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涧闲农-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条河,很宽。云溪镇这边的宽度有二三十米,甚至更宽。因为有拦水坝,冬季的时候,平均水深也接近1米。
夏季经常暴雨,涨水。
听老人们说,以前的云溪镇经常被大水淹没,最严重的时候还会冲毁房屋。所以云溪古镇,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现在的古镇,都是建国之后才建设的。而最老的古镇,并没有保留下来。
建国后,云溪河得到了治理。主河流建设众多拦水坝……
从云溪镇到红岗山,沿着河流四五公里,就建了5条拦水坝。不仅主河有拦水坝,云溪河还有几条比较大的支流,也建了拦水坝。有些支流只在夏天有水,冬季断流的。
云山夏季多雨,七八月份,平均每周一场大暴雨。至于大雨,经常有。
云山有渔民,主要鱼鹰捕鱼。而现在,保留鱼鹰捕鱼传统的,也就两三户老人家。
沿着河岸的乡村公路,前往红岗山。
红岗山下是红岗村,云山最偏僻的村子之一。
陈爸和吉阳爸爸承包的土地就在红岗山,并不在外围,而是在大山深入。距离红岗村有人居住的地方,大概2公里。
红岗水坝,水坝上有人在搬筝了。
陈放将车子停在了路边,收拾东西到水坝下面清理出一块场地。
搬筝要选在回水湾。
今天的水太大,水已经漫过了水坝。要在下游选个回水湾,挺费力气。
陈放只能选择一个不是那么好的地方,清理了边上的小灌木,杂草,和张晨两个将搬网架起来。
水流轰隆……
架好网,将搬网放下去。陈放和了些万能窝料丢渔网里面,也不知道能不能起作用。
“来鱼哦。”张晨大喊了一声。
“来鱼。”陈放撒下饵料,也大笑着喊道。
他们选在的是回水湾,在拦水坝右边。而拦水坝的出水口,在最左边……
拦水坝下面都有一溜深水坑。
陈放他们已经下到水了。在边缘,水很浅,也就淹没到脚踝那里。
赵吉阳和张瑶将躺椅搬了下来,三张躺椅,还有凳子,鱼护、抄网等等工具。
“在这里,能搬到鱼么?”赵吉阳喊道。
“看不起谁呢。”
陈放在这里下网,肯定确定水里有鱼,数量虽然不多,但有陈放想抓的鱼。
来河里,陈放就想弄些红腹鱼,一种河里的小鱼,肚皮有一溜红色,长得像网上说的‘溪石斑’。红腹很少,通常要用鱼排才能抓到很多。或者用钓的……要不然,就用锤子、石头砸。
红腹鱼喜欢藏在石头缝隙里,用大锤子,大石头砸河里的石头,躲在石头缝隙里的鱼,直接就给砸晕了。但那是体力活,忙活大半天,也抓不到多少。
用搬筝网搬红腹鱼,不靠谱,几乎搬不到。陈放最想过来弄些黄辣丁,河里的黄辣丁那才叫鲜美。
空间细鳞鱼很美味,可是多吃几次,也会腻。
不同品种的鱼,有着各自不同的鲜美。味道不一样。
清澈河水里的黄辣丁,味道也是一绝。
赵吉阳和张瑶将椅子摊开了,就放在水里。将抄网也支棱了起来……
渔网里有饵料,没一会儿,就有鱼群游了过来,一群白条。
等鱼群全部游进来,陈放赶紧将渔网拉起来:“上鱼了。快,抄网。”
张瑶将抄网递给张晨。这一网,弄了十几条白条,活蹦乱跳的。张晨笑着将白条放进鱼护里:“漂亮的白条,拿回去做香辣。”
“多搞一点。”陈放说着拿出手机,拍了张他们搬鱼的照片给周柏发了过去:“涨水了,过来弄河鲜。”
一会儿,周柏打来视频电话:“出去搬鱼,竟然都不叫我,太不是兄弟了。晨晨也在啊。”
“二哥。”张晨笑着打了个招呼:“快点过来吃鱼了。”
“都弄了些什么鱼?”
“我们刚来,搬了第一网,弄到十几条白条。”
“白条有什么好吃的,杂鱼。”周柏羡慕,吃不到葡萄,开始说葡萄酸。
“香辣干锅白条超级好吃。先用油炸,炸到骨头酥脆,再做香辣干锅……这出来的鱼,外面酥,里面嫩。香辣而且入味……”
“别馋我了。多弄些鱼给我留着,我过几天来找你们耍。”周柏吼道。
“啥时候过来?”张晨问。
“过几天,得将公司的事情安排清楚。咱可是老板,和你们不一样,不能说走就走。”
陈放翻了个白眼:“就你那个破公司,赚的,还没你从家里要的钱多。不开也罢。还不如将店铺租出去……”
“会不会说话,会不会。我的公司虽然没有赚钱,但我的店铺升值得厉害。”周柏一脸的鄙视:“当年喊你和我一起投资店铺,你不肯……”
陈放无语道:“滚你的蛋,自己玩儿去。挂了……”投资店铺,也得有那资本才行。
“别啊,开着视频,我看你们搬鱼。在办公室挺无聊的……”
周柏开的那个西点连锁店,刚开始开了17家店。开着,开着,就开不下去了,然后将店铺转让了出去,赚到第一桶金。
真就是……炒蛋。
周柏的店铺保留了三家店,用第一桶金,再从银行贷了款,将三家店铺给盘了下来。
周柏开店确实没赚到什么钱。要不是他家里支持,那家伙,店铺早就开不下去了。
过一会儿,陈放用念力观察一下搬网,又进鱼了,赶紧拉起来,一条小土鲶,收了收了。
小土鲶,长尾巴,黄色。
黄色土鲶味道也是极好,和黄辣丁差不多。
正常的搬筝,一两分钟提一次网,有鱼没鱼,全看运气。
陈放却可以观察到有没有进网,不至于多浪费气力。但这样搬鱼,少了很多乐趣,渐渐的,陈放就不用念力了。
第九十一章 下鱼排
不用念力,几分钟抬一次网。
并不是每次抬网都有收获,可只要有收获,便让人兴奋。
“刚才明明看到水底有黄辣丁,这都搬快一个小时了,一条黄辣丁没有抓到。”陈放又搬了一网,里面几条泥鳅。
张晨拿起抄手,快速将泥鳅捞了出来,放水桶里养。
先前已经搬到十几条泥鳅了。
这次搬到的三条泥鳅,和常见泥鳅不一样,尖嘴,身上有花纹。
“这是什么泥鳅?”赵吉阳看着那几条漂亮的泥鳅,问道。
“花泥鳅。学名好像叫沙鳅……”陈放道:“这种泥鳅比普通泥鳅好吃,通常在深山小溪沟里才能找到。”
今天也就是涨大水了。要不然,这种泥鳅很难看到。
“小三,给我看看那几条花泥鳅。”周柏说。
张晨将镜头凑进了一些,笑着说:“是不是想养这几条泥鳅?”
“嗯。帮我养起来,别吃了哈,我过几天去你们那儿玩,将这些花泥鳅带回去上海。”周柏说。
张晨说道:“二哥,手机快没有电了。”
“嗯,搞到稀有鱼,好养的,就帮我留着哈。”
“行。”
张晨将电话过来。
陈放接过手机,手机壳都发烫了。
周柏家里有个超大鱼缸,占了整面墙。鱼缸分出好些隔箱,里面有海鲜,也有观赏鱼。
陈放以前在上海,最喜欢去周柏家蹭海鲜吃。他家里常备生蚝、花甲之类……
“二哥哪天过来?”张晨问。
“我咋知道。他那个人,想一出是一出的,说不定过两天,就不想过来了。”陈放耸耸肩。
张晨嘿嘿笑着:“让我来搬几网。”
“给。”陈放将拉绳给了张晨,过去躺椅上坐下,拿出冰在河里的可乐,喝了一大口:“晨晨,要不要可乐?”
“待会儿喝。”
赵吉阳和张瑶坐陈放旁边。
俩女生,脱掉了鞋子,赤足,拍打着水。
下游的水很大。
这里是上游了,看着水势凶猛,实际上在平缓区,水深不过半米。就是水流,有些急。
陈放看了看水坑下面的拦河石坝:“这边可以下鱼。要不,咱们将鱼排架起来。”
“现在的水好急。”张晨看到了拦河石坝,搬了一网,说:“也行。”
这一网,张晨搬了只螃蟹起来。
河坝,水泥坝。
拦河石坝,用石头堆砌的坝子,用来抓鱼的。
下面有现成的石坝子。
“河里的水好急,会不会有危险。”赵吉阳说。
“没事。那边的水很浅……”
学生时代的陈放,经常带着张晨来这条河抓螃蟹,对这边的地形也算熟悉。不过那是很久以前了……
张晨将搬网给了张瑶,让她试试能不能将搬网抬起来,她试了一下,虽然有些吃力,但问题不大。
陈放和张晨过去试水深了,两人手拉着手,小心翼翼淌水过去。
水流急,但是在拦水石坝的下面,水还没有淹过膝盖。而且上面有石坝,水流冲力也不是特别大。
石坝是斜的。靠公路的这边,水很浅。对面,水就要深一些,淹过了膝盖。而且这个石头堆砌的坝子,看着是很久没有在这里下鱼了。
涨水放鱼排,平时放篾笼。
篾笼,类似地笼,形似拉长的灯笼。一头大口,可以进鱼。
有的地方叫篾笼,也有地方叫罩笼。红岩山这边就叫罩笼,而在大竹村那边,叫篾笼。
没有涨水的时候,将篾笼放在石坝水口。进水口朝下,专门抓逆流的鱼。
有这么一句话,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随波逐流。
大竹村那边靠近水库,除了小竹沟,还有挺多小山沟,用篾笼捕鱼,能抓到不少稀罕货。
现在用篾笼的已经很少了。
这条拦水石头坝子,也很久没有加固。
陈放和张晨来试探水深,水流。还行,这边毕竟是最上游了,不像云溪镇那边洪水滚滚。
河面宽度有十几米。冬季的时候,也就两三米宽度有水,今天涨水,整条河流都有水。
试了深浅,陈放和张晨回去岸上,将鱼排、钢管等等工具抬了过来。
张晨这个鱼排是张瑶家的,宽度三米,长度四米多。用的是硬竹……
先用石头堆砌好放鱼排的框架,然后将钢管捆绑鱼排上,鱼排入水,再用石头压住两边。
现在水流很大的。陈放他们废了大力气,忙活了半个多小时,这才架好鱼排。
“现在的水太大了。”张晨大声说道:“修先一下坝子,不要把水堵完了。鱼排受不住冲击……”
“晓得。”陈放搬石头将大缺口堵住就行。
就这一会儿,鱼排已经进鱼了。
一条巴掌大的鲤鱼,几条小鲫鱼,还有几条大泥鳅。
赵吉阳和张瑶弄搬网,也抓到一些鱼。在河岸上面,也有好几人在围观她们了。
“陈放,快过来,抓到一条大花鲢。”赵吉阳喊道。
陈放踩着水跑了过去。
一条估摸着7斤左右的花鲢,赵吉阳激动的不行。这次是她在拉网,张瑶用抄网。
两人配合的极差,主要是赵吉阳控制不住搬网……
陈放过去接住搬网,稳定住。张瑶这才将大花鲢捞上来。
“野生花鲢?”赵吉阳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