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5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阁首辅魏广微,以前对付东林的时候还算好用,可这回是怎么了,年纪大了,也开始胆小怕事了?”
    “珠儿,你说说,就像这样的人,朕怎么能放心把燃儿交给他们?”朱由校说着,将手里的书狠狠扔到地上。
    在这一刻,他总算是下定决心,要将朝局重新洗牌。
    “传朕的旨意下去,魏忠贤劳苦功高、勤勉任事,兹册封为郑国公,准其告老还乡。”
    张嫣听着这番话,也是觉得有些吃惊。
    这魏忠贤自万历年至今,稳立朝局二十载,全离不开这位皇帝在幕后的信任,这一次本也就是以退为进,皇帝难道真的要让他告老吗。
    女官得了旨意离开,张嫣方才问道:“爷,您…真的要让魏忠贤告老还乡吗?”
    朱由校点头,说道:“现在的朝局,已经不需要魏忠贤替朕挡什么了,这些年他做的恶不少,可功劳更大。”
    “别人不懂,朕懂,朕没有过河拆桥的习惯。之所以册封他一任国公,这个道理他该明白。”
    消息传回魏府,魏忠贤听罢旨意,已是老泪纵横。
    “哥儿…您还是那个哥儿…”
    哥儿,是在朱由校小时候,魏忠贤对他的称呼,这个称呼他已经十多年没再叫过了。
    前来宣旨的事御马监太监王体乾,宣旨这种事本不该他来做,可是皇帝还是派他过来,寓意已经很明显了。
    圣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可魏忠贤却已经心满意足了,他知道,这二十年的操劳没有白费。
    圣旨中的一句“郑国公”,斩断了所有想要对他秋后算账之人的心思。
    这也是告诉满朝文武,还有民间对魏氏一门有仇怨的人,自己并不想对魏忠贤斩尽杀绝。
    魏忠贤退养,是大势所趋,阉党退出历史舞台,或是变成帝党,或是加入其它党派,也是朝局稳定之后的结果。
    如此一来,不少等着清算魏忠贤的在野东林党们恐怕要失望了。
    只不过他们现在还没有什么信息去搞其它的动作,准许魏忠贤告老只是第一步,第二天,朱由校亲自召开朝会,一拳打在了大明朝迂腐陈旧的官场上。
    在这一天的朝会上,人们看见了即将驾崩的天启皇帝,生龙活虎的出现在龙椅上。
    而且,还宣布了一连串新的人事任命。
    首先,内阁首辅魏广微为自己在这次事件中的无能付出了代价,被一撸到底。
    朱由校经过考虑,觉得现在的浙党领袖温体仁的威望还不足以震慑朝局,所以将在次辅位置上待了多年的王在晋调回京师,继任为内阁首辅。
    相比于完全服务于对抗东林的魏广微而言,这一任的首辅王在晋,可谓朝野皆知的实干派。
    其在南京任上大刀阔斧的清丈田亩、整治官制等行动,都令官员们咬牙切齿,极为痛恨。
    巧了,朱由校就是想用这样的人。
    除此以外,作为南北勋贵之首的英国公张维贤被以年老体衰为由,勒令提早退休,以其子张世泽接任英国公之位。
    五军都督府虽然经过整顿以后,充实了一大批武学院和新勋贵势力,但作为其首领的英国公张维贤却选择明哲保身。
    这也导致于在之前朱由校装病时,势力庞大的武将势力势力几乎毫无作为,这也让朱由校看清了五军都督府现在的问题。
    现有的五名内阁大学士,其中有两人在下朝后主动上疏隐退,朱由校来者不拒,全部换人。
    在下朝之后,又是一道关于人事任免的诏书,令满朝文武大为惊颤。
    首先,都察院御史张讷、倪文焕,兵科给事中李鲁生,工部主事曹钦程等十六名在朝的阉党官员,都是没有任何理由的被直接撸掉。
    就在所有人都以外皇帝要清算阉党时,又一颗重磅炸弹来袭。
    朱由校将原本总督漕运的礼部侍郎付三策调回京师,任吏部右侍郎,负责新一轮的京察事宜。
    在南京的卢象升调任为两京漕运总督,孙传庭被任命为宣大总督兼领西北大营,从乌斯藏回来的洪承畴,即刻前往南京任江南总督。
    另外,又以侵吞军饷之名,将甘肃总兵姜爽革职,调固原总兵郭钦前往甘肃任总兵官。
    这一连串的人事变动,使得满朝文武都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第九百六十七章:清算姜氏将门
    这一天,本是甘肃镇普普通通的一次会演,可是当甘肃的将校们来到校场时却发现,在这里的已经不再是他们熟悉的那个总兵。
    一队生面孔,但却一身精良甲胄的九边兵士立即将校场内外出口控制住,随后,四周的围墙上; 出现了大批的遂发鸟铳手。
    他们手中精良的先进遂发鸟铳,正以黑洞洞的铳口对准了场中上万名甘肃镇的军兵。
    作为久经阵战的九边锐卒,这些甘肃的军兵自然明白,现在的鸟铳可不是以前的烧火棍,一旦打在身上,可是实打实能打出一个血洞来的。
    固原总兵郭钦站在台上,招起手示意,四周的鸟铳手们这才把手中鸟铳举起来。
    很快; 场中响起了嗡嗡的议论声。
    “你是谁?”
    “我们的姜帅呢!”
    甘肃副总兵翟然站出来; 还算颇为礼敬,“敢问这位将军,有什么权利封了我甘肃的校场?”
    郭钦看了这人一眼,没有着急回话,待到校场内的嘈杂议论声逐渐安静下去,才道:
    “本镇乃固原总兵,我叫郭钦!”
    此话一出,顿时激起了三层浪。
    郭钦!
    听说这个郭钦手下的固原军,战功赫赫、骁勇善战,在平定建州时是第一个冲进赫图阿拉城内的。
    朱由校之所以派郭钦来甘肃打这第一枪,就是考虑到他在军中的威望,果不其然,一个名头,便震慑住了在场近万的甘肃将校。
    郭钦就是被天启皇帝一点点提拔到如今这个位置; 是坚定的保皇党,他的儿子也是在两年前从皇家武学院毕业。
    对于皇帝要对付榆林姜氏将门的旨意,他是坚决的执行,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
    “本镇是奉了陛下的旨意,来你们甘肃做下一任甘肃总兵的!”郭钦说到这里,环视道:
    “至于你们的前总兵姜爽嘛,现在已经因侵吞军饷被革职戍边,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应该走到大同了!”
    此话一出,瞬间引爆了整个校场。
    姜氏将门乃是全天下最为著名的将门,九边大帅中就有三人都是姜氏子弟,除此以外,各地总兵一级的也有十余人都是榆林姜氏出身。
    当今皇帝要对付姜氏将门,这也是大势所趋!
    但是现在看来,这多少有些过河拆桥的举动了,姜氏一门在前后两次辽东大战均立下过汗马功劳。
    在平定建州之战中,作为榆林姜氏将门的家主,榆林总兵姜让更是全力支持作为督师的熊廷弼,为稳定军中做出了极大贡献。
    然而,身为皇帝的朱由校却不得不去正视这样一个庞大将门的威胁。
    自己这个天启皇帝活着,姜氏将门自然不敢造次; 可若是自己驾鹤西去了,姜氏将门能不能服从自己的儿子?
    姜让还好说; 可如今姜让毕竟已经年老体衰,作为下一任家主的姜襄,在历史上的名声可并不好。
    对于这样一个在历史上曾做过汉奸的墙头草,朱由校深知,自己必须把他扼杀在摇篮之中。
    要知道,历史上孔有德的吴桥兵变,规模如此之小,但是对整个山东造成的损失却是十年都无法弥补。
    一旦姜氏将门存有反叛之意,如此规模的势力,造成的损失会是孔有德的十倍、百倍!
    沙场征战多年的郭钦自然知道,眼下这个局面,不下点狠手,很难能让这帮桀骜不训的甘肃兵服从。
    于是,他虎目望向围墙,点了点头。
    围墙被打开,一批被五花大绑的甘肃将领都被看押进来,其中有两名参将,四名游击将军。
    这六人,都是姜爽曾经的死忠,也是这次清算姜氏将门必须要杀的人。
    “此六人,多年来吸食兵血,纵容属下,在民间胡作非为,强抢民女,屡教不改!”
    “仗着有些军功,便自视甚高,将朝廷的法度,陛下的旨意,全然不放在眼里!”
    “这样的人,本镇绝不留情,斩!”
    言罢,一行亲兵上前,将六人一齐砍头。
    随着人头落地,校场内跃跃欲试的甘肃将校们也都安静下来。
    他们这才记起,眼前这位大帅可不是什么热心肠的,这可是从小兵一点一点靠军功杀上来的。
    纵观天下,有几人是能从小兵一步一步杀到九边大帅这个位置上来的?
    郭钦浑身散发出杀气,瞪眼喝道:“还有谁,不服从陛下旨意的,站出来!”
    话音落地,校场内鸦雀无声。
    郭钦满意的点了点头,这种事发生的还不只是甘肃一地,全国各地,都在同一时间有许多忠于将士将门的大将落马。
    山西代州。
    代州总兵刘昊正在堂内熟睡,却是大同总兵徐寿辉带人冲了进来。
    “陛下有旨,刘昊目无法度,立斩不饶!”
    刘昊一个激灵就要去摸立在床头的大刀,徐寿辉却先一步抢过来,对着他便是一刀。
    随后,大同兵一拥而上,将刘昊乱刃分尸。
    山西太原,副总兵贺人龙带队闯入太原总兵高业的府邸。
    高业被惊醒,怒道:“贺人龙,你想要干什么?”
    贺人龙冷冷一笑,说道:“奉孙总督的檄令,太原总兵高业暗通姜氏,意图谋反,诛杀全族!”
    “杀!”
    “贺人龙,你别忘了,你还是老子一手提拔起来的!”高业气急败坏,大声吼道。
    贺人龙哈哈大笑,“那对不起了,这份恩情只有下辈子再报,这辈子,我只听陛下的旨意!”
    “给我上!”
    一声令下,军兵们纷纷上前,高业奋力搏杀,杀了两人,最终还是被一拥而上,乱刀砍死。
    随后,在孙传庭的任命下,贺人龙接替高业成为下一任太原总兵,对太原的高业旧部,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清算。
    。。。。。。
    西北大营。
    孙传庭站在沙盘前,看着此时山陕两省境内各处城堡的位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一旁张万邦说道:“山陕两省倒还好些,可姜氏一门在榆林为将几十年,早已根深蒂固,恐怕不是让郭钦去砍一批人,说上两句,便能服众的。”
    “还是让我带着大同军去吧!”
    孙传庭本不想走到这一步,但奈何榆林总兵姜让在军中威信实在太高,就连他这个总督都比不上。
    想了一会,他叹口气道:“去吧。”
    张万邦抱了抱拳,随后转身走出大帐。


第九百六十八章:姜让之死
    “陛下,榆林那边儿…”
    听到新任内阁首辅王在晋的话,朱由校晕乎乎的脑袋这才有些清醒,不得不在心中再感慨一句。
    做大明的皇帝,是真的累啊!
    “榆林怎么了?”
    “孙总督上疏,派山西总兵张万邦带兵去榆林了,姜氏一门虽说在各地嚣张跋扈; 可其家主姜让耄耋之年,却并未有过。”
    王在晋说道:“就算要清算姜氏,也要等到姜让过世再说吧,如此急切,只怕凉薄人心。”
    “姜让身为家主,却对自家子弟的不法行为熟视无睹,这还算无过?”朱由校冷笑一声; 彻底精神过来,抬手示意宫娥打开窗户。
    随着新鲜空气沁入暖阁,朱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