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全科医师-第4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医院不走了。”
    徐院长放下了心。
    不过,他放心不下刘牧樵,心想,你怎么还不走呢?
    你在这里一小时,我华西医院就多一份危险,等他走了,一定要下一个命令,华西医院今后不请刘牧樵会诊了。
    他被列为危险人物。
    对,他是第一号对华西有威胁的人。


第835章 少了他行吗
    刘牧樵被徐院长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可华西医院其他医师并不这样想,他们有不少人想跳槽去安泰医院。
    虽然说华西医院这种老牌医院有归宿文化,对华西有归属感,作为华西人感到很光荣。
    也就是说,他们是忠诚的员工。
    但是,这种医院的员工骨子里还有另一种冲动,就是突破传统。
    这种文化与忠诚文化并存,当遇到一个华西医院看不到的前景时,他们很快就会被这种前景吸引了。
    安泰医院就是一种诱惑。
    他们希望成为安泰医院的建设者,成为安泰医院的元老。
    徐院长一个人是阻止不了的。
    刘牧樵离开华西医院时,又有38人跟他取得了联系,都是精英骨干分子,到安泰医院就可以成为顶梁柱。
    徐院长拿起一颗石子,朝刘牧樵的飞机砸去,嘴里说:“砸死你!永远都不要来我们华西医院了!”
    随即对周围的人说:“你们记着,禁止请刘牧樵来会诊!”
    孙亮院士瘪了瘪嘴,还是提出了异议,说:“禁止刘牧樵,这到底是惩罚他,还是惩罚我们啊?”
    徐院长被空气噎着了,半天说:“不管是惩罚谁,就是不能请刘牧樵来会诊。”
    孙亮院士补充一句,说:“要是开学术会议,也不请他来?”
    徐院长又被空气噎着了,有些重要的学术会议,你不请刘牧樵,那不就掉价了吗?
    学术会议,必须要有学科的行业大佬参加,有些大佬,来不来,那是给不给你面子。
    要是学术会议没有行业中的前三位大佬到场,很难吸引参会人员,会议的价值就变得小了很多。
    孙院士刚才一句话,徐院长是无言以对,他其实想透了,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止刘牧樵对华西医院的影响。
    孙亮院士又说,“其实,人才流动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华西医院每年培养两千多本科生,还有一千多研究生,不是都流向了社会吗?即使是本院的骨干,也要有一个流动机制,有些人,在这里就埋没了,让他们出去,让他们出去发光发热。要不,真的可惜了人才。”
    孙亮院士说得很对,华西医院这样的大医院,走几十个人,真的不受影响,就是走几百个也不会伤筋动骨。
    华西医院每个科室都积累了雄厚的力量,每个层次的人才都有富余,没有流动,就会让下面的人无法上来。
    人的工作激情与活力,来自于希望,当人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就会消沉,就会出现惰性。
    华西医院由于人才有富余,就有不少人处在这种状态。
    孙院士说:“院长,你是一院之长,既要考虑医院的整体利益,也要考虑职工的个人发展,不能因为医院整体利益,而泯灭了员工的个人利益,让他们有一个自由的环境,有一个自由的氛围,这样,工作更加有激情,华西人更爱华西。”
    其实这是批评。
    院士与院长相比,院士的分量更重,徐院长脸上火辣辣的,他的心理阴暗面被孙院士发现了,他的脸,哪能不红?
    ……
    刘牧樵乘坐军方的直升机,俯瞰着大地,到处是震后的残垣断壁,地上穿红色衣服的救援队员还在工作,他们不仅仅是寻找活人,同样,死人也要挖出来。
    刘牧樵此行是直奔绵州,那里有一个重症病人,等着刘牧樵下决心。
    一个伤口感染,并有败血症的病人,经过许多专家会诊,难以决断,最后讨论,请刘牧樵下最后决定。
    这又是内科问题。
    属于重症医学科的范畴。
    刘牧樵有些心烦意乱。
    他不擅长啊。
    刚才华西这个病人,有院士把控,加上猫子碰到死耗子了,他捡了一个漏,为病人的诊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因此斩获了30多个中级宝盒。
    而现在这个病人,专家教授都等着自己去作最后的决断,刘牧樵心里很虚,还有些恐惧。
    这是对生命的敬畏。
    医生必须要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稍一决策错误,就可能导致一条生命的消失。
    很多时候,差不多的症状,病却是大不相同,医生稍一马虎,就可能酿成大错。
    就譬如“胃痛”,在医生这里看病,有的医生就开点治疗胃病的药,打发病人走了,几个小时候,病人死了。
    为什么?
    要是经验足点,责任心强点,你帮他做个心电图,不就能发现他原来不是“胃痛”,而是心绞痛。
    这类病人死了不少。
    今后还会有这样的病人因此丢了性命。
    要是多一点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这种病人大多时候是有救的。
    现在,摆在刘牧樵面前的就是一道难题。
    这个病人是不是该由他下决心呢?
    他在电话里说明了情况。
    “我,对败血症的诊疗没什么经验,你们另请高明。”
    他说得很直截了当。
    但是,哪里还有更高明的专家?有,也已经到场了。
    专家们真的是犹豫不决,他们一边在积极治疗,一边在等候刘牧樵,由他决定做不做手术。
    这是一个背部受伤的病人,严重感染了,造成了脓毒血症,身上的脓肿有数十个之多。
    现在病人的基本情况很差,很虚弱,器官都进入衰竭状态。
    手术的风险很大,并且,假如做手术,还有一个问题,谁来主刀?
    这些脓肿,有的在软组织之中,有的在肌肉里,有的在内脏,特别是肝脏就有三个脓肿。
    要做手术,属于特大型手术,病人能够经得住手术打击吗?就连麻醉这一关都是问题。
    刘牧樵下了飞机,直奔病房。
    绵州是川省的地级市,绵州一医院也是一个不错的医院,有1600张床位,现在临时又加了500张,人满为患。
    进来支援的人不少,光是绵州一医院就有700多医护人员前来支援,一进医院,就听到各地的口音。
    刘牧樵带着苏雅娟朝病房走去。
    “刘博士!”
    突然,背后传来呼喊声。
    刘牧樵回头一看,一个35、36岁左右的人在喊他。
    “你是……”
    “你不认识我啦?你还教了我的手术。我是武宣医院的萧凡啊。”
    刘牧樵回想不起来了。
    在武宣医院,他曾经教过潘教授手术,潘教授也因此突破了瓶颈,但在刘牧樵脑子里,没有这个叫萧凡的人。
    “你可能不认识我了,我和潘教授一起做你的助手,我是三助,小医生。”萧凡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刘牧樵假装想起来了,笑了笑,说:“你也参加医疗队了?”
    “是的,晋升正教授,需要有这个经历,我就报名了。”
    刘牧樵一听,心里感觉不爽,你来支援,原来目的不纯啊。
    “你还有事吗?我急着去会诊,不能跟你多聊。”
    “我有点私事想找你聊聊,耽搁你10分钟。”
    “不行!”
    你私事耽搁我10分钟?
    人家生命垂危,我给你10分钟?


第836章 心虚啊
    刘牧樵转身就走了。
    “刘博士,我想去你们医院,可以让我做科主任吗?”萧凡在后面高声喊道。
    刘牧樵理都没理,径直去了病房。
    这样的人,安泰医院不需要。
    刘牧樵进病房看了病历,又看了病人,他陷入了沉默。
    这是刘牧樵第一次接触脓毒败血症的病人,这样的病人,要尽快控制感染。
    刘牧樵翻开医嘱认真看起来,该用的抗生素都已经用了,先后用过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沙星类……竟然还用上了泰能和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一般是抗感染的最后一招。
    为了避免产生耐药性,万古霉素出现后就被列为重点预防耐药性产生的抗生素,具体的做法是,一般情况禁用万古霉素。
    只有所有抗生素都无效的感染,才被允许使用万古霉素。
    这个病人,已经用了万古霉素,另一个救命药泰能也用了,这就说明,这个病人的感染没法控制。
    没法控制,是什么原因?
    没法控制的原因,一是耐药,二是感染病灶没有清除。
    刘牧樵沉思了一会,点了点头,嗯,就这样决定了。
    就这样决定了?
    刘牧樵心里又没有底了,不对呀,我对感染性疾病不内行啊!
    虽然自己在很多领域都是宗师级别了,但是,内科性疾病我还是菜鸟,能这样决定吗?
    “你这样抓狂的样子,遇到难题了?”苏雅娟问。
    “我抓狂了吗?”刘牧樵疑惑地问,他没有注意刚才的形象。
    “是的,你挠后脑勺了。”
    “啊,我竟然有这个习惯?”
    “是的,你一旦遇到犹豫不决的事情时,你就会挠后脑勺,刚才,你挠了三次,并且还挠得很凶,我都担心你的脑汁被挠出来。”
    刘牧樵做了一个鬼脸,“你也太夸张了!”
    苏雅娟说:“什么事决断不下啊?”
    刘牧樵说:“我觉得这个病人要三管齐下,一是赶紧做手术,引流脓液;二是要使用一种很少用的抗生素,氯霉素;三就是用紫雪丹。但是,我又觉得没把握,因为,内科是我的弱项,我都还没有实习过。”
    “但你见过很多的重病号。”苏雅娟提醒,“见识多了,水平自然就涨了,你虽然没有实习过内科,但是,你也许内科有了很高的水平。”
    “不可能的,这个,你不懂。”刘牧樵确实是没有信心。
    这个时候有一个像孙亮院士这样的人在身边就好了。
    想起孙亮院士,刘牧樵脑子里又出现了四个字:冬眠疗法!
    “你把你的想法和专家们交流一下,看他们怎么说吧。”苏雅娟说。
    也只能这样了。
    再次组织会诊。
    刘牧樵这才注意到,这一次会诊,原来比在华西医院会诊档次低了很多,绵州一医院支援的医疗队专家,以副主任医生为主。
    这就明白了,为什么要他回来做主的原因。
    主持人是绵州一医院的业务院长陶希杰,他说:“这是我们第三次会诊了,希望这一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我介绍一下,这位年轻的医生,是刘牧樵博士,在多个学科上都有很高建树,他刚才才从华西医院会诊回来。下面,请大家充分讨论。”
    讨论很热烈。
    讨论了一会,刘牧樵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他好像是带着一群孩子在玩耍。
    习惯了和大学者一起讨论病例,突然之间在地区级别的绵州一医院,和一群副主任医生讨论病例,他明显感觉不对劲。
    再看看他们的简历,他只能暗暗摇头。
    原来,支援绵州一医院的各级医院,大多都是地区一级的医院,少数是省级医院的医生,并且全都是副主任医师。
    这个差距就太大了。
    玩不下去了。
    他抬头对业务副院长说:“你们医院的主任医生,对这个病例有讨论吗?”
    副院长说:“有讨论。我们医院有三个主任医生也参加了这个病人的讨论,但是,今天,他们忙,抽不出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