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7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仆盟溃吖放耄耸拢皇っ毒伲闹帧⒑拍蝗绱搜健!
    刘备一时忧心忡忡:“那我该如何是好?”
    陈暮说道:“其实我更希望大哥能够进位大将军,这样的话,幼帝登基,大哥便能总揽朝政,而不用像今日一样,被朝廷当中的小人攻讦。”
    “那朝廷今日封我为藩王?”
    “不错,是个圈套!”
    “这。。。。。。。”
    刘备在这一瞬间立即清醒过来,从封王的喜悦当中,立马变得不寒而栗。
    因为诚如陈暮所言,相比于藩王,他如果能够做到大将军或者太傅的位置,在朝中把持朝政,显然要比在地方做个诸侯强得多。
    就像历史上的曹操一样,在迎汉献帝之后,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并且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
    刘备当然不知道历史上的曹操是个什么情况,但陈暮的话把刘备点醒,人在地方,朝廷的攻击会层出不穷,不断地袭来,皇帝每天都受到别人影响,即便自己没有反意,恐怕也很快会被按上造反的罪名。
    而假如他自己本人就在中央,每天影响小皇帝,如霍光一样把持朝廷,即便到最后自己死后,恐怕也是如霍光一般光宗耀祖,只要自己没有一个愚蠢的老婆。。。。。。.
    想到这里,刘备顿时若有所思地道:“那按照四弟之言,我应该如何是好?”
    陈暮笑道:“大哥不要惊慌,朝廷这帮老人都已经年岁很大,朝廷很多中下层官员都是我们提拔上去的,将来一旦天子归位,朝廷必然要召大哥回洛阳主持,届时只要兵权掌握在手中,大哥回不回封地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以新帝年幼之名,掌控朝政,亦是理所当然。”
    “可是我们已经上书,云长很快就要去关中了,到时候洛阳的兵马。。。。。。。”
    “这就是我拖延袁绍灭亡的原因呀。”
    陈暮叹道:“若不拖延袁绍灭亡,恐怕这个时候幼嗣已经选好,洛阳的兵马也都被朝廷夺去,大哥到时候还得向南征讨其它不臣诸侯,那时恐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竟是如此。”
    刘备的脸色凝重起来,他万万没想到这背后居然有如此大的政治因素,仔细深思之后,只觉得毛骨悚然,一身冷汗。
    一旦他们立即把袁绍剿灭,刘虞去河间遴选皇嗣,再让他抚养几年,把新帝的班底建立起来,再慢慢削弱他的兵权,恐怕将来真的会如四弟所说,封王归国,一个削藩,将所有权利打落凡尘。
    如果新帝仁厚的话,运气好还能善终。如果是个武帝那样的狠人皇帝,最终一道诏书赐死,如韩信般兔死狗烹,恐怕也未尝不会,那下场未免也太凄惨了些。
    陈暮对他认真道:“所以大哥千万不要觉得能做藩王就很庆幸,这是个烫手山芋,看似万人之上,却不知道若不能做到权力顶点,家破人亡不过一纸诏书的事情。将来即便是觉得在地方万般之后,但切记一定要想办法回到朝堂上去,若不如此,恐我们兄弟尸骨无存,切记切记!”
    “我明白了。”
    刘备点点头:“恐怕必须早做准备。”
    “嗯。”
    陈暮脸色同样保持着凝重,不过内心当中却是舒了口气,这番话其实就是在提醒刘备放弃幻想,早点准备好做权力斗争。
    也算是早日打预防针,将来一旦刘虞死的时候,就得不顾一切争权夺利,为上位做准备。
    不过好在他已经暗中做了好几手准备,一是派人前往河间,将河间那些藩王宗室的族谱打乱,以此拖延时间,二是已经派人前往东瀛岛国,那边有几个人质可以利用一下。
    只需要说服刘虞,让他把皇位主动禅让出来,那么便可以堵天下幽幽之口。
    其实在这件事上主要还是第一件事的重要,那就是拖延刘虞遴选皇嗣的时间,因为一旦确定了皇嗣,说不好即便刘虞病危也不一定答应他们的条件。
    所以在必要时刻,就得斩草除根,编造一个借口说河间那些章帝子嗣死于战乱,让他们找不到人选。
    当然。
    这是撕破脸皮的下策,陈暮自然还是希望能和平过渡更好。
    在这件事上,他得感谢董卓的帮忙。
    因为在古代,进行户籍管理工作的主要由两项,一项是户籍,另外一项则是宗族族谱。
    前者是官方修著,后者是私人编纂,在权威上,自然是前者更好。
    只不过因为怕有错漏之处,当时往往是以户籍加族谱来互相印证,以此来证明某一个的存在,或者某个人的真实身份。
    必要的时候还得加上邻居、亲属以及熟人的证词。
    那时户籍一般存放在州郡衙门,由郡府的户曹史负责,所以当初汉孝康帝派人去中山国查陈暮是不是陈平后人的时候,并不需要通知县衙,只需要去州郡找到户曹部门查一下就知道了。
    甚至如果想更仔细一点,就去村里直接找当地村人,由族谱或者这个人的族人来证明。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蒲阴县令和那位张家豪强根本不知道陈暮已经得到天子看重的原因,天子去查陈暮族谱,根本不需要进过他们的手。
    而宗室档案跟普通百姓档案不同,除了会有一份户籍以及族谱之外,朝中也有一份,也就是俗称的宗碟,唐代以后叫玉蝶,由宗人府管理。而汉代就是普通的竹简记录的宗室身份,由九卿之一的宗正负责管理。
    董卓焚烧洛阳的时候,把这些东西都烧得差不多,宗正刘艾一直在清点宗碟。但可惜的是天下大乱,各地很多藩王宗室自顾不暇,死于战乱中的宗室不胜枚举,更别说帮助朝廷修缮宗谱。
    这使得朝廷到现在也没有河间国那边章帝子嗣的完整族谱,他们只能等到河间收复以后,跑到河间去重新验证。
    但失去了朝廷的宗碟之后,去了那边又不能完全相信地方户籍和族谱资料。
    毕竟万一你造假,冒充宗室想当皇帝怎么办?
    这种事情发生的次数非常多,包括西汉末年,跟陈暮那位师兄同名的一个叫王朗的,就曾经冒充诈汉成帝子子舆,在邯郸称帝。
    所以要想验证身份的话就非常麻烦。
    再加上陈暮派人去河间暗中销毁和破坏那边的户籍与宗族资料,战乱当中,即便是宗室也是颠沛流离,很多资料不齐全是很正常的事情。
    估计朝廷想要遴选出一个皇嗣,光查资料核对户籍,至少都得一年半载,足够给刘备争取时间了。
    马车缓缓前进,坐下稍微有些颠簸。
    陈暮走在车上,脑中思索起自己做的无数安排,确定没有错漏之后,深邃的目光看向远方,眼中闪烁出诡谲的光芒。
    再等等,再等等吧。
    很快。
    就要来了!


第二百五十章 袁绍死了?
    入秋以后天气就变得更加寒冷,邯郸城外的青州军营,一辆辆辎重车缓缓驶入营内,这是新一批的粮草和秋衣运达。
    将士们有秩序地分发了物资,青州农业发展迅猛,再加上海盐之利,已是天下最富庶的州府。
    历史上袁绍的冀州底蕴最强,号称带甲之士百万,粮草能支撑十年之久。
    但此时的青州也不算太差,虽然先天上的劣势太明显,那就是山多耕地少,然而在合理的政策以及不断开垦荒地之后,青州的粮产还是大幅度提升。
    最主要的还是汉朝的生产力其实不算太差,因为以一个人每个月正常饮食三石粮食来算,一年需要的粮食是三十六石。
    当时粟和麦基本平均亩产都在三石左右,北方黄河流域能做到一年两熟,夏粟冬麦,正常来说,一个人耕作六亩地,就能解决自己的温饱。
    而青州有四千多万亩地,以最理想的方式来计算,可以轻松养育六百多万人。
    但账不是这么算的,不仅得考虑收成,还得考虑苛捐杂税、天灾人祸、庄园地主等等因素,层层盘剥下来,百姓所剩无几,一家五口,没有五十亩地根本活不下去。
    因此和帝时期,青州人口是六十三万户三百七十万口,平均每人需要耕种十亩地才能维持生活,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因为还得考虑隐田和隐户。
    这些年来青州一直在查抄隐田、开垦荒地、吸纳人口,十多年下来,查出隐田数百万亩,开垦了一百多万亩荒地,整体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五千多万亩。
    然后还有半个徐州的耕地,这样算起来,目前青州集团能够掌控的总耕地面积已经能达到七八千万亩,勉勉强强已经能够跟上冀州的产出,养活六百多万人口的同时,还能支撑前线打仗。
    这一切都离不开青州政务司以及坐镇后方的荀彧等人的运作,也需要一个比较强力的官僚体系在维系,就跟刘邦需要萧何一样,若没有荀彧的话,刘备也支撑不了多久。
    好在陈暮帮刘备打造的底子还算厚,以海盐发展商贸,以泰山学宫发掘人才,打击豪强,整治地主,虽有小患,但总体上还是能够保持政权的健康运转。
    不过现在青州集团已经开始在暴露一些问题,那就是泰山学宫吸纳天下人才,而随着毕业生越来越多,官僚集团已经开始向着臃肿的方向发展。
    整个青州六郡六十五邑,一个萝卜一个坑,正常情况下能填一千多名官员已经是极限,现在却有接近三千官员,官民比例为1比2000。
    虽然跟宋朝冗官没得比,但汉朝的官民比例一般在1比8000左右,这个数字还是大大超过了汉朝平均水平,因此可以预见,现在的官僚集团其实是希望刘备势力往外延伸,以此来做大他们的蛋糕。
    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跟历史上刘备在川蜀时会有荆州利益集团与益州利益集团闹矛盾是一个道理。所以这段时间,希望刘备尽快解决袁绍的公文如雪片一样往冀州送。
    等到刘备处理了一天的事物,将今日后方运来的粮草和辎重全部分发给各营寨之后,回到帐篷内,看到堆积如山的公文,苦笑着说道:“又是来催我进攻的吧。”
    陈暮基本上都是把这些公文当柴火烧,见到刘备进来,秋风打着璇儿吹得帐篷内蜡烛晃动,便放下了手中的公文,笑着说道:“事关自己利益嘛。”
    “这些人,一个个的,除了事关自己的利益外,就不能想想国家大事吗?”
    刘备气呼呼的坐回自己位置上,忽然瞥见一旁的沮授脸色略微有些尴尬,便好奇问道:“公与,怎么了这是?”
    陈暮打趣道:“公与家族不少人从学宫毕业后没有分配工作,现在只能担任地方小吏或者无事可做,在家耕种生产,沮氏族长便一边催促着公与在大哥面前说说话,一边联合不其令向这边发劝说公文呢。”
    不其令就是沮授的弟弟沮宗,利益集团是这样的,正如曹操来袭,无数人劝说孙权投降一样,他们害怕的是一旦开战自己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投降之后反正是孙权失了权势,他们本地的世家大族依旧保留着田地和官职,孙吴死不死关他们屁事。
    现在也是如此,青州已经出现冗官的一个情况,青州官僚集团就迫切希望刘备能够“开疆拓土”,好将他们的势力往外延伸出去,让自己家族的子弟能够担任官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还得排队,因此上书以规劝的形势希望刘备能够尽快剿灭袁绍,将冀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