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传庭抬首忘了一眼大殿周围,顿觉皇家之威严。
    他来到皇极殿外,躬身行礼,大声道:
    “臣孙传庭奉旨面圣来了,陛下万岁万万岁——”


第五百一十二章:将帅不和
    “进来吧。”
    朱由校的声音从殿上传至外面,依旧显得洪亮。
    看着孙传庭稳步进殿,行礼之后,朱由校放下手里的书,示意一旁摆好座位,笑道:
    “今岁二月,西虏叩边,朕还找爱卿问过退敌之策,当时爱卿所言就甚合朕意,时下西虏掳我十余万边关百姓,胁迫定盟。”
    “朕的意思,是不再与西虏签订那毫无用处的盟约,派遣大军出关把他们打疼,爱卿以为现在是不是出战的时机?”
    孙传庭不敢窥视天家上颜,垂首说道:
    “回陛下,臣以为眼下的确是出关良机。”
    “但据臣拙见,此回战事不宜拖耗太久,最好是在七月内结束,同建奴攻巴颜一样,第一战就重挫察哈尔部及漠南联军。”
    “届时朝中施展邦交之策,分化瓦解西虏诸部,定能最快解决此次战争,使西虏诸部对我朝俯首称臣。”
    朱由校不断点头。
    其实这次叫孙传庭过来,一是问问他要怎么打这一仗,自己这个当皇帝的也好心理有底,二就是要给孙传庭造势了。
    虽然孙传庭已经被刻意培养了四年,但做官的履历尚浅。
    温体仁之所以这次推行新盐法后回朝就能入阁,那是因为他在地震赈灾、推行盐法之前就曾为官十余年,在地方上支持他的势力和声望都有。
    有这些东西打底,朱由校安排温体仁入阁或是其它的什么,就非常轻松,朝中很少起什么反对之声。
    就算有反对之声,温体仁背后的支持势力也会发挥作用。
    而孙传庭不同,孙传庭万历四十七年才中举,至今为官不过四年,底蕴和声望远不如温体仁那样能随意安排的地步。
    说白了,孙传庭现在的处境和当年熊廷弼主辽时差不多,几乎完全是在靠朱由校这个当皇帝的在撑着。
    一旦失去了自己这个皇帝的支持,朝臣们转瞬间就会将他吞没。
    这次平台召见,朱由校是刻意为之,就是要给朝中文武重臣们表露一个显而易见的态度,即重用、信任孙传庭。
    起码在战前的这段时间,这应该是能压制住那些不满声音的。
    毕竟,平台召见一向被文武重臣或是封疆大吏视作殊荣,也是代表着此人为皇帝心腹的意思。
    这次召见主要不是为了问出什么,而是朱由校在表态。
    “来人,端上来。”
    朱由校话音落地,皇极殿的小牌子王承恩亲自端上来一个铜制托盘,一剑一诏。
    一剑,为尚方宝剑,加重孙传庭在地方上的事权。
    一诏,为任命孙传庭挂兵部右侍郎衔,率领大同、宣府、密云、通州及勇卫营等地兵马出关的诏旨。
    有了这份诏旨,孙传庭就是昭告天下的第二任大明督师,在地方上拥有绝对权威。
    就是因为知道历史上孙传庭的能耐,知道他对朝廷的忠心,朱由校才敢在初次见面就委以重任。
    “孙督师,还愣着干什么,陛下等着呢…”见到孙传庭愣住不知所措,王承恩不得不善意的提醒了一句。
    孙传庭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将宝剑和诏旨拿在手里,山呼道:
    “臣孙传庭领旨谢恩,定不负皇恩重托,击败西虏,为朝廷安定西疆之患,救回被掳的十余万百姓!”
    朱由校含笑看着孙传庭的样子,心中委实也是颇为期待他的战绩。
    毕竟,这位在历史上的战绩颇为传神,最后被多方所坑,才惋死沙场,这次有自己的全力支持,他又能交出什么样的答卷。
    朱由校很是拭目以待…
    走在回宫的路上,朱由校依旧在想着孙传庭的事。
    这次自己已经将事权加重到了当时朱燮元出关时的同等地步,也就是说孙传庭在地方上是拥有对军政的绝对权威。
    可即便如此,地方上肯定还是会引起反对,这些就要靠孙传庭了。
    他不是辽东大战时就早有西南大捷声名在外的朱燮元,自己的信任是一回事,地方上文官、武将的轻视又是另外一回事。
    尤其是大同,一战成名的大同总兵张万邦,到底能不能服从孙传庭这个初出茅庐的督师?
    。。。。。。
    大同镇城,张万邦驻地。
    本来听说朝廷要出关痛击西虏的消息,人人都是兴奋之余夹杂着些许的担忧,张万邦也不例外。
    在他想来,这次的督师人选没有别人,肯定还是朱燮元。
    在辽东之战时,张万邦就算是服了朱燮元,其余的大帅们也都差不多,因为他的表现不只是在体现在战绩上。
    在辽东之战时,朱燮元的调度和临阵战策表现,这些久经沙场的宿将们都能看在眼里,这都足以令他们心服口服。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次来的督师是个毛头小子,还是第一次担任这种规模大战的指挥。
    虽说是受到平台召见令他们重视一些,却还是引起了一片的喧哗。
    张万邦坐在首位上,满脸阴沉。
    “今天新督师要到大同,都给本帅打起十二分精神来,那毕竟是朝廷的督师,手里有尚方宝剑!”
    这次征讨察哈尔,也从山西调了精兵。
    太原千总贺人龙因为在把守粮库一事上表现出色,成功进入山陕总督朱燮元的法眼,在今年初成功提正,升任太原西南路游击将军。
    精挑细选之下,朱燮元选派了贺人龙率领山西兵马来大同与各路兵马会师,而不是太原总兵高业的兵马。
    太原总兵高业虽然是老牌将领,但其手下大部分都是卫所军屯制剩下的兵痞和兵油子。
    其本人做事还算老实本分,但手底下的将领就不是那样老实了,高业也是个老好人,对这些违法乱纪的事常睁只眼闭只眼。
    朱燮元现在在太原首先需要整顿的,就是太原总兵高业的所属兵马,这个时候把他派出来,显然只能坏事。
    朱燮元能选贺人龙作为山西的领兵将领,自然有他的看法。
    张万邦也曾观察过这个贺人龙,看起来的确像是十分能打。
    其手下的兵马,个个龙精虎猛,看起来不亚于九边精锐。
    当然,作战起来如何,这还要看战场上的表现。
    张万邦也说不准,不过贺人龙毕竟是朱燮元推荐的,而一想到那个孙传庭会是个白面脸,他就一阵的恶寒。
    贺人龙这副粗犷样子,明显就更符合他武人的审美。


第五百一十三章:三大军规
    “哟,新督师啊!”
    贺人龙坐在靠后的位置,虽然说他官阶不高只是个游击,但却是因为统领山西兵马的原因,也排上了一号座次。
    当然,这还有现在九边各位大帅都没有来齐的原因。
    “张帅,听说这位督师从前可并没有怎么领过军呐,还是个文举人出身,你就甘心让他骑在头上,拉屎撒尿?”
    贺人龙说的话攻击力不高,但侮辱性极强。
    尤其是对张万邦这种祖上出过名将,现在自己更是威望极高的九边大帅,更是侮辱性加一百。
    当然,他不是要去嘲讽,就只是嘴臭而已。
    现在要贺人龙去嘲讽张万邦,他还没有这个胆子,毕竟对方可是统领九边一镇。
    张万邦看了这边一眼,脸色非常难看,但是没有直接说什么。
    下头有人说了。
    “听说那个孙传庭手下有支叫秦军的兵马,还是当年陛下亲自赐名,这次也要来吧。”
    贺人龙满脸的鄙夷。
    “秦军?战斗力怎么样啊?没听说过…”
    “貌似没有什么传出来的战绩吧,好像也就剿匪啥的,不是我说,那也算打仗?”
    “哈哈哈,还是等他来了再说吧!”
    “当今陛下委以重任,平台召见,据说甚为满意,这定然也是有两把刷子,贺兄弟,你就少说两句。”
    张万邦直接起身,挎着雁翅刀走向总兵府外,沉声道:
    “应该要到了,走,随我五里出迎新督师。”
    。。。。。。
    “见过督师。”
    张万邦远远望着孙传庭,心底嘘了一声,面上却见不到丝毫的不尊敬,站在原地抱拳,微微躬身道:
    “督师远路而来,末将已在府中备下酒宴,为督师接风洗尘。”
    见到张万邦都如此,余的将领虽心怀各异,但也都老老实实抱拳行礼,齐声喊道:
    “见过督师!”
    孙传庭去了京师那件大红官服,在家中见了发妻张氏最后一面,换上了这副内廷为他量身定制的山文甲。
    山文甲,这可是好东西。
    甲片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十分有序,看上去威武不凡。
    最主要的是它往往都是为某人量身定做,能在不影响将领挥砍大动作时,提供极佳的防御力。
    这种铠甲制造极为繁琐,民间工艺很少,一般来说,都是由内廷制造,发给一些封疆大吏穿戴。
    现在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身上,就穿着收复全辽以后,内廷有司为他特制的山文甲。
    看见孙传庭身上穿戴的山文甲,张万邦下意识皱了皱眉头。
    这玩意儿的稀有程度他是知道的,熊廷弼和朱燮元都是诸将领心服口服的人物,一人一副山文甲,张万邦没有意见。
    可是这货,配吗?
    功绩还没看到,皇帝就对这个孙传庭如此赏赐,这是不是太过厚爱了,这个人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向后一望,孙传庭身后果然跟着约莫五千左右数量的秦军,当然这些秦军,也可以被认为是他现在的督标营。
    秦军现在的这个规模,只能说不多不少。
    张万邦方才在总兵府虽然没有吭声,但心里是十分认同底下那帮将领讨论的话的。
    只是因为他是一地总兵,这种时候不能直接表露态度。
    要是自己态度太过明显,底下将领很可能变本加厉,无论如何,这位也是皇帝器重的督师,这点面子总归还是要给。
    孙传庭奉旨在榆林组建秦军,而这五千人马,基本上也都来自于榆林,那个将门世家辈出的地方。
    “督师请随我来。”
    张万邦引着孙传庭入城,同大部分的会合兵马不一样,秦军作为督标营,是可以直接进城驻扎的。
    走在街道上,孙传庭觉得还行。
    现在连年的灾害并没有到,大同除了受到西虏掳掠外,百姓的收成都还行,加上朱由校降低了赋税,这也让一些百姓家中慢慢有了余粮。
    “督师从山海关来,不如给我们说说在山海关当兵备的事,也好让大家开阔视野。”
    张万邦一手牵住马缰,笑着说道。
    孙传庭闻言即是自嘲笑了一声,道:
    “没什么好说的,山海关兵马都被高第给养废了,一群骄兵悍将,不如张总兵麾下的大同边兵。”
    张万邦一听这话,尴尬地笑了两声,就没再说话。
    来到总兵府门外,这时一些将领已经对孙传庭麾下的秦军,算是有了些了解,开始窃窃私语。
    有人仔细观察过秦军行军的动静。
    一路而来,这支秦军没有丝毫的声响,整齐前进,人人面上甚至见不到什么神情,就像是一个个麻木的机器。
    至于令诸将领不厌其烦的兵士开小差,交头接耳这种情况,秦军在行军时居然也没有,五千人,行军时居然只能听见刷刷的脚步声。
    这些小细节,都能侧面说明这支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