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5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新鲜空气沁入暖阁,朱由校的肺腑也舒服许多,靠在九龙御座上,叹口气道:
    “王在晋,你知道朕喜欢你什么,又恼你什么吗?”
    王在晋浑身一颤,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朕喜欢你办事得力,一丝不苟,不怕得罪人。”
    “朕恼你的是,你太过迂腐、守旧!”说到这里,朱由校的神情已然是有些愠怒了,“姜氏一门在各地有十余人做总兵,这是多庞大的一股势力。”
    “朕绝不容许有这样的一个势力,威胁到朝廷的统治!”
    “何况,朕所杀这些姜家子弟,或许有一些错漏的; 可大抵都是有罪当诛的。”
    “良乡团练总兵姜寻,他是搞地方团练的; 他带的这些兵; 是朝廷在地方的安保力量,可是他呢?”
    “以权谋私、侵吞军饷,这些事朕就不提了。地方上每有勇悍之士,便要被他以家丁为名收入麾下。”
    “拿着朕的饷,吃着朕的皇粮,养出来的是朕的兵吗?”
    “太子如今年纪不小了,再过上几年,就可以出阁在东宫招募新臣辅以政事了,朕要替他防患未然。”
    朱由校苦头婆心道:“朕知道,你忠心的是大明,不是朕,更不是太子。”
    “所以朕既喜你,又恼你。”
    王在晋听到皇帝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嗟然颔首。
    “知臣者,陛下也。”
    朱由校不愿多说,道:“清算姜氏一门的事,你要策动六部和内阁全力支持。”
    “日后; 全国要重新清丈一次田亩,打掉那些大地主,皇庄要铺到全国去,朕容不得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一丁点差错。”
    “榆林那帮旧军阀,目无法纪,准了孙传庭所请,让张万邦去吧。”
    王在晋知晓这位皇帝胸中更宏大的报复,也不再多说。
    。。。。。。
    榆林,姜府。
    姜让身着铠甲,须发皆白,手边摆着那把陪他征战沙场数十年的佩刀,此刻的心中,何其悲哀。
    他怎么也想不到,天启皇帝竟如此的薄情寡义。
    想我姜氏一门,为天启皇朝浴血奋战数十年,男丁就战死了多少人!
    姜氏一门,从榆林一个不起眼的小将门在数十年间发展为九边乃至全天下的第一将门。
    而他姜让本人,更是战功卓著、军威彪炳,即便在军中,威望也丝毫不低于后来居上的山西名将张万邦。
    姜让不明白,自己一生,兢兢业业,从未敢越雷池半步,到底是什么让皇帝下定了清算姜氏的决心?
    “父帅!”
    姜家的子弟们纷纷跪在他身前,皆是义愤填膺。
    “皇帝无道,薄情寡恩,您带我们反了吧!”
    “父亲!”
    “此刻万不能再犹豫了,张万邦已到城外了!”
    话音刚落,一名家丁跑来。
    “启禀大帅,大同军已将榆林城团团围困,环城架设重炮,这是射入城内的亲笔信!”
    姜让浑浊的眼神中出现些许清明,接过信仔细看起来。
    这字,方正有力,整篇文章看起来没有丝毫的花里胡哨,就像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正方形。
    姜让知道,这的确是张万邦的亲笔。
    作为一个武将,能写出这样的字来,只能说这张万邦平日也是下过一番功夫。
    看着看着,姜让眼神猛然间变了。
    “尔年届七旬,当自思善,以保晚节。大明养你千日,更思报恩,切勿以身试法,使一生沙场化作乌有。”
    “亦当知晓,当今天子待我等武将何等厚恩。陛下一生功业志在灭虏,而今大业已成,你竟思谋在府第内发动大兵,祸谋造反。岂不忘恩负义至极?”
    “即便铤而举祸,亦当思量,天下间岂有昏头者从尔?还是快快放下兵器,以全晚节。本帅亦上奏陛下,禀明实情,为尔子嗣求得一人生路。”
    读到这里,姜让手中的信落到地上。
    是啊,就算造反,也是于事无补。
    这位天启皇帝,如今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自己造反,就和蓝玉造反一样,毫无任何机会,反而是逼自己姜氏一门走上绝路。
    姜让现在全无反抗之心,他拿起靠在一旁的佩刀,抽出闪亮的刀锋,不禁赞叹:
    “伱陪着我杀了这么多的敌人,却还是这般锋利。”
    “可惜,可惜…”
    言罢,姜让挥刀自刎。
    随着佩刀落地的锵然声响,无数姜氏子弟嚎啕大哭,在地上跪拜叫喊,有人更是起身抽出刀来,就要出去与大同军决死一战。
    可是除了姜氏一门的死忠以外,周围的榆林兵将却全都无动于衷。
    姜让已死,胜利的希望更是微乎其微,何况他们也都有家庭,朝廷给予的从军优待十分丰厚,谁也不愿意冒着这個风险去造反。
    “你们怎么了?”
    “朝廷如此的薄情寡恩,逼死我父,你们就这样看着?”
    “这一天迟早也会轮到你们!”
    姜家子弟的话语刚落,脚下土地便是隆隆颤动。
    却是大同军已向榆林城内进发,张万邦没有发炮,大同军也没有喊杀,就是这样静静入城。
    铁甲叶子相交的铮然声响回荡在街巷中,榆林的守军全都扔下兵器,看着大同军整齐划一的踏上城内青石路。
    “张万邦,我杀了你!”
    见到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张万邦,一名姜家子弟捡起姜让的佩刀,疯狂喊叫着冲去。
    张万邦神情不变,动也没动。
    这名姜家子弟才刚冲了几步,几声撼响便从大同军的队列中传来,亲兵营使用最为先进的遂发手铳精准的射击在了他的身上。
    张万邦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些跪地痛哭的姜家子弟,取出一份来自山陕总督孙传庭的檄令。
    “总督檄令,以辽东副总兵曹文昭为继任榆林总兵,榆林军重新改组整顿!”
    消息传回乾清宫,朱由校听说了姜让没有反抗便自杀,神态也是有些动容,想了半晌说道。
    “意图反抗的姜氏子弟及部属、部属亲旧,格杀无论,余者遣往边疆戍边。”
    王在晋点头,问道:“陛下,姜让如何处理?”
    朱由校反问道:“姜让,不是在攻进赫图阿拉城的时候就已经战死了吗?”


第九百六十九章:稳赚不赔
    姜氏将门,也算是如今各地将门中的头葵,其九边大帅三人,各地总兵十四人,可谓风光一时。
    然而伴随着一纸圣旨,姜氏将门化作乌云,各地姜氏将门的亲旧故吏们也都陆续遭到清算。
    这其中或许是有一些本无反意的无辜者;  但大部分都还是骄横跋扈、目无朝廷的军阀。
    清算了这些人以后,忠于朝廷的新军官势力很快弥补空缺,这也让朱由校掌管的皇朝更加稳固了。
    后两月,两份塘报被摆在了朱由校的御座上。
    这两份塘报,代表着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
    首先,第一份塘报也标志着大明在西方的盟友,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西班牙陆军的彻底衰落。
    四个月前;  西班牙陆军同大明海外雇佣军联军与法兰西在德意志境内的罗克鲁瓦爆发冲突。
    孔代亲王与杜伦尼子爵指挥法军在正面击溃了约翰率领的西班牙陆军的主力,掩护侧翼的大明海外雇佣军独木难支,为避免被法军合围,不得不选择撤退。
    尽管有大明两千余众海外雇佣军的支援,西班牙陆军还是输了这一仗,在短短两个时辰之内就被法国陆军打得七零八落。
    也正是通过此战,法军得以取代西班牙,成为欧洲第一陆军。
    罗克鲁瓦战役后,西班牙帝国全球霸主的地位岌岌可危,开始不断向东方的盟友大明请求军事援助。
    朱由校也终于知道,西班牙帝国此时的衰落是时代性的,这并不会因为有了某一个或几个盟友便会被阻挡。
    现在,是大发战争财的时候了。
    朱由校前几天同意了西班牙帝国的使臣的另一次军事援助请求,派遣了超过两千人的海外雇佣军前往欧洲本土,帮助神圣罗马帝国旗下的天主教国家与新教国家作战。
    目的之一是为了练兵,目的之二也是为了让这批人到西班牙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当今较为现今的理论战术,回国造福自己的国家。
    如果不与世界接轨,大明就只能是闭门造车。
    尽管大明已经向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旗下的天主教同盟国家输送了至少两万的海外雇佣军以协助;  但三十年战争的天平却还是无法阻挡的向新教同盟倾斜。
    这种规模战争的结果,根本不是一个国家的力量所能改变的。
    朱由校手指敲击着面前的御案,发出一下一下的声响,“朕知道腓力已经无法负担超额的军费开支,这一点,大明可以替他们解决。”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钱。”
    的确,现在私盐官有化,茶马交易均已产业成熟的大明而言,钱的确是不缺。
    根据户部去年的财报,天启十七年仅从两淮、山东盐场盐田出给的盐税收入进项,就达到了惊人的四千八百万。
    这是什么概念呢,这是以前万历末年大明一年税收的二十倍!
    由此可见,贩盐以暴利,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除此以外,随着蒙古诸部的相继臣服,以及建州三卫的平定,铁岭、归化等地的茶马交易市场重新开启,并且在愈发的扩大,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当然,大明现在是百废待兴的局面;  国内已无战事,各地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复耕。
    许多百姓开始回到自己多年没有居住的家乡,拿着官府出给的耕牛和农具、种籽,开始重新犁地。
    这种复耕,是花费了巨量钱财推广的结果。
    直到如今,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仍处于免税免赋的状态,这也就是说明,税收方面,一直是赤子状态。
    但好消息是,其它方面的进项已经远远比恢复全国农耕的投入要多得多,这也是朱由校自信的源泉。
    这只是国内的进项,还没算江南织造局、清江督造船厂、皇家铸炮厂、顺天武学院、南京国学府等新一批国家级部院在海外接到的合作收入。
    全部都算上,现在大明的收入简直是一個天文数字!
    当然了,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收入,完完全全就是因为现任皇帝朱由校的高瞻远瞩了。
    毕竟是后世穿越过来的,知道在这个大航海时代最应该发展的是什么。
    现在朱由校在做的,就是为后世中国奠定“世界警察”地位的第一步,借助三十年战争,训练自己的新兵,大发战争横财。
    说实话,三十年战争欧洲打的再惨烈,跟大明有什么关系?只要大明能蒸蒸日上就好了。
    朕不仅不会去管那些所谓西方盟友的真正死活,朕还要趁着他们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在远东搞点事情。
    听了大明皇帝的话,西班牙使臣疑惑了。
    “皇帝陛下是什么意思?”
    朱由校笑了一声,这些国外的洋鬼子,一个个脑子都不会转弯的,和朝臣们皮球推惯了,说话也总是带着弯弯绕。
    于是,清了清嗓子:
    “朕是说,你们需要军费,大明可以借给你们,但是有利息,你们缺军火,大明也可以卖给你们。”
    “大明与西班牙是盟友,朕卖给腓力的价格,比其它国家都要低得多,这个道理你得懂。”
    西班牙使臣这回听明白了,意思就是我从你那贷款,然后贷来的钱又全都买军火,到最后我不仅欠了你一屁股债,还欠了你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