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的朝廷已经不是十多二十多年前的朝廷,那个时候虽然侯览曹节王甫等人只手遮天,但依然有大量不畏阉宦的正直官员在,哪怕从容赴死,也愿意拼死一搏。
    而如今的朝廷,三公九卿除了一个杨赐还敢和宦官斗一斗,敢和汉灵帝据理力争以外,其余人哪个不是闭口不言?哪个不是坐在朝廷之上当泥塑菩萨?甚至暗中与阉宦结交,花钱买官?
    世人只知道皇甫嵩为东汉最后的三大名将,但却不知道,他也是曾经的党人之一,父亲皇甫规与当年党锢之祸的陈蕃李膺,就是最好的朋友。
    一朝党锢,天下君子志士尽数被残害得七七八八。
    前些年那个字青凰的永昌太守曹鸾想向汉灵帝祈求为党人平反,最后也只能落得个被下狱拷打致死的下场,导致原本处境已经极为凄惨的党人后代又遭到了牵连,五族之内都被关押禁锢,不允许为官,日子更加艰难。
    这次若不是皇甫嵩,李度作为李膺的从侄,恐怕依旧还被关押着,不见天日。
    李度摇头道:“没那么容易的。”
    皇甫嵩眉宇间划过一抹杀气:“你是在担忧那些世家吧。”
    “当年的事情我也算是看出来了,那些世家不敢正面和阉宦对抗,蛊惑了我叔父和仲举公等正直君子,怂恿他们。结果遭殃的是我等,他们却依旧把持着朝政,依旧与宦官为伍,还美其名曰虚与委蛇,说到底,也不过是在利用我们而已。”
    李度握紧了拳头,心中无比愤怒。
    皇甫嵩冷笑一声:“侯览曹节王甫等人安插宗族之人各地为官,占据了那些世家本该要的官位,他们之间利益之争,形同水火。却推举三君八俊八顾冲锋在前,连累了元礼公等人,如今还有脸窃据朝堂,当真是可恶至极。”
    李度若有所思地道:“如今也就只有杨家和荀家还留了些底子了吧。”
    “你是在怪他们?”
    皇甫嵩听出了他话里有话,轻笑道:“德高,你也不要怨恨。当年杨秉公也算是出了力气,荀家也死了人,受牵连的世家子弟多达数百上千,有些比你家还惨,家破人亡不在少数。”
    “只可恨了那张奂老贼!”李度一拳砸在桌案上,愤怒至极。
    “诶,然明公也是受了蒙蔽,德高切莫动怒,老友再见,本应该心平叙旧,何故发怒呢?”
    见李度怒发冲冠,皇甫嵩出声安抚。
    “义真,我好恨呐。”
    李度长叹一声:“恨不得诛尽天下阉宦。”
    皇甫嵩平静地道:“德高,不要心急,现在党禁刚解,他们污蔑我等为朋党,那我们就做这个朋党,当年的老友如今还有很多人在,就连元节公都得到了赦免,一步一步慢慢来,再谋它图,早晚有出头之日。”
    “哦?”
    李度眼睛一亮:“义真莫非有了对策?”
    皇甫嵩冷笑一声:“德高可知,当年为什么士人与阉宦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的缘故?”
    李度想了想道:“五侯等阉人倒行逆施,仲举公与游平公匡扶正义?”
    皇甫嵩摇摇头道:“那只是表面,你之前不是还说已经想明白了吗?难道还看不出来,关键点就在太学。”
    “太学?”
    “不错。”
    皇甫嵩点点头:“太学原本是我大汉官员的根基所在,各地官员的子辈入学,学成之后很快就能入仕为官,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了无数世家。而你再看看后来五侯乱政之时,他们的家族之人在各地为官有多少?”
    李度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我道为何当初的那些世家如此怂恿我叔父杀了那张成张朔,原来是他们的子弟上升通道被宦官们占据了,所以才唆使朝廷正直之辈为他们出头。”
    皇甫嵩冷笑道:“正是如此,我等父辈党人是为了正义,而那些世家则是为了利益。宦官酿祸,他们不敢抗争,我等父辈却敢。可叹抗争到了最后,我等党人流血牺牲,那些世家见我等失败,却开始与宦官勾结,花钱买官,同流合污,当真是蛇有蛇路,鼠有鼠路。”
    “既然如此,义真为何说我等依旧有出头之日?”
    李度不解纳闷。
    皇甫嵩说道:“那些鼠辈虽然畏惧于宦官权势,但宦官的胃口也是越来越大,买官钱交了后,每年还得出一大笔修宫钱,犹如无底之洞,世家再是富裕,也难以维系,你猜他们还会不会继续忍耐下去?”
    李度顿时醒悟,说道:“我明白了,正如当年我们与五侯等人的矛盾一样,现在朝廷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们与张让赵忠等人一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终有一日会再次爆发?”
    “不错。”
    皇甫嵩轻笑道:“如今的世家都依附于大将军何进,当年的旧事恐怕又要重演。如果不出所料的话,正如当年我们被他们利用一样,何进那厮也必然会被世家蛊惑与宦官作对,到时我等党人复起之日,不再久矣。”
    “可是天子如此信任张让等人,恐怕难以令何进有所动作吧。”
    李度迟疑,他虽然才被放出来不久,但原来尊敬李膺的很多门生故吏还在,帮他通了不少消息,也让他知道,现在天子对于朝廷掌控严密,张让赵忠等人也是胜券在握,就算是何进,也难以应付他们。
    “所以正如当年元礼公诛杀张成张朔,被宦官们嫉恨,蛊惑桓帝大肆捕杀党人一样,现在的他们,也需要一个借口。”
    皇甫嵩眼眸中闪烁出异样的光:“没有这个借口,我来送他们一个借口。”
    “哦?是何借口?”李度好奇询问。
    “几封书信。”
    “书信?”
    “不错。”
    皇甫嵩道:“我昨日在战场搜到了几封书信,是张让宾客与黄巾勾结的证据,让人想办法转交给了王允的部下。”
    “王允?”
    李度沉思道:“他会上奏吗?”
    皇甫嵩摇摇头:“我也不知,所以我另外安排了一手。”
    “是何手段?”
    “你可知那陈暮?”
    “最近颇有声名的那位曲逆侯之后?”
    “不错。”
    皇甫嵩冷冷说道:“我原以为这是一位可造之材,没想到他竟然与宦官勾结在一起。”
    “此事我也听说了。”
    李度皱眉道:“原本他受卢植举荐,应当入太学。结果张让赵忠谗言,竟让他去了鸿都门学,且吾听闻他与中宫侍王钧称兄道弟?”
    如果陈暮在这里,一定会惊悚于这些人的情报能力。
    他和王钧结交是在卢植军营里,这都让他们知道了,怎么能不让人惊讶。
    皇甫嵩冷笑道:“你可知王钧现在去了哪?”
    李度思索道:“陈暮军中?”
    “嗯。”
    皇甫嵩点点头:“所以我昨日故意将其敲打了一番,且在他面前将那些书信展露,你说如果陈暮是宦官的人,他会不会向张让报信?”
    李度明白了,睁大了眼睛,道:“如此一来,王允不上奏也得上奏,世家也不得不与宦官拼个死活?”
    “正是。”
    皇甫嵩哈哈大笑。
    李度也笑了起来。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第六十七章 天子赐剑
    世家、党人、门阀、宦官、士族、皇权。。。。。。。错综复杂的纠葛,理不清楚的关系。
    皇甫嵩,到底在图谋一些什么?
    陈暮脑子里快速地思索。
    昨日皇甫嵩莫名其妙地要强行把自己跟杨曹王三家拉对立面,他到底有什么目的?
    然后当着自己的面,假装不经意间露出一些书信的内容。
    那书信内容虽然没看全,但也隐约见了个大概。
    回想起读书的时候,曾经通读二十四史,看过《后汉书》,隐约记载王允状告张让的事情。。。。.
    皇甫嵩莫名的举动,是无心之失,还是别有所谋?
    陈暮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自己眼前好像有一团迷雾,令人看不清,摸不着,像是处于云中雾里,找不到方向。
    青史寥寥几笔,在这乱世里,却如波谲云诡,谁也不知道真假,令人难以捉摸。
    但对于精通数学逻辑的陈暮却又隐隐猜测,这一切的关键点就在皇甫嵩身上,他在想做一些事情。
    至于为什么自己会被牵扯进去,也许就与眼前的人有关了。
    “子归贤弟,又见面了。”
    王钧笑容满面。
    陈暮的脸上也挤满了和熙的笑容:“恭喜兄长,贺喜兄长。”
    “哦?喜从何来?”
    王钧问道。
    陈暮理所当然道:“一来兄长升迁,二来有了外援,双喜临门,岂有不贺之理?”
    “哈哈哈哈。”
    王钧乐了,指着陈暮道:“贤弟啊,你这嘴真是尽喜欢捡好听的说。”
    二人在屋中坐下,酒宴摆了上来。
    陈暮笑着说道:“兄长广年一别,已有近两月未见,当真是雄姿英发得紧,不知升了何官?”
    王钧谦虚道:“不是甚大官,中宫侍而已,负责天子中宫。”
    “天子近侍,还不算大官吗?”
    “与常侍们相比,我还差得远呢。”
    “哪里的话,今天升了中宫侍,以后升中常侍岂不顺理成章?”
    “诶,贤弟莫再说这些遥不可及的事了,喝酒喝酒。”
    二人相互吹捧了几句,举杯共饮一口。
    王钧放下酒杯,笑眯眯地道:“我此次过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办。”
    “何事?”
    陈暮好奇。
    “进来。”
    王钧对外面喊了声。
    门口的侍卫托着一长盒入内。
    陈暮不解道:“这是何物?”
    王钧笑呵呵地道:“这是天子允你入鸿都门学,特赐的宝剑。”
    鸿都门学?
    陈暮脸色不变,内心却掀起轩然大波。
    他终于明白这两天的不对劲了。
    原来是天子把他弄去了鸿都门学,而不是太学!
    在东汉,正统的官学是什么?
    是太学!
    太学的组成是全国各地所有官员的子孙。
    这些官员的后代从太学出来后,回到当地,立即就能举孝廉,举茂才,然后继续做官。
    如此周而复始,在大汉十三州一百五十多个郡近千个县中,形成了无数世代为官的家族。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弘农杨氏,汝南袁氏,并且最终演化出了东晋无数门阀。
    而汉灵帝开设鸿都门学,就是在掘太学的根,在掘天下官员们的根,如此一来,鸿都门学必然受到无数抵制,受到整个东汉官僚集团敌视。
    鸿都门学的学子组成是什么?
    平民与寒门子弟。
    这些人一没有根基,二没有后台。从鸿都门学出来后,即便做了官吏,也是困难重重,在官场举步维艰。
    但不可否认的是,东汉的党锢之祸后,宦官们虽然取得了政治斗争上的胜利,然而在舆论和社会地位上,与士人相差太远。
    反抗宦官的士人不管去哪里,都是望门投止,处处受人尊敬。
    而宦官们,在全国上下都是一片骂声。
    如此宦官集团为了取得舆论胜利,就要培养自己的士人力量。
    其中鸿都门学就是他们最重要的培育基地,很多学生入学,都会被宦官给予很大的优待,毕业之后,也会赠与高官。
    最差都是四百石县令起步,有些甚至是刺史、太守,高官厚禄,平步青云。
    因此在东汉入学鸿都门学几乎就是等同于被视为宦官党派,要被当时的士人唾骂。
    虽然同为读书士人,却与那些正统士人格格不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