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全科医师-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邹医生手里的箱子打开了,里面有40根穿刺针,有几根,又细又长,亮光闪闪。
    院长按下一个开关,观摩室可以和手术室通话。
    “赵教授,介绍一下,这几根又长又细的穿刺针有什么特点?”
    赵一霖让给刘牧樵回答。
    “这是特制的脑干囊肿穿刺针,光滑度是纳米级,特殊工艺打造,对神经纤维的损害达到最低程度。”
    “这套设备应该很贵吧?”
    “成本价就是76万。”
    “喔。我们也要进一套。”
    邹医生在做准备。
    两个护士没什么事干,没有合作过,插不上手。
    隔壁的医生都认真地看着刘牧樵他们的准备工作,其中有两三个在暗暗下决心,他们也准备试试。
    科学之路就是这样,关键是有引路人,一条路别人走过,后面就会有更多的人跟上来。
    这也是整个神经内科,包括一部分神经外科的人都集聚在观摩室的原因,人家安泰医院都敢动脑干,我们为什么不能?
    “他们摈弃ct引导,到底有什么好处,我真的想不通。”神经外科的一个副教授发表观点。
    “他们说,通过影像学片子就够了,就没必要引导了,话是这么说,可是,他们就这么自信?这是盲穿,怎么可能只有0。5毫米的误差?”
    “有没有人会量,鬼知道到底误差有多少?”
    “不会是故弄玄虚吧?”
    “你们不要多猜测,等一会,你们一眼就应该辨别得出来。”院长说。
    也是的,都是行家,也都是高手,五个镜头下看他们穿刺,是不是故弄玄虚,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咦!怎么,是这个小哥?”
    院长发现洗手穿衣的是刘牧樵,赵一霖根本就没有动手的打算,那个中年医生也只是做准备而已。
    他按下按钮。
    “赵教授,请问你一个问题,不是你主刀吗?”
    赵一霖转过头,认真地说:“对的,我们这个团队一直是这样分工的。”
    “嗯。”
    院长不说话了。
    这个时候制止也已经来不及了,人家都已经上了。
    在五个镜头的监视下,刘牧樵开始穿刺了。
    他稳健地穿进了延髓,整个手臂,见不到丝毫的摆动,和机械手臂没有任何两样,穿刺针稳稳推进了3。5厘米。
    停了下来。
    套上特制的针管,回抽。
    褐色的液体了出来,大约5毫升。
    接着,退回了穿刺针。
    整个过程3分钟不到。
    观摩室里的人还在等待,他们没有反应过来,还紧紧盯着银屏上,在等下一步。
    怎么,这是?
    刘牧樵已经在病人后脑勺敷上了纱布,邹医生把用过的穿刺用品放进另一个隔断里。
    “怎么?这是……”
    “这……是做完了?问问。”。
    院长按下一个开关,问:“赵教授,你们这是……”
    赵一霖转过头说:“结束了。”


第204章 天哪
    赵一霖轻轻的一声“结束了”传到隔壁的观摩室,顿时鸦雀无声。
    这么高大上的手术,一直被学术界视为禁区的脑干穿刺,在短短的3分钟之内在一群土冒的人手里完成了!
    可以思议吗?
    这不是在玩笑吗?
    一个麦粒肿,眼科医生需要5分钟;一个阑尾炎,普外科医生也需要半小时;就说神经内科,一个腰穿,实习生都可以做的操作,熟练的主治医生也需要15分钟才能完成。
    而一个脑干穿刺,人家仅仅3分钟。
    在场的都是三院的专家,来观摩的,副教授以上的专家为主,少数的主治,更少的住院医生。
    进修生和实习生都被拒之门外,一是坐不下,二是他们看了也没价值,玩脑干穿刺,还轮不上他们,他们离脑干穿刺还有十万八千里。
    可是,正当专家们聚精会神想学一学手艺时,人家的手术已经结束了,并且有证据,他们已经成功了。
    几毫升褐色的液体不会是别的东西,只可能是囊肿液。
    血液是红色的,脑脊液是无色的,这个地方没有第三种液体,除非是囊肿内的液体。
    “你们真的完成了?”院长又问了一句很无聊的话。
    “结束了。成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刘牧樵在整理器械。
    患者被送走了。
    但观摩室的人并不愿意走,他们有很多的问题要问,其中关键是你们怎么穿得这样准。
    刘牧樵和赵一霖被请进了观摩室。
    邹医生磨磨蹭蹭躲在另一间房间处置室里,他在清洗用过的器械,而眼睛,始终是看着和他一起洗器械的护士。
    搭讪,
    这是必须的。
    “你们三院的护士都和你一样漂亮吗?”
    “是呀,都是经过挑选的,很严格,比空姐还严格,至少我们的考试就比空姐多,要过五关。”
    “五关?没听说过,只听说三关的。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面试三关。”
    “我们要过五关,另外两关分别是综合文化考试,包括数理化语文政治外语,最后一门是个人特长。”
    “喔噢!厉害,你个人特长是什么?”
    “扭秧歌。”
    “扭秧歌也行?”
    “当然行啊,只要是扭出了水平。”
    邹医生上下打量护士的身材。
    “嗯,不错,是好身材!可以称为魔鬼身材,我们医院,你这样的,一个也没有。”
    “是吗?你们医院应该很大呀。”
    “不大,比你们医院小。”
    “不可能吧?你们是专家,是做飞刀的,小医院怎么可能到我们医院来做手术?”
    邹医生又怕被鄙视,赶紧说:“做人呗,是该谦虚一些,对么?不过,我们医院真的没有你这样漂亮的护士。”
    “哪能呢?你就是会谦虚,我在我们医院最多也就是中等偏上,算不得最出众的。你们那个做穿刺的医生叫什么名字啊?”
    邹医生心里猛然像吃了一只苍蝇,难受至极。
    他装作没有听见。
    “你们一年的收入很高吧?”
    “我们做护士的,哪有什么高收入,买房子都难。”
    “你们这里房价这么高,买得起的人确实不多。你住医院分的房子?”
    “不,我买了一套房子,120平米的。只付了首付。200万。”
    “你父母给你的钱?”
    “我父母哪有钱?他们农村的,守着两亩地,一年就糊口。200万,我5年的工资,省吃俭用,还借了一点。”
    邹医生噎住了。
    他的心往下沉,还能说什么呢?
    撩妹,呵,得有资本啊。
    没颜值,得有钱啊。
    可人家,5年,200万。
    ……
    “赵教授,你们团队穿刺技术是怎么练出来的?”
    赵一霖被点名问,不得不认真回答,“怎么说呢?还是苦干加巧干吧。举个例子,有个叫吴迪的副教授,他为了练习穿刺,第一步,他躲在解剖室里,解剖了100个人脑。要做好穿刺,就必须完全掌握脑部每一个结构。”
    “嗯,有道理。吴迪今天没来?”
    “吴迪还不是我们团队的,他准备申请加入我们团队。”
    “喔噢!吴迪还不是你们团队的?那你们应该还有更严格、更先进的方法吧?”
    “呵呵,也不说先进,买猪大脑,我们倒是买了不少,还有两个没来的,他们为了练习穿刺,买猪脑子都买了一千多只了。”
    “喔噢!精神可嘉。听听,在座的,你们看看人家,谁有这种精神?”院长这句话是对他们自己人说的。
    “是的,是的,我们得加油。”
    “我想请问这位刘博士,你年纪还很小吧,怎么就读博士了?并且还练就了这么一手好穿刺手艺。”
    刘牧樵微微一笑。
    “苦干加巧干吧。”
    他只能敷衍。
    “你也解剖了大量的人脑和穿刺了大量的猪脑?”
    “这倒是没有。但我阅读核磁共振片和ct片有30万张,对人脑,有一个清晰的三维图像。”
    又是一阵惊叹声。
    “嚯!”
    “喔噢!”
    “麦购!”
    ……
    “30万张?”
    一个年轻人,就看了30万张核磁共振片和ct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太不敢想象了。
    “放射科的赵教授也可能只阅读了30万张吧?人家可是工作四十年了!”
    “刘博士,我刚才发现,你在做穿刺时,读片用了10分钟,你这就是为了构想一副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吗?”
    刘牧樵微微一笑,“对!非常对!这就是我穿刺的最关键一步。也因为这一点,我根本就不需要ct引导。我做帕金森病手术,我就是用taoshift法,几分钟就行。”
    突然,观摩室安静下来了。
    只有呼吸声。
    他们突然发现,这个少年高大得他们也只能仰视。
    因为,谁都知道,帕金森病手术,taoshift法是最古老的,最需要技术的一种术式,在国内,还没有一个人敢做。
    沉默好一会,黄主任咳了两声。
    “你真的用taoshift法治疗帕金森病?”
    “是呀。”
    “成功率高吗?”
    “到目前为止,成功率百分之一百。”
    ……
    又是一片沉寂。
    刘牧樵脸上都放光。
    这种沉寂,对他来说,太享受了。
    嘿嘿,这种感觉真的不赖。
    百分之一百,简直是开玩笑。就是用最先进的机械手操作,成功率也只有93,这还是最好的成绩。
    “你们做了多少例了?”
    问话的还是很严谨,用的是“你们”,他们始终认为,最大的boss是赵一霖。
    “34例。”
    “多久了?”
    “不到两个月吧。”
    ……
    “院长,你不觉得他们是一座金山吗?”黄主任在院长耳朵边悄悄说。。
    “嗯,别急,我还要看他一台手术。要是他真的会taoshift法,我花大价钱也要挖走他们几个。”
    “还看一台手术?帕金森病的?”


第205章 扫地僧
    院长在描画一盘大棋,眼前的三个怪物,他准备一网打尽。
    他先不做声,普外科有位老专家,78岁了,帕金森病,多次到一医院去求医,要求做手术,每次被拒绝了,理由就是他年龄太大,心脏装过支架。
    这位教授对手术的愿望非常迫切。
    作为一个名教授,一生的青春年华都贡献在手术室里,一天要站68个小时,有的时候,连续20小时也站过。
    现在老了,突然之间没台站了,因为得了帕金森,站立,行走,生活自理都很困难。
    对于他来说,精神上的打击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他想过死,也寻求过安乐死。
    安乐死不现实,允许安乐死的国家还太少。
    院长对赵一霖说:“我还有一个病人想请你们帮他治疗,帕金森的,不知道行不行?以我们医院的设备条件,能完成手术吗?”
    赵一霖犹豫了良久。
    答应,还是不答应?
    按照惯例,他是不会答应的,刘牧樵所有的手术都是皮院长请他做的,现在出门在外,答不答应呢?
    赵一霖朝刘牧樵看了一眼,这厮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假装镇定,看着墙壁微笑,不给自己一丝余光。
    “行。”
    猛然,赵一霖答应了。
    院长说:“我马上和肖主任谈话,手术就在这间手术室,行吗?”
    “行,不挪窝最好。”
    赵一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