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谋伐-第6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谢明公。”
沮授回应了一句。
陈暮看他们在地图上做了数个标记,问道:“元皓,公达,你们现在有什么打算?”
田丰沉吟道:“我们在想,袁绍会在哪里与我们进行决战。”
荀攸点点头道:“冀州各城池,根本不可能阻拦得了我们十万大军,困守各处城池的话,只能是坐以待毙。我要是袁绍,必然会在野外与我们决一死战,现在我们就得考虑,袁绍会怎么想。”
“你们是什么看法?”
陈暮赞同他们的意见,只要袁绍不蠢,确实不会傻到找一座城池跟他们打防守战争。
汉末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夷陵之战,以及包括规模稍微小一点的汉中之战,基本都不是城池攻防战,而是在野外的鏖战。大部分的胜负手,也不是城池战争。
除此之外,还有历史上公孙瓒与袁绍的几次大战,除了最后易京之战以外,其它战斗都是在野外,几乎全都是在河流边上,同样跟城池关系不大。
这是因为汉代的城池本来就狭小,容纳几万大军就已经是极限,想容纳很多军队,几乎不太现实。
而且城池相当于一个龟壳,一旦被围困,就只能被动挨打。要是敌人兵临城下,本身就说明局势已经到了很差的地步。
比如长社之战、宛城之战、邺城之战、合肥之战、樊城之战这些著名的城池攻防战等。
这里面除了长社之战的黄巾军,合肥之战孙权稍微拉垮一些以外,其它城池攻防战当中,防守那一方基本都是处于被围困的弱势地位,甚至长社之战和合肥之战也是这样,只不过皇甫嵩朱儁张辽成功地反击了而已。
毕竟在城池里,外不能联系友军,内部又是惶恐不安,想逃跑都不容易。所以大规模战争,都是在野外安营扎寨进行攻防对垒,至少还有条活路走,不会在城中死守坐以待毙。
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果袁绍把军队都集中在城池当中,刘备军准备充足,不管是围点打援也好,还是强攻城池也罢,袁绍都不可能守得住。
因此只要袁绍不蠢,必然只能毕其功于一役,选择与青州军在野外进行决战。
荀攸和田丰已经研究很多天了,早就有了想法,听到陈暮的询问,荀攸就说道:“冀州并无天险,且袁绍骑兵尽失,野外正面对垒,他的胜算不大。不过冀州多河流,若我是袁绍,必然占据一条河流必经之路,以阻拦我军过河。”
“不错。”
田丰点点头道:“我与公达探讨了许久,认为袁绍只可能在两条河流设防。”
“是清河与漳水吧。”
陈暮随口说道。
“是的。”
荀攸道:“冀州河流虽多,但都是小河,地势根本不险要。唯独清河与漳水乃是大河,河流宽阔,水势浩大,我军要想攻打魏郡,也必须过此二河,所以袁绍必然在此二河与我们决一死战,目前我们认为在清河沿线,第一个点应该是广宗的界桥,第二个点应该是魏县的魏桥。”
“只有这两座桥比较大,能通过大型军队,其它小桥或者浮桥则很难通过那么多人马。”
田丰补充道:“至于我们构造浮桥的话,也需要不少时间,袁绍必然会关注我们的动向。一旦我们从其它地方建造浮桥,他必然会选择在河对岸安营扎寨,阻拦我们过去。此战不必当初我们在大河故渎一战,要想取胜,恐怕不容易。”
“你们认为呢?”
陈暮问。
荀彧和田丰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界桥。”
“嗯。”
陈暮点点头,其实大战的地点选择并不在于袁绍,而在于他们。他们想从哪座桥过河,或者选择这两条河流当中某一个地点建造浮桥渡河,袁绍就会选择在那个地点对他们进行阻击。
就如同著名的升遗电影,《让子弹飞》当中的名言一样。人埋在哪里,事就得出在哪里。事出在哪里,黄四郎就得跟在哪里。
界桥之战为什么会发生?
是因为公孙瓒当时气势如虹,想要渡过清河直接进攻魏郡,所以才打算从界桥过去。于是袁绍就在界桥拦截他,通过鞠义的先登死士,一举将公孙瓒击败。
同理还有官渡之战。
曹操只是选择了官渡河作为拦截点,具体的渡河点还是袁绍自己抉择,他打算在哪里过河,曹操就会在河对岸扎营。
因为官渡河虽然不是什么大河,但这里泥沙淤积,地质柔软,不适合骑兵以及步卒大规模进攻。
所以曹操在此处死守,人数众多的袁军就很难发挥出他们的优势。
事实也证明,曹操的选择是对的。哪怕袁绍数倍于曹军的兵力,因为官渡河地势的问题,使得曹军营寨坚固堡垒,张郃高览废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攻破。
现在就轮到青州军开始抉择起来。
是打算像公孙瓒一样,从界桥过河,还是选择另外一座桥梁魏桥过去?
清水的上游就是洹水,魏桥就在洹水下游,从这里过去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离洛阳比较近,这样如果他们在魏桥与袁军对峙,洛阳军则可以趁势从洹水上游渡河,然后在魏桥对岸进攻袁军,两面夹击。
但坏处也很明显。
那就是界桥的位置是在清河中游,在清河国与巨鹿郡的交汇处,刚好处于清河国与魏郡的中间。
如果青州选择无视界桥,越过界桥南下往魏郡的魏县方向去,则袁军可以从界桥出击,犹如将一根绳子从中间剪开一样,随时可以断青州军的粮道和退路,对于青州军来说,非常危险。
所以包括荀攸田丰在内,都认为应该从界桥进攻。
至于搭建浮桥。
除非安不得以,二人都不打算考虑。
毕竟界桥和魏桥都是大型石桥,本就坚固,如果临时搭建浮桥,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遭到袁绍的半渡而击。还不如从原有的大型桥梁过河,这样更加方便。
“界桥确实是第一选择,过了界桥之后,则南可取平恩斥丘,西可过薄落津,进入巨鹿郡,绕到魏郡北方,奇袭邺城。”
陈暮对二人的判断表示赞同:“更重要的是,界桥处于清河中游,如果界桥在袁绍手里,他可以随时派兵过河,清河国数百里都无险要之地,直接进攻我们的粮仓,断我们的粮草,所以界桥一定要控制在我们手中。”
“只是要取界桥,恐怕不容易。”
田丰摇摇头:“我们能够想到,袁绍肯定也会想到,大军在河对岸安营防守,我们想要过河,难如登天。”
陈暮想了想,沉吟道:“或许我们可以让洛阳那边配合一下,以声东击西之计应之。”
荀攸思索道:“子归的意思是,佯攻魏桥,让袁绍觉得我们会从魏桥过去,等他大军分兵去魏桥之后,再突袭界桥?”
“正是。”
陈暮赞许道:“界桥有界桥的好,魏桥也有魏桥的好。魏桥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和洛阳军联合起来,袁绍也一定惧怕这一点,所以他哪怕猜到我们会想取界桥,但也一定不会对魏桥置之不理,只要我们装作进攻魏桥的样子,他怎么样也会分出一部分兵力过去。”
“有道理。”
田丰点点头道:“此计或许能行得通,而且在其它方向我们也可以进行规划,袁绍若是占据界桥防守,骑兵则用处不大,不若兵分三路,一路偏师装作主力,佯攻魏桥。一路则进攻界桥,骑兵则北上修县渡河,奇袭敌军后方,一旦袁军大乱,便可趁势渡河进攻!”
陈暮推演了一下,觉得这个办法也挺好的,便说道:“甚秒,我等集思广益,便先定下这几个策略。主要进攻点,依旧是界桥,但声东击西,先击魏县,佯攻魏桥,再骑兵北上渡河,绕道后方偷袭,看能否一举将袁绍拿下。”
刘备听了他们的讨论,拍板道:“好,那便依你们之意,先便如此安排吧。大军如今整装待发,兵马粮草一应俱全,我打算数日之后就正式准备启程,先取清河国,再图界桥!”
“尊明公令!”
几人便站起来,纷纷拱手应是。
其实现在在这里讨论战术,都是纸上谈兵。
因为战局在不停变化,局势发生改变的时候,策略也得改变。
不过他们是进攻一方,本来就应该要掌握主动权,所以具体要怎么做,还是得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行。
当下,确定战术之后,青州军,也将正式开始出发。
第二百零五章 自毁城墙
“界桥!”
魏郡,邺城,袁绍府邸之中,诸多谋士汇聚。
许攸荀谌刘惠审配等人目光深邃,几乎都是同一时间看着舆图上的那一点。
这一点正是位于清河中游,巨鹿郡与清河国的交汇处,巨鹿郡广宗县西面的清水河上的桥梁界桥!
历史上公孙瓒为什么和袁绍会在界桥发生战斗?
就是因为界桥属于重要的交通要道,要想过清河,就必须从这里过去,然后才能攻打魏郡。
当然,也可以顺着清河南岸一直往上游洹水方向去,但那样绕得太远。
何况不管是历史上的公孙瓒还是现在的青州刘备,进攻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向往西南方向进攻,也就是从后世山东德州往河北安阳方向打。
后世的地理环境可能会出现很大差别,但在汉朝,魏郡的西北面方向,基本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坦平原区,几乎无险可守。
整个清河国以及渤海国,都是冀州最好的产粮区,这里地势平坦,人口繁多。和帝时期,光一个渤海郡人口就能达到一百二十多万,清河国也有七八十万。
所以这两个郡国可谓是骑兵最好的战场,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战争,要么是发生在清河边的界桥,要么是发生在黄河边的龙凑,还有巨马水之战,直到易京攻防战,才不是在河边。
从这一点上来看,袁绍的对敌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知道河流附近能有效限制骑兵的功能,所以才把决战地点每次都选择在河流边上,以防止公孙瓒发挥出骑兵的优势。
如今青州军大军来袭,袁绍虽然现在还有接近二十万的部队,但骑兵全军覆没,只剩下大量的步兵,导致他已经失去了和刘备在野外进行大规模决战的能力。
因为随着马镫的发明,骑射已经不再是原本骑术高超之士的专利。普通骑兵也能做到一边骑马一边射箭,而且这项战术本身就是青州发明。
这样一来,在平原上步兵和骑兵打,基本就是活靶子,很容易被放风筝。
所以袁军就只能打阵地战。
这就是通过双方的兵种配置得出的结论,而且打阵地战对于袁军来说,本来就更加能发挥出步兵集团结阵的优势。
毕竟青州军的陷阵营是天下一等一的强军,冲锋陷阵,无往而不利。如果在野外打,重甲步兵的杀伤力太大,袁军没有一丝胜利的可能。
因此他们也只能选择在河边,河边泥沙淤积,土地较为柔软,不仅能限制骑兵的发挥,还能限制重步兵,可谓是一石二鸟。
袁绍在听到谋士们的分析之后,也认为确实只能在河边与敌人进行决战,但具体位置,他们还没有商量清楚。
郭图和辛评认为应该在甘陵城做第一道防守阻击,主要原因在于甘陵城是清河国治所,城高墙厚,经过多年经营,已经是对抗青州前线,放弃实在可惜,哪怕不能做决战地,也该留守一部分兵力。
而许攸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