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涧闲农-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爸爸他们还在游泳?”赵吉阳问。
“已经起来了。”
在古老的宅院,抄手游廊。
陈放拉着赵吉阳手,推开前院的东厢房。前院东厢房,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住人,窗户,门……都没有。
“来这边做什么?”赵吉阳疑惑的看着陈放。
良久,赵吉阳气呼呼的推开陈放。
陈放笑嘻嘻的,再将赵吉阳拥入怀抱。
时间不早了,陈爸和赵叔在大塘里游了两圈,回来冲了个澡,换上衣服,就开始准备今天的晚餐。
一条大花鲢,冷锅。
小杂鱼,处理起来麻烦。做一份杂鱼汤,一份油炸香辣,一份红烧黄辣丁。
油炸香辣,主要是白条。用高温油炸,炸到骨刺酥脆。再调制油辣子,香料等等翻炒。
油炸香辣,本来是要烘干的。陈放这里买了烤箱,调制好味道,放烤箱里继续烤一会儿。做出来的油炸香辣小杂鱼,这是陈放小时候最爱的零食。
“味道不错,别吃完了,给你妈带些回去。”赵郝帅看着女儿一条又一条,辣的直吸气,嘴巴还是不停,道。
“又麻又辣,好吃。”赵吉阳说。
陈爸开了一罐啤酒,吃着香辣鱼杂,喝上一口酒:“陈放。”
“嗯?”
“家里的酿酒坛子烂了两个。你在网上帮我买4个100升不锈钢大桶,再买4个50升的。”
“嗯。”陈放点点头。
“那么多,你喝得完么。”
“你不要?”陈爸说。
赵叔双手抱拳,笑道:“仗义。”
“酿梨子酒?”赵吉阳说。往年,他们家每年都酿梨子酒。以前不知道哪里来的梨子,现在是知道了。
“再过半个多月,外面的梨子就能酿酒了。往年酿的梨子酒不够喝,今年多酿一些。”
外面的大梨树,树上挂满了梨子。
一个品种的梨子酸的,不好吃。另一个品种的梨,特别甜,可是梨肉里面有颗粒感,不好吃。
不好吃,不等于没用。
陈放不知道的,他家的13颗老梨树,那是紧俏货。
这些都是老梨树,有近百年了。遇到丰产的年份,单颗能结一千多斤果子。正常情况在,等采摘果子的时间,一颗树上最少也有两百斤以上的梨子。
结千斤以上,也就几颗特别大的酸梨,产量特别高。
这里的梨,都九月份后开始采摘,全部用来酿酒。比如老瓦房,承包了其中7颗树的产量。剩下梨树也有农家乐过来采摘……
反倒是可口的枣子,不那么畅销。
吃过饭,赵叔和吉阳就要回去了。
陈爸一脸暧昧笑容,冲着陈放比划了个大拇指,笑着追上赵叔,坐他的车子回镇上。
看老爸高兴的劲儿,陈放一脸茫然,收拾了厨房,先进去空间喂鱼。
空间的孵化网箱,里面爬鮡全部孵化了出来。一半已经开口,另一半,还没吸收完卵黄囊。
外面的鱼苗池。
鱼苗池里都是混杂鱼苗。细鳞鱼长势最快,长度有六七毫米了,是爬鮡的一倍长度。
这些细鳞鱼,在水里就不停息,一直在游动。
细鳞鱼长得快,除了对卤虫感兴趣,还对细小的爬鮡也感兴趣。
陈放用抄网了好几条被噎死的细鳞鱼。这些细鳞鱼咬了爬鮡的尾巴,被噎死。真是……
细鳞鱼初期的成长优势明显,又特别凶悍。就很郁闷,得分鱼苗了。
继续混养,等细鳞鱼再长大一些,里面的鱼得死掉大半。
第九十四章 养鱼大户
陈放给张晨打了个电话,让他过来帮忙。就回家拿了鱼苗网箱……
鱼苗网箱可以作为拉网使用。
等张晨过来,两人在鱼苗池里拉了几网,将爬鮡和别的鱼苗区分开来。
细鳞鱼喜欢游动,属于中上层鱼。而爬鮡是底层地,不喜欢游动。将鱼苗区分开,挺容易的。
分出来的鱼苗直接丢大塘里养。鱼苗池里只保留爬鮡……
将鱼苗分出来,天已经黑了。
陈放脱掉衣服裤子,跳大塘里:“下来游一圈。”
“里面的水多深哦?”张晨问。
“两米左右深度。”陈放说。
张晨也脱掉衣裤、裤子,从石梯那里慢慢下来:“山里的水,好冰。”
“冰才过瘾。”陈放刚说道,路的那边,‘咕咚’一声。是什么东西跳了下来……
小白,那家伙游的飞快,直奔陈放过来。
张晨也会游泳,但是不敢下深水,就在边上活动。
陈放抱住小白,挠了挠它的下巴,看向张晨:“你找时间将鱼塘清理出来,我给你一些细鳞鱼的鱼苗。”
“嗯。细鳞鱼饲料喂什么?”
“我现在喂的卤虫和红虫。”爬鮡还太小,主要吃卤虫,也能吃红虫了。
细鳞鱼,主要吃红虫。
“细鳞鱼是肉食鱼,等再养大一些,用鲟鱼饲料应该可以。要不然等我这边的鱼苗养大一些,再给你。”
“也行。”张晨家有两口鱼塘。一口在竹林,一个小塘子。另一个在大水沟那边,是个接近1亩的鱼塘。
“能不能在大塘里养?”
“我也是第一次养……你可以在大塘里装个网箱,先养着试一试。在网箱里面可以养活,那么在大塘里也能养活。”陈放估计,在大塘里的,应该不怎么好养。
在水里泡了一会儿。
陈放拉着张晨去了小院,拿出香辣小鱼干,啤酒,和张晨两个整了起来。
昨晚喝了好几瓶啤酒,晚上睡得沉。醒来,第二天早上八点过来了。
酒喝太多了,醒来的陈放,脑袋有些沉。洗脸,刷牙,喂鱼……
正在喂塘里的鱼,三叔汽车三轮车,带着一大群人过来了。十几人,打枣子的。
房后颗大枣树,11颗,和外面梨树一样的树龄。
树上挂满了枣子。
有人撑起竹竿,打枣。下面是摊开雨布,接打落的枣子。
竹竿轻轻拍打枣树枝条,枣子就和下雨一样,哗哗落在雨布上面。不一会儿,就打了几编织袋。
这里的枣子很甜。
但因为当地的气候,树上枣子没法自然的风干。只能吃青枣……
或者,拿回去自己晒干。
每年的这个时候,陈爸都会让三叔带人来打枣子。打下来的枣子,只要过来的人,都能分几十斤。然后还会给村里的长辈们送些过去……
之后剩下的,才会拿到镇上卖。
11颗大枣树,每年都能打几千斤枣子。拿到镇上卖的便宜,十块钱3斤,乃至十块钱4斤。便宜得很……
树上枣子一上午就打完了。
小白在外面瞅着,时不时嘤嘤叫唤。枣子甜,它可喜欢吃了。看到大家打枣子,把它急的,想冲上去咬人的模样……
这小家伙,陈放狠狠捏了捏它的脸。小家伙是眼睛大嘴巴小……
这是一句土话方言,形容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饭量,或者不知道自己的能耐。经常弄摆一堆东西,吃不完,或者做不完。
树上枣子没打干净的,就留下的那么一些,小白就吃不完。
……
下午。
陈放请人过来帮忙收拾房子。
老宅有四个厢房。除了陈放住的一个,剩下三个,陈放准备全部收拾出来。
一个厢房留给钓鱼佬休息之用。另一个,也装修出来,作为客房。剩下一个,就收拾出来,安装好门窗等等,不摆放家具了。
请了张晨的二伯和三伯过来帮忙,再加上张晨爸爸,张晨也经常过来帮忙,安装门窗,吊顶,粉刷墙壁等等。
张晨从陈放这边拿了一个大网箱过来,放大塘里,在网箱养了几十条细鳞。养了五天,全军覆没。
正院,西厢房。
陈放和张晨刮仿瓷,聊到:“养大塘里的细鳞鱼全死了。应该是水温和水质的原因,大塘里的水质不好,水温昼夜变化大。而养在竹林活鱼小塘里的,全部活着。”
“你那个小塘就几十平米,没搞头。考虑扩建一下,扩建到1亩面积,问题应该不大。”陈放说:“我这边也要扩建了,到时候请挖掘机过来一起弄。”
“嗯。”
“细鳞鱼可以养啊?”二伯和三伯在外面,用砂纸磨砂屋檐墙壁,听他们聊着细鳞鱼,问道。
“我们还在摸索。就现在的情况,细鳞鱼可以养,但对水质、水温有要求。”陈放说。
“你这边的细鳞鱼,鱼苗还多么?”三伯说。
“您也想细鳞鱼?”陈放拿出烟,给二伯、三伯他们递了一根。
“想试试,就是鱼苗。”
“我这边可以提供一些鱼苗,大概有六七亩的鱼苗。但细鳞鱼的场地……”
“场地好弄。张晨家对面山谷里面的秧田,等打完了谷子,我们找挖掘机过去,将秧田挖成鱼塘。现在种谷子赚不到钱了,不如开成鱼塘。”三伯说着。
二伯又道:“即便养不成细鳞鱼,我们也准备开成鱼塘,养草鱼、花鲢之类的。”
“行,等你们的鱼塘建起来,我给你们送些鱼苗。现在,养云山细鳞的就我们几家,将来如果养大了,卖多少钱1斤,我们可要统一价钱哈。可如果没养起来,你们也不能怪我。”
“这是自然……”
“晓得的。”二伯和三伯笑着道。
能养起来最好。养不起来,也无所谓。
先试试……
陈放也不会送他们太多鱼苗,只是尝试着养来看看。就算是陈放,大塘里的细鳞鱼,也会搭配其它鱼一起养。
这段时间陈放又从空间里移了一些爬鮡苗出来。
外面的爬鮡苗,已经养二十多天了。养在外面的爬鮡,没有明显减少。
这是个值得期待的现象。
可爬鮡苗的存活率高,那么以后,养殖场地就是个大问题。
陈放有两个打算。
一,在小竹沟建很多条拦水坝,拦水坝建起来,便形成一个个活水鱼塘。这是最经济实惠的办法。10——20万的预算。
二,整理小竹沟,在小竹沟边缘建一个个活水鱼塘。长度1公里的小竹沟,好好规划一下,能开辟二三十亩鱼塘。但要规划好,得花很多钱。而一旦规划完成,陈放立马就是养鱼大户。
第九十五章 城里的茶铺子
吃过晚饭。
“钓鱼不?”张晨问道。
“我马上去城里。”陈放说:“今晚就不去了。”
“哦,那我先回去了。”
张晨,三叔他们全都走了。陈放收拾了厨房,先去喂了鱼,再回来洗个澡,开车出发。
这个星期忙着装修房子。三个厢房,算起来,也就是三套房子了。
室内装修,室外修整。估计还得再忙一周……
人,不能总是闲着。
说到底,陈放还是不太能闲下来。不过现在的生活,比在上海的时候,轻松悠闲太多了。
这几天,白天弄房子。
傍晚,就出去钓鱼。
陈放他们开辟的葫芦湾钓点,知道那里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人过去钓鱼。
每天都是傍晚喂了鱼,然后带着鱼竿出去钓几个小时。
张晨,张晨爸爸,连二伯和三伯,都跑过去开辟了钓点。葫芦湾的晚上,灯火通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