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全科医师-第1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0层和51层是职能部门办公的地方。1万平米还只能算勉强够用。
    49层是特殊病房。由于保密的原因,并不对外开放,即使是本院的职工,进入49层也是要严格规定的。
    至于配套设施,娱乐的、健身的都比神经精神大楼的更先进,更豪华,刘牧樵没有动用公有资金,而是从自己私人账户上拿出了3个亿。
    这3亿投资,包括有1层是“刘牧樵工作室”的办公用房,53层全层都是陈太忠他们使用。
    游泳池很大,影院也是最新制式的。刘牧樵其实很少看电影,一年加起来还不到10场。
    这些运动娱乐设施,便宜了陈太忠这一群人。他们几乎天天都会在健身房待1个小时。
    爱运动的赵一霖他不好意思过这边来,神经精神中心那边的设施,足够满足他们了。
    刘牧樵是前天从湘雅回来的。
    他今晚在孙涛的陪同下参观新大楼。
    即将要交付了。
    多多少少有些激动。
    这栋大楼将彻底改变安泰医院的住院条件和规模。
    这个区的投入使用,可以说,安泰医院不仅是医术上是珠穆朗玛,在病房,医院外观形象也是珠穆朗玛了。国内找不到第二家这样宏伟漂亮的医院了。
    今后,随着病房的陆续开放,可以大大满足国内外病人的需要。过去一床难求的局面将得到巨大缓解。
    现在安泰医院也确实遇到了很大问题,很多病人进不了院,大部分病人都要在省立医院转一下,符合条件的等候进安泰医院,不符合条件的,就在省立医院治疗了。
    而实际上,很多符合进院的,最终也没有进院。甚至是,有些癌症病人就死在省立医院了。
    必须尽快把新住院大楼交付使用,刘牧樵他们开出了一个大筹码,提前100天交付,奖励1亿,提前200天交付,奖励10亿。
    为了这10亿奖励,承包方也是拼了,他们提前了202天。
    站在阳台上,这个高度,在清江市算是很高的了,可以俯瞰大半个清江城了。
    “要好好感谢一下老杨才行。”
    孙涛扶着不锈钢的栏杆,看着远处的清江河。没有老杨的大手笔,文化厅是搬不走的。
    “老杨要走了。”刘牧樵缓缓说。
    “啊?他要走了?”孙涛惊问。
    “是的。他要去沪市。”刘牧樵是知道内情的。
    “更上一层楼啊!”孙涛说。
    “是的,更上一层楼。”刘牧樵说。
    “可惜,对江东省来说,有些可惜。”孙涛说。
    “老杨去沪市,更能够发挥他的长处。”刘牧樵说。
    “知道谁来吗?”孙涛说。
    “一个70后。姓周,从深城过来的。”刘牧樵也是昨天才知道的,“估计,这几天就会有调令。”刘牧樵说。
    “请老杨剪彩,还来的及吗?”本来,下周末正式交付,仪式则准备在半个月后举行。


第2185章 老杨走了
    刘牧樵决定,这剪彩,一定要请老杨来。
    这不是感情用事,也不仅仅是因为感恩,而是,老杨做了一件功利千秋的大好事。
    事实证明,刘牧樵的评价不过分,很多年后,清江市的gdp达到2万亿的时候,医疗产业及相关的gdp就达到了9千8百亿,差不多,安泰医院贡献的gdp就占了清江市的一半。
    这是一笔多么大的财富啊!老杨的功绩真的是可以说非常大啊。
    当然,这是很多年以后的事。现在清江市的gdp才7000亿。
    这是后话。
    刘牧樵和孙涛商量,这个周末剪彩。也就是4天后,安泰医院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请省府的老杨来剪彩。
    不过,还是出现了意外,第2天,老杨就接到了调令,并规定,3天后到沪市上任。
    恰好是,庆典的那一天,老杨去沪市了,而深城的周大光来省府上任,显然,时间上是很不巧。
    再提前?
    “不行不行,这几天我会忙死!”老杨有很多事要处理,那还有时间来安泰医院剪彩?
    再说,剪彩也不是什么大事。
    既然老杨这么说了,刘牧樵也不好再坚持。
    是不是等周大光来了之后再举行庆典?
    “算了。不搞庆典了,静悄悄的收病人。”刘牧樵决心已定,没有老杨参加的庆典活动,根本就没有动力。
    老杨走,省里举行了一个很小规模的人参加的欢送告别会。规定是不允许迎来送往的,但省里很多人提议,搞一个小规模的仪式,只有副省级干部参加,并且是现在在岗位上的。
    这样,人数就不多了,加起来也就是30多人。
    会场上出现了一个新面孔,并且是令人惊讶的年龄,30岁的刘牧樵也是邀请对象。
    他和周一鸣一同来的。
    刘牧樵可能是全国最年轻的这个级别的人了,他显得格外瞩目。
    都愿意和他打招呼。
    很多人,刘牧樵也是第一次见。
    他记性好,30多人基本上记得差不多,官职加姓名,总能记一个。
    很快,整个会场,刘牧樵就不知不觉成了主角之一。
    当然,今天的主角是老杨。
    他是升职了——事实上升职吧,或者说重用。
    本来,江东省是很少出重要人物的,来江东省任职明显的是一般般的角色,但老杨打破了常规,才来了不到3年,突然改任沪市的主官,这就是说,上面看中了他的潜力。
    今天是老杨在江东省的最后一天,他必须说几句。
    他没有激昂的语气与用词,很平淡,就好像是说一件很平常的家常一般,这就是老杨的风格。
    没有壮志凌云的口号,也没有气吞山河的激情,而是在平淡中讲述他过去的三年,他有很多的遗憾,有很多的失落,但有一件事,他感觉欣慰。
    “安泰医院是我们江东省未来的第一张也是最大的一张名片,大家要维护他。我们的城市建设,在规划蓝图上,要把安泰医院作为一个城市标志。未来,不仅仅是国人知道安泰医院,全世界很多的人也会知道安泰医院,也许,未来的教科书上,也会出现安泰医院的名字。清江市会因为安泰医院而出名,江东省会因为清江市而出名……”
    他说到激情处,语气也只是略微重了一点,语速略微快了一点。
    “刘牧樵,是清江人,我希望他未来永远是清江人。他是一个天才,也许,他会和牛顿、爱因斯坦齐名。这样的人,在座的更要爱护他。他还年轻,才30岁。我们30岁的时候还在干什么?我30岁的时候还在厂里做钳工班长,我们很多人在乡镇做副镇长或者办事员。而刘牧樵,已经拥有一身的医学技能了,还做了院长,部直属医院的院长,他……”
    老杨对刘牧樵大家赞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发自内心的,不吐不快,一个是他希望在座的各位不要为难刘牧樵,对刘牧樵的要求要尽量满足。
    更多的还是第二个原因。
    都知道,在座的人,手里的权力都很大,成就一个人,或是毁掉一个人都很容易。有种说法,培养一个亿万富翁,也就是喝一次茶的功夫,毁掉一个人,一个电话就差不多了。
    这根本就不夸张,成就一个人,一张合同,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决定,决定的时间也许就是一杯茶的功夫,其他的时间就是浪费在走程序上。毁一个人,一个电话,查一下某某的税务账足够。
    当然,谁要弄刘牧樵并不容易,但是,为难刘牧樵,人家也不是没有办法。
    老杨就有切身体会,文化厅搬迁,要不是自己态度坚定,有几个难题足够让安泰医院这栋楼10年也建不起来。
    这栋建筑,几十万平方米,高品质的装修,光是设计费用就是30个亿,整个投资则达到了300多亿,谁拿下了这个项目,几年都不要想事了。
    这个投资,谁也没有插手,安泰医院按照正规的途径招标。
    这是史上最廉洁的一个大项目,中标公司做梦都没想到会花落他家。
    这与老杨的认真分不开的,老杨多次告诫手下,谁也不要打安泰医院的主意。
    最终决算,项目节省了40亿,刘牧樵按合同返回4个亿做奖励,加上提前完工奖了10亿,五公司额外赚了14亿。
    五公司第一次搞这样干干净净的项目,这种爽,非常的愉悦,他们多次想感谢相关领导,都拒之门外。
    他们知道老杨起了关键的作用,很想见一次老杨,但连见面的机会都没给。
    好领导啊!
    现在听说老杨调沪市,他们由衷的高兴,好官,就应该重用。
    老杨讲完话,接着其他人也要表达一下离别之情,歌功颂德的大有人在,不过,大家说得并不虚,都是实实在在的。
    周一鸣也争取到了发言的机会,感谢老杨对清江大学的支持,特别是对原附属医院安泰医院的支持。
    刘牧樵没有发言,发言的人太踊跃了,他也不善于在这种场合歌功颂德,只好默默地听别人发言。
    老杨走了,他没有等到新任主官周大光的到来,他要去沪市参加前任的告别会。


第2186章 周大大来了
    周大大到了江东省,一到岗位,就开始了马不停蹄的考察调研,谁也没有想到,他的第一站竟然是卫生系统。
    而卫生系统,视察两天,其中1天半竟然是在安泰医院。
    他参观了安泰医院老院和新院,然后在二医院那边徘徊了很久,他似乎在思考一个什么问题,半天都没有讲话。
    他是发达地区过来的,曾经在海外呆了10几年,加上在沿海做官,出国考察的机会很多,他的视野相当的广阔。
    看了很久。
    “刘牧樵院长,你对二医院的发展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吗?”周大大突然问。
    刘牧樵心里一紧,忙问:“领导的意思是?”
    周大大说:“我想,你不会在清江市做第三家医院了吧,二医院,是不是还可以往空间发展一些?”
    刘牧樵马上懂得这个意思,说:“原先考虑过,但鉴于环保等方面的限制,到了20层就不再往上建了。”
    周大大没有就这个问题讲话,而是继续追问:“有没有先例,把医院建得很高的?”
    刘牧樵摇头,“没有,我见过的,医院最高的也只有20层。当然,安泰医院新院突破了这个限制。那是老杨亲自拍板。”
    周大大又问:“二医院这边,他为什么又不拍板了呢?”
    刘牧樵说:“还是环评的问题。”
    周大大回头,对环境保护厅的同志说:“给一个课题,你们研究一下,安泰二医院如果改变设计方案,譬如加高,对环评有什么影响?”
    环厅的人一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好的,如果要增加高度,我们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环厅的人非常聪明。
    周大大朝他看了几眼。
    他很满意。
    不错啊,谁说内地人不知道变通?谁说内地人保守?这不是非常好吗?
    当然,刘牧樵也听懂了,他也希望二医院这边与安泰医院并驾齐驱,规模都差不多大。这样,医院两区就比较平衡了。
    刘牧樵还没到表态的时候,周大大却接着说:“刘牧樵院长,二院如果能改方案,增加几十万平米的建筑,省府准备每年给你10亿到20亿的专项拨款,我还帮你到京城去争取一些,建筑周期5年,怎么样?”
    刘牧樵赶紧说:“谢谢周大了。”
    他没有太多的言辞,几个字,发自内心的感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