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秣马南宋-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上,石斌并不是非常高兴,似乎了解他的不快,贾玲凑过去逗他说道:“我的石大统领,您这么能打可不能垂头丧气,对吧?是不是因为火药的事?”
  投去一个‘明知故问’的眼神,有点愤怒的说道:“这是在行军我的大小姐,别装神弄鬼的,有话请快说,晚了要死人。”
  这话当然是有道理,不过贾玲可不服气,明显是生气他‘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不过到底是大家闺秀,没那么小肚鸡肠,深深的吸了口气,说道:“你的保存方式不对。这里虽然是北边,不过山林之中仍旧水气甚重,应该是集中放到密封的地方去。”
  回头一想,的确如此。自己虽然考虑到让部队能携带更多的辎重,而将火药分开让他们每人携带一个基数。
  不过如此一来,也加大了火药与空气的接触范围,加速了其受潮的速度。
  熟悉贾玲性子,石斌知道他也不必道歉,只要好好打仗,做好一个能让她放心的男人就好,银样镴枪头的男人她是冷眼一瞥都不会的,故而也不理贾玲只顾行军。
  赵刚带着随从已经走了近三个时辰,应该快到忻州,估计一路上堵截了不少元军传令兵。
  而太原城附近的元兵多半将注意力放到了南边,应该会派兵封锁住往南的所有通道,所以往北反而最安全,忻州此时也应该最易被攻破。
  子时左右军队到了忻州城外三十里左右,石斌宣布扎营休息,但命令不许生火,饿了只许生啖马肉。
  倒也不是没吃过生食,却没见过将吃生肉说得那么简单、那么容易的。
  毕竟队伍里还有自家统领的妻子,湖广总领的女儿,难道让这位千金吃生肉,他就不知道怜香惜玉?
  包括石斌的那些兄弟都是这么个想法,却见石斌不为所动,也没改军令的意思。
  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自家这嫂子似乎不觉得吃生肉有什么不好,仿佛还挺兴奋,像准备吃什么美味大餐。此刻在石斌脑中闪现的则是————生鱼片、生蚝。
  果然,吃顿生马肉也的确很简单,没那么的痛苦,也就是难嚼带点腻而已,而他们的统领和统领夫人则如同野人一般兴奋的啃着还带着血的马肉。
  本是满腹抱怨的士卒,却见统领夫人都能吃得这么津津有味,一帮大男人难道能有什么说法?
  那帮与石斌朝夕相处的生死兄弟困惑了,一直那么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大哥怎么一进了北边就成了这么个凶神恶煞、如狼似虎的铁血军人。 现在更像一只巨兽,众人一致认为:元人摊上了他是倒了血霉。
  “大道理我也不说,相信大家都明白,这杀元人才是让我们最高兴的事情!为击败元人吃口生肉又有何惧?都给我快点吃去,食不果腹如何杀敌?吃饱了才能杀敌!”说明白了那帮困惑的家伙,石斌不再理人接着吃去了。
  没多久天就亮了,石斌又带着手下吃了一顿让人终生难忘的生马肉。
  赵刚会说蒙语又带着那传令兵的腰牌,自然毫无阻挡的进了城门给那守将传了假消息:郑州达鲁花赤命令他立刻率大部人马堵住北上的这股宋军小部队,忻州的防御由其它部队负责。
  待赵刚入忻州后一个时辰,石斌便下令让化装成平民百姓的石斌分批次入城。
  那帮化装成平民百姓准备入城的士兵被王三给叫住,他转身对石斌说道:“统领,卑职似乎明白了您的意思。您是怕我等无法全歼元军,有敌军回城报信,所以才派这股小部队入城负责守住城门或者重新打开城门?”
  笑着看了看王三,石斌知道瞒不了这家伙多久,笑道:“的确如此,我可不想让败兵回去报信,把城门又给关了,毕竟咱们的虎蹲炮暂时没用了。”
  周围的几个兄弟、亲随不由得佩服起来,只有石斌知道这是他从电视剧里看来的,但也算学以致用吧。
  “统领,卑职以为咱们还可以思虑再周全一点。”王三建议道。
  自己这位贤弟的话当然是有用的,虽然只是很委婉的提出建议,就说明自己肯定还有地方做得不够完美,石斌谦虚的问道:“王指挥请说。”
  原来王三认为穿着便服的士兵带进城的藤甲虽然像篓子,但是从头盔上还能看出点盔甲的模样,容易被人识破。
  所以进城的时候,只是将保护躯干的藤甲带进去就好。
  石斌听后点头大赞。于是石斌便命李超带着这几十人化装进了城。
  而赵刚进了忻州不到两个时辰,石斌便看见城中出来了两营步兵,直奔太原方向。自然命令手下隐蔽,准备以逸待劳。只是这次估计会有些伤亡,毕竟得打得不会那么痛快了。
  这伙元兵不久便进入了石斌的包围圈中,待他们过去大半后,部队便从其后插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只不过这次为了让逃回城参加防御的元兵少些,就不可避免的进行了白刃战,即使有藤甲的优势伤亡也不小。
  一场激烈的战斗过后,两营元兵只逃出了不到三百人,石斌的部队也伤亡了近一百二十。但是战机稍纵即逝,未等元兵缓过气来,石斌就已带着剩余的三百多士卒随着溃逃的元军向忻州掩杀了过去。
  本以为肯定能一鼓作气夺下尚未进入防御的忻州城,,即使意识到危险至少要一刻钟反应。更何况城外尚有三百余元军士兵。
  但那守卫城门的小校居然如此冷血,在没有军令的情况下就下令关了城门,这可让人非常意外。
  看着那紧闭的城门,王三不由得感慨,幸亏先潜入了数十士卒。而石斌则一副都在意料之中的模样,将部队带回了山林休息。
  见到倒头就睡的石斌,普通士兵实在是有点不好评价,如今的确阻击了忻州元军,几十士卒也潜入了,不过城门关了城内城外就是去了联系,即使夺了城门若无法及时支援守住城门,那又怎么样?
  “快点休息,到了时候你们自然知道怎么入城!”随后便不再言语,睡他的好觉去了。
  激战一天都非常疲劳,也就布置了几个明暗哨,见统领如今镇定其余的人也都安稳的睡着了。
  凌晨卯时三刻左右,忻州城中突然失火,一片混乱。石斌随即起身集合部队向忻州扑去。
  五刻左右便到了城下,果然有几十身穿藤甲的战士在奋力杀敌,不过已损失惨重。
  绝不可让城门再被元军夺回,否则前功尽弃。不用石斌发出号令,麾下士卒就已奋不顾身的冲入城内。
  元兵到底是善战之师,光是城门一战便让石斌伤亡近三十人,若不是连续用计恐怕他这支突击队早就伤亡殆尽了。
  之后的一切便入之前所谋划的一样,忻州被石斌部给‘光复’。
  城中百姓都欢呼着迎接前来的宋军,这让石斌等人算是深深的感到了当英雄的味道。
  果然是让人感到豪情万丈,让人感到了人生价值。
  虽然早就告诉那些百姓他们只是突击队呆不了多久,但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还是拿出了很多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来犒劳他们。
  胡吃海喝一顿后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如何处理俘虏。
  这次石斌懒得区分是否有血债,这不是南方的土匪,他也不是有仇不报的圣人,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其他人为是否杀降争执不已的时候,石斌一言不发走到场中砍了起来。
  他砍得累了,坐到一旁休息,但其余下属见这情景立刻前来“帮忙”,不到一炷香,场中两百余人全部丧命。
  “大哥,你这做法是不是有些不妥?”王三询问道。
  知道王三定然会如此询问,因为他们一旦离去元人必然报复,报复的对象就是城中的宋人。
  “是不妥,却无法。他们善良却也软弱,必须要为他们的软弱付出代价。”说完石斌转身便走了。
  而石斌则劫掠了足够的粮草辎重后,又来了个开仓放粮并将无法带走的辎重燃烧殆尽。
  如此才算合了他的意,愉快的撤退,离开之前并告诉他们元人必定报复,希望尽快离开忻州,最终留给了元人一座空城。
  虽然光复只有短短的十二个时辰,也够南宋朝廷吹嘘一段时间。
第七十六章 “肺痨”
  诸事安排妥当之后石斌也准备率众离开忻州,刚走到城门口他却突然停住,与王三对视一眼,两人又转身退回城中。
  对此行动十分不解,众人本想询问一番,但此时石斌威望如日中天,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随意发问是要受罚的,故而即使有问题也必须先跟着退回再说。
  “贤弟,你说咱们就这么退走是不是有些地方不太好?”石斌略带疑惑的问道。
  估计是用词不准,王三刚开始没理解石斌话里的意思,他便说起了他的,“大哥,咱们偷袭忻州是因为化装成了元兵,元兵并未被我们全部歼灭,如今消息已经走漏,元人定然知道我们化装之事,故而再这么撤退恐怕不妥。”
  的确不妥,军队是有番号和接头的口令的,当初不过是抓了驿卒才得了口令。
  而忻州被偷袭口令定然都改了,查番号也查得更严,故而不该再穿元人的军装撤退。
  “贤弟所言甚至,为兄正是此意,问题是我等如何撤退?”
  “小弟认为我们应该再次换装,这次就换成普通百姓的装束。”王三认真的说道。
  石斌立刻认同的他的看法,立刻从城中百姓家买来了一些旧衣服。
  百姓当然是知道好歹的,开始是坚持不接受,因为已经得了石斌他们不少好处,回馈给一套破布衣服实在是不算什么。
  就在众人都动摇了准备不再出钱买时,却被石斌以军令强制执行了。
  太过独断专行当然不好,这次他细细解释,表示普通百姓三年也难穿一套新衣服,更不必说现在,所以即使是浑身补丁的衣服都得花钱。
  这些言语不久便传至城中百姓耳中,无一不称赞这是真正的王者之师,表示坚定支持石斌抗元,并期待他率部彻底击溃元人
  出了忻州这几百威武之师又化装成了一伙衣衫褴褛、面色暗黄的难民向太原方向而去。
  待到真正的元兵增援部队到达时,忻州城内粮草辎重已经成为一堆草木灰,那统兵将领愤怒得五脏俱裂,仰天狂啸。
  并发誓要将石斌这伙胆敢如此蔑视大元勇士的狂徒挫骨扬灰。
  经过两次战斗,部队在北方作战已经有了一定经验,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水土不服、兵源枯竭、后勤补给困难、火器使用受天气影响太大等。
  最严重的就是水土不服。南方气候湿润,北方气候非常干燥,一些体质敏感的士卒到了北边就有严重的上火现象。
  虽然在丘陵地带气候还是比较潮湿,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嗓子疼、流鼻血且痰里含血,这个现象可把不少士卒给吓坏了。
  即使石斌一再强调这只是因为干燥而引起的上火现象,但是麾下将士仍旧恐慌。
  毕竟他们没多少医学知识,没见过鼻血、痰血一起流的。哪怕可以接受鼻血是上火,但是喉咙痒造成咳嗽再流点痰血就容易被想成肺痨了。
  肺痨在当时绝对是无药可救,而且还会传染,一旦让士兵认定这情况是肺痨,必定军心涣散,只能南撤,甚至会有被元人击溃围歼的可能。
  还没从大胜中清醒过来就立刻被这一让人恐惧的假消息给拉了回来。
  想了想这一路的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