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陈暮的优势在于,还有个王钧帮忙出主意。
    作为熟知宫廷内部情况的常侍宦官,王钧在除了何太后以外,还提出了一个关键人物郭胜。
    这就是强于李儒的地方。
    听到阎忠跟李儒的想法一样,董卓失望地道:“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他总觉得何太后有点不靠谱,一个失势的太后,还怎么去下毒?
    李儒说道:“何太后毕竟在宫里那么多年,也许能够想到一个比我们想得更好的办法。我们只需要找到她这个关键人物,具体实施,就得她由自己来负责。我们只需要答应她,如果她能成功,我们就扶持她上位,帮助弘农王复辟。我相信以何氏的狠辣与贪婪,必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阎忠补充道:“何太后与董太后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董太后又废掉了何太后之子,立陈留王为帝,如果能够杀死董太后,重新扶持自己的儿子上位,她恐怕一万个愿意,这一点倒不用担心,而且我听闻郭胜还活着,她也不是完全没有人可用。”
    “郭胜?”
    董卓细细回想了一下,试探道:“十常侍?”
    “是。”
    阎忠点点头:“此人是何进同乡,当年何太后入宫,就是他举荐。如今郭胜在内省为太官左丞,负责膳食。”
    董卓眼睛放光,连连点头:“这倒是个关键人物,若是他来下毒,机会很大。”
    “可惜自始至终,我都觉得下毒的风险太大了。”
    李儒叹息了一声:“毒药味道很重,难以被掩盖,即便能找到合适的去下毒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也太小。所以我认为,从内部攻破不应该报太大希望,主要还是以外部为主。”
    “也不尽然。”
    阎忠微微一笑,取出两瓶毒药:“此两种毒药,一者为慢性毒,二者为急性毒,可以参杂在香料,食物当中,而且味道并不浓郁,难以察觉。”
    “哦?”
    李儒对毒药很有研究,听到这毒药味道并不浓郁,惊讶地道:“此药毒性如何?诚汉兄是从哪里弄到的?”
    “这是西域奇药,产自身毒,仅仅只需要一滴,就能杀死数人,毒性极为猛烈。是当年我从一个西域朋友那要来,价值不菲,一流百金,为我压箱底的宝贝。”
    阎忠大方介绍。
    一流就是八两,二流就是一斤。所谓的半斤八两,按照汉朝的计量单位来算,都是一流。
    而阎忠口中的身毒就是印度。
    早在西汉时期,汉朝就已经与印度有来往,包括《后汉书》当中,对于东南亚、西亚等地区就已经有了明确记载。
    其中不仅记载了印度,甚至还记载了古罗马帝国。
    如《后汉书·西域传》中就有“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的说法。
    西海,就是今天的波斯湾。
    当时甘英的使命就是出使“大秦”,也就是古罗马帝国,最终到达波斯湾,在今天的伊朗一带受阻返回。
    因此很多人以为古代王朝封闭,实际上秦汉时期对世界就已经有初步了解。
    中国人的冒险基因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由西域的丝绸之路,向着欧洲进发,开始探索整个世界。
    真正闭关锁国,搞封闭主义的,是清朝。
    后来野猪皮因为自身的愚昧,使得中国遭受了极为屈辱的近代史,让列强无不怀念我大清,也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
    阎忠将这些毒药的来源说成是西域,一来让人没法查验,二来增添了几分神秘感,给予董卓和李儒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李儒接过药瓶,看着这个小瓷瓶,同样保持着怀疑地态度问道:“一滴杀死数人?砒霜也不过如此,毒性真的有这么猛烈?”
    阎忠笑了笑:“诚汉兄若是不信,可以亲自试一试。”
    “那我闻闻。”
    李儒非常作死地打开青化物那瓶闻了一下,顿时只觉得一股杏仁味扑鼻而来,整个人头晕目眩,心跳加快,连忙将瓶口封住,喘着粗气道:“好厉害的毒,我也曾研究毒药,从未见过如此奇毒,只闻一点点气味,就让我感觉要窒息。”
    差点试试就逝世。
    “此药可参杂入香料当中,慢慢浸入人体。若是明公购置珍贵的西域香料进献给太后,让太后每日熏香,不出数日,当毒气入体之日,便是太后身死之时。”
    阎忠微笑着介绍。
    董卓满意地点点头:“好药。”
    “而这一瓶,便是快速致人死地的毒药。”
    阎忠又介绍那瓶夹竹桃毒,说道:“倒进一滴入食物里,不仅味道很淡,且可以迅速致人于死亡,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的良药。”
    李儒听到这两瓶药的药性,高兴地道:“有了这两瓶药,那我们可以制定的计划就多了几个,选择的余地,也多了几分。”
    董卓吩咐道:“那这件事情,由你们来制定具体的计划,要我做什么,尽管开口,此时就拜托给二位了。”
    “唯。”
    “都是为明公效力。”
    两人同时站起来向他行了一礼。
    礼毕之后,李儒才又道:“既然是明公所托,那内部攻势,就由我和诚汉制定计划,接下来说说外部攻势。”
    “文优请说。”
    董卓双手往下按了按,示意他们坐下来说话。
    “董承每日住在皇宫里,牢牢把持着皇宫禁卫,南军则主要由几名校尉统领。所以皇宫的守卫并不是特别森严,只有虎贲军羽林卫加上禁宫宿卫,总计不到万人,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北宫,约有五六千人。”
    李儒又坐回席上,侃侃而谈:“如果我们要行事,就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再来一场宫门之变。如果能够攻入皇宫,以武力控制住皇宫,那才是最好的结果。”
    以武力攻取皇宫?
    阎忠心道李儒这货真是个狼人,比狠人还多一点。
    这事当初窦武干过,现在袁绍也干过。
    不过他俩都被赦免无罪。
    事实上一开始他们也都被定性为造反谋逆。
    可窦武陈蕃被天下人敬佩,民间风评上根本没人说他们是逆贼。
    至于袁绍。
    还是那句话,人家有好家世啊。
    你董卓一没好名声,二没好背景,居然妄想学窦武袁绍?
    谁给你的勇气?
    当然,阎忠这些话都在心中腹诽,肯定不能明说。
    但董卓也不是傻子。
    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跟自寻死路有什么区别?
    因此董卓诧异道:“真的要出动军队吗?可窦武袁绍发动宫门之变,是以诛杀宦官为借口,如今没有宦官了,我还能找什么理由?”
    李儒微微一笑:“理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董卓道:“文优不妨明说。”
    李儒看向永安宫的方向,淡淡地道:“何太后与弘农王的诏书,就是最大的理由。”
    又打上废后与废帝的主意了?
    阎忠大抵也猜到了李儒是什么意思。
    别看刘协上位有董太后背书,一切似乎来得名正言顺。
    但实际上当时的人心目当中的正统皇帝,还是刘辩。
    无它,就因为他是先帝皇后所生的嫡长子。
    嫡长子制度在汉朝已经根深蒂固,不止是皇室,诸侯王国也是如此。
    在推恩令出来之前,嫡长子几乎是真正的含着金汤勺出生。
    一个王国所有财产,包括王位继承,都属于嫡长子。
    即便是有推恩令出来之后,嫡长子依旧能分得大半的财产,次子和三子分小半的财产。
    因此即便是当初刘宏想要立刘协为太子,也是困难重重,阻力非常大。
    而董太后虽然借着宫廷之乱,利用董卓和董承掌控了兵权,趁势废掉了刘辩,立了她最心爱的孙子刘协为皇帝。
    可天下明眼人都知道,刘辩才是正统。
    这一点没有任何争议。
    包括后来朝代修史,刘辩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也远远高于刘协。
    至于后来为什么刘协会被承认,那是因为刘辩死了,被董卓派李儒下毒给弄死。
    在刘辩死后,刘宏就只剩下刘协一个儿子。
    如此那些古板守旧的官僚士大夫集团,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刘协的正统地位,然后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现在刘辩还没死呢。
    所以目前的情况是,所有人都承认刘辩的合法性。
    在心目当中,反而刘协的帝位来路不正。
    众人明面上不说,只是摄于董太后的权势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在董太后废帝之时,依旧有一部分正直的士大夫反对她的原因。
    包括陈暮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做?
    还不是为了迎合主流思想,做的一个政治作秀,以此来攫取名望。
    而现在。
    李儒却又打上了何太后与刘辩的主意。
    这对母子的命运与身世,已经到了非常坎坷的程度,相当可怜。
    “何太后与弘农王?”
    董卓不太明白李儒的意思,问道:“关他们什么事情?”
    “文优的意思是,让明公以帮助弘农王复辟的名义,带兵入宫去。”
    阎忠瞥了眼李儒,淡淡地道。
    李儒这个人,跟董卓简直是天生一对,两个人都没有底线可言了。
    “如今天下人都很可怜弘农王母子。”
    李儒却盯着手中的毒药,眼眸中露出奇异的光芒:“弘农王嫡长子继承皇位,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却被董太后无故废除。天下人虽然表面不说,但心里都有怨气。若这个时候,董太后再无故鸩杀何太后的话。。。。。。”
    鸩杀何太后?
    阎忠只觉得不寒而栗。
    李儒这人跟陈暮比起来,怕是也相差不了多少了。
    “文优要是早这么说,我便早明白了。”
    董卓眯起眼睛,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弘农王本就无错,无故被废,天下人心有怨气。若是因为何太后当年无故鸩杀王美人,再加上先帝遗诏,勉强能说得过去的话。何太后与弘农王俱都被废,也算是弥补了何太后当年犯的错误。可此时何太后再被鸩杀,让本就十分可怜的弘农王又失去了他的母亲,显然说不过去。”
    “不错。”
    李儒点点头:“这样世人的怨气必然会很大,而且明公莫忘了,董太后这次诞辰,还强令各地方郡县献上无数金银珠宝,搜刮地方百姓,若董太后鸩杀了何太后,群情激愤,届时明公再取出弘农王与何太后的诏书,以何太后遗诏的名义杀入皇宫,那样天下可怜这对母子的人都会支持明公,明公罢黜董太后与陈留王,又扶持弘农王复辟,加封太师,把持朝政,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关于董太后对钱财的贪婪只在汉孝康帝刘宏之上,绝不在康帝之下。
    包括借自己过寿之名,大肆敛财,也是写在史书里的事情。
    所以事实上包括满朝百官在内,都非常厌恶董太后。
    因为董太后如今掌权之后,跟当初的汉孝康帝没什么区别,依旧大肆敛财,买卖官职,勒令各地上供财物。
    因此,不管是从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出发,还是可怜何氏与弘农王母子的角度出发,以及坚定的正统支持者出发,朝臣估计都不会反对弘农王忽然复辟。
    只是关键在于,之前董卓可是废帝先锋,是董太后的拥护者。
    结果一下又变成弘农王的簇拥,废帝复辟的提倡人,这反复横跳的本事,估计会让世人都傻眼。
    当然。
    李儒还是帮董卓找了个借口。
    那就是以何氏的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