽儿嘿嘿两声:“小山子,咱们住的地儿是哪你知道不?”
  “东厂啊,是琉璃厂啊!”
  “咱们这儿放到从前,那是进京科考的举子们汇聚的地方,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最多,文气当然最重。”
  说起首都的一些典故,老帽儿信手拈来,可不像他的外貌表现出来的那么粗豪:
  “给你介绍房子的二大爷,知道退休前是干什么的吗,就是街对面荣宝斋的老师傅,专门修补字画的。”
  刘青山脑子里面,浮现出二大爷那一根根的排骨,顿时一拍大腿:那不就是一本本线装书的书脊吗?
  既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第二天上午,刘青山就跟着老帽儿,回到师叔住的小院儿,拜访二大爷。
  正式的拜访,当然就不能空着手了,拎着两盒大八件。
  这些糕点,老首都统称为饽饽,而不叫点心。
  “哎呦喂,小爷们客气了,不敢当,不敢当。”
  二大爷嘴里客气着,热情地把两个人让到屋里。
  沏上茶,坐下闲聊,刘青山这才知道,二大爷姓白,排行第二,祖辈也是在旗的,于是就称呼白二爷。
  等刘青山说明来意,白二爷却摇摇头:“老喽,眼神儿上不去喽,怕毁了您的好东西。”
  刘青山瞧瞧老爷子那还算清澈的双眼,知道这话多半是推辞。
  想想也就明白,修复古代书画,费时费力,一幅画,花费三两个月的时间都正常,你说说怎么收费吧?
  多了吧,你感觉亏得慌,少了吧,人家这劳动就太廉价了。
  最关键的是,万一出点什么闪失,还费力不讨好。
  斟酌一番,刘青山这才又说道:“二大爷,我有个提议,您看这样行不行。”
  “不如您就当去我那上班了,白天干几个小时的活儿,到饭点儿了,就下班回家吃饭,中午该休息就休息,每个月,您原来在荣宝斋开多少钱,我就给您多少钱,干得好额外还有奖金。”
  二大爷也听得眼睛一亮,旁边来给倒茶的老伴儿,也一个劲朝他使眼色。
  见他一直不吐口,这个小脚老太太就说了:“你个死老头子,咱们大孙子快要张罗结婚,到时候要冰箱彩电啥的,你上哪给淘弄去?”
  从前的三转一响,如今从大城市开始,已经升级换代。
  二大爷瞪了老伴儿一眼:“你个娘们儿家家的懂什么,小山子能有多少字画修复,平白拿钱,心里不安生。”
  老辈人,自有自己做人的准则。
  刘青山一听有门儿,连忙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还有别的活儿呢,您平时想要溜达呢,就叫我师叔拉着您,各处转转,有入眼的书画之类,帮我收回来。”
  “我要是转手再赚一笔,那您不就有功了吗?”
  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却早就打定主意:在收藏上,我就是属貔貅的,只进不出。
  白二爷一听,这才点头答应:“小爷们,那我承你个人情,以后,我就叫您老板喽。”
  刘青山连连摆手:“啥老板,俺们村,有赶车的老板子,我叫您一声二大爷,您叫我一声小山子,这听着多舒坦。”
  “那可不成,行有行规,规矩不能废。”
  白二爷摆摆手,他也有着自己的坚持。
  而且看看时间还早,直接就提出来,要到刘青山家里去瞧瞧那些字画。
  至于那些修复用品,吃饭的家什,白二爷当然不能扔,家里就有。
  到时候需要什么用品,再临时采购就可以。
  “二爷,您这老手艺,扔了太可惜,咋不带两个徒弟?”
  一边走,刘青山嘴里一边聊着。
  二大爷摇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哪有几个还乐意干这个。”
  刘青山心里也不免有些叹息:再过些年,这就属于高级技术,想学都没几个人会了,根本找不到师父。
  自己要不要帮着物色物色呢?
  几百米的距离,一溜达就到了,等进了院子,看到高文艺,正领着老四老五,在那鼓捣大缸呢,里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买回来的金鱼。
  “哥,等咱们寒假再来,这金鱼肯定能长这么大!”
  小老四手里比划着,瞧她两个小巴掌之间的距离,都有二尺了,那还不成金鱼精啦?
  寒假还来,这是在这住舒服了?
  刘青山觉得也不错,没准今年过年,一家人就可以在这边过了呢。
  进屋之后,刘青山就小心翼翼地打开大皮箱,一股带着腐朽和发霉的味道,便散发出来。
  一瞧这情况,二大爷也不敢怠慢,把刘青山和探头探脑的老帽儿赶到旁边,他则戴上专用的手套,开始整理起里面的那些卷轴。
  白二爷的动作非常轻柔,甚至连呼吸都绷着,生怕一不小心,把卷轴吹碎了似的。
  等到把一个卷轴,在铺了白纸的桌子上徐徐展开之后,白二爷这才后退几步,朝着刘青山吼起来:
  “这东西,估计存了几十年没整理,小子你怎么保管的,简直是糟蹋好东西嘛!”
  刘青山眨眨眼:说好的我是老板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