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谋伐-第6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宋朝开国十九年就有二十一万匹马以外,其它汉人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战马是真的稀缺。
别看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有一万多骑兵,但那也就是袁绍财大气粗。
曹操当时候掏家底,也不过是六七百骑兵而已,就是这可怜巴巴的六七百骑兵,还打赢了文丑的五六千骑兵,可见马匹对于中原王朝或者诸侯来说,有多宝贵。
刘备之前一直舍不得把骑兵部队派出去用来跟袁绍打仗,那是因为他打的是河流防守战,双方围绕着黄河展开战斗,所以除了张飞那次奇袭甘陵的时候带了三千骑兵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带骑兵。
但如今开启反击战,冀州是八百里一马平川的平原区,骑兵在野外的作战能力远比步兵要强得多,因此就都必须带上。
陈暮这次清点核对兵力配置,对于兵种安排格外上心。
不要小瞧了兵种安排,古代一支军队,不管是步兵里的各类刀斧手、枪兵、弓手,亦或者骑兵、重步兵等,都必须配置得当。
否则的话,一支五千人军队里,四千人都是弓箭手,另外一千人还都是刀斧手,这仗怎么打?
所以兵种配置非常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除了骑兵以外,其它的就是步兵集团,目前青州军分为五个步兵集团军。
高顺五千陷阵军,张辽一万多先锋军,然后是典韦那边有一万多人,臧霸那边一万多人。
刘备大概亲领三万,其中牵招虽是将军,却隶属于刘备,许褚目前昨天卫兵统领,也跟在刘备左右。
之前说过,汉朝军队编制是五人一伍,两伍一什,五什为一队,两队为一屯,五屯为一曲,五曲为一部,五部为一军。
所以一支正常的将军率领的一军人马应该是一万两千五百人,这是非常正规的军队配置,各兵种也齐全。
当年卢植讨伐黄巾的时候,就是率领三军总计三万七千五百人出征,打得张角落花流水。
但那是大一统王朝的正规军配置,到了汉末乱世自然没那么多讲究。
有的时候几百人几千人也可以号称一军,哪怕是手底下没有几个兵的一个小小裨将也敢自称将军,规格制度早就开始崩坏。
只是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大家的军队编制一直是这样总归有它的道理。一来如此安排有严格的兵种配合方式,二来便于管理,更容易将领指挥作战。
所以青州军便严格按照王朝正统规制整军,军队的数量、精锐程度、训练方式以及兵种配置上,也是参照的上述规格进行统一安排。
这其中除了玄甲重骑和陷阵军是特殊兵种,人员只有一千到五千之间以外。其它各军也有各个将领们私自安插的士兵或者自带的亲卫,但人员多少,无外乎不超过一万到一万五千之间。
比如先锋军虽然被赐了名号,是除了玄甲重骑和陷阵军之外的第三支有正式名字的军队。但他们并非特殊兵种,而是张辽部下的普通步兵集团,又因为入选条件极为苛刻,所以人员名额不满,只有一万一千多人。
而臧霸的军队成分就比较复杂,除了征召来的普通士兵以外,还有不少臧霸孙观那些人早年在泰山当贼寇时的兄弟,因此里面被塞了一些关系户,不少泰山贼来投奔,导致人数超标,达到了一万五千人。
所以目前青州军的大体情况就是如此,大概有七万的正规军步兵部队,分别由刘备、张辽、典韦、臧霸、高顺五人率领,加上八千骑兵部队,由张飞统领,以及两万人的水军,将领为黄忠太史慈。
这样整个青州军,十万一千九百三十四人的规模,就差不多齐全。在经过一系列的统筹和部署之后,各部人马,将以陈暮为首的参谋部进行规划安排,制定进攻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青州五大谋士,陈暮、沮授、田丰、荀彧、荀攸,各有分工。
原本应该还有个阎忠,但老头年纪实在太大了,要知道贾诩今年都已经52岁,而阎忠还是贾诩的长辈,早就六十有余,身子骨越来越差,只能回临淄修养。
其它华歆、简雍、孙乾、氏仪、孙邵、王朗、毛阶、崔琰等人则各有所职,有些擅长内政,有些擅长治理,有些擅长公务,有些擅长制法,都不是随从打仗的料,因此都在各地担任地方官员,并没有随军出任谋士。
所以除了五大谋士以外,这次出征冀州,谋士团的规模倒不是很大。不过这也足够了,曹操不也主要是依靠五大谋士吗?那些不擅长打仗的谋士要过来也没用,还不如让他们去发挥才能的地方去。
陈暮这边处理了整个军队总计十万人规模的人员调动、统筹安排以及兵种配置之后,就准备过去找刘备汇合,一是汇报一下情况,二是打算开始进行战前的统筹谋划的安排了。
要准备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可不容易,袁绍为了准备官渡之战,从建安四年六月,也就是公元199年7月开始筹划南下攻打许都,到正式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到了建安五年元月,也就是200年2月份,花了足足半年时间筹备。
还有曹操为了准备官渡之战,从建安十三年正月,也就是公元208年2月份开始,一直到建安十三年七月正式出兵,前前后后花了七个多月的时间,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才开始南下征讨刘备刘表孙权。
虽然不管是官渡之战还是赤壁之战,袁绍和曹操都是反面教材。准备了那么久的功夫,结果被人家打得狼狈不堪,抱头鼠窜。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一场决定胜负的大战,根本没那么容易。
青州的准备工作,其实是从袁绍撤离平原就已经开始。时间是从永汉二年的九月份,到如今永汉三年的二月,已经差不多准备了五个月的时间,前期所有工作做得差不多。
包括给冀州各郡国太守写劝降信,给冀州各地方百姓散播袁绍叛国,刘备是以正义身份,以朝廷名义讨伐,还有联络各路诸侯,给洛阳关羽,幽州鲜于辅公孙瓒那边准备时间等等一系列安排,都可以算做前期的准备工作一部分。
如今冀州各地被军情司渗透,谣言四起,暗流涌动。不少官员跟青州暗通款曲,书信来往频繁。大量百姓得知大战即将来临的消息,纷纷拖家带口往北方或者其它地方迁移,南方诸侯们也都加紧时间开战。
一时间整个关东地区,河南河北,乃至于洛阳幽州并州等地,都是风起云涌,山雨欲来风满楼。随着洛阳和青州已经开始陈重兵于边境,袁绍那边也是积极应对,准备迎接到来的战争。
而此时,陈暮将自己手头的工作处理结束之后,顺着屋檐廊下,缓缓向着鄃县县衙府邸大厅走去。
刘备现在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批阅机器一样,所有的公文全都要送到他这里,往往已经没法去认真看了,因为实在太多,都通过了陈暮沮授田丰荀攸的审核,所以他干脆只负责签字,整个人都快麻木。
二月春风吹拂,天气回暖,阳光普照。
陈暮才刚走到门口,却是忽然看到沮授也正抱着一堆公文迎面走了过来。
两个人顿时相视一笑,异口同声。
“你也来了?”
然后又是对视一笑,乐了起来。
第二百零四章 图谋界桥
府邸大厅已经不是传统的中间空旷,左右两边摆席和桌案的样子,而是改成了更方便进行讨论作战的会议室。
正中间是一条长方形的大桌,周围摆放了一些椅子,上面堆满了公文资料,左右有书吏在记录。
陈暮和沮授进去的时候,看到荀攸和田丰正趴在桌子上对着一份地图指指点点。
刘备则坐在旁边,手里正端着一杯茶,认真听着二人的分析。
椅子在汉朝就有,叫做胡凳,不过因为不合礼仪而在正式场合不能用,所以陈暮造的太师椅基本上只能在家里坐。
不过陈暮和刘备向来都是实用主义,哪个方便就用哪个。坐椅子开会比较舒适一些,因此也就无所谓了。
二人进去,刘备看到他们过来,把手中的茶杯放下,笑着说道:“子归,公与,你们来了?”
“嗯,大哥。”
陈暮点点头,将报表递上去:“人员清算已经核对得差不多,各部所有兵力配置,兵种安排,人员更迭都在这里。”
“好。”
刘备接过来随便扫了一眼,都没有认真去看便签了字,然后又顺手盖上了自己的州牧大印,笑着说道:“子归办事,我还是放心的。”
看他那样子,如果将来刘备真的当了皇帝,陈暮偷偷给他弄个禅让诏书啥的让他盖玺,估计都不会察觉。
沮授也走过来将手中的报表放在刘备面前,沉声说道:“明公,这是所有辎重情况。目前我们有粮草总计三百万石,可供大军使用半年,后续的粮草也在调集的路上,武器装备充足,没有什么问题。”
《居延汉简》记载,汉朝士兵一人每天大概吃12…14汉斤粮食,取平均值大概13汉斤,青州军这次出动步卒七万,水军两万,骑兵八千,战兵人数十万,加上辅兵和民夫加起来约四万,总人数大概在十四万左右,每天要吃一万五千石粮食。
半年下来,大概是二百七十万石粮草。从这一点上来看,古代大规模战争,一次动用的物资非常夸张。光是在吃这方面,人吃马嚼,花的钱跟流水一样。即便以青州比较便宜的物价,一仗打下来,也得花数亿的资金。
好在青州这些年一直处于治理状态,不像其它州郡那么混乱。两个平原区有田地四千多万亩,再加上半个徐州如今也得了两千多万亩,多年开荒,青州现在的总田亩数达七千万,每年产粮四亿石以上,刨除掉大部分的开支之后,存粮颇丰,这才能支撑起多年大战。
像历史上公孙瓒于易京也是存粮三百万石,就连幽州那样贫瘠的地方都能让公孙瓒积攒那么多粮草,青州多年风调雨顺,又有半个徐州,自然是有过之而不及。事实上他们的后备储藏粮食多达两千多万石,袁绍的存粮能打十年,青州同样如此。
目前这三百万石粮草还只是前期第一批往前线运输的粮食,光运送粮草的驽马牛驴之类的牲畜就有七八万之多,每天浩浩荡荡数千辆车队从平原开赴鄃县,清点粮草的书吏就有数百人,忙碌了足足一两个月才点清楚账目。
还有武器铠甲装备,以及各类的箭支、弓弩、攻城器械、燃烧瓶等等消耗品。陈暮那边还只是管人员清点,沮授这边的任务则更加繁重,这些天的忙碌下来,隐约都能看见沮授的头发已经在隐隐泛白。
刘备这次就不再敷衍,接过沮授的公文报表认真看了许久,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肯定了他的努力,对他说道:“我看过了,确实无误。公与这些日子辛苦了,先坐下吧。”
“皆是为明公效力尔,我这点辛苦其实不算什么,真正辛苦的是文若。”
沮授没有居功自傲,拱拱手便坐在了旁边。他没有谦虚,因为荀彧那边任务也不比他轻松,荀彧除了要往前线运粮以外,同样得清点账目,沮授是负责审核,所以荀彧身兼数职,坐镇后方运筹帷幄,堪比刘邦的萧何,功劳确实要比沮授大。
刘备说道:“文若也很辛苦,大家都不容易。此战若是能取胜,我必上报朝廷,为你们请功。”
“多谢明公。”
沮授回应了一句。
陈暮看他们在地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