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国风百艺系统-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不得那路崎岖忙催战马……”

    “行来在歧路口路现双岔——”

    尚派的名段《双阳公主》,是当年尚小云先生亲自将《珍珠烈火旗》整理出来的,算是尚派的看家活了。

    梅,尚的传人都来了,那么接下来,灯光落在了林桐另一侧的那名女演员的身上。

    灯光一亮,不少观众都忍不住叫了声好。

    原来,这位正是程派的名家之一,有着“灯神”之称的张灯老师。

    张灯老师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没有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了,一直在家里研究新戏。

    这一次听说春晚要唱《同光十三绝》,张灯的心里也是有些激动,想要这个名额。

    但是,程派可以说是四大名旦里最为奇特的一个流派了。

    梅派在梅葆玖先生活着的时候,执京剧之牛耳久矣,如今李正素作为掌门人,把梅派打理的也是繁荣昌盛。

    尚派如今可以说是名声惨淡,有人曾经用全真教来相容尚派。

    尚小云先生如同王重阳一般,声名显赫,威震武林。

    到了他的下一代,全真七子,虽然水平各有高低,但是名声也算不俗。

    然后在一代,就没有了。

    主要还是因为尚小云先生实在是太厉害了,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他的唱腔和身段的要求太高,现在的演员很少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学习尚派的演员是越来越少了。

    荀派则是因为出了一个孙玉敏老师,将整个荀派都给捏在了一起。

    有这么一句话,荀派的团结都在于孙玉敏。

    而接下来的一句话,程派的内乱始于李世姬。

    这种说法,有人赞同,当然反对的人也不少。

    不过,程派的乱是京剧界公认的事情,没有那个流派会像程派这样,门内的人很多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

    其实说起这内乱来,自然要从根上说起。

    程砚秋先生,是京剧界不折不扣的艺术家,而且程砚秋有一个规矩,就是从来不收女徒弟,因为他恐怕外人会传言他和女徒弟之间的绯闻。

    程砚秋先生是旗人,非常的传统,对待京剧艺术更是非常的严谨。

    李世姬和新燕秋当时都是酷爱程派艺术,但是由于程砚秋先生不收女弟子,两人只能无可奈何的自称是程砚秋先生的私淑传人。

    所谓私淑传人,就是敬仰某一个人的学问,虽然没有得到他本人的亲自传授,而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自称为私淑弟子。

    而李世姬则是作为程砚秋的干女儿,得到了一些程砚秋的指点。

    而新燕秋不但偷学程派,还策反了程先生的班底,这让程先生对她心存芥蒂。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先生与新燕秋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甚至还曾经亲自指点新燕秋。

    新燕秋对程先生也是极其敬重和愧疚,一心想要报答程门。

    而程砚秋先生的突然离世,也让李世姬和新燕秋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而程砚秋先生离世之后,程派的内乱变一发不可收拾了。

    李世姬作为程砚秋的干女儿,想要来执程派牛耳。

    而新燕秋由于偷医,则受到了李世姬的仇视,坚决驱除新燕秋,而且拒绝与其他人同台参加纪程活动,最后还是在程夫人果素瑛的出面下,才压住了李世姬,并将新燕秋收入程门。

    李世姬扛起程派大旗后,对程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良,这引起了王吟秋、赵荣琛这样的程派亲传弟子的不满,因此互相间的隔阂矛盾也愈加激烈。

    而“灯神”张灯的师父,正是赵荣琛先生。

    总而言之,程派内部的派系之争,可谓是渊源已久,外人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次张灯为了这个名额,可是花了不少的心思,搭进去的人情也是让她颇为心疼。

    但是,能够站在这里,成为程派的代表人物,她的心愿就算是达成了。

    “听薛良一语来相告……”

    “满腹骄矜顿雪消……”

    “人情冷暖非天造……”

    “谁能移动它半分毫……”

    “我正不足她正少……”

    “她为饥寒我为娇……”

    “分我一只珊瑚宝……”

    “安她半世凤凰巢……”

    “忙把梅香低声叫——”

    “莫把姓名信口晓——”

    不得不说,程派的唱腔真的是独有一番风味,几乎和其他任何流派的旦角唱法都大相径庭。

    这也是程砚秋先生伟大的地方。

    不过,这也是程派的戏迷两极化严重的原因。

    喜欢程派的,把它当成京剧界旦角第一来捧。

    不喜欢程派的,简直连听一耳朵都觉得难受。

    不过,“灯神”今天算是露脸了,不光是唱的好,这个扮相也是非常的艳丽,让台下的观众们连声的叫好不断。

    接下来,自然就是四大名旦中的荀派了。

    荀派可不像是尚派,荀慧生先生一生收徒甚多,作为四大名旦中花旦的代表,荀派的艺术跟其他三派也没有什么冲突,相安无事。

    这一次,程派和尚派选出的都是中坚力量,而梅派则是选择了林桐这样的年轻演员,到了荀派,本来有不少中年演员想要这个名额,但是最后孙玉敏先生大手一挥,选择了一位三十多岁的演员上台该。

    张嘉春,虽然才三十多岁,但是已经算是荀派的后起之秀了,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京剧院二团花旦演员,华夏首届艺术硕士,第五届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

    和林桐一样,张嘉春也是毕业于华夏戏曲学院,不过她比林桐要高上十多届了。

    由于这个张嘉春也不是孙玉敏的徒弟,所以,大家对这个选择也并没有异议。

    说到荀派,张嘉春自然要在春晚的舞台上表演最能够代表荀派的作品了。

    《红娘》!

    一提到了红娘这个名字,只要听过京剧的,直接就会把这个角色和荀派挂上钩。

    因为荀慧生先生为红娘这个角色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

    就像是马连良先生饰演《甘露寺》中的乔玄一样,荀慧生将红娘这个角色,变成了这出戏的主角。

    看着张嘉春长长的水袖不住的抖动,手中的棋盘一晃一晃的,一开口,就是娇俏的声音。

    “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

    “我步步行来你步步爬……”

    “放大胆忍气吞声休害怕……”

    “跟随我小红娘你就能见着她……”

    “可算的是一段风流佳话……”

    “听号令且莫要惊动了她——”

    荀派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浪”!

    这个浪跟大家心中想的那个浪还真不一样。

    由于荀派大多扮演的都是还没有嫁人的小姐或者丫鬟,所以性格比较出挑。

    刚才的三位,作为青衣演员,比较的稳重,展现了深厚的唱功,而没有太多的身段展示。

    但是到了荀派这里,只见张嘉春一边唱着,一边舞动着,几乎没有一刻停止的。

    就看见一个人在台子上满场飞,如同一个花蝴蝶一样,手里的那块棋盘也上下翻飞着,让不少人都有些提心吊胆,这万一扔出去,估计旁边的那位就要破相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徐九经升官记》为丑角正名

    “四大名旦同场献艺”。

    这个名头一出,电视的收视率自然不必说了,就连网络的收视率也是大涨了一块。

    而且这种形式也是让大家感觉到非常的新鲜。

    毕竟很多从来没有听过京剧的人,也知道四大名旦的名号,但是却从来没有在舞台上领略过。

    这一次,一下让大家看了个够。

    四大名旦的传人分别登场,虽然只是一小段的展示,但是已经让他们都看出来,这四大名旦的不同之处。

    往年的京剧,让很多观众不想看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这出戏唱的是啥,上面那个人是哪一派的,两眼一抹黑。

    但是,今年可不一样了,十三位京剧演员在舞台上,每一位出场,一旁都会出现贴心的介绍,不但介绍这出戏的名字,连演员的名字和流派都会分别介绍出来,让大家对这个节目有一些了解。

    有些人也听说过四大名旦,什么梅尚程荀,但是究竟每个流派的唱腔是什么样子的,还真是不清楚。

    今天,算了让大家大饱耳福了。

    这次林桐是有些打着“同光十三绝”的羊头卖狗肉,毕竟“同光十三绝”上所画的那些前辈,跟四大名旦还真没太大的关系。

    唯一一个跟梅兰芳先生有关系的梅巧玲先生,那也和现在梅派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不过,林桐还是按照当年的“同光十三绝”的配置来的,四个青衣,四个老生,一个武生,一个小生,一个老旦,一个花脸,一个丑角。

    当年的“同光十三绝”中并没有花脸的出现,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无奈的事情,并不是说当初没有好的花脸演员。

    何桂山、穆凤山、钱宝峰、徐宝成、庆春圃、黄润甫、金秀山等人都是当时名动一时的好净角儿。

    主要就是当初“同光十三绝”的作者,晚清画师沈容圃他不擅长画花脸,所以,才没有把花脸演员画入其中。

    其实,这就是一种无奈,毕竟画笔在人家的手里,不会画,你也没办法。

    而“同光十三绝”并非是沈容圃的首创,这幅作品也是他根据清代乾隆年间的画师贺世魁所创作的《京腔十三绝》的灵感所画。

    不过,这京腔和京剧并不是一回事。

    京腔就是现在的高腔,在清初的时候,京城人酷爱高腔艺术,集庆、萃庆、宜庆等京腔六大名班,在京城各剧场轮流上演,盛极一时。

    廊房头条一南纸店请贺世魁绘制了13位京腔演员的图像匾额,悬于门首以招徕顾客。所绘人物纸上传神,栩栩如生,“京腔十三绝”由是得名。

    而这十三位京腔演员中,就有花脸演员。

    林桐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花脸演员从十三绝中摘出去,毕竟现在华夏京剧的标志就是脸谱,也就是花脸。

    花脸,老旦,丑角,都只有一个名额,这个竞争力度就非常大了。

    四大名旦的传人唱完了之后,接下来,就是花脸,老旦和丑角的表演了。

    首先灯光直接打到了一位黑脸满髯的花脸演员的身上。

    这位正是有着华夏第一花脸之称的孟璐先生。

    一段让人拍案叫绝的《铡美案》,让台下的观众们都是听得酣畅淋漓。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

    “状告当朝驸马郎……”

    “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

    “杀妻灭子把良心丧……”

    “他逼死韩琦在庙堂……”

    “将状纸押至在某的大堂上——”

    台下的观众们一阵叫好声四起。

    孟璐先生不愧是华夏第一花脸,这一段唱,嗓音又高又亮,这一段西皮快板让人听起来都觉得真痛快。

    接下来,出场的是老旦名家袁慧老师。

    一出《打龙袍》中的经典唱段,将深厚功底给展现了出来。

    “龙车凤撵——进皇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