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当医生遇上不正经系统-第5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H市开公交车以来,都是特么的乌龟。
H市还对公交车限速,这位司机师傅想说,限什么速啊,你不限速我也开不起来啊!
不过有时候,龟速开车更考验技术。因为,为什么龟速啊?无它,车多呗!车多就免不了腾挪的空间小,还有很多出租车和私家车不讲规矩,喜欢插来穿去,稍微有一点空隙,就要“见缝插针”,公交车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技术稍微差一点,就能把人家给撞到擦到。
车内实在太挤,空气不流通,车子又走走停停的,车内的乘客们都很压抑,有人还晕车,难受。
有人还忍不住叫:“师傅能不能开快点啊,要迟到啦!”
叫了很多次,初始时声音很大,到后来就有气无力,叫到最后,连吐槽都懒得吐了。
可怜的打工仔们迟到不起的,迟到就会被扣钱。可是这交通状况,真是没办法!
突然,司机师傅听到后面有人惶急地在喊:“师傅,师傅,不好啦,有人晕倒了!”
反正在堵车,司机师傅于是立刻打了个双跳,费力挤到后面来查看,大家也都尽量配合让他过去,这一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原来,是一名六十多岁的大妈正晕倒在座位上。
你说这大早上的,你跟年轻人们一起挤车干嘛?
司机师傅心中一惊,他也不是医生,也不会急救啊,于是连忙打开车门,冒着雨雪飞奔下去,冲到一个花坛上,冲着远处正在繁忙执勤指挥交通的交警们挥手大喊:“交警!交警!快点过来,我这边车上有人晕倒啦!”
交警一听,连忙分出两人迅速朝司机师傅这边赶过来,上车一看,我去,那名大妈已经没了呼吸!
“赶快掉头,去省一医!”交警同志说道。
司机师傅一脸苦水:“我这,我这……怎么掉头啊?”前后左右堵得严严实实。
两名交警同志也急了,立马跳下车!
第678章、冬夏两季,心梗高发!
正值早高峰,H市的交通状况向来如此拥堵,更何况,这是在省一医附近,车流堵成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要是司机师傅自己能掉头,早就掉头了,哪里还用找交警!
所以两名交警同志立刻就跳下了车,冒着越来越大的雨雪,开始来回飞奔,指挥路上的车辆们往边上挪!尽可能地往边上挪!
与此同时,公交车上,乘客们纷纷下车,不下车还在车上干嘛?必须得“另寻出路”啊,可不能耽搁人家救人!
不过,还是有几人留了下来,说是要照顾那名大妈,总不能让大妈一个人在车上,即便没了呼吸,不是还有抢救的余地吗?没人扶着,难道让大妈在车上滚来滚去?
可惜没有人会急救,只怪平时没有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其实,这个时候即便知道一些急救知识,但是不精通的话也不敢贸然动手,怕弄巧成拙。
那些下车的人中,不少人都很担心与同情那位晕倒的大妈,但是也很郁闷,今天是迟到定了,不过,这也是意外情况,没得办法的。于是纷纷打电话或发信息,向单位说明情况。但估计钱还是要扣。
外面,几十秒过去了,两名警察吼得额头青筋暴跳,路上的车主们听闻后也十分配合,终于,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一条不算太宽的转弯通道总算是给公交车让了出来!
司机师傅看着那条小小的通道,精神振奋,心说,总算轮到我展示技术的时候了!
他这个时候爆发出了一百二十分的车技,很顺利,将庞大的公交车在狭小的通道中,顺利掉头,一次性搞过!
……
省一医,急诊科,凌晓晓刚刚上班,才到单位没几分钟,一来就忙,忙得连口水都没喝,然后,就见到保安急匆匆冲进来,说道:“医院门口公交车上有一位心跳骤停的患者,急需医生和护士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抢救!”
公交车没开进来,因为医院门口也堵成狗。反正已经到门口了,还不如进去喊医生,所以,交警立刻让保安进来叫人!
大门口离急诊大楼其实不远,保安冲进去远比打电话来得有效,所以保安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了!
几乎是迅雷之间,陈俊、凌晓晓、雷广平等一众医护人员,就带着抢救设备冲了出去!
公交车上一轮急救做完,外面转运车已经就位。
在送往抢救室的路上,凌晓晓一路跪在转运床上,不停地做心肺复苏。本来之前是陈俊在做的,但是转运床太小,而且陈俊太重,他上去不方便,反而影响下面人推动的速度,凌晓晓身轻如燕,技术也还可以,就主动跳了上去!
医院立刻开通了绿色通道,这个时候就不谈什么钱不钱的事了,先救人为主!
诊疗结果提示大妈为心梗,随后,做好术前准备后第一时间被送至导管室做PCI。
PCI,也就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中文名叫“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1844年,Bernard首次将导管插入动物的心脏。1929年,德国医生Forssmann首次将一根尿管从自己的肘静脉插入,经上腔静脉送入右心房,并拍摄下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胸片,开创了人类心导管技术发展的先河。在此基础上,此后先后开展了右心导管和左心导管术。1953年,Seldinger创立了经皮血管穿刺技术,从而结束了介入操作需要进行血管切开的历史。1958年,Sones在进行一次主动脉造影时,无意中将导管插入右冠状动脉,并注入了造影剂是右冠显影。这一偶然并带有危险性的事件却成为了现代冠脉介入技术的开端。1967年Judkins采用股动脉穿刺的方法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从此这一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上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德国的Gruentzig于1977年首先施行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此后,PTCA技术从欧洲到美洲迅速被推广,适应症不断扩大。与之相关的工业产品也迅速发展,各种操作设备(如:导管、球囊)不断改进以适应不同病变的处理。1986年,Puol和Sigmart将第一枚冠脉支架置入人体。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可显著减少PTCA的再狭窄,可以处理夹层和急性血管闭塞,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又一个里程碑。2003年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投入临床,使支架的再狭窄率明显降低,使冠脉介入治疗又进入到一个新的纪元。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省一医急诊科也能做这个!对于心梗危重患者的抢救非常有效!
那名大妈心跳骤停曾足足十二分钟,但最终,从死神手里逃了出来!
第二天,大妈的家属送出了三面锦旗,一面锦旗送给了省一医,一面锦旗送给了交警队,一面锦旗则送给了公交总公司!
事实上,从死神手里抢人,对于省一医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前不久,他们也在门诊大楼那里,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位也是突发心梗倒地不起的患者。
那是五天前,门诊6楼区B区分诊台护士阳晓笑正忙着分诊,突然,她听到惊呼声:“不好了,有人晕倒了!”
她抬头一看,就见到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年轻女子倒在了6楼下行的电梯拐角处,她来不及跟排队就诊的患者们解释,就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把趴在地上的患者翻了过来,并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楼层保安立即对现场进行疏散。
“呼吸心跳没有,赶快帮忙叫急诊科,推转运车!”阳晓笑立即对叫唤不应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闻讯而来的一名血管科医生及附近的诊区护士们,迅速集结加入抢救,他们分头协作,有人帮着阳晓笑一起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因为一个人做真的很累的。像陈俊那种变态除外。他经过系统强化,已经不是普通人。
有人则打电话呼叫抢救小组。
与此同时,门诊大楼广播也迅速响起了抢救信号,呼叫大家来帮忙!
一位刚下班的进修医生也冲了过来,加入了抢救队伍。
门诊部一位副主任听到广播也急匆匆跑了过来,参与到现场抢救。
急诊科抢救小组到位后,立刻对患者上了心电监护,并除颤,同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皮囊辅助通气,并推注肾上腺素!
可是,很多时候,抢救是看不到效果,令人绝望的!
心脏按压十几个循环后,患者心跳依然未恢复,在门诊部那位副主任的协调下,患者被抬上转运车,仍旧是身轻如燕的凌晓晓,一跃跳上转运车,继续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转运车的轮子呼呼呼地快速转动着,凌晓晓在飞驰的转运车上用尽了全力做心肺复苏,汗水从额头流进眼睛,眼睛被汗水蜇得睁不开都无暇擦掉。心肺复苏每一个动作必须到位,每一秒都不能放过,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在眼皮子底下“徘徊”,凌晓晓在心中暗吼:“一定要尽全力将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夺回来!”
不得不说,认真救人的凌晓晓很美,真的很美!
患者送达急诊中心后,急救医生们继续对患者进行抢救,经过30多分钟的抢救,患者的心跳终于恢复了!这可能是心跳停止最长但被抢救回来的案例之一。嗯,只能算是之一!
但由于患者心功能不佳,急诊科又使用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后来经过一系列检查,这位患者确诊是因为心梗导致心脏、呼吸暂停,上了ECMO后又进行了心脏介入手术,就现在,患者仍在监护室,但生命体征已平稳。
家属们到场后自然是感激涕零,锦旗送到。
其实,当时幸亏是晕倒在医院里,若是晕倒在家里,或者在外面,说不定就救不回来了!
心肌梗死,高发的季节,首推冬季,其次则是夏季!太冷,太热,心脏不好的人,都承受不住,很容易出现问题。现在,心肌梗死不仅“光顾”中老年人,也正在向年轻人们下手!
长期的熬夜,强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饮食不规律,吃各种垃圾食品……很多年轻人的身体都呈“透支”状态……
陈俊在自媒体上撰文,教粉丝们如何快速识别和处理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约70%有先兆症状,却有约2/3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究其原因,与大多数患者和家属不了解急救常识,未及时采取正确措施有关。
所以,如果大家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憋气等症状,必须认真对待,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人群。
患者首先应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家里有药物,可以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喷雾吸入硝酸甘油,有条件者应吸氧并观察患者脉搏情况。
另外,要预防心梗,陈俊还有四句话送给大家,那就是:体育锻炼不可少,三高问题要减少,饮食禁忌要记牢,保暖工作要做好。
很多人觉得不想出现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窝在家里,敌不动我不动。可是在冬天,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很容易变慢,如果再不进行一定的运动锻炼,更容易出现血管堵塞,诱发心梗。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每周可以进行3次的运动,对心血管更有利。
每次运动的时间建议保持在30分钟左右,也不要超过50分钟,别太逞能。做好进行散步,太极等运动,运动时尽可能避开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