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谋伐-第9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过多久,二十将军当中的安北将军张燕病逝。刘备封其子张方袭其爵位,画像和雕塑入功臣殿,享受亭侯食邑。
同年九月,平南将军李乐病逝,刘备封其子李震袭其爵位,画像和雕塑入功臣殿,享受亭侯食邑。
章武十五年春,陈暮的父亲陈青病逝,享年六十七岁。
彼时刘备才刚刚结束了一年的守孝,因为章武十五年永济渠总算是开通了,原本是计划兄弟四人在为太后守孝结束之后,就一同乘坐蒸汽轮船北上涿郡,去看看那桃园。
但忽如其来的状况导致陈暮没办法前去,刘备为此罢朝一月,与关张亲自前往青州吊唁,在青州为陈父守孝一月之后,在陈暮劝说下回朝廷坐镇。
而大汉丞相陈暮则留在了青州,于青州陈氏庄园附近的陈家墓葬原地结庐守孝,每日与妻儿相伴,算是过了一段比较清闲的日子。
与此同时,随着开挖了足足十一年的永济渠开通之后,南北经济终于交融在了一起,纺织业开始进入飞速发展期。
这些年漠南的鲜卑人和匈奴人已经开始充当起了大汉的畜牧场,他们养殖的牛羊大多会通过陆议在平城修建的新道路运送至幽州,幽州人现在不缺肉食,经济效应也非常不错。
等到京杭大运河全面开通,蒸汽轮船轰隆隆行驶在宽阔的河面上时,沿岸经济很快被带动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纺织业、钢铁制造业、重工业的全面发展。
之前说过,隋唐时期,永济渠只花了五六年就开通。而到了大汉,却用了十一年时间,是因为大汉运河河面宽度和深度要高于隋唐运河。
蒸汽轮船吃水远比木制船只大得多,因此在蒸汽动力以及载重更大的加持下,获得的商贸流通效率也比隋唐运河高无数倍。
河北地区运河沿线路陆陆续续开始大量兴办钢铁厂、水泥厂、纺织工厂,整个河北都开始一片繁忙。
在陈暮守孝的这一年当中,大汉的经济实力和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再次提升了一个档次。
更重要的是,下一代继承人也逐渐培养起来。
诸葛亮因为修渠的功绩,从地方县令升任河北某郡郡丞,两年后调任到河内做太守,今年才34岁,年富力强的时候成为了一郡主官,相当于后世一个地方市市长,无疑官运亨通。
其他如陈群、杨修、徐庶、庞统、司马懿、陆议、司马朗等人也在稳步提升,皆已经因为修渠的功绩而飞速发展,至少三十年内,大汉不用担心中枢力量断层。
不过在这期间,朝廷还是有不少功勋官员去世。
章武十五年秋,平东将军胡才病逝,刘备封其子胡显袭其爵位,画像和雕塑入功臣殿,享受亭侯食邑。
同年十二月,安南将军陶破虏,也就是鞠义病逝,刘备封其子陶正袭其爵位,画像和雕塑入功臣殿,享受亭侯食邑。
到了章武十六年春二月,眼看陈暮结束了一年的守孝,即将回洛阳与刘备关羽张飞汇合,前往幽州的时候。
大汉后将军,从一品上柱国,从一品光禄大夫,关内侯,侯爵,上将军太史慈,病危了。
历史上太史慈病逝于建安十一年,西历公元206年,享年41岁。
但如今的西历公元206年是章武六年,天下战事已经平定,当时太史慈确实生了场病,由华佗亲自治疗,药到病除,命运就此改变。
然而十年过去,病魔最终还是找上门来,由于当时他正在西南军区担任军区上将,病发突然,当地医生束手无策。
等到消息送到洛阳,刘备连忙带上了吴普,亲自乘船北上前往关中,再南下往四川,一路火急火燎,日夜兼程,花了将近二十天的时间走了一千多公里终于抵达成都。
可最终还是晚了一步。
四月。
艳阳高照,四川天府之国,美不胜收。
然而刘备对沿途路上的美景没有丝毫观赏的心思,命令随行卫队加紧赶路。
到四月初六,他们终于抵达了号称锦官城的成都。
这座历史上刘备最终的归宿,也是丞相诸葛亮走过一生的地方,正因为这些年川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繁华。
城门外益州刺史和蜀郡太守出来迎接,但刘备根本没有看他们,骑马一路疾驰去了太史慈府邸。
“子义!子义!!”
已经五十六岁的刘备疾步进入府邸当中,吴普紧随其后,穿过厅堂,在府中仆从的引领下来到后院。
此时太史慈已经陷入了重度昏迷,靠着川蜀之地的医生用药勉强吊着一口命。
等到刘备来到后院屋内,看到躺在床上面色苍白气若悬丝的太史慈时,一时悲戚不已,连忙催促让吴普查看病情。
吴普诊断之后,摇摇头道:“陛下,子义将军患的是绝症,无药可救。”
“子义!”
刘备得知消息,眼泪顿时掉下来。
似乎是察觉到了刘备到来,太史慈缓缓睁开眼,看到天子亲自来探视,勉强说道:“陛下。”
“子义,你醒了。”
刘备握着他的手,焦急道:“你觉得如何?”
太史慈苍白的脸上毫无血色,强笑道:“陛下,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已从,死而无憾矣,唯独放不下的,便是我的妻儿。”
在另外一侧,已是哭得梨花带雨的董白扑倒在太史慈病床前,太史慈的长子太史亨,次子太史康以及两个年幼的女儿皆一脸悲戚。
刘备轻轻拍着他的手,重重承诺道:“子义安心,朝廷必不会亏待了功臣之后,你还未老,当重新振作才是。”
太史慈笑道:“多谢陛下,陛下来看臣,臣顿觉舒畅许多,浑身颇为轻快,元复,扶我起来。”
太史亨愣了一下,然后急忙上前搀扶太史慈。
没想到太史慈居然还真的能从床上站起来,只是让刘备心酸的是,原本二百来斤虎背熊腰的壮汉,被病魔折磨得瘦骨嶙峋,不似人样。
刘备劝道:“子义还是先休息吧。”
太史慈摇摇头道:“臣想陪陛下走走,最近这段时间天天躺在床上,浑身不自在,现在好些了,就想下床走动走动。”
刘备见惯了生死,又怎么会不知道这是回光返照,但奈何这是太史慈的心愿,也只能遂了他。
二人缓步来到后院,院中有池塘亭阁,还有一片小树林,颇为幽静。
已是接近傍晚时分,夕阳下落,天空似乎有流星划过。
他们顺着院落走了一会儿,太史慈终究有些体力不支,气喘吁吁,刘备见状,吩咐太史亨扶着他的父亲到旁边亭中坐下休息。
等他坐下后,刘备也坐在身边,问道:“子义,如何?”
太史慈看着天边的夕阳,含笑道:“陛下,臣只觉得这夕阳很美。忆想当年,臣不过是东莱郡吏,是陛下辟臣去了济南为属吏,自此跟随陛下东征西讨,不知不觉,已是三十年了。”
“是啊,这时间过得真快啊。”
刘备叹息道:“朕今年也五十六了,马上就要六十。良弼也已经六十岁,前些日子偶感风寒,把朕吓坏了。还有公达去岁也病了一场,令人唏嘘。”
太史慈说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态。自从跟随陛下三十余年,平定江山之后,臣心满意足,并无遗憾矣。”
“说起东征西讨,还记得那年咱们几个去城外打猎,却是被济南豪强派人刺杀,是子义一手箭术杀退了敌人,这才救了朕一命,此事还历历在目呀。”
“那不过是臣应该做的事情,不足挂齿。”
“哈哈哈,朕最喜欢的就是子义这般谦逊。说起来,还是有些亏欠了子义。四弟早些年让子义过于参与军情司的事情,征战反而不多,子义还是不要怨恨四弟才是。”
“只要能为陛下鞍前马后,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是为陛下效力,臣只愿陛下能早日匡扶汉室,复兴大汉江山,其它又有什么可以怨恨的呢?”
“子义啊,子义。”
刘备感动得泪水落了下来,轻轻拍着太史慈的手臂,哭叹道:“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失了你,朕如失一臂呀。”
太史慈躺坐在椅子上,气息已是渐渐微弱,轻声笑道:“陛下放心,臣,还想为陛下再效忠五十年呢。”
“五十年不够,得一百年。”
“好,那就一百年。”
“说起来。。。。。”
刘备眼泪一边悄悄地掉,嘴上却一边继续絮絮叨叨地说起了往事。
谁都知道,他只是在强壮镇定而已。
太史慈只是偶尔回应了一声,已经很少再开口说着什么。
到了最后,夕阳终于下山,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空。
刘备说完一句话后,忽然没了太史慈的回应。
他愣了一下,然后转过头。
眼泪终于如潮水般落了下来。
大汉九虎上将军之次。
陪伴了刘备三十年之久的后将军太史慈,病逝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国来朝
刘备集团的资历和功勋排名当中,太史慈的地位非常靠前。
按照排序,他仅次于关羽、张飞、陈暮、典韦、沮授、荀彧之后,甚至比荀攸和田丰还高,与张辽不相伯仲。
之所以与张辽不相上下,倒不是张辽的功勋一定比太史慈多,而是明面上的功勋张辽较多一点; 太史慈资历深一点,互补之下所以二人才近乎相当。
如果把暗地里的功勋也算上的话,论起资历和功劳,太史慈不仅强过张辽,甚至要超过典韦。
因为论起资历,太史慈跟典韦属于前后脚,一个在中平四年加入,过了几个月后,刘备调任济南相,辟太史慈为属吏。
论起功勋,太史慈南征北战,参与过讨伐青州黄巾之战,讨伐张纯张举之战,讨伐董卓之战,讨伐袁绍之战,几乎刘备集团所有战事,都参与其中。
而暗地里的功勋就更加大,曾经奉命组建军情司的行动组,训练出大量精明能干的司卫,可以完成潜行、暗杀、刺探等等诸多任务。
他本人也曾受丞相陈暮指使,在洛阳运出过刘协,在长安运出刘辩; 为刘备能够得到刘虞的正式让位; 立下汗马功劳。
如果说军情司的建立; 有三分之一的功劳是在见不得光的侯栩身上,那么另外三分之一; 则在太史慈身上。
所以从实际角度出发的话,太史慈立下的功勋,远比张辽多得多,地位也不比典韦差多少。
只是奈何他做的很多事情见不得光,因此才没有计算进这些功勋当中而已。
但世人不知道,陈暮知道,刘备知道,大汉高层都知道。
因此他的逝世,可谓是一场地震。
刘备从成都亲自运回了太史慈的尸体,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却要为比自己年轻六岁的老部下送葬,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为悲哀的事情。
可斯人已逝,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除了为这个庞大的帝国继续操劳以外,也得为太史慈的家人做考虑。
大汉章武十六年六月,刘备在洛阳为后将军太史慈举行了隆重葬礼,满朝公卿皆参与其中,与太史慈关系最深的刘备关羽张飞陈暮典韦等人哭得极为悲伤,缅怀老战友的离去。
下葬之日,侍御史持节送葬; 兰台令史羽林骑士轻车介士前后都奏响鼓吹,又有骠骑大将军下属及上将军仪仗队伍送葬至墓地,天子公卿皆参加了葬礼。
如今大汉已有国歌、国旗和国徽,刘备特令太史慈享受国旗披身之礼入公卿墓地。乃是如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