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场羌乱一直持续到汉桓帝时期,直到凉州三明陆续平叛,最后才结束,耗费的军费则是44亿钱。
    除了对汉朝影响最大的羌乱之外,像交州蛮夷之乱,也是如此。
    原交州刺史朱符,就是对蛮夷横征暴敛,造成交州当地山民反抗,将他杀死。
    这件事情,陈暮还曾经处理过,劝说汉灵帝不要对交州出兵,让新任交州刺史以安抚为主。
    包括乌桓叛乱,亦是因为汉庭老是让他们白打工,拖欠工资,还对他们征税。
    这些事件,可都是写在史书里的事情。世人只看到了五胡乱华,汉人过得有多惨。却没有看到在五胡乱华之前,汉朝周边的少数民族,一样被汉朝压迫得有多可怜。
    正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这些年来,幽州在刘虞当政的时候,以安抚为主,情况好了许多。而凉州的情况自前两年韩遂兵败,盖勋上任伊始,亦是比以往好了十倍不止。
    可现在汉灵帝一声令下,逼迫各地太守刺史收税,即便现在的凉州刺史盖勋有通天之能,也无可奈何,因为天子派了宦官和西园士兵出来监督,谁不听令,就立即罢免逮捕,关押起来。
    盖勋没有办法,那凉州各地的太守还能怎么办?当然是逼迫百姓交钱,不仅是凉州的汉人百姓,还有那些本来就穷困潦倒的羌人也得交钱。
    结果就是韩遂王国等有心之人利用他们在羌族当中的威望,立即拉起一杆反抗朝廷的大旗,很快席卷凉州。
    交州同样也是如此,新任交州刺史张津虽然以安抚为主,但王命所在,没有办法。
    于是交州蛮夷很快再次暴乱,张津不能抵挡,只能狼狈逃回洛阳。
    青州和并州倒是暂时还没有出事。
    倒不是这二州没有叛逆,而是青州原本应该造反的青州黄巾被陈暮刘备给剿灭了,所以要闹事的,是那些青州地方豪强。
    可青州豪强被陈暮杀怕了,在乖乖交钱与反抗之间犹豫不决,想动手不敢动手。
    而并州目前在朝廷手里的,只有上党与太原以及雁门三地。
    这三地皇甫嵩跟丁原的大军还在呢。
    即便三郡豪强想有所动作,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皇甫嵩丁原的对手。
    因此并州豪强也只能咬牙忍着,暂时没有动作。
    中平五年的最后一个月,就在这场纷纷攘攘中落下帷幕。
    但眼看已经平息了一两年的边境争端再起,黄巾之乱的情况即将复刻。
    天下聪明之人,隐隐已经能察觉到,或许大乱将至了。


第三十五章 西凉乱
    “砰!”
    汉灵帝一脚将身前的桌案踢开,暴怒道:“这些该死的蠹虫!”
    “陛下息怒。”
    张让赵忠在一旁瑟瑟发抖,这些年来国泰民安,已经很少见天子发怒了。
    而天子之所以发怒的原因,倒不是前几日边关各地传来的噩耗。
    毕竟边关出事都算是常态,凉州羌乱,并州鲜卑,交州南蛮,幽州乌桓,汉灵帝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在位二十多年,哪年不得发生几起?
    连声势浩大,几乎给了汉王朝最沉痛一击的黄巾之乱都被他平定了,汉灵帝还在乎时不时就得来一次的边关外族叛乱?
    汉灵帝生气的是这几日朝廷内外官员跟疯了一样上奏折,不仅劝阻他收税,甚至还阻挠他收税。
    各地方官员拒不履行义务,实在被逼急了,便与地方豪强相互勾结,故意隐瞒土地,转移土地,欺上瞒下,以至于十月份开始收税,到现在都年底,两个月的时候,收上来的税居然只有不到百亿。
    虽然百亿税收,在前些年已经算是超额完成任务,但经过这几年食髓知味,汉灵帝早就不满足于这点钱,而是被那七百多亿的庞大税收迷红了眼睛,如一头豺狼般盯着这些钱。
    要知道,以往汉灵帝是怎么收税的?口赋算赋加上田赋以及一系列苛捐杂税,一年百亿不到。这些钱基本给天下官员发完俸禄,就所剩无几,留不了多少。
    当时官员的俸禄是一半钱和一半粮食,不止是各地官员,还有北军也是无数张时时刻刻在吃饭的嘴,各地治理也都要钱,军费开支等等。
    汉灵帝为了解决剩余的财政亏空,基本是想尽了办法搜刮,如卖官、用钱赎罪、把三河地区马厩里的马拿出来卖钱。
    除了要保证他的享乐以外,大半的钱都存在西园里,汉灵帝这视财如命的性格,跟仓鼠如出一辙。
    现在好不容易有个收税的法子,能大笔敛财了,不仅朝廷官员阻拦,连全天下的官员都在反对,奏折都快把尚书台给堆满,中央政令下达地方后地方官员居然拒不执行,这怎么能不让汉灵帝暴怒。
    “陛下,如今地方官员都不愿意执行差事,臣建议暂缓此事,还是依陈子归之言,减少赋税,以优良劣三品田地依次定税,明年便回归口赋算赋,以息天下之怨。”
    王钧站出来建议。
    汉灵帝却不乐意了,勃然大怒道:“各地豪强官员搜刮民脂民膏,朕从他们手里拿钱,何错之有?大不了拿了钱之后,再用其中一半治理天下便是。相衡毋须多言,税照收,朕就不信那些蠹虫能拿朕如何?”
    如果今年的税全收上来,就是七百亿,用一半治理天下,剩余三百五十亿汉灵帝想自己拿,天子之贪婪可想而知。
    陈暮也是深知他的为人品性,知道他不会轻易放过这块肥肉,这才远走高飞。
    不然的话,一旦天下豪强把矛盾转移到他身上,几条命都不够。
    除非最后陈暮能够定鼎天下,自己写史书,不然史书里记载,估计他也会变成张让赵忠这样的祸乱江山的佞臣。
    听到汉灵帝的话,王钧也不敢再给建议,只得小心翼翼道:“只是如今天下怨声载道,幽凉边境战事又起,特别是凉州边关,那韩遂又聚众十余万,威胁三辅之地,如何是好?”
    “哼,皇甫嵩那边如何?”
    “战事还算顺利。”
    “董卓呢?”
    “还在河东。”
    “董卓这厮怎么回事,磨磨蹭蹭,就算是日行十里,现在也该到上党了吧。”
    汉灵帝鼻孔里的怒气都快喷出来。
    董卓跟着张温平叛立功,升官为左冯翊,跟刘备这个河南尹的官位相当。
    上个月并州战线吃紧,汉灵帝就下旨让董卓去并州作战,结果现在居然还在河东郡,磨洋工也不是这么磨的。
    诸多常侍以及议郎宠臣们不敢出言,现在朝臣们个个都在盯着税收,有罢工的趋势,陈暮又辞职了,朝政现在只有靠天子自己处理。
    董卓就趁着天子没空搭理他的空档,走一日停三日,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搞些什么东西。
    汉灵帝气得不行,他原本还想着让董卓为主将去西凉平叛,结果董卓居然是这么个玩意儿,差点没把他气死,犹豫片刻,问道:“朱儁服丧应该也差不多了吧。”
    “已有三年。”
    王钧记性不错,黄巾之乱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85年,朱儁的母亲去世,他必须辞官回家服丧,今年刚好是第三年,可以继续出仕了。
    “迁皇甫嵩为车骑将军,带北军去长安,迁董卓为前将军,迁盖勋为京兆尹,让他们和皇甫嵩守住三辅,幽州就让公孙瓒平叛,如果公孙瓒不行,就让刘虞或者卢植去。”
    “那并州。。。。。。”
    王钧迟疑,现在北面和鲜卑打得如火如荼,如果把北军精锐调走了,光一个丁原,跟鲜卑打完全不够资格。
    汉灵帝毫不犹豫道:“迁朱儁为卫将军,让王芬征调河北的郡兵给他,让他去并州。”
    “唯。”
    王钧领命去尚书台下诏书。
    处理了政务,汉灵帝又想了想这其中有什么问题没有,发现让皇甫嵩去凉州平叛,让朱儁去并州,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这二人也是能征善战之辈,又有朝廷支持和精锐士兵,抵挡叛乱轻而易举。
    想到这里,汉灵帝心中自得,顿觉姜太公再世,性趣大发,对张让等常侍道:“去取三粒慎恤胶来。”
    说罢转身往西宫,准备去临幸后宫的美人去了。
    。。。。。.
    。。。。。.
    洛阳那边皇帝还觉得天下太平,凉州却已经大乱。
    韩遂与王国死灰复燃,聚众十余万,很快攻下武威与金城二郡,杀死二地太守,兵锋直指汉阳郡。
    汉阳郡的郡守是傅燮,他与盖勋在凉州都有很高的威望,匈奴与羌人都服从他们。
    这次汉灵帝收税,也就只有傅燮和盖勋没有逼迫羌人,其它地方的郡守都跟以往的那些酷吏一样,肆意压榨凉州少数民族,逼得他们不得不造反。
    韩遂与王国大军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连续攻下了武威和金城二郡之后,由于盖勋作为刺史,拥有征调兵马权力,于是征调西凉六郡的郡兵,总兵力约有两万多人,退守在汉阳郡。
    汉阳治所冀县,汉阳郡基本就是三辅之地的屏障,冀县在后世甘谷县的东面,离上邽,也就是后世的天水市不过一百多里路,从上邽县过去之后,就能直接杀入长安。
    为了将叛军挡在三辅之外,傅燮很想继续征召兵马,但可惜他手里没钱。不过幸运的是,盖勋有两个朋友是土豪,赞助了盖勋一大笔钱,帮助他募兵。
    这两个土豪一个叫士孙瑞,一个叫杨儒。士孙瑞的家是长安著名大户,他的叔父资产曾经引起梁冀的觊觎,因而被梁冀迫害夺走家产。
    不过被梁冀夺走了近两亿钱的家产只是他叔父的钱,士孙家依旧资产上亿,在长安可谓名门望族,与盖勋关系很好。
    另外一位杨儒出身于弘农,就应该知道是弘农杨氏族人,虽然比不得士孙家有钱,但也是资产颇丰。
    二人掏了几千万钱出来,盖勋便在三辅之地征召士兵,并且雇佣与他友善的休屠人作战。
    冀县太守府,盖勋高坐主位,傅燮坐在下首。
    除了他们二人,还有士孙瑞,杨儒,杜阳魏杰,京兆杜楷,长陵第五儁,以及一些沦陷地区逃跑过来的地方官员和几名羌族匈奴部族族长。
    士孙瑞是长安富豪家庭,杨儒是弘农杨氏,而杜阳魏杰,则是傅燮与公孙瓒的同门师兄弟。
    根据太尉刘宽阴碑可知,魏杰是刘宽的弟子,也是汉末士族家庭出身。
    而京兆杜楷是长安名士,第五儁,则出身于长陵第五氏。
    第五这个姓出自春秋齐国田氏,汉朝建立后,刘邦怕这些贵族后代复国,就将他们迁移,田氏被分八批迁走,故而后人以第次为姓氏,第五氏就为这里的一支,世居长陵。
    第五儁也是出身名门,高祖第五伦是汉章帝时期的大司空,曾祖是汉顺帝时期的南阳太守第五颉,祖父则是汉桓帝时期的高密相第五种,属于官僚世家。
    这些人当中,士孙瑞与杨儒是盖勋的金主,魏杰杜楷第五儁是三辅之地的士人豪强代表人物,为了抵御西凉叛乱进攻三辅,都来支持盖勋。
    毕竟三辅之地这些年已经受够了西凉叛军的袭扰,即便这次天子要收重税,对于他们这些豪强阶级来说,也得维护自己利益。
    另外,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以外,阎忠也在其中,他被陈暮举荐为令居县令,令居县在武威,也是阎忠的老家。
    现在武威沦陷,阎忠要么从贼,要么逃跑。
    韩遂倒是想拉拢他,可阎忠又不傻,当然跑去了汉阳。
    盖勋坐在台上,环视一圈,缓缓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