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谋伐-第7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一眼就认出来,这是袁绍一位外亲李宣的家,袁绍在娶刘夫人之前,曾经娶了李膺的女儿,只不过那位过世得很早,也没有给袁绍生下一儿半女,所以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不可否认的是,袁绍能有今日的成就和名气,跟娶了李膺的女儿有很大关系。党人是士林领袖,李膺又是党人领袖,借着这层关系,袁绍才能进入党人圈子。
只不过在利用了党人帮他宣传了名望之后,袁绍就狠狠地踩了党人一脚。王芬把冀州牧位置让给了他,得了冀州大权,袁绍转头就开始打压起了党人。
这使得包括荀和陈逸李度那一帮人,都郁郁而终。李度是李膺的侄子,李宣是李膺的孙子,当初王芬当政,李宣就跟着李度来了冀州,结果来了就回不去,最终只能留在这里。
李度前些年已经郁郁而终了,李宣整日就跟其他党人残余交往,袁谭对于这些人往日是敬而远之,他跟他们也没什么亲戚关系,自然不想走动。
但今日看到李宣府邸,不由鬼使神差,走到了院外敲门。
过了片刻一老奴开门,诧异道:“尊驾是?”
“我是袁谭。”
袁谭说道。
老奴愕然道:“原来是大公子驾临,我马上去通知主人。”
说罢门也没关,急匆匆地跑了进去。
过了片刻,一年约三十余岁的男子走出来,他大概比袁谭长了那么几岁,出门热情迎接道:“外亲来访,有失远迎呀。”
“表兄。”
袁谭连忙回礼,其实他跟李家没有任何关系,但李宣的父亲李瓒,是袁绍原配夫人李夫人的亲哥哥,所以按照礼法来说,他得尊称李夫人为大母,称呼李瓒为外舅,称呼李宣为表兄。
“外亲客气,快请进。”
李宣将他迎入门内,袁谭四处观望,就看到这只是个普通小院子,庭中树木已经发枯,落叶积满了庭院没有清扫,走约十二三步,就到了回廊下,进入中厅。
厅堂不大,除了主坐之外,左右两边都只能坐两人,主客分列而坐之后,袁谭才说道:“冒然打扰,希望没有叨扰到表兄。”
李宣一边招呼老仆上酒菜,一边笑呵呵地说道:“外亲能来看我,我就已经很高兴,又怎么能算打扰呢?”
“那就好。”
袁谭放下心来。
片刻后酒菜上桌,二人举杯畅饮。
放下杯子之后,李宣见袁谭闷闷不乐,唉声叹气,便询问道:“外亲何故叹气呀?”
“唉,实不相瞒,我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袁谭长叹道:“城中内忧外患,父亲现在生死不知,我那母亲,恨不得我死了她才开心,非要逼迫我出兵营救我那三弟,父母偏爱幼子是人之常情,可哪有这般不顾长子死活的呀。”
李宣心中一动,便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外亲不如和我说说,兴许我能出个主意。”
袁谭满腹心事不知道与谁说,见李宣为人很是儒雅,心生好感,便竹筒倒豆子一般,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末了还道:“表兄,你看看,这是为人父母的吗?”
李宣沉思道:“外亲,有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表兄但说无妨。”
袁谭答道。
李宣就说道:“袁公与夫人偏爱公子尚,是整个冀州上下皆知的事情。不怕外亲知道,很多人都清楚,如果公子尚没有被俘虏,这冀州牧的位置,恐怕。。。。。。”
袁谭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整个冀州上下都知道,他难道就不知道吗?只不过他晓得军中有不少自己的支持者,因此还抱有希望。
但今日看了母亲的态度,恐怕即便军中有支持者,自己想上位也不容易,好在袁尚被俘虏了,少了最大的阻力。
李宣看着他的脸色,便知道戳中了心事,就道:“不过万幸的是公子尚被俘虏了,外亲现在的地位肯定是无忧。但刘夫人思念幼子已经是到了很深的地步,若是外亲不能下定决心,恐为后患也。”
袁谭连忙道:“表兄教我该如何是好?她终究是我母亲,为人子女,怎么能不孝呢?”
李宣便笑道:“我倒不是让你不孝,只是想问一下外亲,你现在是做何打算?如今城中内忧外患,粮草已经不多,刘备攻入城内是迟早的事情,而且我还听闻袁公已经北上,弃邺城于不顾,再不想办法,怕是只能身死城破了。”
“表兄是如何得知城中粮草不多了。”
袁谭顿时心中一惊。
城内的粮草问题一直是被掩盖住的,就是不希望引起将士们恐慌,怎么好像闹得路人皆知了一样?
李宣苦笑道:“城中粮价飞涨,我这升斗小民,亦是苦不堪言呐。”
袁谭沉默了片刻,问李宣道:“那该如何是好?”
李宣竖起两条手指,说道:“三条路,一条是向刘备投降。二条是突围北上去找你父亲,第三条嘛。。。。。。”
“是什么?”
“自立为主!”
李宣语不惊人死不休,令人骇然不已。
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达倭奴国
自立为主?
李宣的话让袁谭心中起了轩然大波。
即便他再蠢,也知道这是死路一条,因为袁氏目前全靠他爹撑着。
一旦他敢自立,手下那些人绝对不会支持他,刘夫人想废掉他的权力,麾下的将领谋士也不会同意。
不要忘记,城中除了他袁谭以外,还有一个袁熙。只要他敢这么做,那些将领谋士就敢拥戴袁熙上位,将他的军权大印收回来。
所以听到这个提议,袁谭几乎毫不犹豫地道:“表兄,自立为主乃是寻死之道,切莫再说了,我断然不会抉择。”
李宣摆摆手,笑着说道:“外亲别急,我只是把你目前仅有的三个处境说出来而已,若外亲觉得我说得有道理的话,且听我慢慢分析,慢慢道来。”
“请说。”
袁谭也是走投无路了,既然有个“明白人”能帮他分析时局,自然是万分愿意。
李宣就说道:“先说第一条投降刘备,这算是个好去处。”
“好去处?”
袁谭诧异:“袁氏与刘备为死敌,这也算是好去处吗?”
李宣说道:“因为刘备不会赶尽杀绝,此人极为名声,答应了长公子,就不会斩草除根,将来未尝不能出仕于朝,高官厚禄。公子可知道,当年我父亲是如何评价刘备的吗?”
“愿闻其详。”
袁谭说道。
李宣坐在席上,探头对袁谭说道:“当年我父为东平相,刘备出征讨伐董卓,路过东郡,听闻我父在东平,特意前来拜访,他们交谈过后,前几年我父亲临终之时对我说,时局将乱,天下间的英雄没有超过刘备的。王芬张邈与我交好,袁绍是你们的姻亲,但是你们切勿依附这些人,一定要归附刘氏。”
“李公对刘备评价如此之高?”
袁谭惊讶道:“那为何表兄却是来了冀州?”
李宣苦笑道:“外亲应该知道,德高公是我堂叔,他无子无女,去世的时候,公舒先生便希望我能过来帮他处理后事,结果。。。。。。。”
袁谭就没说话了。
党人一派关系错综复杂,李膺当年是党人领袖,天下楷模,他的侄子李度便一直跟着大将军何进,后来何进死后,又跟随王芬。
李度是李膺兄弟的儿子,李宣是李膺的孙子,论起关系,李宣就是李度的堂侄,李度当年受李膺的事情牵连,遭受了党锢,没有娶妻,一辈子无儿无女连个人送终都没有,李宣前来吊唁,结果来了就走不得,全被袁绍强行留下了。
归根到底,还是袁绍靠党人起家,结果背刺党人之后,怕党人逃离冀州利用他们的名望和士林地位与他作对,因此干脆名义上是让党人继续留在冀州出仕,实则几乎跟软禁没什么区别,不准他们离开。
李宣见袁谭不说话,就继续道:“当然,这只是其中一条选择,外亲愿意与否,就得权衡利弊。”
“嗯。”
袁谭不置可否地点点头,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选择这条。
李宣说道:“再来说一说突围北上去找袁公,此法也是寻死之道,城外十数万大军,恐怕难以突围,九死一生,而且城中将士士气低迷,根本不可能冲得出去,长平之战就是前例,此乃是下下策,我不建议外亲如此抉择。”
“自立为主也是下下策,我也不会选。”
袁谭立马说道。
“那就再来说说剩下的,也是只能被动选择的一条道路——守城!”
李宣道:“坚守无外乎顽强抵抗,但城中粮草不多,即便是省吃俭用,立即搜罗城中其余食物,如老鼠、鸡犬、牛羊,乃至于在城中开辟菜地,我估计顶多维持半年吧。”
“现在袁公北上,即便把河间中山国巨鹿渤海等郡国收复回来,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稳定局势,且此时正是秋冬时节,百姓也只有过冬的粮食,除非袁公纵兵劫粮,否则自己的补给都会成为困难,更别说支援邺城。”
“因此如果公子寄希望于在城内等到袁公来救,其实很渺茫。最重要的还是城内军心浮动,刘备军每日散发海量文书,动摇军心,城中不少军官士兵恐怕都颇为意动,想要维持局势,没那么容易。”
“外亲现在面临的问题可谓是内忧外患,粮草是个问题,士兵士气是一个问题,还有刘夫人咄咄相逼,同样是一个问题,外亲想要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打开局面,可谓难如登天呀。”
李宣的话听得袁谭频频点头,有些事情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却被李宣点了出来,而且不听还好,一听顿时就觉得邺城危如累卵,犹如一艘随时会破掉的大船一样顷刻间便会沉默,脸上的愁容一下子又多了几分。
事实上正如李宣说的那样,之前李宣说的三条路都是主动可供选择的方案,而被动选择的方案自然只有一条,坚守。
但面对城外十多万大军的压力,谁都清楚光靠坚守没那么容易,因为敌人已经围困了半年,界桥之战后冀州存粮毁于一旦,后续粮草一直没有供应得上,邺城城内倒是存粮很多。
可城中居住的人也多,居民百姓加上达官贵人还有近四万大军,总人口接近十万,每日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便邺城存粮不少,那么久下来也所剩无几。
所以袁谭知道,如果自己再不采取行动,或者城外的父亲袁绍想办法支援城中的话,顶多维持半年,城内的士兵就能把他绑出城去投降。
而且城内的局势也非常紧张,粮价飞涨,很多百姓苦不堪言,不少穷苦人家已经买不起粮食面临饿死的局面。
从上个月开始,城内的治安也在每况日下,盗窃、打砸、抢烧的成倍提升,让城内的形势变得十分严峻,为此官府不得不发出禁令,不准百姓上街,每日派士兵巡逻,这才把败坏的治安勉强压住。
但这属于治标不治本,百姓不能耕作,不能经商,不能维持生计,要么选择饿死,要么就出去想别的办法,已经有不少人希望能够打开城池,放百姓出去自谋生路。
因此总结下来,就是现在的邺城已经算是到了崩溃的边缘,城池内部一片混乱,人人自危,外面有十多万大军团团围困,将邺城包得水泄不通。掌权者再不想办法,谁也不能保证目前的秩序还能够为此多久。
听到李宣分析了自己的处境居然如此糟糕之后,袁谭心急如焚,立即问道:“表兄,我现在就像是一个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