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呈秀带着兵部的官员,正在和有司商议东江军、辽东郡兵饷和新式军械盔甲配送的问题。
    以前,朝廷也有过一些问题。
    比如上面的命令下达以后,地方官员个个观望,以至于不能上行下效,耽误战事。
    现在,熊廷弼的辽沈明军已经和后金军开始接战,这场战事几乎决定着接下来数年辽东的攻守形势,满朝都很紧张。
    一方面,朱由校诏令朝鲜征发八道之兵,倾全国之力应援,另一方面,军机大臣随缇骑出京,督领登、莱、天津水师接应毛文龙。
    兵部很快也发出命令。
    尚书崔呈秀贿赂了一名魏忠贤手下的小太监,探知了天启皇帝的口风,然后部堂会议上一锤定音,下达了让袁崇焕率领四万宁远兵进据河上,威胁后金东北处的命令。
    现在的兵部,虽说朱由校很少直接下旨让他们去怎么做,可一切命令,却都是按照他的意愿下达下去。
    从前王化贞与张鹤鸣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
    命令下达以后的三天里,宁远兵备袁崇焕仍然在驻足观望,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不肯进军。
    兵部再三发令,让他北上,袁崇焕俱都置若罔闻,态度之嚣张,令崔呈秀愤怒异常。
    袁崇焕持续抗命的消息再度传回兵部,整个兵部都为之震怒。
    兵部尚书崔呈秀考虑到袁崇焕是孙承宗的心腹,孙承宗又是当今天子的帝师,所以并没有直接处置袁崇焕。
    经过商议,于第二天下达了命令。
    兵部的命令飞速被送抵关外的宁远城,崔呈秀知道事态的严重性,虽然没有惩处袁崇焕,却剥脱了他对宁远兵马的指挥权。
    根据兵部命令,祖大寿被委任为前锋总兵官,署宁远中左所指挥同知衔,负责率部北上,应援熊廷弼。
    兵部在这次的命令中措辞极为严格。
    严格到什么程度?
    崔呈秀不仅限制了宁远兵出征的数量和期限,也严令祖大寿接到命令之刻起,立即关押袁崇焕,绑缚回京发落。
    “若有抗命,三日之后,前锋总兵官换人,祖大寿立斩不赦!”
    这是兵部命令上的原话,祖大寿毫不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
    他可不是袁崇焕,有孙承宗这一层关系,斩了自己,正好可以威震宁远军心,崔呈秀没什么怕的。
    熊廷弼的三方布置,宁远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祖大寿也明白,如果自己学袁崇焕抗命,兵部很可能奏请皇帝处置,到了那时,事态扩大,整个宁远军队都要遭受极为严厉的惩处。
    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祖氏将门遭殃,整个宁远军队上下都会被换人,重新洗牌。
    宁远这里的将领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抗拒兵部的命令了,这对于朝廷及兵部而言,都是不能容忍之事。
    如果他们上上下下都对朝廷产生了抗拒心理,那么就需要成批量的更换统兵将领,谨防兵变。
    崔呈秀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下令逮捕祖大寿。
    令人意外的是,严令一经下达,祖大寿立即命人关押了昔日上司袁崇焕,并且率领吴三桂等部下将领,渡过辽河,进驻安乐州。
    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祖大寿三万宁远军的行动,很快传到沈阳城外的后金大营,努尔哈赤立即召诸贝勒商讨应对之策。
    对他们来说,现在的形势很不容乐观。
    。。。。。。
    天启三年四月十八日晨时三刻,后金全军渡过蒲河,和辽东重镇沈阳相距仅三十里。
    日光渐渐升起,照亮了地上如狂风般奔驰的八旗军队。
    努尔哈赤披挂甲胄,如鹰一般的凌厉眼眸望着地平线那一头的明朝重镇,他心中热切,挥舞其大刀喊道:
    “八旗的子弟们,今夜我们就要在沈阳城里喝酒吃肉,奴役汉人!”
    “喝酒吃肉,奴役汉人!!”
    八旗兵们纷纷挥舞起刀枪,狂呼乱喊。
    兵器的折射有些刺眼。
    这时,一名白甲哨骑赶回,下马跪道:
    “启禀大汗,周围十里的明军尽都被调回城内,满桂正带三万明军于城头誓言死守!”
    努尔哈赤哈哈大笑,转身命令四大贝勒之一的莽古尔泰及图尔格等人,率领三万人马从侧面支援代善,一齐攻城。
    努尔哈赤纵马向前飞奔,身后跟着他号称不可战胜的八旗铁骑,如狂风之势席卷在平原之上。
    很快,他们来到了距沈阳只有二三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第三百五十三章:黄台吉的建议
    “父汗!”
    半个时辰后,沈阳城外的后金军大营,黄台吉上前一步,朗声说道:
    “我们大金八旗勇士的悍勇绝非明人可比,就是满桂的部下也不行,我们再次拿下沈阳很容易,但问题是如何能待得长久。”
    “难道您想费时费力的拿下沈阳以后,过个一年半载再被熊廷弼夺回来吗?”
    “我们这次既然大费周章,等拿下了沈阳,就要速取辽阳,将整个辽沈平原纳入大金的版图!”
    本来,众人都在为即将拿下沈阳而高兴,仿佛城内明军全部都是土鸡瓦狗,在他们面前根本不值一战。
    听到了这话,努尔哈赤面色也变得有些凝重。
    的确,这个他是没有想过的。
    众人之中,多尔衮看着说话出来的黄台吉,心中也在思量,自己的这位哥哥,心思居然如此的长远。
    半晌过后,努尔哈赤沉声道:
    “王儿,说说你的看法。”
    昆都伦汗既已发话,众贝勒全都默口噤声,将目光望向一身镶黄旗贝勒服侍的黄台吉。
    黄台吉当然明白努尔哈赤这句话的含义,昨晚回去后,他又去找范文程,将整个战局思考了一遍。
    他整理了下思路,然后说道:
    “父汗,多年以来,明国以边墙为界,我族人即便越过边墙,也只是杀戮掠夺而已。如此作为,辽人见我大金旗帜便怕,如何能做的长久?”
    “父汗应该下道明令,叫那些拥有奴隶和庄园的旗人们,善待麾下辽民,征募更多的辽人到我大金为官,收拢人心。”
    努尔哈赤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么多,虽然有时候他也在思考,自己一次次的与熊廷弼鏖战在沈阳,到底图的什么。
    即便听到重用辽人、善待辽人这些字眼,令他眼皮一跳,他却也还是心中高兴,畅怀说道:
    “诸位看看,这就是我昆都伦汗努尔哈赤的儿子!”
    “有这样的儿子,何愁拿不下辽沈?”
    努尔哈赤说完,众人亦都哈哈大笑,不断称赞黄台吉的长远及才智。
    黄台吉心中略微放心,但还是急切地道:
    “父汗!儿想的不是辽沈,是借助辽沈,使我大金更加壮大,进而窥伺宁锦,夺下汉家数百上千年来的江山!”
    “这是我爱新觉罗家应得的,父汗您也该到京师那龙椅上去坐坐了!”
    努尔哈赤听了这话,再不能无动于衷,脸上笑容为之一滞,愣了片刻,猛地起身,大声说道:
    “说的好!”
    “不过明人那个龙椅,本汗还不稀罕,叫我个个勇猛善战的儿子,还有爱新觉罗家的子孙们去坐吧!”
    众人继续恭贺,一片的叫好声。
    范文程寻了个声音稍弱的时机,见缝插针道:
    “大汗,臣以为,明朝喜欢以边墙为界限,我们上次虽然攻下辽沈,掠夺了大批财物和辽民,可却没有毁其边墙。”
    “再进入沈阳后,大汗切记要将沈阳至抚顺一带的诸堡尽数毁坏,破其边墙,就能扫除我军进兵辽东障碍,趁着明大军还在福余卫,大汗当可挥师南下,直捣辽阳!”
    黄台吉感激地看了一眼范文程,说道:
    “是啊父汗,范先生的话很有见地,我们拿下沈阳以后,要马不停蹄的继续进攻辽阳,不给明国以喘息之机。”
    代善巡视了一圈,回到营帐内,也道:
    “父汗,我觉得八弟说的不错。”
    “我八旗以骑兵为主,破除边墙后明国便不能以此图谋收复,我八旗铁骑再无障碍,可任意驰骋在辽沈之间,攻城略地易如反掌,立于不败之地!”
    努尔哈赤听到这里,总算是微微点头。
    他先看向范文程,道:
    “先生计策一向都很有用处,先生也是我大金最好的奴才,本汗一直都很敬重先生!”
    说完,转身道:
    “大兵初动,先克沈阳,若有能杀满桂者,赏千银,方才所说的,便是本汗的既定战略!”
    “不过……”
    努尔哈赤坐了回去,露出令人不寒而栗的笑容,道:
    “再过几天,抚顺关就到了例行开关贸易的日子,明国还没有更换在抚顺的贸易地点,这也就是说…”
    “察哈尔及漠南诸部的人想要与明国贸易,还是要到抚顺来,抚顺现在在我们大金手里,这种机会不能放过。”
    “等各处贸易的队伍来到抚顺以后,关闭城门,将他们尽数捉拿,贸易之物为我大金所有!”
    “还要向他们索要赎金,若不满足要求,全都在抚顺给本汗祭旗!”
    众贝勒闻言,轰然大笑。
    有人说道:
    “还敢来贸易,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大汗放心,他们的人和货物,全都是我大金的,一样儿都少不了!”
    众人如此兴奋,范文程和黄台吉却私下里对视一眼,暗自摇头,这不是把察哈尔和漠南诸部往明朝那边逼吗。
    两国开战,不干涉双方的贸易,这是起码的原则。
    努尔哈赤打破这个原则,所得的收获和将要失去的,根本不值一提,大金的名声一定会在察哈尔及漠南蒙古诸部之中变得臭不可闻。
    这个时候,一旦明朝稍加拉拢,他们很可能就会被直接带到大金的对立面,去与大金为敌!
    如果明国之内有能人,轻而易举就可以让察哈尔及漠南蒙古诸部抱成一团,共同对抗大金!
    黄台吉正要劝说,却被范文程以颜色拦下。
    议事后,黄台吉单独找到范文程。
    他没有其余贝勒对范文程的奚落、嘲笑,却是毕恭毕敬地询问:“范先生,方才为何不让我禀明父汗?”
    范文程叹口气,道:
    “八贝勒,大汗刚才的口气您还听不出来,像是能再听得进劝的?”
    其实,努尔哈赤对明朝的政策,一直都是有些偏激。
    在他的政策下,辽民和猪羊是同等地位,除了范文程与宁完我等屈指可数的几人,后金之中鲜少有几个汉人为官。
    因为努尔哈赤对待这些人的态度,和其余的贝勒、将领一模一样,都是当做如臂指使的奴隶。
    还不仅如此,努尔哈赤等人习惯了无拘无束的居住环境,除非是辽东大城,被他们夺下后,其余的小城小堡,往往都是掳掠一空。
    若遇到一些抵抗激烈的,努尔哈赤和下面的后金将领下令屠城,在现在几乎是稀松平常之事。
    如此偏激的政策,几乎是在与全部的汉人为敌。
    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关内的汉人,听了女真人消息后,都是紧攥双拳,大骂不止。
    这已经是不灭一方,誓不罢休的情况了。
    黄台吉一直都觉得,想要拿下汉人的江山,就必须从根上下手,不仅要学习汉人的文化,也要让旗人在明面上善待他们,引诱他们为大金效力。
    说白了,就是要让汉人们被自己卖了,还忠心耿耿的替自己数钱。
    而努尔哈赤现在的成功,得益于明廷内部的自相倾轧,满朝文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