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谋伐-第9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州钢铁制造厂的火器局最终交付了上万柄成品火枪,组建了火器军。
从内战的角度出发的话,火器的出现太晚了。因为等到他们研制出来的时候,大汉统一都已经四五年了。
但从外战的角度考虑的话,火器出来的正是时候。
是时候让草原民族开始能歌善舞。
大汉章武十年九月,阳历公元210年10月份,在大汉重新立国后的第四年,即将国庆节的档口。
西域长史府治所,罗布泊以西的海头城外,负责前军探路的张飞正在此地。
不过与寻常的马上将军画风不同,他现在的打扮有些奇怪。
身上穿着棉衣,脚下蹬着自行车,脸上戴着墨镜,脖子上挂着一副望远镜,正在山岗上远眺西北方向。
在他头顶阳光刺眼,紫外线不断照射。
奇怪的是当地温度却十分寒冷,北风呼啸吹拂。
在他的脚下,是一片莽莽枯黄草原,还有牧民在草间放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里有个误区。
很多人以为西域是一片黄沙漫天。
但实际上沙漠只是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片黄沙。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大量绿洲。
汉朝时这些绿洲还没有消亡,包括罗布泊依旧存在,因此才有西汉时期西域五十国依托这些绿洲建立城市。
因此在绿洲附近,往往都有大量的草原甚至森林,有牧民放牧,逐水草而居。
而如今棉花在西域生根发芽,由于需要大量光照,所以现在的葱岭河沿岸,也就是后世塔里木河沿岸,现在有大量的棉花种植区。
九月西域的天气已经降温,天山以西的地区甚至开始下起了雪,贵霜帝国的征伐也停下了脚步。
但大汉帝国却并没有停留,而是选择派出大量斥候前往龟兹一带打探情报。
张飞站在山坡上,远远的就已经看到了一支商队归来。
半个月前军情司的一支小队就回来禀报,说是前线的斥候已经完成了任务,现在正在整顿准备回来。
他们是伪装成商队,因此耽搁了不少时间。
“大将军,他们回来了。”
在张飞身边站着个30岁上下的士人,此人名叫邓芝,南阳新野人,乃是东汉名将邓禹之后。
汉末大乱,那时候邓芝还小,跟随家族避祸益州,在四川一带长大。
等到他20岁的时候,中原战事已经几乎结束,刘备收拾了袁绍,席卷了整个关东,大势已成。
后来刘璋时期,邓芝得不到重用,一直担任蜀中巴西地区的一个小吏。
刘璋投降之后,他也没有出头。
去年刘备从四川、关中一带征调粮草,准备收复西域,邓芝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于是主动申请调到军中为佐吏。
张飞向来都喜欢结交士人和名门世家子弟,得知邓芝是邓禹之后,就调入麾下,担任参谋。
远处商队骆驼铃铛清脆作响,约过了一个多时辰,才来到海头城外。
很快斥候队长就来到了张飞面前。
“大将军。”
那斥候队长已经在西域数年,皮肤都已经变得黝黑。
张飞沉声道:“敌人形势如何?”
“他们现在驻扎在温宿城,北面的匈奴和鲜卑人正在南下。”
斥候队长答道。
“匈奴人和鲜卑人也来了?”
张飞大感意外,然后又哈哈大笑道:“来得好来得好,走,回城细说。”
苍凉的大漠孤鹰盘旋,远方的海头城外,帐篷连绵无数。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总攻开始
章武十一年初,大汉依旧按照它该有的轨迹运行着。
陈暮稳坐内阁,掌管着天下政务。
最新传来的消息,扬州江南河段工程终于于今年年初完工,完成了长江与钱塘江的通渠。
这样整条京杭大运河经过六年的开挖,如今已经通了大部分,南方可以实现基本通航; 现在大运河就只剩下最难的河北永济渠段工程还未结束。
之所以六年完成大半的通渠工作,是因为除了永济渠和江南河以外,其余的河段都是原有河段的疏浚,工程量并不大。
像山阳渎就是邗沟,通济渠则连通了鸿沟、蒗荡渠、睢水、泗水、大野泽、沭水、汴水等河南徐州十几条河流,往西北可去洛阳,北上可往永济渠,东北可去青州。
南阳渠则沟通淯水、汉水、颖水、汝水、蒗荡渠、汴水等等。还有云梦渠,利用澴河做沟通淮河上游与长江中游的水渠; 广州渠自然是利用灵渠。
可以说除了永济渠要斜着挖大半个河北比较费劲以外,其余河道基本都只是疏浚以及扩充加固,工程量远比重新开挖一条河小得多。
事实上后来隋炀帝挖京杭大运河的时候,也没有用多长的时间。拢共也就花了六年,并且还是一次性完成全部通航工作。
但那是属于急功近利的情况下,隋炀帝征调的民夫超过五百万,真正的劳民伤财,工程量比修万里长城还大。
秦始皇修个长城和骊宫都造成了不小动荡,更何况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修一条数万里的大运河?
所以隋朝灭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陈暮吸取了隋炀帝的教训,不敢急功近利,即便是在国库充足的情况下,也是一步步来。先易后难,集中把河南以及江南地区开挖,再挖河北。
按照内阁初步估计是在十年内完成基本通航,十五年完成全面通航; 预计要比隋炀帝多花九年时间。
不过大家都是修河挖渠,大汉与隋唐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
大汉的京杭大运河工程量要比隋唐的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大了不少,比如荆州南阳河段就是多出来的工作。
征调的民夫同样超过四五百万人; 波及范围遍布整个大汉,但却不会动摇国本。
因为这项修河工程,本质上来说还是以工代赈。
民夫属于招聘制而非强征制。
而隋炀帝修个河,属于强行征调,在修的工程当中,居然死了二十五万人,劳民伤财不说,基本把他爹杨坚打的底子几乎修了个光。
这里面的差距,显而易见,就是一個经济学教授与一个连基本理财都不会,甚至攒钱都不会的普通人之间的差距。
只是大汉的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即便可以在未开发的年代满世界挖矿,也要付出时间和成本。
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选择以工代赈,也需要一个国家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底蕴。
如果仅仅只是从挖矿来说的话,按照初步预算,运河的直接成本花费要超过数百亿的大汉铜宝; 换算成银元的话,也要超过数千万银元。
因为初步解决粮食危机之后,大汉各地的物价已经开始大幅度降低。
在汉朝鼎盛时期; 一石粮食最低的时候是西汉汉景帝在位期间,“谷石五钱”,也就是120汉斤稻谷只要五枚五铢钱。
这也是为什么说文景之治是汉朝最好的时代。
到东汉之后,鼎盛时期为明章之治,根据出土的《敦煌汉简》记载:“人麦二石九斗,直泉二百卅”。
可见东汉鼎盛时期,粮食一石价格也是比较低的,大概六七十钱一石,而且这还是《敦煌汉简》,记载的西凉玉门关一带的物价,若是内地会更低。
而现在随着廉价粮食进入大汉市场,红薯玉米土豆等产量惊人的作物出现之后,粮食价格自然也是水落船跌,一路飞流直下。
最近洛阳的粮食价格已经跌破了十六枚大汉铜宝一石,马上要向着个位数一路俯冲,有接近文景之治的趋势。
所以挖运河的工人工资其实并不高,在粮食价格较低的情况下,每名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是八百到一千大汉铜宝之间,不到一枚银元的样子。
但即便如此,这个收入也已经非常丰厚了。
因为如果把大汉铜宝和五铢钱对等的话,按照《居延汉简》和《九章算术》的记载,当时一名大汉百姓的年收入也仅仅3000…5000钱之间。
而当时的粮价却在100…200钱波动,到桓帝之后,粮价已经开始飙升,往220以上走,汉末的时候,普遍在500钱以上。
也就是说,现在大汉的人工工资远远高于之前平时东汉年代,粮价又远远低于大汉的鼎盛时期。
那么国家要付出的财力以及国力,就是不可想象的,需要强悍的国库支撑才行。
简单一道算术题。
虽然征调的民夫达四五百万,但并不是说这四五百万人天天在挖渠。
只是笼统人数而已,各地每个月上工人数并不固定。
但一年大概人数在一百到两百万之间。
取中间值一百五十万人,而工人平均工资在八九百大汉铜宝。
那么一年下来,国家要付出的财政工资支出就达到了十五亿大汉铜宝,而这种情况要维持三到五年。
因为三到五年内大部分通渠工作会完成,剩下的用人数量会减少,后面五年就按每年十亿算。
十年下来,光工资支出就达到了一百多亿。还不算别的开销,总开销大概在二百亿以上。
并且这还只是修运河的直接支出,还有大量其它支出。
比如运河沿线的大部分青壮都参与到修渠当中,沿途郡县的粮食生产不足。
国家就得从别的地方购买粮食来平抑当地粮价。
还有公务员数量飙升,本来就是采取高薪养廉的政策,每年要支出的工资比以往多出了数倍,国家财政收入大部分都用来支付公务员和修运河的费用。
之前说过,按照记载,东汉和帝时期,正常年份大汉一年的税收大概在200亿钱左右,刨除掉一年所有开支能剩下83亿。
但现在每年财政支出都超过了200亿,甚至接近300亿,财政压力非常大。
而东汉百年羌乱,花费的资金也就二百多亿五铢钱,可正是一场羌乱,几乎把整个东汉的家底掏空。
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知道如果没有各种经济手段支撑,即便是从日本以及海外运金山银山铜山回来,也不一定能弥补亏空。
所以陈暮采取了很多办法。
如使用合金来减少铜和银的消耗,同时增加大汉铜宝以及大汉银元的产量。
给高级公务员发工资并不是直接用钱,而是大部分用比较珍贵的等值物品取代,比如丝绸、香料、珍珠、玛瑙等。
加大力度开采境内和境外的矿产,创建大量国有企业,由国家专营一些必需品,从民间回笼资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农业税,增加商税,鼓励民间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如此在一系列经济措施和国家政策之下,才能够进入经济的良性循环。
当然。
目前为止这些措施真正有用的还是前三者,最后一条并非那么快就能够做到。
后世我国改革开放那么多年才能取得好的成绩,现在对于大汉来说,本就是一穷二白,从无到有,自然也是个漫长的过程。
但正如未来有句话说,最穷不过要饭,不死总会出头。已经处于最低的低谷,怎么样发展都应该往上走。
所以陈暮认为,只要保持政策的连贯性,至少一百年内按照他布置的道路发展,大汉发展到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称霸全球的程度应该不成问题。
章武十一年三月,司徒赵温病逝了,享年七十五岁,由于青霉素的提纯工作已经完成,正式进入投入市场阶段,所以比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