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际上这两年的时间里,除了党争攻讦之外,军国政事上,不见这群“士林大贤”有丝毫作为。
    倒是做个小小的地方官,诸如知县、御史之类的,叫他们去管理民生,弹劾纠事,基本都能井井有条,比阉党有用得多。
    见繆昌期知难而退,朱由校也没有一句话不对付便置人于死地的打算,只是当做笑谈,将这书扔到一边,道:
    “这书的确稍违女德,但朕觉得左谕德方才说的也有些道理,抚宁候府的二夫人,还是放了吧。”
    “至于这书,禁止传入宫廷,其余的,随它去吧。”
    言外之意,朱由校不打算限制这种书籍在民间的流传、刻本甚至是邻里讨论,只是明令禁止了传入宫廷。
    田尔耕一脸吃惊,张大了嘴巴:
    “陛下——”
    朱由校微微眯眼,问:
    “是朕说的还不够清楚?”
    “臣遵旨!”
    田尔耕有些失望,但还是一个激灵,赶紧叩头。
    听了这话,站在人群里正在后悔的繆昌期同样有些费解,也是松了口气,看来皇帝在有些事情上,还是很明断是非的。
    这就好,这就好啊…
    下一个,朱由校拿起田尔耕交付的账簿。
    自然,田尔耕不可能把抚宁候府乱糟糟的账本直接抱到天启皇帝面前让他御览,真要这么办事,估计以后啥机会都没得了。
    至于升迁做指挥使什么的,更是别想了。
    这点事都不会办,皇帝还能指望你办什么漂亮的差出来?
    皇帝的身边向来不缺能人,崔应元、孙云鹤虽然是镇抚司的小辈,但个个都机灵会办事。
    机会可能只有一次,容不得田尔耕不上心。
    所以,朱由校拿到手里的账本,是南直隶总镇抚司精心整理过的,打眼一看,抚宁候府各处产业的账册,一目了然。
    “嗯,不错。”
    朱由校稍一翻看,便是玉语纶音,给田尔耕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后者轻轻吐息,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庭园九处,南京城三处,苏州、扬州、蓬莱、常州、宋江、崇明岛各一处,规模甚伟。”
    “抚宁候府,建造时规制皆按京师亲王府,后有婉波园,以其二夫人张玉小字‘婉波’为名,规制可比南京皇家园林。”
    读到这,朱由校的声音逐渐冷淡下来,道:
    “你这上面记的,可都是真的,敢有一字作假,朕定不轻饶。”
    “回陛下,句句属实!”
    田尔耕大声道:“除却九座庭园外,抚宁候府的产业,遍及南直隶各地,粮米布匹皆有涉足。”
    “臣怀疑抚宁候贪污受贿,挪用赈灾银款,已命督办司先行查封了位于南京城内的婉波园等三处庭园。”
    “请陛下裁定!臣将依圣旨严办!”


第二百八十一章:其实他已经出局了
    “这…”
    田尔耕这些话,不可谓不严重。
    才刚说完,随驾南巡的文武大臣中间便据此讨论起来,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像抚宁候朱国弼这等位高权重的武勋世家,好歹管着几处卫所,掌有兵权,于诸多武勋之中,也属头前几名。
    这样的人,拥有的钱已是几辈子都花不完了,居然还会私下置办产业,插手粮食布匹生意,还与本地豪商勾结,赚取外快。
    果然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就算再有钱的人,也还是会贪财,就算是这等寻常百姓触不可及的武勋世家,也还是会觊觎权柄。
    没人会在意自己拥有更多的钱,更大的权利。
    眼下大明各地,如朱国弼这等的人还有很多,地方文武,就连皇亲国戚,都深陷其中,蚕食这个国家的根基。
    正是因为这些蛀虫,历史上的大明,在二十年后,轰然倒塌!
    朱由校绝不会让这种事发生在自己手上,想到这里,便道:
    “拟旨,查封抚宁候府的全部产业,清点清楚后,报朕知道,再予定夺。”
    “既已有了账册,那便是铁证如山,此九处庭园,全部收归朝廷,整体推平,重建为房区,用以安置百姓。”
    “要是空置的,拨给南京养济院,收留难民,备货存储,什么都行,什么都比原来的庭园有用。”
    “对了,苏州不是兵变了吗?都看看。”
    朱由校忽然提起旧时,然后将孙传庭的捷报扔出来,给众人传阅,说道:
    “前日,孙传庭向朕报捷,说苏州兵变已经平定。即刻传诏回京,让兵部议个叙功的章程出来,交给朕看。”
    “变卖此九处庭园资产得到的银钱,除却淮北各府及山东各府赈灾外,分出一部分拨给秦军,让孙传庭自行调用。”
    别的都还好说,但是不少人却对孙传庭自行调用那些拨给秦军的银款,有些异议。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孙传庭此前,毕竟是个无名小辈。
    天启元年榆林建军,是朱由校力挺,至于秦军之号,也是特意加恩,这回率领秦军平定苏州兵变,虽然稍显才能,但却并不能引起这些朝堂大佬的重视。
    相比于朝野皆知其才能的辽东经略熊廷弼,现在的孙传庭,实在是太过稚嫩了。
    很快,这些异议因为天启皇帝的坚持,暂时在御帐内宣告平息。
    但是朱由校知道,这只是表象。
    这九座庭园之中,且不说现银会有多少,单单只是其中珍宝古玩,还有假山池水,地块地皮,这些的价值,就足以令人疯狂。
    毕竟,朱国弼为了建造这九座庭园,选取的可都是各地风景秀美,价值极高的宝地。
    孙传庭得到这一批军费,如果他本身能力到位,足以帮助秦军脱胎换骨,重塑新生。
    但是相应的,他会成为众矢之的!
    无数势力会明里暗里的找上孙传庭,要么诱惑拉他下水,成为自己人,要么就是想方设法,从中渔利。
    朱由校一直觉得,就像黄得功、刘元斌这些历史上的名将一样,他们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拔苗助长,因为其在历史上的鼎鼎大名,就直接给予其不匹配的高位,那是不对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之路,他们的每一个选择,将会决定他们到底是会像历史上那样,成为王朝名将。
    还是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朱由校会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和资源,也会洞悉一切,明辨是非,但他不会插手,因为选择权在他们手里。
    见没有人再说话,朱由校打了一个哈欠,显得有些疲惫,蜷缩在椅子中,怀里抱着猫阁大学士,淡淡道:
    “没什么说的,那就这样吧。”
    “田尔耕,张府的二夫人张玉放回去,把朱国弼带来,就说朕有些话,要和他好好聊聊。”
    此时,随驾的文武重臣们,全都一一退去。
    田尔耕道了一声遵旨,最后才告退,刚刚转身,却是听见天启皇帝若有若无的加了一句。
    “粮票夹在人家书里做什么,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
    只这一句,田尔耕如同遭受五雷轰顶一般,脚步停顿,呼吸一滞,再也迈不开脚。
    “还不走,在等朕请你出去吗?”
    语落,田尔耕稍稍转头,发现天启皇帝眯着眼睛,好像睡着了一般,心中更觉毛骨悚然。
    旋即,他再道一声告退,跌跌撞撞地出了御帐。
    谁也不知道天启皇帝在最后这数息之间,与这位锦衣卫南直隶总督办说了些什么话,他们只是见到,田尔耕出来以后,差点双脚绊上,摔在御帐之外。
    这滑稽的一幕,没有人发笑,他们只是觉得,往日皇帝跟前凶狠凌厉的田尔耕,现在的这副样子是那样可怜。
    里头的那位皇帝,更加令人看不懂了。
    。。。。。。
    田尔耕出了御帐后,一直失魂落魄的向前走,直至来到督办司外一处幽僻的巷子里,才是坐在地上。
    他大口大口的呼吸,斗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低落在地上。
    “越界了,我…我越界了…”
    “陛下不想要我救杜升,但是…为什么?”
    “为什么?!”
    田尔耕喃喃自语,将拳头狠狠锤在了坑坑洼洼的泥土墙上,心中既想不通这样小的一个举动,皇帝为什么会知道,也为自己的行为阵阵后怕。
    他看得出来,这次是一个警告,警告他不要越界。
    同时,田尔耕又有些庆幸,这起码说明皇帝还是会继续用自己的,他也不是那种薄情寡义之人。
    只是,自己以后更要小心行事,做个决断了。
    那粮票,其实是他早就带去的,这事儿,也是阉党的自家事,是他们的私心在作祟。
    杜升有一个身份,人尽皆知,他是魏忠贤的干儿子。
    不同于在红丸案中被遗弃的崔文升,杜升是最得魏忠贤信任的干儿子,要不也不会接替王安的人,来南京掌权。
    杜升从忻城伯赵之龙口中得知,朱国弼与李三才要合谋害他,拉阉党下水,自然要奋力反扑,撇清自己的关系。
    一句实话在这里摆着。
    无论杜升是不是违背天启皇帝的意愿,私自动过赈灾银款,他有难,在南京的“阉党”没有人会不作为。
    田尔耕虽然不是阉党,但其实也想攀上魏忠贤这颗大树。
    所以他自己去府库,取了一张赈灾用的粮票,瞒着许显纯,想要借天启皇帝送字到抚宁候府这一契机,把挪动赈灾银款的事,全都嫁祸给朱国弼。
    当然,朱国弼以后或许会说出其它的人。
    但这都不是田尔耕关心的,他关心的是,杜升会因此感激,到魏忠贤那美言几句。
    有了这一层关系,就算日后做不成锦衣卫指挥使,起码也有了一条退路,能到东厂受到重用。
    脚踩两只船,这是很多人都想过的。
    但是身为皇帝,朱由校无法容忍东厂和锦衣卫走到一起,这也是为什么许显纯能被一直被重用的原因。
    他猜得到自己的另外一个意思,即制衡。
    为了这个意思,许显纯可以责无旁贷的,处处与魏忠贤作对,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是皇帝希望他做的。
    因而,朱由校对许显纯在南北镇抚司安插党羽这件事上,有很强的容忍度,到现在一直都没有警告过哪怕一句。
    原因无它,许显纯心里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他办事不会越界,更不会生出为皇帝服务外其它的心思来。
    而田尔耕不同,从办差上就能看得出来,这个人行事起来比许显纯更狠,几乎不会给任何人留有丝毫余地。
    这一点,让他得罪的人,比许显纯还要更多。
    但是在这之外,田尔耕的野心又无比巨大,锦衣卫指挥使?东厂大档头?这些他或许都想过。
    然而单从这件事上,朱由校其实就已经把这个未来的锦衣卫指挥使,踢出了这局权利的游戏。


第二百八十二章:沈阳会战
    是年寒冬,江南仍如春日,京畿却在某一日突然风雪大作,接连数日不止,有文士作句:
    “回首下望人寰处,不见北京见白芒。”
    以衬托此景。
    当日,内阁大学士及军机大臣们即收到传谕:
    “近日风雪大作,朕想辽地亦然,心生兢惕,着卿等星夜差人往九边总兵、镇抚,辽东经略、巡抚等官,诫告严加防备,务保京畿万全。”
    所谓风雪示警,不过是天启皇帝的托词,为了表达身在南京,却对辽东战情十分关注而已。
    几日前,朝中得镇江总兵毛文龙塘报,贼酋努尔哈赤听闻天启皇帝率勇卫营精锐南巡而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