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全能代课老师-第4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媛媛摸着他的头发笑着说。
  “你没听说过父女连心吗?”
  “你怎么知道就是闺女呢?”
  “直觉,来自老父亲的直觉!”
  “我可不想给你生个女儿,你的老父亲观念太重了,小雅被你逼得都跑桂州去了。”
  “那是她自愿的,我又没逼着她去!”
  “都是你的理,以后看小雅还跟你亲不?”
  “再亲不亲也是我妹子,她还能上了天不成?”
  “所以我还是生儿子吧,省得长大了你再发神经,说不定直接跑非洲去了,我去哪找孩子去?”
  孙媛媛嗔怪的说道,将他的头发调皮的弄成了鸡窝。
  “我觉得会是个女儿,跟你一样漂亮的闺女!”
  杨正东直接将话题转到一边去了。
  这事情完全说不清楚。
  。。。。。。。。。。。。。。。。。。。。。。
  时间的齿轮将岁月碾压的支离破碎。
  但人类的发展,任何时候都不会停滞。
  转眼间,杨正东就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梦溪村还是那个宁静的小山村,但俨然已经成为国内的一个经济中心区。
  平安乡在以梦溪村为基点,已经发展成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临川的发展更是大,各种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早已成为冀南地区的新兴城市。
  杨正东与老支书坐在梦曦湖边上,一人屁股下面坐着一个马扎。
  此时的梦溪村已经不太好找砖头了。
  老支书身形瘦削,早已看不出而十年前的健壮。
  将满头的白发都剃掉了,显得倒是蛮精神的。
  早些年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就去见了杨青云。
  如今已经将烟给戒掉了。
  不经意间还能看到被烟草熏得发黄的指甲,残留着曾经的记忆。
  支书也早就不做了,王恩奎现在是梦溪村的新支书。
  年龄也快六十了,跟当初的老支书差不了多少。
  杨正东的头发也有些花白,两人坐在一起看着梦曦湖的粼粼波光。
  “我都没想到我能活到这个岁数,真是托了你的福啊!”
  老支书昏黄的眼睛,但却有神的看着梦曦湖感慨的说道。
  声音还算洪亮,不过年龄毕竟大了。
  没有以往的中气了!
  手臂也再也不像那时候,一巴掌能拍的桌子跳三跳。
  如今只剩下虬起的青筋和看得到骨头的皮肤。
  “七爷爷,以后还会更好呢,您都会看到的!”
  杨正东连忙笑着安慰道。
  其实他也知道,老支书的时间不多了。
  人到七十古来稀,现在老支书都九十岁了。
  他就算再大的本事,也不能逆转了生老病死的规律。
  “你就别光捡好听的说了,我这岁数已经是高寿了,就是现在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村里那些老家伙,一个接一个的都走了,这岁数的也就剩我跟孙老九了。不过没什么好遗憾的,每次看到这村子,做梦都想笑两声,谁想过能过上这种好日子啊,唯一可惜的,就是青云没福气看到!”
  老支书看着远处苍翠的青山,还有成片的果园。
  村北都是一栋栋的小别墅,远处则是学校和生活区。
  哪还有最初那个小穷村子的模样,如果说是小城市也能说得过去。
  只不过梦溪村一直强调保持生态,以文化旅游和科研为重点,最高的楼就是学校的楼了。
  像一山之隔的高家庄,还有不远处的大王庄、小王庄和霍家寨,现在都弄得跟城市一样,都有很多的高楼,虽然没有电视上那些摩天大楼高,也都是十几层的建筑。
  如今村里人人都开得起小轿车,住的上大别墅,放在几十年前谁敢想。
  “我相信爷爷看得见!”
  杨正东也忍不住露出怀念的神色。
  看着梦曦湖喃喃的说道。
  “这辈子,我不亏了!”
  老支书没再说别的,而是笑了起来。
  “咱们以后还会更好的!”
  “那就看你的了,我是没啥指望了,这日子我就很满意!”
  老支书颤颤巍巍的从马扎上站起来,拄着一根精致的拐棍。
  笑着转身向湖边的别墅走去,他还要趁这功夫跟李东信下个象棋去。
  这些老头儿没事的时候,都是聚在一起下象棋斗嘴,享受难得的老年时光。
  杨正东笑了笑,将马扎收了起来,也是提在手里向学校走去。
  他还没到退休的时候,很多事情还要去管的。
  杨改芝年龄大了,茱莉亚和马清远各接手了一部分产业管理,但拿主意很多时候就要他了。
  到了会议室之后,杨正东看着一个个熟面孔,经过岁月磨搓也早已不见了青春的模样。
  还真是有点怀念当初,大家都是意气风发,敢为天下不敢为之事。
  “楚一,你这又是从哪回来的?”
  杨正东看着钱楚一笑着问道。
  “还能从哪,给杨老板打天下,还不是需要去哪就去哪?就差上天没去过了!”
  钱楚一坐在会议桌上,跟他开起了玩笑。
  “那回头我问问航天部,让你做个飞船上去看看!”
  杨正东也开起了玩笑。
  “别了,我这年纪上去估计就回不来了!”
  “我的年龄小,让我上去看看吧!”
  钱多多还是这么活跃,赶忙接话说道。
  “行!回头等推出宇宙七日游计划,就给你们都报个名!”
  杨正东磕巴都没打的答应下来。
  大家笑闹一阵,就开始了开会。
  如今的希望学校和兴华教育,已经成为华夏最大的教育组织。
  也是全蓝星最大的教育组织,遍布在蓝星的各个角落。
  国内的希望学校已经超过2000家,北到漠北高原、南到南海群岛、西到边疆西陲,凡是原来的贫困地区,都有希望学校的旗帜在飘扬。
  二十多年间,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数以亿计。
  更是分布在国内各行各业之中。
  海外的希望学校与孔子学院,同样成效不菲。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以引入希望工程为荣,以汉文化为荣。
  有学校作为纽带,更是带动了全世界的华夏文化圈形成。
  就算走在非洲的街道上,都有当地人用流利的华夏官话跟你聊上几句。
  原本的华人国家,自然就更不用说了,看华夏的新增版图就知道了。
  这些都是杨正东的文化输出带来的效果,全蓝星逾万家希望学校的分校,上千所孔子学院、上千所的职业学校,无数蓝星人类从学校走出,然后进入到遍布全世界的行业之中,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不过这次会议,杨正东要讨论的不是继续扩大规模。
  而是另外的一件事,需要所有的高层介入敲定。
  “大家都知道今天讨论的议题是什么了吧?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杨正东看着这些一起打天下的功臣,笑着向他们问道。
  “校长,真的要这么做吗?老师们恐怕会有意见!”
  “我觉得这件事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输出老师就够了,干嘛把学校也送人?”


第524章 盛世已经到来
  杨正东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管理层反对。
  当然也知道大家反对的主要原因,就是多年来对学校有感情了。
  做比较大的调整一时间感情接受不了。
  “大家先不要着急,我知道大家对学校都有很深的感情,一时间接受不了也能理解。做出这个决定,也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希望学校建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有学可上,平等的接收义务阶段的素质教育。如今国家强大了,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的好,许多原本的贫困地区也变成富裕的地区,起码小康生活是没问题了。”
  杨正东深吸了一口气,“我的心愿也算是实现了,国家如今也有能力让这些地区的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将咱们的学校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之中,所以我才决定,将部分地区的希望学校无偿交给国家,由国家统一管理,施行统一的教学标准。”
  “当然咱们的老师还是学校的老师,福利待遇也不会发生变化,等于是从希望学校这所私立教育机构转为公立的在职教师,享受国家各项的在职教师福利,也算是给所有老师一个交待吧。”
  杨正东说完,也是心中有些难过。
  毕竟希望学校,是他一点一点的做起来的。
  现在分批交付国家,说实话他还真有些不舍得。
  但是这是大趋势,国家现在富强了,经济也能够支撑得住全国的教育标准化,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件好事。
  “咱们现如今也是按照标准教学的啊?同时义务教育实施的也很深入,跟公立学校有什么区别呢?交给国家我真的是舍不得,学校都是大家一点一点做起来的啊!”
  王志是管理标准教学的,属于最早一批从南方加入希望学校的老师。
  大家都在沉默的时候,他最先痛苦的说道。
  “就是啊校长!咱们帮助国家培养了多少老师?后面这些年,基本上咱们希望学校的老师培训出来,都已经交给国家然后分配到各个学校去了,现在连学校都要交出去,我想不通!”
  孙彦辰作为教师招聘和培养的负责人,眼泪都快下来了。
  这些年从他手中培养出来的优秀年轻教师,起码有几万人,除了进入希望学校之外,大多数都由国家分配进入国内的各公立学校。
  等于是帮着国家做了一个老师的继续培养基地,这些年轻的老师从学校出来,第一站就是在希望学校进行相关的培训和锻炼,教学标准和价值观教育都是从希望学校统一学习的。
  然后这些年轻的优秀老师,也是无偿的交给了国家。
  让他们进入到全国各个需要的地方担任老师。
  这些年,孙彦辰将很多年轻老师看做子女,一批批的培育出来再将他们送出去。
  心里不难受那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将学校也要无偿的赠予国家了。
  他是从内心舍不得,也不想出现这样的情况。
  “校长,我们也是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原来都是这种模式,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呢?咱给国家好好说说,就让咱们希望学校保留吧!这是大家的根,也是大家这么多年的回忆!”
  方然如今已经是希望学校的副校长了,主管整体教学工作,她也忍不住帮着大家问道。
  本来看到杨正东的会议通知,她还没觉得怎么样。
  但是事到临头,她不停地响起当初在西疆的岁月。
  那些孩子们纯真又淳朴的笑脸,还有那一声声的老师。
  希望这两个字已经深入骨髓,成为贴在身上的标签了。
  “方然,你怎么也不理解校长的苦心!”
  钱楚一坐在对面,看着方然不高兴的说道。
  他当然也是不舍,但更理解杨正东的良苦用心,也知道这是他的本心。
  如今国家蒸蒸日上,说句不客气的话,已经实现了民族的快速复兴。
  各行各业都是繁荣发展,文化教育方面更是百花齐放。
  国民对于文化认同感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早就不是一句口号。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经历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
  如今的华夏的教育,可以说是全世界的标杆,华夏文化也得到全世界的认同。
  国家对于教育的支持力度空前,这其中希望学校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