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终通过军情司的情报,总算是在渤海章武县截到了丘力居。
    这场战斗刘备采纳荀攸的计划,与邹靖商议过后,以南面和西面组织包围圈,开北面口子,逼丘力居往北逃,放他回幽州。
    大战之后,丘力居确实如荀攸所料那般没有南下或者西去。
    毕竟丘力居不是傻子,去冀州与青徐腹地,那就是远离自己的老巢,骑兵再能跑,也有人困马乏的时候,一旦被官军围上,那就是死路一条。
    现在北面没有敌人,自然选择北归。
    于是丘力居丢下千余具尸体以及一半以上的辎重,以比步兵稍快的速度,往北面逃。
    还是舍弃不下那么多财务,贪心不足。
    可惜丘力居忘了北面还有个公孙瓒在等他。
    公孙瓒跑去鲜卑花费重金雇佣了一批鲜卑人,于泉州(今天津武清区)堵截到了丘力居。
    前狼后虎,经过一天激战,丘力居伤亡惨重,死了六七千人,不得不将辎重全部抛弃掉才脱离战场逃回辽东。
    如此一来,这次南下,丘力居可谓杀敌八百,自损一万,不仅什么好处都没捞到,部落人口还少了二十分之一,对于他的打击很大。
    看完了战况报告,陈暮也是很佩服荀攸的计策。
    古代战争中在平原地区对付骑兵确实无比艰难,唯一得办法,只有通过人海战术包围,而且成功率很低,在步兵对骑兵战争最多的宋朝,经常有骑兵打不过就跑,步兵完全追不上的案例。
    荀攸虽然同样选择了包围战术,却是用的欲擒故纵之计,先通过两面包夹,逼得丘力居北上,再在他北上的道路上安排公孙瓒做伏兵,打得丘力居狼狈而逃,战术布置得确实好。
    如今朝廷命刘备邹靖公孙瓒三人出兵辽东,平定张纯张举丘力居叛乱,现在的情况已经比历史上好得多。
    看样子,应该也不需要等到明年刘虞出马。
    接下来,就得谋划另外的事情了。
    坐在马车上,陈暮心想。


第八章 回京
    中平四年的景象已经比中平元年好了不止一倍。
    全国各地民乱少了许多,在对外战争当中,汉朝也是接连获胜。
    中平四年六月,并州北部的中部鲜卑与休屠匈奴人南下劫掠百姓,想要攫取他们今年过冬的粮食。
    此时的并州刺史并不是丁原,而是张懿,率领兵马与鲜卑休屠作战,大获全胜。
    由于九原人吕布作战勇猛,率领数十勇士冲阵,杀数百人,打得数千鲜卑人溃不成军,张懿举荐他为九原县尉。
    中平四年八月,历经四个月,张温率领大军总算是在金城郡击败了韩遂,韩遂王国兵败逃走,叛官李相如和黄衍被孙坚生擒,押赴洛阳受审。
    刘备公孙瓒邹靖这边虽然还没有拿下丘力居,但大军已经平定了渔阳、右北平以及辽西三郡,丘力居只剩下辽东郡苦苦支撑,情况不妙,平定这场叛乱是迟早的事情。
    不得不说,陈暮一计平天下,倚靠着全国各地的地主豪强大放血,稳住了江山。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至少最近十年之内天下应该太平,没有什么太大变故。
    当然。
    这只是眼下。
    豪强地主们都不是傻子。
    已经被汉灵帝割了两轮韭菜,到今年第三轮割的时候,肯定也会警觉,察觉到汉灵帝的阴谋。
    为此朝堂上已经有官员在上奏,要求汉灵帝恢复以前的制度,不再大肆收田税。
    汉朝有一点比较好的地方就在于没有什么所谓士大夫免税的说法,人人都要交税,哪怕你是地主豪强官僚士绅,也得交。
    但坏处就是田税太低,人口税太高。
    一旦土地兼并,豪强不仅拥有大量土地,还拥有无数隐户?    那么只需要交少量田地税?    就能侵吞大量本应该上交给国家的资产。
    并且,这样一来普通的自耕农百姓不仅要负担大量的苛捐杂税?    还得替这些豪强承担各种义务。
    如此一来?    朝廷和百姓越来越穷,地方豪强越来越富。
    一旦灾荒年月?    百姓没有饭吃,就会造朝廷的反?    朝廷没有钱粮剿灭叛乱?    自然天下大乱,秩序崩溃,形成一个王朝末年,如此循环。
    纵观历朝历代?    除了宋朝以外?    很多王朝都是这样覆灭。而且宋朝的土地兼并也严重,只是商业发达,掩盖了这个问题而已。
    而那些地主豪强们无所谓,无非就是换一个主子,他们照样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最终受苦的?    依旧是无数百姓。
    如今,陈暮一计分化之策?    让天下豪强交税。
    原本那些豪强们以为只是那么一两次,忍痛也就交了。
    没想到汉灵帝似乎隐隐有彻底取消人口税?    大量提升田税的意图。
    这还让豪强们如何忍得住,纷纷鼓动他们上面的官员?    要求天子更改政策?    不要再继续收田税。
    到今年秋后十月?    当汉灵帝要求青、凉、幽、并、交五州交税的时候,整个朝堂都开始沸腾,上书的奏折如雪片一样飞到尚书台,要求汉灵帝停止这样的薅羊毛行为。
    面对这个情况,汉灵帝虽然没有理会,但也觉得有点不对劲。
    因为这跟当初陈暮说的不一样,陈暮明明说三州三州地分散收税,此乃分化之计也,他们不可能联合起来,为什么现在反而如此空前团结了呢?
    然而汉灵帝不知道,这一切也早就在陈暮的预料之中。
    毕竟已经被割过一轮韭菜,故技重施的话,天下聪明人那么多,肯定能看穿这个计谋,又怎么可能会继续中计?
    因此这个计策实施时间,顶多三年。
    这也意味着,今年最后一轮收税之后,明年如果汉灵帝还想着从益州荆州扬州三地重新割一轮,必然要遭受全天下豪强的反对。
    如果汉灵帝一意孤行,到时候的局势必然动荡,那么这次造反就不再是黄巾之乱那些平民了,而是那些豪强地主们。
    他们的破坏力和影响力可远比平民们大得多,比如七国之乱中,就是天下最富有的七个大地主造反。
    只是汉灵帝还不清楚这么做的后果,因此虽然感觉不对劲,但依旧没有改变政令,严词勒令各地太守把税交上去。
    这次司马直倒是没有自杀,甚至还是汉灵帝这个政策的拥护者。
    毕竟以前的汉灵帝是在割天下普通百姓的韭菜,司马直是个正直的官员,自然不愿意。而现在汉灵帝是在割豪强地主的韭菜,他当然拥护。
    可惜的是像他这样的官员实在太少,更多的官员碌碌无为,不仅是能力不够,还是豪强们的保护伞。
    在汉灵帝的政令下达后,不仅朝廷官员上书,连高地太守也纷纷上书请求天子收回诏令。
    这种情况下,汉灵帝也感受到了一些压力,原本是打算今年年末才把陈暮召回来,现在不得不在十月份下达诏书,让他尽快赶回洛阳想对策。
    陈暮收到诏书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动身,而是又回了一封奏折回洛阳,奏折当中说新式水稻大丰收,产量惊人,可养活无数百姓。又有颁布无数惠民政策,才刚刚实施不久,不好离开。
    如果天子一定要召他回去的话,他怕下一任继任者破坏他的政策,因此请求汉灵帝任命沮授为青州刺史。
    沮授是光和二年时候的茂才,又干过几次县令,现在是济南长史,年龄也到了30多岁,论起资历肯定是够当刺史。
    汉灵帝看到这份奏折,又看了沮授的履历之后,没有任何犹豫,同意了这封举荐信,只请陈暮早点回来。
    等到洛阳公文抵达青州的时候,已经是接近十一月份。
    “尊天子诏书。”
    济南刺史府中,陈暮接过了这份诏令。
    传旨的已经不是王钧,毕竟王钧现在是中常侍,不可能会过来,所以张让派了个亲近的小黄门。
    那小黄门露着谄媚的笑容道:“陈刺。。。。哦不,陈尚书,天子挂念,还得尽早启程才是。”
    如今陈暮已经顶替了梁鹄,当上了尚书令,千石高官,权势极重。
    “我知道了。”
    陈暮点点头:“等我与新任青州刺史交接之后,即刻出发,你先在外面等一下。”
    “好,那请尚书令快些。”
    小黄门倒退着出去。
    “子归,恭喜高升。”
    沮授在一旁笑呵呵地祝福。
    刘关张现在还搁东北打张纯张举呢,估计今年年末才能搞定,青州只剩下沮授典韦简雍侯栩。
    当然,还有其他人,如氏仪孙邵华歆孙乾王脩等人。
    只是这批人毕竟是到了青州才来投靠,肯定不如太史慈典韦沮授简雍侯栩这批早期班底,论起亲密程度就不一样。
    陈暮点点头:“原本来青州就只想着做六件事,现在完成了五件,也差不多了。”
    沮授想了想道:“第六件事是所谓的谋士扫盲班吧,我到现在还好奇这到底是什么呢。”
    “呵呵。”
    陈暮笑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现在还不能透露,过两年再说。”
    “神神秘秘的。”
    沮授虽然好奇,但也不是耐不住性子的人,只是笑道:“行了,那就过两年再说。”
    陈暮看着沮授,认真说道:“公与兄,我走之后,青州那些豪强可能会不安分,你该下雷霆手段就下雷霆手段,万不要仁慈。”
    “还有侯栩,他掌握军情司,权力极重,不能让他独揽军情司大权,你得注意点,他的家人已经迁到青州,要随时警惕。”
    “我颁布的各项政策法令,莫要更改,若是有什么困难或者变动不好处置,可书信洛阳,找我商量一番。”
    “如今已经开通了数条渠水,挖了两处湖泊水库,还是太少。多种植树木,多修建水利,这才是万年不变的长久之道。”
    “好了,大抵也就这几条,我不啰嗦了,青州就拜托给你了,务必不能让那些豪强死灰复燃,侵占百姓田地。”
    说完这一切,陈暮最后把自己的青州刺史官印取下来,郑重交给沮授。
    沮授接过官印,同样郑重地点点头:“放心,一切交给吾。”
    “走吧。”
    安排妥当之后,陈暮从厅堂里出来。
    屋外备好了马匹,数百护卫环绕,小黄门与典韦都在等待。
    “子归,都在等你呢。”
    典韦牵着马走过来。
    陈暮点点头,翻身上马,回头看了眼待了两年的刺史府,驾驶着马匹也不多做留恋,一夹马腹,正式出发。
    早在上次诏书来的时候,交接的事情就已经处理好。衣服什么的也收拾好,都在马车里。
    现在第二次诏书过来,都不需要再临时忙碌,直接可以走。
    比较奇怪的是,今天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面上人却很少,几乎没有行人。
    队伍走到北门,刚出了城门,陈暮就吓了一跳。
    就看到在齐国国相吴匡的带领下,临淄大小官员,全城豪强,大量百姓乌泱泱一片,人头攒动,全都站在城外的亭下等他。
    “诸位这是?”
    陈暮连忙下马,快步迎过去。
    他提前把事情处理好,把东西收拾好,就是想雷厉风行一些,快点离开青州。
    万一吴匡孙昭等人缠着说要吃个送别饭什么的也麻烦。
    没想到还是没有躲掉。
    “百姓们深受子归恩德,自愿出城相送,我也阻拦不得,只能听之任之。”
    吴匡抚恤微笑,他想起两年前自己被陈暮威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